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附《刘向传》
「上复兴神仙方术之事,而淮南有《枕中鸿宝》《苑秘书》。」唐·颜师古注:「《鸿宝》《苑秘书》,并道术篇名。臧在枕中,言常存录之不漏泄也。」
《抱朴子》内篇·卷二《论仙》
夫作金皆在神仙集中,淮南王抄出,以作《鸿宝枕中书》,虽有其文,然皆秘其要文,必须口诀,临文指解,然后可为耳。

例句

鸿宝宁全秘,丹梯庶可凌。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方外留鸿宝,人间得善书。 权德舆 赠文敬太子挽歌词二首之二

典故
淮南登仙
 
淮南药
 
淮王丹
 
淮王爱道
 
淮王羽化
 
相关人物
刘安


《汉书》卷四十四《淮南王传》
淮南王安为人好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名誉。招致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作为《内书》二十一篇,《外书》甚众,又有《中篇》八卷,言神仙黄白之术,亦二十馀万言。……上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安自刑杀。
《神仙传》卷四《刘安》
笃好儒学,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武帝以安辩博有才,属为诸父,甚重尊之。特诏及报书,常使司马相如等共定草,乃遣使,召安人朝。尝诏使为离骚经,旦受诏,食时便成,奏之,安每宴见,谈说得失。及献诸赋颂,晨入夜出,乃天下道书及方术之士,不远千里,卑辞重币请致之。于是乃有八公诣门,……遂授经三十六卷。药成,未及服。……八公使安登山大祭,埋金地中,即白日升天。……汉史秘之,不言安得神仙之道。恐后世人主,当废万机,而竞求于安道,乃言安得罪后自杀。

例句

漫作琉璃碗,淮王误合丹。 岑参 成王挽砍

汉主存仙要,淮南爱道机。 崔融 和梁王众传张光禄是王子晋后身

梁国深文雅,淮王爱道仙。 张说 惠文太子挽歌二首之二

济北神如在,淮南药未成。 张说 河上公

心穷伏火阳精丹,口诵淮王万毕术。 李颀 送王道士还山

欲得淮王术,风吹晕已生。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

人说淮南有小山,淮王昔日此登仙。城中鸡犬皆飞去,山上坛场今宛然。 万楚 小山歌

羽化淮王去,仙迎太子归。 袁瓘 惠文太子挽歌

典故
淮南食时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刘彻(汉武帝)


《汉书》卷四十四《淮南王传》
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时武帝方好艺文,以安属为诸父,辩博善为文辞,甚尊重之。每为报书及赐,常召司马相如等视草乃遣。初,安入朝,献所作内篇,新出,上爱秘之。使为《离骚传》,旦受诏,日食时上。又献颂德及长安都国颂。每宴见,谈说得失及方技赋颂,昏莫然后罢。

例句

淮南食时,左思十稔。 李瀚 蒙求

典故 
淮南招隐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王逸


《楚辞补注》卷十二〈招隐士〉~232~
〈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役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例句

淮南有小山,嬴女隐其间。 张昌宗 太平公主山亭侍宴

既荷大君恩,还蒙小山遇。 张说 修书院学士奉敕宴梁王宅赋得树字

淮南小山白毫子,乃在淮南小山里。 李白 白毫子歌

能齐大椿长,不与小山同。 顾封人 月中桂树

典故
淮王大小山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楚辞》汉·淮南小山《招隐士》
东汉·王逸《序》:《招隐士》者,淮南小山之所作也。昔淮南王安,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小山之徒,闵伤屈原,又怪其文升天乘云,使百神,似若仙者,虽身沈没,名德显闻,与隐处山泽无异,故作《招隐士》之赋,以章其志也。

