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576,分172页显示  上一页  13  14  15  16  17  19  20  21  2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君临
神君
严君
君道
郡君
三君
史君
小君
湘君
君长
封君
君上
时君
老君
茅君
《漢語大詞典》:君临(君臨)
(1).为君而主宰。左传·襄公十三年:“赫赫 楚国 ,而君临之。” 三国 魏 曹植 《责躬》诗:“受禪於 汉 ,君临万邦。” 南朝 梁 沈约 《大壮舞歌》:“君临万国,遂抚八寅。”旧唐书·高祖纪:“朕受命君临,志存刷荡。” 明 屠隆 《綵毫记·海青死节》:“陛下龙凤之姿,天日之表,数应君临万国。”
(2).指天子。 唐 王维 《送韦大夫东京留守》诗:“天工寄人英,龙袞瞻君临。”
(3).主宰;凌驾。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陀思妥夫斯基的事》:“在 中国 ,没有 俄国 的基督,在 中国 ,君临的是‘礼’,不是神。” 李济深 《告华南西南反动统治下的军政人员》:“﹝ 蒋介石 ﹞又任意夸大原子弹在战争中的作用与地位,骗你们说,握有原子弹秘密的 美 帝,可以君临世界。”《人民日报》1981.4.2:“我们不能把它理解为理论观点君临于历史实际之上。”
《國語辭典》:神君  拼音:shén jūn
1.对神灵的尊称。《史记。卷二八。封禅书》:「是时上求神君,舍之上林中蹄氏观。」
2.对贤明长官的尊称。《晋书。卷九○。良吏传。乔智明传》:「颖之败赵王伦也,表智明为殄寇将军、隆虑、共二󼁚令。二󼁚爱之,号为『神君』。」
《國語辭典》:严君(嚴君)  拼音:yán jūn
1.称谓。对父母的敬称。《易经。家人。彖曰》:「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
2.父亲。晋。潘尼〈乘舆箴〉:「国事明王,家奉严君。」明。朱权《卓文君》第二折:「况严君在堂,倘或事泄,反成间隔。」
《漢語大詞典》:君道
为君之道。易·复:“象曰:迷復之凶,反君道也。” 汉 蔡邕 独断:“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夏至阴气起,君道衰,故不贺。”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笔记》卷下:“君有常道,臣有定守。赏当功,罚当罪;与之惟我德,夺之惟我惧,君道也。” 明 李贽 《四书评·论语·先进》:“师道与君道并重,教泽与治泽齐长。”
分類:君道
《國語辭典》:郡君  拼音:jùn jūn
旧时妇人的封号。唐代四品官的母亲或妻子称为郡君;宋元以后则只有宗室女可称为郡君。
《漢語大詞典》:三君
(1).指 春秋 时 鲁国 宣公 、 成公 、 襄公 三国君。左传·襄公五年:“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于公室也。相三君矣,而无私积,可不谓忠乎?” 明 杨慎 《季文子三思》:“ 季文子 相三君,其卒也无衣帛之妾、食粟之马,无藏金玉,无重器备, 左氏 侈然称之。”
(2).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窦武 、 刘淑 、 陈蕃 。后汉书·党锢传序:“ 竇武 、 刘淑 、 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蔡伯喈 评之曰: 陈仲举 彊於犯上, 李元礼 严於摄下。犯上难,摄下易, 仲举 遂在三君之下, 元礼 居八俊之上。” 清 王晫 今世说·德行:“时论其( 严顥亭 )名,在三君八俊之间。”
(3).三个受人敬仰的人物。指 东汉 陈寔 及其子 陈纪 、 陈谌 。后汉书·陈纪传:“弟 諶 ,字 季方 ,与 纪 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唐 张说 《中书令逍遥公墓志铭》:“公( 韦嗣立 )考侍中,为国元辅,兄 承庆 ,当代齐名。咸以令德,继和金鼎; 扶阳 二相, 陈氏 三君,復追美矣。”
(4).指 明 末东林党的 赵南星 、 邹元标 和 顾宪成 。见明史·赵南星传
(5).指三茅君。 唐 陆龟蒙 《闲居杂题·饮岩泉》诗:“已甘 茅洞 三君食,欠买 桐江 一朵山。”详“ 三茅君 ”。
《漢語大詞典》:三茅君
