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16,分35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标题
启封
刻木
法物
雪光
三锡
雕饰
古器
器服
转圜
涤器
家私
凶器
锵金
绿沈
《國語辭典》:标题(標題)  拼音:biāo tí
标明文章或作品内容的简短语句。《南齐书。卷二。高帝本纪下》:「若标题犹存,姓字可识,可即运载,致还本乡。」元。周密《齐东野语。卷六。绍兴御府书画式》:「装褾裁制,各有尺度,印识标题,具有成式。」
《國語辭典》:启封(啟封)  拼音:qǐ fēng
1.拆开封闭物。《列子。汤问》:「匣而藏之,未尝启封。」后亦特指将查封房屋、器物的封条撕去。如:「他的公寓,自去年被查封到现在,仍未启封。」
2.天子将土地分封给宗族或有功的臣子。唐。刘禹锡〈上门下裴相公启〉:「君臣相遇,播于乐章,山河启封,载在盟府。」
《漢語大詞典》:刻木
(1).在木质器物上雕刻。 汉 王充 论衡·自然:“ 宋 人或刻木为楮叶者,三年乃成。”
(2).指文字创制前在木板上刻划图形、符号记事。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一:“ 汉 人教之以隶书之半增损之,作文字数千,以代刻木之约。”
(3).谓将木雕成人像。 晋 干宝 《搜神记佚文》:“ 丁兰 , 河内 野王 人。年十五,丧母。乃刻木作母事之,供养如生。”
(4).狱吏的代称。 宋 范仲淹 《和葛閎寺丞接花歌》:“中途得罪情多故,刻木在前何敢诉。”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词林·王师竹宫庶:“因思 蒲坂 、 江陵 二老,俱一时高才巨公,何至为一刻木而修怨於吉士三十人。”参见“ 刻木为吏 ”。
《國語辭典》:刻木为吏(刻木為吏)  拼音:kè mù wéi lì
比喻对狱吏的痛恨。参见「削木为吏」条。《汉书。卷五一。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分類:木头狱吏
《國語辭典》:法物  拼音:fǎ wù
1.佛门所使用的一些器具。如钟、磬、木鱼、鼓之类。
2.祭祀所用的器物。如宗庙的乐器、车驾、卤簿等物。《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益州传送公孙述瞽师、郊庙乐器、葆车、舆辇,于是法物始备。」
《國語辭典》:法器  拼音:fǎ qì
1.具有修證佛法的根性,能行佛道的人。
2.僧道斋醮所需用具与乐器。如法剑、法盆、法铃、法鼓与铙、钹、鱼、罄等。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四折》:「今日二月十五日开启,众僧动法器者,请夫人小拈香。」
《漢語大詞典》:雪光
(1).雪被其他光亮照射后反射出来的亮光。 北周 庾信 《对独赋》:“本知雪光能映纸,復讶灯花今得钱。” 宋 杨万里 《晓泊兰溪》诗:“日光雪光两相射,病眼看来忘南北。” 老舍 《四世同堂》五一:“天,地,连空中,都发白,好似雪光,而哪里也没有雪。”
(2).光亮照射在白色器物上反射出来的亮光。 唐 刘禹锡 《百花行》:“红焰出墙头,雪光映楼角。” 唐 姚合 《剑器词》之二:“雪光偏著甲,风力不禁旗。” 元 倪瓒 《送马生》诗:“时见白鸥飞,雪光翻綺席。”
《漢語大詞典》:三锡(三錫)
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三种器物。 晋 陆云 《涉江》:“岂三锡之又晞,乃裔予於遐宾。” 明 张居正 《寿司寇王西石》:“翁今寿登七袠,太夫人垂及百龄,而以八座之尊,承欢膝下,三锡之服,绚烂庭前。” 明 徐渭 《代贺张相公启》:“赐物駢繁,直逾三锡。”详“ 九锡 ”。
《國語辭典》:九锡(九錫)  拼音:jiǔ xí
古代天子优礼大臣,所赐与的车马、衣服、乐器、朱户、纳陛、虎贲、弓矢、鈇钺、秬鬯等九种物品。《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合受魏公之位,加九锡以彰功德。」明。周朝俊《红梅记》第二四出:「我为一朝臣宰,礼绝百寮,恩加九锡,封祖荫孙,富贵已极。」
《國語辭典》:雕饰(雕飾)  拼音:diāo shì
1.雕琢装饰。如:「这座庙宇雕饰得十分庄严肃穆。」
2.修饰文词使美化。如:「写作文章要注意雕饰,不宜太过繁复冗长。」
《漢語大詞典》:古器
(1).古代乐器。晋书·律历志上:“ 荀勖 造新钟律,与古器谐韵,时人称其精密。” 唐 白居易 《复乐古器古曲策》:“若废今器,用古器,则哀淫之音息矣。”
(2).特指古代钟鼎等器物。 宋 刘敞 《先秦古器记》:“先 秦 古器十有一物,製作精巧,有款识。”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四章一:“假使有得个把 殷 周 的古器,那才是新大陆呢!”
