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号令(號令) 拼音:hào lìng
1.传呼命令。如:「号令三军」。《儒林外史》第三五回:「总兵号令一声,那些兵一齐渡过河去了。」
2.传呼的命令。《三国演义》第一○○回:「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3.发号施令的政权。《史记。卷一六。秦楚之际月表》:「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閒,号令三嬗。」
2.传呼的命令。《三国演义》第一○○回:「既令进兵,今又教休进,何其号令不明!」
3.发号施令的政权。《史记。卷一六。秦楚之际月表》:「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五年之閒,号令三嬗。」
《國語辭典》:号令(號令) 拼音:hào ling
将犯人裍绑游街示众。《水浒传》第五一回:「立等知县差人,把雷横捉拿到官。当厅责打,取了招状,将具枷来枷了,押出去号令示众。」《三国演义》第九回:「王允命缚赴市曹斩之,又将董卓尸首,号令通衢。」
《高级汉语词典》:人头号令
用人头示众以示儆戒
《國語辭典》:政教 拼音:zhèng jiào
1.政治与教化。《史记。卷六三。老子韩非传》:「内脩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儒林外史》第三三回:「大家习学礼乐,成就出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
2.政治与宗教。如欧洲历史上有「政教冲突时代」。
2.政治与宗教。如欧洲历史上有「政教冲突时代」。
《國語辭典》:涣汗(渙汗) 拼音:huàn hàn
1.比喻号令一发,如人之汗出不能复收,故唯有遵行。《易经。涣卦。九五》:「涣汗其大号。」《宋书。卷六○。列传。范泰》:「明诏爰发,已成涣汗,营制既下,远近遵承。」
2.流布。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
2.流布。南朝梁。刘孝标〈辩命论〉:「兆发于前期,涣汗于后叶。」南朝梁。简文帝〈南郊颂序〉:「莫不巍巍乎,穆穆乎,涣汗于绿篇,氛氲于丹册者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