例句

望高汉相东西阁,名重淮王大小山。 罗隐 暇日投钱尚父

典故
淮王客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晋·葛洪《神仙传》卷四《刘安》
汉淮南王刘安者,汉高帝之孙也。其父厉王长,得罪徙蜀,道死,文帝哀之,而裂其地,尽以封长子,故安得封淮南王。时诸王子贵侈,莫不以声色游猎犬马为事,唯安独折节下士,笃好儒学,兼占候方术,养士数千人,皆天下俊士。作内书二十二篇,又中篇八章,言神仙黄白之事,名为鸿宝。万毕三章,论变化之道,凡十万言。武帝以安辩博有才,属为诸父,甚重尊之。特诏及报书,常使司马相如等共定草,乃遣使,召安人朝。尝诏使为离骚经,旦受诏,食时便成,奏之,安每宴见,谈说得失,及献诸赋颂,晨入夜出,乃天下道书及方术之士,不远千里,卑辞重币请致之。于是乃有八公诣门,皆须眉皓白。

例句

淮王门有客,终不愧孙登。 杜甫 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

典故
淮王身死

相关人物
刘安(淮南王)


《史记》卷一一八《淮南衡山列传》
天子使宗正以符节治王。未至,淮南王安自刭杀。
《论衡》卷七《道虚》
案淮南王刘安,孝武皇帝之时也。父长以罪迁蜀严道,至雍道死。安嗣为王,恨父徙死,怀反逆之心,招会术人,欲为大事。伍被之属,充满殿堂,作道术之书,发怪奇之文,合景乱首,八公之传,欲示神奇,若得道之状。道终不成,效验不立,乃与伍被谋为反事,事觉自杀。或言诛死。诛死自杀,同一实也。世见其书,深冥奇怪;又观八公之传,似若有效,则传称淮南王仙而升天,失其实也。

例句

淮王身死桂树折,徐福一去音书绝。 顾况 行路难三首之三

典故
济南剑
 
相关人物
刘炟(汉章帝)
 
韩棱


《东观汉记》卷二〈肃宗孝章皇帝纪〉~78~
章帝赐尚书剑各一,手署姓名,韩棱楚龙泉,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锻成。一室两刃,其馀皆平剑。其时论者以为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泉。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文剑。宠敦朴,有善于内,不见于外,故得锻成剑,皆因名而表意。
《后汉书》卷四十五《韩棱传》
韩棱字伯师,颍川舞阳人,弓高侯颓当之后也。棱四岁而孤,养母弟以孝友称。及壮,推先父馀财数百万与从昆弟,乡里益高之。初为郡功曹,太守葛兴中风,病不能听政,棱阴代兴视事,出入二年,令无违者。兴子尝发教欲署吏,棱拒执不从,因令怨者章之。事下案验,吏以棱掩蔽兴病,专典郡职,遂致禁锢。显宗知其忠,后诏特原之。由是徵辟,五迁为尚书令,与仆射郅寿、尚书陈宠,同时俱以才能称。肃宗尝赐诸尚书剑,唯此三人特以宝剑,自手署其名曰:「韩棱楚龙渊,郅寿蜀汉文,陈宠济南椎成。」时论者为之说:以棱渊深有谋,故得龙渊;寿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宠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

例句

空馀济南剑,天子署高名。 崔融 户部尚书崔公挽歌

汉章题楚剑,郑武袭缁衣。 沈佺期 和户部岑尚书参迹枢揆

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

典故   
皇州佳气葱葱

相关人物
刘秀(汉光武帝)
 
苏伯阿


《白虎通》卷三〈封禅〉
德至八方则祥风至,佳气时喜。
《后汉书》卷一下〈光武帝纪〉~86~
论曰:……后望气者苏伯阿为王莽使至南阳,遥望见舂陵郭,唶曰:「气佳哉!郁郁葱葱然。」及始起兵还舂陵,远望舍南,火光赫然属天,有顷不见。初,道士西门君惠、李守等亦云刘秀当为天子。其王者受命,信有符乎?不然,何以能乘时龙而御天哉!

