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命数(命數)  拼音:mìng shù
天命气数。《初刻拍案惊奇》卷五:「怪哉!怪哉!此卦恰与张尚书家的命数,正相符合。」也作「命途」、「命运」。
《漢語大詞典》:禄秩
(1).官吏食禄的品级。礼记·月令:“﹝季秋之月﹞收禄秩之不当,供养之不宜者。” 孙希旦 集解:“盖有位而有常禄者谓之禄秩。” 汉 王充 论衡·偶会:“削土免侯,罢退令相,罪法明白,禄秩适极。”通志·职官七:“ 梁 之禄秩不异於 魏 而易品为班。”
(2).犹禄位。荀子·荣禄:“是故三代虽亡,治法犹存,是官人百吏之所以取禄秩也。”吴子·应变:“凡攻敌围城之道,城邑既破,各入其宫,御其禄秩,收其器物。”后汉书·蔡茂传:“﹝ 蔡茂 ﹞梦坐大殿,极上有三穗禾, 茂 跳取之,得其中穗,輒復失之。以问主簿 郭贺 , 贺 离席庆曰:‘大殿者,官府之形象也。极而有禾,人臣之上禄也。取中穗,是中台之位也。於字禾失为秩,虽曰失之,乃所以得禄秩也。’”
(3).俸禄。北史·蔡祐传:“﹝ 蔡祐 ﹞性节俭,所得禄秩皆散宗族,身死之日,家无餘财。”隋书·食货志:“凡如此禄秩,既通所部兵士给之,其家所得盖少。” 宋 徐铉 《寄歙州吕判官》诗:“风光适意须留恋,禄秩资贫且喜欢。” 明 李东阳 《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 东阳 自叨禄秩以来,吾母夫人已弗逮养。”
《漢語大詞典》:礼秩(禮秩)
指礼仪等第和爵禄品级。左传·庄公八年:“ 僖公 之母弟曰 夷仲年 ,生 公孙无知 ,有宠於 僖公 ,衣服礼秩如适。”后汉书·刘恺传:“视事三年,以疾乞骸骨,久乃许之,下 河南 尹礼秩如前。” 唐 司空图 《蒲帅燕国太夫人石氏墓志》:“特彰礼秩之优,叠降珍华之锡。”
《漢語大詞典》:名品
(1).名位品级。 晋 葛洪 抱朴子·疾谬:“若高人以格言弹而呵之,有不畏大人而长恶不悛者,下其名品,则宜必惧然冰泮而革面。”新唐书·于休烈传:“ 代宗 嗣位,甄别名品, 元载 称其清谅。” 宋 王禹偁 《单州成武县主簿厅记》:“主簿之任,在名品间最为卑冗。”
(2).名目品类。 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十:“ 陆羽 别天下水味,各立名品,有石刻行於世。” 明 朱有炖 《风月牡丹仙》第二折:“多谢主人厚礼相待。小生今作《洛阳风俗牡丹》之记,留传万古。敢问牡丹名品是几何?”
(3).名声品格。 唐 李商隐 《樱桃答》诗:“众果莫相誚,天生名品高。” 清 陈田 《明诗纪事己籤·俞允文》:“ 仲蔚 早弃诸生,名品既高,吐属雋雅。”
(4).高品级;名贵品种。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少时又无棊局,乃破萩为片,纵横以为棊局,指点行势,遂至名品。”隋书·经籍志二:“搢绅之徒,或取官曹名品之书,撰而録之,别行於世。”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吴兴许采五研:“自为儿时,已有研癖,所藏具四方名品,几至百枚,犹求取不已。” 明 申时行 《适适园牡丹亭》诗:“题处皆名品,开时正艳阳。”
(5).辨明品级。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铭箴:“蓍龟神物,而居博奕之中;衡斛嘉量,而在杵臼之末。曾名品之未暇,何事理之能闲哉!”
