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故意  拼音:gù yì
1.存心、有意。《红楼梦》第六二回:「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文明小史》第三五回:「二人约会定了,只待慕政回来,故意谈些东洋的好处,来运动他。」
2.旧友的情意。唐。杜甫赠卫八处士〉诗:「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
3.法律上指行为人认识其行为之事实,而决心使其发生,或任其发生之意思状态。
《國語辭典》:本旨  拼音:běn zhǐ
原有的或主要的宗旨、意向。如:「该校教育的本旨在培养国小师资。」《红楼梦》第一回:「虽一时有涉于世态,然亦不得不叙者,但非其本旨耳。」
《國語辭典》:正意  拼音:zhèng yì
真正的意图。元。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一折:「俺那里是与他结亲,正意则要图他荆州。」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一折:「我几曾图利息?我正意的那我则是赈人之贫波周人之急。」
《國語辭典》:袈裟  拼音:jiā shā
梵语kāṣāya的音译。意为赤褐色。「袈裟」为一长方形的布块,出家人以此布块裹身,此即佛教僧侣的法衣。佛教戒律规定,出家人所穿的袈裟系捡拾布片连缀而成,不可纯白,须染色。因形式宛如水稻田的界画,也称为「水田衣」、「福田衣」、「莲华衣」、「无垢衣」。
《漢語大詞典》:圣训(聖訓)
(1).圣人的教导。指儒家相传的训谕。 汉 蔡邕 《释诲》:“且用之则行,圣训也;舍之则藏,至顺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正纬:“经显,圣训也;纬隐神教也。圣训宜广,神教宜约。” 明 陈汝元 《金莲记·构衅》:“ 章老先生 ,你背圣训了,怎么説一个似可去。” 清 陈梦雷 《抒哀赋》:“委吉凶以任运兮,永圣训以自强。”参见“ 圣教 ”。
(2).帝王的训谕、诏令。 宋 何薳 春渚纪闻·姚麟奏对:“ 麟 恐伏而对曰:‘诚如圣训,然臣自行列,蒙陛下拔擢,使掌卫兵於殿庭之间,此岂臣当以私恩结下,为身计耶?’” 元 耶律楚材 《和平阳王仲祥韵》:“洪恩浹四海,圣训宜书绅。” 清 昭梿 啸亭杂录·太宗读〈金史〉:“谆谆数千言,详载圣训。”
(3).阿拉伯文的意译,原意为传闻、传述。后专指对 穆罕默德 言行的传述--“ 穆罕默德 言行录”。在 中国 ,圣训也称“圣训经”、“至圣宝训”、“至圣宝谕”、“圣谕”等。
《漢語大詞典》:圣教(聖教)
(1).旧称 尧 、 舜 、 文 、 武 、 周公 、 孔子 的教导。 汉 王充 论衡·率性:“ 孔 门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十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 三国 魏 阮籍 《乐论》:“故圣教废毁,则聪慧之人并造奇音。”新唐书·柳浑传:“﹝ 柳浑 ﹞早孤,方十餘岁,有巫告曰:‘儿相夭且贱,为浮屠道可缓死。’诸父欲从其言, 浑 曰:‘去圣教,为异术,不若速死。’” 清 陆以湉 冷庐杂识·经学理学:“ 东吴 之 惠氏 、 东浙 之 万氏 ,经学皆宗 汉 ,而未尝悖圣教也。” 梁启超 《致伍秩庸星使书》:“今 中国 之人,号称奉圣教,而农工商贾,终身未登夫子庙堂,不知圣教为何物。”
(2).宗教信徒对各自宗教的尊称。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吠舍厘国:“时诸大圣莫不悲感,即召集诸苾芻,依毘奈耶訶责制止,削除谬法,宣明圣教。” 唐 卢士衡 《寄天台道友》诗:“且住人閒行圣教,莫思天路便登龙。”