例句

关河佳气散,夷夏哭声连。 姚合 文宗皇帝挽词三首

都人望翠华,佳气向金阙。 杜甫 北征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杜甫 哀王孙

司隶章初睹,南阳气已新。 杜甫 喜达行在所三首

此时沾奉引,佳气拂周旋。 杜甫 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

令节寰宇泰,神都佳气浓。 武元衡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升高望京邑,佳气连海浦。 独孤及 季冬自嵩山赴洛道中作

落日凤城佳气合,满城春树雨濛濛。 章八元 题慈恩寺塔

殊勋如带远,佳气似烟非。 羊士谔 和武相早朝中书侯传点书怀奉呈

经寒不入宫中树,佳气常薰仗外峰。 钱起 和李员外扈驾幸温泉宫

新丰佳气满,圣主在温泉。 钱起 温泉宫礼见

典故
五弦歌
  
南薰曲
  
南风弦
  
南风琴
 
南风薰
 
南风解愠
   
舜弦
 
舜歌南风
  
薰琴
  
薰风解愠
  
虞薰
  
解愠风
 
咏南风
 
风解愠

相关人物


《史记》卷二十四〈乐书〉~97~
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夔始作乐,以赏诸侯。故天子之为乐也,以赏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谷时孰,然后赏之以乐。故其治民劳者,其舞行级远;其治民佚者,其舞行级短。故观其舞而知其德,闻其谥而知其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王肃曰:『〈南风〉,育养民之诗也。其辞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唐·司马贞《史记索隐》:「此诗之辞出《尸子》及《家语》。」
《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
子路鼓琴,孔子闻之,谓冉有曰:「甚矣由之不才也。夫先王之制音也,奏中声以为节,流入于南,不归于北。夫南者,生育之乡,北者,杀伐之城。故君子之音温柔居中以养生育之气,忧愁之感不加于心也,暴厉之动,不在于体也。夫然者,乃所谓治安之风也。小人之音则不然,亢丽微末,以象杀伐之气,中和之感,不载于心,温和之动,不存于体,夫然者乃所以为乱之风。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唯脩此化,故其兴也勃焉,德如泉流,至于今王公大人述而弗忘。殷纣好为北鄙之声,其废也忽焉,至于今王公大人举以为诫。夫舜起布衣,积德含和而终以帝,纣为天子,荒淫暴乱而终以亡,非各所修之致乎。由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冉有以告子路,子路惧而自悔,静思不食,以至骨立。夫子曰:「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例句

应是南风曲,声声不合今。 于武陵 匣中琴

湛露羞依草,南风耻带熏。 令狐楚 青云干吕

熏弦歌舜德,和鼎致尧名。 司空曙 御制雨后出城观览敕朝臣已下属和

方袭缁衣庆,永奉南薰吟。 吕温 奉和张舍人阁中直夜思闻雅琴因书事通简僚友

湛露飞尧酒,熏风入舜弦。 宗楚客 奉和幸上阳宫侍宴应制

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 张九龄 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张九龄 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公赴朔方

晞阳人似露,解愠物从风。 张九龄 恩赐乐游园宴应制

不闻北斗倾尧酒,空觉南风入舜琴。 曹唐 三年冬大礼五首

已获千箱庆,何以继薰风。 李世民 秋暮言志

于焉欢击筑,聊以咏南风。 李世民 重幸武功

惭非薰风唱,曷用慰吾人。 李商隐 中和节日宴百僚赐诗

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李峤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

不思五弦琴,作歌咏南薰。 李群玉 穆天子

清如南薰丝,韵若黄钟吼。 李群玉 赠方处士兼以写别

顾非咸池奏,庶协南风薰。 李适 中春麟德殿会百僚观新乐诗

湛露晞尧日,薰风入舜弦。 杜正伦 玄武门侍宴

熏风行应律,湛露即歌诗。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远师驺忌鼓鸣琴,去和南风惬舜心。 柳宗元 李西川荐琴石

熏风一万里,来处是长安。 杨巨源 送太和公主和蕃

和气生中国,熏风属外家。 杨巨源 送殷员外使北蕃

湛露恩方浃,薰风曲正调。 权德舆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词三首之二

阶下蓂荚生,琴上南风薰。 卢仝 感古四首

缄愁赴蜀道,题拙奉虞薰。 卢照邻 至望喜瞩目言怀贻剑外知己

政奉南风顺,心依北极尊。 蒋防 藩臣恋魏阙

篑桴均下调,和木等南薰。 薛存诚 闻击壤

逍遥岂有事,于此咏南薰。 薛能 升平词十首

南薰歌自溥,北极响皆通。 薛能 国学试风化下

汤征随北怨,舜咏起南风。 袁朗 赋饮马长城窟

且歌玄云曲,御酒舞熏风。 陈子昂 登泽州城北楼宴

永播南薰音,垂之万年耳。 陆龟蒙 杂讽九首

始议新尧历,将期整舜弦。 韩偓 感事三十四韵

骑驴到京国,欲和熏风琴。 韩愈 孟生诗

既欣东日户,复咏南风篇。 魏徵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典故
南犬吠雪
 
太吠千家白
 
蜀南吠犬
 
蜀犬惊日
 
惊日雪


《全唐文》卷五百七十五〈柳宗元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83~
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典故
事伯鸾
 