道家传说中的三神仙,即 茅盈 及其弟 茅固 、 茅衷 。据传为 汉景帝 时 咸阳 人,先后隐 句曲山 (后名 三茅山 ,简称 茅山 ,在今 江苏 句容县 ),得道成仙, 太上老君 分别授为司命真君、定箓真君、保命仙君。世称三 茅君 。道教清微派尊为教祖。见茅山志卷五。梁书·处士传·陶弘景:“於是止於 句容 之 句曲山 ……昔 汉 有 咸阳 三 茅君 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 茅山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序丹灶:“自三 茅君 以 丹阳 岁歉,死者盈道,因取丹头点银为金,化铁为银,以救饥人,故后人以煅粉点铜者,名其法曰丹阳。” 清 赵翼 《茅山纪游》诗之三:“所以三 茅君 ,于焉吸清淑。”
《漢語大詞典》:史君
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 使 ”。 宋 范仲淹 《绛州园池》:“絳臺史君府,亭阁参园圃。” 宋 王安石 《送潘景纯》诗:“赖有史君能好士,方看一鶚在秋天。”参见“ 使君 ”。
《國語辭典》:使君  拼音:shǐ jūn
1.尊称奉天子之命,出使四方的使者。《后汉书。卷一六。寇恂传》:「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
2.对官吏、长官的尊称。《三国志。卷三二。蜀书。先主备传》:「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三国演义》第一○回:「曹兵既至,岂可束手待死!某愿助使君破之。」
《國語辭典》:小君  拼音:xiǎo jūn
1.古时称诸侯夫人或诸侯的母亲为「小君」。《谷梁传。庄公二十二年》:「癸丑,葬我小君文姜。」
2.对尊长妻妾的敬称。《晋书。卷六六。列传。陶侃》:「小君,犹母也,安有父母之疾而不尽心乎!」
《國語辭典》:湘君  拼音:xiāng jūn
1.湘水之神。历来说法不一,有指舜的二妃娥皇与女英,也有单指尧的长女娥皇,也有指舜。
2.《楚辞。九歌》的篇名。战国屈原所作,为楚人祭祀湘水神的乐歌。
《國語辭典》:君长(君長)  拼音:jūn zhǎng
1.君王与长官。《周礼。秋官司寇。朝大夫》:「日朝以听国事故,以告其君长。」汉。郑玄。注:「君谓其国君,长,其卿大夫也。」《韩非子。忠孝》:「汤武自以为义而弑其君长。」
2.部落的酋长。《史记。卷一一○。匈奴列传》:「而晋北有林胡、楼烦之戎,燕北有东胡、山戎。各分散居溪谷,自有君长,往往而聚者百有馀戎,然莫能相一。」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当虏救死扶伤不给,旃裘之君长,咸震怖。乃悉徵左右贤王,举引弓之民,一国共攻而围之。」
《國語辭典》:封君  拼音:fēng jūn
旧时子孙贵显,其祖或父受有封典的,称为「封君」。《红楼梦》第四五回:「家去一般也是楼房厦厅,谁不敬你,自然也是老封君似的了。」也称为「封翁」。
《漢語大詞典》:君上
即君主。荀子·不苟:“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 三国 魏 阮籍 《达庄论》:“出媚君上,入欺父兄,矫厉才智,竞逐纵横。”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卤簿:“人臣仪卫,亦得同于君上,则卤簿之名,不容别有他义也。” 欧阳予倩 《忠王李秀成》第三幕:“主上要你等三十天,你能够逼迫君上吗?”参见“ 君主 ”。
分類:君上帝王
《國語辭典》:君主  拼音:jūn zhǔ
君主国的元首。大体由家系世袭产生。如中国的皇帝,日本的天皇,英国的国王等。也称为「君上」。
《漢語大詞典》:时君(時君)
(1).当时或当代的君主。 汉 张衡 《四愁诗》序:“﹝ 屈原 ﹞思以道术相报貽於时君,而惧谗邪,不得以通。” 宋 陈亮 《勉强行道大有功》:“夫渊源正大之理,不於事物而达之,则 孔 孟 之学真迂阔矣,非时君不用之罪也。” 明 张纶 《林泉随笔》:“ 苏 氏此説虽主为时君用人而言,非正为此书而发。”
(2).龟的别名。 晋 葛洪 抱朴子·登涉:“称时君者,龟也。”
《國語辭典》:老君  拼音:lǎo jūn
道家对老子的尊称。参见「老子」条。
《漢語大詞典》:茅君
指传说中在 句容 句曲山 修道成仙的 茅氏 兄弟。 唐 李颀 《题卢道士房》诗:“秋砧响落木,共坐 茅君 家。” 元 宋无 《游三茅华阳诸洞》诗之二:“玉案清香彻夜焚,紫烟成盖覆 茅君 。”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句曲玉印》:“ 经元 素事 茅君 ,每岁必祷 句曲 。”参见“ 茅山 ”、“ 茅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