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朝市  拼音:cháo shì
1.朝廷与市集。《左传。襄公十九年》:「妇人无刑,虽有刑,不在朝市。」《史记。卷七○。张仪列传》:「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周室,天下之朝市也。」亦单指朝廷。晋。陶渊明〈读山海经〉诗一三首之一三:「岩岩显朝市,帝者慎用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及乱离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
2.都市、名利场所。宋。苏轼 发广州诗:「朝市日已远,此身良自如。」《封神演义》第六四回:「曾做菜羹寒士,不去奔波朝市。宦情收起,打点林泉事。」
3.泛称尘世。唐。张祜 题润州金山寺诗:「翻思在朝市,终日醉醺醺。」宋。秦观 和孙莘老游龙洞诗:「更欲仗筇留顷刻,却疑朝市已千龄。」
《漢語大詞典》:得丧(得喪)
(1).犹得失。指名利的得到与失去。庄子·田子方:“而况得丧祸福之所介乎!”《韩诗外传》卷四:“天子不言多少,诸侯不言利害,大夫不言得丧,士不言通财货,不贾於道。” 宋 梅尧臣 《村墅闲居》诗:“古来得丧何须问,世上荣枯只等閒。” 清 刘大櫆 《难言三》:“人之有穷通得丧,天也。”参见“ 得失 ”。
(2).偏指失。指丧失名利。 宋 苏舜钦 《答马永书》:“谓予不以得丧累其所守,不为怨愤不懌之词。”参见“ 得失 ”。
《國語辭典》:得失  拼音:dé shī
1.是非成败。《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十馀万言。」《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人生寄于太虚之中,其间荣悴悲欢,得失聚散,彼死此生,变形换壳,如梦一场。」
2.利弊、适当和不适当。《汉书。卷八。宣帝纪》:「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史传》:「举得失以表黜陟,徵存亡以标劝戒。」
《漢語大詞典》:尘心(塵心)
指凡俗之心,名利之念。 唐 白居易 《冯阁老处见与严郎中酬和诗因戏赠绝句》:“纵有旧游君莫忆,尘心起即堕人间!” 宋 梅尧臣 《送昙颖上人往庐山》诗:“尘心古难洗,瀑布垂秋虹。”红楼梦第一一八回:“ 寳玉 听到这里,又觉尘心一动,连忙敛神定息,微微的笑道:‘据你説来,我是有造化的。’” 孙犁 《秀露集·文学和生活的路》:“我红尘观念很重,尘心很重。”
分類:凡俗名利
《國語辭典》:市人  拼音:shì rén
市民。汉。刘向《新序。卷一。杂事》:「鲁有沈犹氏者,旦饮羊饱之,以欺市人。」《文选。陆机。五等论》:「虽复时有鸠合同志以谋王室,然上非奥主,下皆市人。」
《國語辭典》:奔竞(奔競)  拼音:bēn jìng
奔走竞逐。多指急于求取名利。晋。干宝〈晋纪总论〉:「悠悠风尘,皆奔竞之士。」《南史。卷三四。列传。颜延之》:「外示寡求,内怀奔竞,干禄祈迁,不知极已。」
《國語辭典》:逐鹿  拼音:zhú lù
语本《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鹿为猎取的对象,比喻帝位,逐鹿意指争夺政权。如:「逐鹿中原」、「群雄逐鹿」。也作「争鹿」。
《漢語大詞典》:世心
(1).世人之心。 汉 蔡邕 《文范先生陈仲弓铭》:“夫其仁爱温柔,足以孕育羣生……正身体化,足以陶冶世心。”
(2).尘心;名利之心。 明 文徵明 《金陵客楼》诗:“最是世心忘不得,满头尘上説功名。”
分類:世人名利
《國語辭典》:淡然  拼音:dàn rán
1.不在意、不经心。《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若天之司,莫之能职;百姓淡然,不知其善。」《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我愚弟也无甚么嗜好,夫妻们带著几个儿子,布衣蔬食,心里淡然。」