伯通隐
  
伯鸾去国
 
伯鸾寄食
 
伯鸾志
 
伯鸾携德耀
 
伯鸾舂
 
南适梁叟
  
孟光意
 
孟光案
 
孟光眉
 
孟光举案
 
孟光贤
 
庑下舂
 
操舂举案
 
杵臼得梁鸿
     
梁鸿隐
    
避地梁鸿
  
鸿舂
 
齐眉食

相关人物
孟光
 
梁鸿

参考典故
齐眉


《后汉书》卷八十三〈逸民列传·梁鸿〉~2765~
梁鸿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也。……埶家慕其高节,多欲女之,鸿并绝不娶。同县孟氏有女,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择对不嫁,至年三十。父母问其故。女曰:「欲得贤如梁伯鸾者。」鸿闻而娉之。女求作布衣、麻屦,织作筐缉绩之具。及嫁,始以装饰入门。七日而鸿不荅。妻乃跪床下请曰:「窃闻夫子高义,简斥数妇,妾亦偃蹇数夫矣。今而见择,敢不请罪。」鸿曰:「吾欲裘褐之人,可与俱隐深山者尔。今乃衣绮缟,傅粉墨,岂鸿所愿哉?」妻曰:「以观夫子之志耳。妾自有隐居之服。」乃更为椎髻,著布衣,操作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遂至吴,依大家皋伯通,居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
《东观汉记》卷十八〈梁鸿传〉
梁鸿乡里孟氏女,容貌丑而有节操,多求之,不肯。父母问其所欲,曰:「得贤女如梁鸿者。」鸿闻之,乃求之。梁鸿妻椎髻,著布衣,操作具而前。鸿大喜曰:「此真梁鸿妻也,能奉我矣。」字之曰德曜,名孟光。梁鸿适吴,依大家皋伯通庑下,为人赁舂。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伯通异之,曰:「彼佣赁能使妻敬之如此,非凡人也。」

简释

鸿舂:指生活清贫。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鸿舂乖汉爵,祯病卧漳滨。”


例句

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储光羲 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

元淑命不达,伯鸾吟可叹。 储光羲 贻刘高士别

料得孟光今日语,不曾春尽不归来。 元稹 望驿台

张翰鲈鱼因醉忆,孟光书信近春稀。 刘兼 偶闻官吏举请辄有一篇寄从弟舍人

蜀笺都有三千幅,总写离情寄孟光。 刘兼 江楼望乡寄内

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伯鸾。 刘长卿 送子婿崔真父归长城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孟浩然 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试逐伯鸾去,还作灵均行。 孟郊 下第东南行

郢曲怜公子,吴州忆伯鸾。 张南史 送朱大游塞

伯鸾甘寄食,元淑苦无钱。 张籍 赠殷山人

颜氏岂嫌瓢里饮,孟光非取镜中妍。 徐夤 人事

绿鬓先生自出林,孟光同乐野云深。 徐夤 绿鬓

陶令辞彭泽,梁鸿入会稽。我寻高士传,居与古人齐。 李白 口号赠徵君鸿

梁鸿德耀会稽日,宁知此中乐事多。 李白 和卢侍御通塘曲

不堪风雨夜,转枕忆鸿妻。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

不厌梁鸿贫,常讥伯宗直。 权德舆 酬南园新亭宴会璩新第慰庆之作时任宾客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段成式 嘲元中丞