《漢語大詞典》:器服
(1).器物和衣服。诗·卫风·木瓜序:“齐 桓公 救而封之,遗之车马器服焉。” 孔颖达 疏:“器服谓门材与祭服。”后汉书·刘玄传:“宫女数千,备列后庭,自鐘鼓、帷帐、舆輦、器服、太仓、武库、官府、市里,不改於旧。”
(2).推重钦服。晋书·索靖传:“﹝ 索靖 ﹞与 襄阳 罗尚 、 河 南 潘岳 、 吴郡 顾荣 同官,咸器服焉。”
《國語辭典》:转圜(轉圜)  拼音:zhuǎn huán
1.转动圆形的器物。比喻顺畅迅速。《汉书。卷六七。梅福传》:「昔高祖纳善若不及,从谏若转圜。」
2.挽回、调解。《文明小史》第九回:「还亏典史明白,恐怕一朝决裂,以后更难转圜。」
《國語辭典》:涤器(滌器)  拼音:dí qì
洗涤杯盘碗碟等器物。明。朱权《卓文君》第三折:「生纽得相如涤器,强教他卓氏当垆。」
《國語辭典》:家私  拼音:jiā sī
1.家事、家务。《文选。王粲。从军诗五首之一》:「外参时明政,内不废家私。」
2.家财、家产。《西游记》第四○回:「我祖公公姓红,只因广积金银,家私巨万,混名唤做红百万。」《儒林外史》第三回:「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的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
《國語辭典》:凶器  拼音:xiōng qì
1.丧葬用的物品。《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唐。白行简《李娃传》:「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
2.兵器。《史记。卷一一二。主父偃传》:「且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末节也。」《后汉书。卷三十一。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3.行凶时所用的器具。《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凶器人證俱全,却不怕他不认了。」
《漢語大詞典》:锵金(鏘金)
(1).撞击金属器物而发声。 南朝 梁 费昶 《咏入幌风》:“鏘金驱响至,举袂送芳来。” 唐 刘商 《山中寄元二侍御》诗之二:“拖紫鏘金济世才,知君倚玉望三台。” 唐 李夐 《恒岳晨望有怀》诗:“从官叨佐理,衔命奉珍羞,荐玉申诚效,鏘金谅有由。”
(2).比喻音节响亮,诗句优美。 唐 黄滔 《魏侍中谏猎赋》:“盖以诗也中律鏘金,成章璨綺。” 唐 沈传师 《次潭州酬唐侍御姚员外游道林岳麓寺题示》诗:“鏘金七言凌 老杜 ,入木八法燔高轩。”
《漢語大詞典》:绿沈
亦作“绿沉”。
(1).浓绿色。太平御览卷七○二引 晋 陆翽 邺中记:“﹝ 石虎 ﹞用象牙桃枝扇,其上竹或緑沉色,或木兰色,或作紫紺色,或作鬱金色。” 唐 皮日休 《公斋四咏·新竹》:“一架三百本,緑沉森冥冥。”
(2).凡器物之浓绿或被漆、染为浓绿色者常冠以“緑沉”。 晋 王羲之 《笔经》:“有人以緑沉漆竹管及鏤管见遗,録之多年。斯亦可爱玩,詎必金寳雕琢,然后为寳也。” 南朝 梁简文帝 《旦出兴业寺训诗》:“ 吴 戈 夏 服箭,驥马緑沉弓。”南史·任昉传:“﹝ 任昉 ﹞卒於官…… 武帝 闻问,方食西苑緑沉瓜,投之於盘,悲不自胜。” 唐 杜甫 《重过何氏》诗之四:“雨抛金锁甲,苔卧緑沉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