2.淡泊,不趋名利。《南史。卷二四。列传。王裕之》:「峻为侍中已后,虽不退身,亦淡然自守,无所营务。」唐。吴筠〈高士咏〉诗五○首之三二:「淡然常有怡,与物固无瑕。」
3.形容颜色浅淡。唐。杜甫〈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诗:「四顾俯层巅,淡然川谷开。」宋。周密《癸辛杂识。续集下。乌贼得名》:「世号墨鱼为乌贼,……盖其腹中之墨可写伪契券,宛然如新,过半年则淡然如无字。」
《國語辭典》:恬淡  拼音:tián dàn
心境安然淡泊,不慕名利。《庄子。天道》:「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晋。张华赠挚仲洽〉诗:「恬淡养玄虚,沉精研圣猷。」也作「恬澹」。
《國語辭典》:野心  拼音:yě xīn
1.山野中野兽之心。比喻凶暴、放纵难以驯服的心性。《左传。宣公四年》:「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西游记》第四三回:「这妖精已是降了,却只是野心不定,等我教他一步一拜,只拜到落伽山,方才收法。」后多指对名利、权势的非分用心。《淮南子。主术》:「故有野心者,不可借便势;有愚质者,不可与利器。」《孽海花》第二八回:「你想他们各具天才,各怀野心,几亩祖传下来的薄田,那个放在眼里?」
2.乐好乡野,幽閒隐逸的想法。《宋书。卷七五。列传。王僧达》:「闇性寡任,野心素积。」唐。白居易〈诏授同州刺史病不赴任因咏所怀〉诗:「野心惟怕闹,家口莫愁饥。」
《國語辭典》:公器  拼音:gōng qì
1.宫中所用的器物。《周礼。天官。阍人》:「凡内人、公器、宾客、无帅,则几其出入,以时启闭。」
2.公有的器物。唐。白居易 感兴诗二首之一:「名为公器无多取,利是身灾合少求。」
《國語辭典》:守拙  拼音:shǒu zhuó
以拙自安,不用机巧与世周旋。晋。陶渊明〈归园田居〉诗五首之一:「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红楼梦》第八回:「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
《國語辭典》:热中(熱中)  拼音:rè zhōng
沉迷、急切的希望得到,多指热心于仕宦。如:「时下年轻人热中于自助旅行。」《孟子。万章上》:「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
《漢語大詞典》:静退
(1).恬淡谦逊,不竞名利。韩非子·主道:“人主之道,静退以为宝。” 晋 卢谌 《赠刘琨》诗:“因其自然,用安静退。” 唐 韩愈 《举荐张籍状》:“右件官学有师法,文多古风;沉默静退,介然自守。” 金 王若虚 《高思诚咏白堂记》:“盖 乐天 之为人,冲和静退,达理而任命。”
(2).指安静的退隐生活。 宋 曾巩 《奏乞与潘兴嗣子推恩状》:“ 熙寧 二年……以为 筠州 军事推官,不就。今年五十六岁,安于静退三十餘年。” 清 唐孙华 《元宵前一日》诗之三:“ 柳州 思静退,有地且名 愚 。”
《漢語大詞典》:安恬
(1).安然恬静。 宋 陶谷 清异录·酒浆:“﹝ 法常 ﹞尝谓同志云:‘酒天虚无,酒地绵邈,酒国安恬,无君臣贵贱之拘,无财利之图,无刑罚之避,陶陶焉,荡荡焉,其乐可得而量也。’” 明 张居正 《答楚按院雷信庵》:“ 楚 民咸获安恬之利,公之造福於 楚 人,所宜世世而俎豆之者也。” 瞿秋白 《饿乡纪程》十二:“炸爆洪声,震天动地,枪林弹雨,硫烟迷闷的新环境,立刻便震惊了‘东方稚儿’安恬静寂的‘伪梦’。”
(2).淡泊,不追求名利。资治通鉴·唐中宗景龙元年:“ 相王 宽厚谨恭,安恬好让,故经 武 韦 之世,竟免於难。” 宋 梅尧臣 《依韵和不疑寄杜挺之以病雨止冷淘会》:“嗟嗟勿復问,安恬固无媿。” 宋 葛立方 韵语阳秋卷九:“先 文康公 尝有诗云:‘平生趣操号安恬,退亦怡然进不贪。’”
(3).满不在乎,坦然。 宋 叶适 《晋元帝庙记》:“方 王敦 篡势已成,举朝不悟,尚安恬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