寂寞梁鸿病,谁人代夜舂。 温庭筠 雪二首之二

孟光傥未嫁,梁鸿正须妇。 王绩 山中叙志

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白居易 冬至夜

梁鸿不肯仕,孟光甘布裙。君虽不读书,此事耳亦闻。 白居易 赠内

唯我到来居上馆,不知何道胜梁鸿。 皮日休 皋桥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伯鸾常去国,安道惜离群。 萧颖士 越江秋曙

鸿舂乖汉爵,桢病卧漳滨。 贾岛 送令狐绹相公

他日诏书下,梁鸿安可追。 钱起 送张五员外东归楚州

今来未必非梁孟,却是无人断伯通。 陆龟蒙 和袭美咏皋桥

梁鸿夫妇欲双飞,细雨轻寒拂雉衣。 陆龟蒙 闻袭美有亲迎之期因以寄贺

疏家父子错挂冠,梁鸿夫妻虚适越。 顾况 洛阳行送洛阳韦七明府

徒怀伯通隐,多谢买臣归。 骆宾王 夕次旧吴

登高北望嗤梁叟,凭轼西征想潘掾。 骆宾王 畴昔篇

典故 

《诗经·小雅·南陔·序》
《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其义而亡其辞。
《昭明文选》卷十九晋·束广微(晰)《补亡诗六首》其一《南陔》
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闱,心不遑安。

例句

北里清音绝,南陔芳草残。 上官仪 故北平公挽歌

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刘禹锡 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