《國語辭典》:轮回(輪回)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南齐书。卷四○。武十七王传。竟陵文宣王子良传》:「前人增估求侠,后人加税请代,如此轮回,终何纪极?」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枉著你空悲戚,没理会;人生死,是轮回。」也作「轮回」。
《國語辭典》:轮回(輪迴)  拼音:lún huí
1.循环不息。北周。王褒〈善行寺碑〉:「尘沙日月,同渤澥之轮回。」也作「轮回」。
2.佛教用语。指一切尚未證得解脱的众生,由于业力的关系,永远在六道内转化不休。《西游记》第一回:「乃是佛与仙与神圣三者,躲过轮回,不生不灭,与天地山川齐寿。」也作「轮回」。
《漢語大詞典》:真意
(1).自然的意趣。 晋 陶潜 《饮酒》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唐 李白 《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诗:“偶与真意并,顿觉世情薄。” 宋 梅尧臣 《拟水西寺东峰亭九咏·栖烟鸟》:“推物得真意,吾将効 陶公 。”
(2).本意,原意。 清 黄鷟来 《过张星文草草堂》诗:“堂名见真意,草草怀夙秉。” 马南邨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可见‘让’的目的是在于‘得’,让一寸是要得一尺。这可以说是古代提倡礼让者的不打自招,这也是历代一切反动统治阶级提倡礼让的真意所在。”
《國語辭典》:浮白  拼音:fú bái
放开胸怀,畅快饮酒。明。陈汝元《金莲记》第四出:「愿浮白以叙交情,且来青而谭别意。」《醒世恒言。卷二九。卢太学诗酒傲王候》:「惟与骚人剑客,羽士高僧,谈禅理,论剑术,呼卢浮白,放浪山水,自称浮丘山人。」
《漢語大詞典》:一茎(一莖)
(1).原意为植物的一条茎,后表数量,多用于条状物。 汉 焦赣 《易林·震之师》:“一茎九缠,更用牵挛,宿明俯仰,不得东西。” 晋 王嘉 拾遗记·方丈山:“莎萝草细大如髮,一茎百寻。” 唐 白居易 《初见白发》诗:“白髮生一茎,朝来明镜里,勿言一茎少,满头从此始。” 明 无名氏 《宫词》:“况我瘦身躯怎和愁肠挣,刚剩得担害怕恩情骨一茎。”
(2).中医术语,脐带。 明 李中梓 医宗必读·肾为先天本论:“婴儿未成,先结胞胎,其象中空,一茎透起,形如莲蕊。一茎即脐带,莲蕊即两肾,而命寓焉。”
《國語辭典》:远意(遠意)  拼音:yuǎn yì
1.悠远的意兴。唐。贾岛 送集文上人游方诗:「分首芳草时,远意青天外。」
2.远方人的心意。唐。李白答裴侍御先行至石头驿以书见招期月满泛洞庭〉:「开缄识远意,速此南行舟。」
《國語辭典》:无关(無關)  拼音:wú guān
相互间没有连带的关系。如:「此事与你无关,请不要插手。」
《國語辭典》:害马(害馬)  拼音:hài mǎ
损害马的自然本性。指一切无益于马自然生长的行为。语出《庄子。徐无鬼》:「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后用来比喻为害大众的人。唐。高适饯宋八充彭中丞判官之岭南〉诗:「若将除害马,慎勿信苍蝇。」也作「害群之马」。
《國語辭典》:原心  拼音:yuán xīn
1.推究其心迹。《汉书。卷八三。薛宣传》:「春秋之义,原心定罪。」汉。王充《论衡。答佞》:「圣君原心省意,故诛故贳误。」
2.原本的心意。《四游记。南游记。第四回》:「汝原心不改,敢题反诗,敢走何处?」
《國語辭典》:挞伐(撻伐)  拼音:tà fā
征讨。语本《诗经。商颂。殷武》:「挞彼殷武,奋伐荆楚。」
《漢語大詞典》:逆志
(1).叛逆的念头。南史·谢灵运传:“ 灵运 兴兵叛逸,遂有逆志。”
(2).谓猜测其志向,揣度其原意。孟子·万章上:“故説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朱熹 集注:“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