《國語辭典》:极品(極品)  拼音:jí pǐn
1.古时指最高的官位。《宋史。卷一六六。职官志六》:「押班次迁副都知,次迁都都知,遂为内臣之极品。」
2.最高级、最上等。如:「这只毛笔是极品七紫三羊毫。」
《漢語大詞典》:双南金(雙南金)
(1).指品级高、价值贵一倍的优质铜。后亦指黄金。 晋 张载 《拟四愁》诗:“佳人遗我緑綺琴,何以赠之双南金。”
(2).喻指宝贵之物。 唐 刘禹锡 《〈海阳湖别浩初师〉引》:“今復来 连山 ,以前所得双南金出於裓,亟请予賡之。”
《國語辭典》:高品  拼音:gāo pǐn
1.高尚的品格。如:「他是一高品的青年,令人欣赏。」
2.技艺高超的人。《宋书。卷五四。羊玄保传》:「玄保既善棋,而何尚之亦雅好棋。吴邵褚胤,年七岁,入高品。」南朝梁。沈约〈棋品序〉:「是以汉魏名贤,高品间出。」
3.大官。《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学生们也晓得中国官场的脾气,说起话来都是高品。」
《國語辭典》:流外  拼音:liú wài
古代称九品以外的官。宋。王安石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州县之吏,出于流外者,往往而有,可属任以事者,殆无二三。」
《漢語大詞典》:流内
隋 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 唐 宋 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通典·职官一:“ 隋 置九品,品各有从。自四品以下,每品分为上下,凡三十阶,自太师始焉,谓之流内。流内自此始焉……大 唐 自流内以上并因 隋 制。”隋书·刑法志:“合赎者,谓流内官及爵秩比视、老小阉痴并过失之属。”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命户部尚书 温仲舒 、右丞 向敏中 与吏部流内銓注拟选人。”
《國語辭典》:班次  拼音:bān cì
1.朝廷官位的分列次序。《后汉书。卷三三。朱冯虞郑周列传。郑弘》:「时举将第五伦为司空,班次在下,每正朔朝见,弘曲躬而自卑。」《歧路灯》第四回:「这接诏官员,排定班次,礼生高唱行礼。」
2.学校中的班级次序。如:「你的班次比我高,我当然要称呼你为学长。」
3.交通运输工具定时往来的开行次数。如:「为了输运旅客,铁、公路都增加了许多班次。」
4.泛指排列的次序或等级。汉。应玚〈驰射赋〉:「筹算克明,班次均壹。」《春秋。僖公二十八年》「盟于践土」唐。孔颖达疏:「会之班次,以国大小为序。」
5.执行工作任务的规定时间顺序或次数。如:「排得如此密的班次,工作人员有适当的睡眠吗?」
《漢語大詞典》:视秩(視秩)
比照品级次第。 宋 孙洙 《邢氏进号贤妃制》:“王公大寝,崇建妇官,天极四星,垂著妃象,所以协宣阴教,助穆宸闈,矧视秩于上公,必敷求于淑哲。”续资治通鉴·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以右丞 叶李 为平章政事, 李 固辞,许之;赐以玉带,视秩一品。”
《漢語大詞典》:阶官(階官)
表示官员品级的称号,以别于职事官而言。例如正一品为光禄大夫,从一品为荣禄大夫之类。只用于封赠,并非实官。朱子语类卷一一二:“后世官职益紊,今遂以三公、三孤之官,为阶官贴职之类,不復有师保之任,论道经邦之责矣。” 清 钱大昕 十驾斋养新录·阶官分左右:“按 元祐 阶官分左右,自承务郎以上,则选人无左右之分也。”
《國語辭典》:官衔(官銜)  拼音:guān xián
官吏的头衔。唐。封演《封氏闻见记。卷五。官衔》:「官衔之官,盖兴近代,当是选曹补受,须存资历,闻奏之时,先具旧官名品于前,次书拟官于后,使新旧相衔不断,故曰官衔,亦曰头衔。」《儒林外史》第四回:「老太夫人墓志,就要借汤公的官衔名字。」
《國語辭典》:诗品(詩品)  拼音:shī pǐn
书名:(1)南朝梁钟嵘撰,三卷。品评古今五言诗,计品评自汉、魏至梁代诗人,共一百二十二人,论其优劣,分为上、中、下三品,每品冠以序。(2)唐司空图撰,一卷。分二十四品,各以韵语十二句,品评诗的风格。
《国语辞典》:花品  拼音:huā pǐn
花的品级种类。如:「这家花店花品繁多,应有尽有。」
《漢語大詞典》:三曲
(1).古丧礼的一种哀声。谓一举声而三折。礼记·间传:“斩縗之哭,若往而不反;齐縗之哭,若往而反;大功之哭;三曲而偯;小功緦麻,哀容可也。此哀之发於声音者也。” 郑玄 注:“三曲,一举声而三折也。”
(2). 唐 长安 城北 平康里 之歌妓聚居区,分一曲、二曲、中曲,合称三曲。见 唐 孙棨 《北里志·海论三曲中事》。 宋 金盈之 醉翁谈录·平康巷陌记·平康总序:“多有游惰者於三曲中而为诸媪所养,俗呼为庙客。”
(3).酒名。曲酒中品级最低的一种。 克非 《春潮急》四三:“﹝ 李春山 ﹞因为心里分外高兴,便不想马上回去,到酒店要了四两三曲,慢慢喝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