兰陔旧地花才结,桂树新枝色更青。 刘禹锡 闻韩宾擢第归觐以诗美之兼贺韩十五曹长时韩牧永州

蓬转星霜改,兰陔色养违。 吕温 蕃中拘留岁馀回至陇石先寄城中亲故

典故
南枝北枝
  
枝南北


《白氏六帖》卷三十〈草木杂果·梅〉
大庾岭上梅,南枝落,北枝开。

例句

秋雨漫湘水,阴风过岭梅。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三十韵

典故
留滞周南


《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3295~
是岁天子始建汉家之封,而太史公留滞周南,不得与从事,故发愤且卒。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徐广曰:「挚虞曰古之周南,今之洛阳。」
《漢語大詞典》:鸿宝(鴻寶)
(1).道教修仙炼丹之书。汉书·刘向传:“上復兴神僊方术之事,而 淮南 有《枕中鸿宝苑祕书》。” 唐 皇甫冉 《故齐王赠承天皇帝挽歌》:“《鸿宝》仙书祕,龙旂帝服尊。” 宋 陆游 《夜读隐书有感》诗:“力探《鸿宝》寻奇诀,剩采青精试祕方。” 清 孙枝蔚 《戏赠莫大岸》诗:“家无《鸿宝》书,安得铸金丹。”
(2).泛指珍贵的书籍。 柳亚子 《题〈太平天囯战史〉》诗:“成王败寇漫相和,直笔何人继 董狐 。鸿宝一编珍贮袭,他年同调岂终孤?”
(3).大宝;珍宝。 唐 权德舆 《故尚书工部员外郎赠礼部尚书王公神道碑铭》:“ 王 之庄, 柳 之辩, 殷 之介,皆希代鸿宝。”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有士人得此书,珍为鸿宝。”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种种繆戾,由其高官厚禄之性素已养成,由是引犬羊为同种,奉豭尾为鸿宝。”
(4).《易·繫辞下》:“圣人之大宝曰位。”后因以“大宝”或“鸿宝”指帝位。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觐圣》:“朕 崇寧皇帝 是也,嗣登鸿宝,未敢燕閒。”参见“ 大寳 ”。
《國語辭典》:大宝(大寶)  拼音:dà bǎo
1.极贵重的宝物。《三国志。卷二一。魏书。卫觊传》:「夫盐,国之大宝也。」《文选。潘岳。西征赋》:「唯生与位,谓之大宝。」
2.帝位。《易经。系辞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文选。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位非大宝,爵乃上天。」
3.年号:(1)南朝梁简文帝年号。(西元550~551)(2)南汉后祖年号。(西元958~971)
《漢語大詞典》:淮王术(淮王術)
(1).指 汉 淮南王 刘安 的方术。 唐 杜甫 《玩月呈汉中王》诗:“欲得 淮王 术,风吹晕已生。”亦称“ 淮南法 ”。 唐 吕岩 《忆江南》词:“ 淮南 法,秋石最堪夸。”参见“ 淮南王 ”。
(2).相传由 汉 淮南王 刘安 所创的制作豆腐的方法。 宋 朱熹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豆腐》:“种豆豆苗稀,力竭心已腐。早知 淮王 术,安坐获泉布。”一本作“ 淮南术 ”。参阅 清 方以智 物理小识卷六, 汪汲 《事物原会》引 五代 谢绰 《宋拾遗录》
《漢語大詞典》:淮南王
(1). 汉高祖 子 刘长 的封号。 高祖 十一年封 长 为 淮南王 。 文帝 时 刘长 谋反,谪徙 蜀郡 ,途中不食而死。
(2). 汉 刘安 袭其父 刘长 的封号。 安 好文学,喜神仙之术,传说甚多,故一般所称 淮南王 多指 安 。 汉 应劭 《风俗通·正失·王阳能铸黄金》:“ 淮南王 安 鋭精黄白,庶几轻举,卒离亲伏白刃之罪。” 章炳麟 《原儒》:“ 淮南王 犬吠天上,鸡鸣云中。”
(3).古曲名。 晋 崔豹 古今注·音乐:“《淮南王》, 淮南小山 之作也。王服食求仙,遍礼方士,遂与八公相携俱去,莫知所在。王之徒思恋不已,乃作《淮南王》之曲。”
《漢語大詞典》:小山
文体名。 汉 王逸 《〈楚辞·招隐士〉解题》:“昔 淮南王 安 博雅好古,招怀天下俊伟之士,自八公之徒,咸慕其德而归其仁。各竭才智。著作篇章,分造辞赋,以类相从,故或称小山,或称大山,其义犹《诗》有小雅、大雅也。”参见“ 大山小山 ”。
《國語辭典》:大山小山  拼音:dà shān xiǎo shān
1.汉淮南王刘安召集文人从事著述,各选辞赋,以类相从,分别称为「大山」、「小山」,如同《诗经》有〈大雅〉、〈小雅〉之分。
2.南朝梁时,何点、何嗣兄弟二人一起遁世隐居,前者号为「大山」,后者号为「小山」。明周肃王之后,睦㮮、安𣵿俱有学行,人称睦㮮为「大山」,安𣵿为「小山」。故后来也用以称呼同时享盛名的兄弟俩。
《漢語大詞典》:题剑(題劍)
亦作“ 题劒 ”。
(1).谓题剑表德。后汉书·韩棱传:“﹝ 韩棱 ﹞为尚书令,与僕射 郅寿 、尚书 陈宠 ,同时俱以才能称。 肃宗 尝赐诸尚书劒,唯此三人特以宝劒,自手署其名曰:‘ 韩棱 楚 龙渊, 致寿 蜀 汉文, 陈宠 济南 椎成。’时论者为之説:以 棱 渊深有谋,故得龙渊; 寿 明达有文章,故得汉文; 宠 敦朴,善不见外,故得椎成。”后遂用作典故,以“题剑”表示君主对臣子的特殊恩宠。 唐 张九龄 《故刑部李尚书挽歌词》之二:“题劒恩方重,藏舟事已非。” 唐 高适 《信安王幕府诗》:“剪桐光宠锡,题剑美贞坚。”
(2).泛指主仆、上下之间的特殊知遇。 唐 刘禹锡 《秦娘歌》:“繁华一旦有销歇,题剑无光履声絶。”
《國語辭典》:佳气(佳氣)  拼音:jiā qì
美好的气象。唐。储光羲 洛阳道五首献吕四郎中诗之三:「大道直如发,春日佳气多。」唐。杜甫〈哀王孙〉诗:「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漢語大詞典》:南阳气(南陽氣)
见“ 南阳佳气 ”。
《漢語大詞典》:南阳佳气(南陽佳氣)
亦作“ 南阳气 ”。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 南阳 人,起兵 舂陵 ,望气术士 苏伯阿 受 王莽 派遣到 南阳 ,遥望 舂陵 ,曰:“气佳哉!鬱鬱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唐 杜甫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二:“司隶章初睹, 南阳 气已新。” 宋 曾巩 《英宗皇帝挽词》之一:“已应 南阳 气,犹迟 代 邸 来。” 宋 曾巩 《郡斋即事》诗之一:“依然自昔兴王地,长在 南阳 佳气中。”
《漢語大詞典》:南阳佳气(南陽佳氣)
亦作“ 南阳气 ”。 东汉 光武帝 刘秀 , 南阳 人,起兵 舂陵 ,望气术士 苏伯阿 受 王莽 派遣到 南阳 ,遥望 舂陵 ,曰:“气佳哉!鬱鬱葱葱然。”后用以称帝王之气。 唐 杜甫 《自京窜至凤翔喜达行在所》诗之二:“司隶章初睹, 南阳 气已新。” 宋 曾巩 《英宗皇帝挽词》之一:“已应 南阳 气,犹迟 代 邸 来。” 宋 曾巩 《郡斋即事》诗之一:“依然自昔兴王地,长在 南阳 佳气中。”
《漢語大詞典》:南薰
1.亦作“ 南熏 ”。指《南风》歌。相传为 虞舜 所作,歌中有“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等句。参阅《礼记·乐记》疏引《尸子》《史记·乐书》集解、《孔子家语·辩乐解》。 唐 王维 《大同殿赐宴乐敢书即事》诗:“陌上 尧 樽倾北斗,楼前 舜 乐动南薰。” 唐 陆龟蒙 《杂讽》之五:“永播南熏音,垂之万年耳。” 清 高士奇 《己未五日西苑泛舟侍宴恭纪》诗之三:“高张广乐播南薰,宝幄楼船剑佩分。”
2.借指从南面刮来的风。 唐 邬载 《送萧颖士赴东府得君字》诗:“和风媚东郊,时物滋南薰。” 明 何景明 《中元节》诗:“北极犹前日,南薰亦旧风。”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 乾隆 庚戌四月,上东巡,遣官祭 尹吉甫 墓并垂问 吉甫 子孙。途次,南薰徐来,上语侍臣曰:‘此即所谓“穆如清风”也。’”
3. 唐 宫殿名。 唐 杜甫 《丹青引》:“ 开元 之中常引见,承恩数上 南薰殿 。”
4.泛指宫观楼殿。 宋 张先 《庆同天》词:“海宇称庆,復生元圣,风入 南薰 。拜恩遥闕,衣上晓色犹春,望 尧 云。” 清 陈维嵩 《贺新凉·作客东京寂寥谁侣西风落叶间诣旗亭》词:“却是 吴 中诸小部,队队檀槽罗帕,羣合乐 南薰 门下。”
5.门名。宋史·地理志一:“﹝ 东京 ﹞新城周迴五十里百六十五步。南三门:中曰 南薰 ,东曰 宣化 ,西曰 安上 。”
《國語辭典》:南风(南風)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南朝梁。简文帝 金闺思诗二首之二:「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也称为「薰风」、「凯风」。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國語辭典》:南风不竞(南風不競)  拼音:nán fēng bù jìng
南方楚国的音乐,乐声低沉微弱,从而知军队士气低落。《左传。襄公十八年》:「晋人闻有楚师,师旷曰:『不害,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后比喻竞赛失利。《晋书。卷八○。王羲之传》:「年数岁,尝观门生樗蒲,曰:『南风不竞』。」
《漢語大詞典》:南风歌(南風歌)
古代乐曲名。 宋 王安石 《朝日一曝背》诗:“樵松煮涧水,既食取琴弹。弹作《南风歌》,歌罢坐长嘆。”详“ 南风 ”。
分類:乐曲
《國語辭典》:南风(南風)  拼音:nán fēng
1.从南向北吹的风。南朝梁。简文帝 金闺思诗二首之二:「南风送归雁,聊以寄相思。」也称为「薰风」、「凯风」。
2.古代的乐曲。旧传为虞舜所作。《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卷八。辩乐解》:「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也作「南薰」。
3.南方的音乐。其乐音调微弱。后比喻微弱无能。《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楚必无功。」清。吴乔〈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
4.《诗经》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唐。殷璠〈河岳英灵集。序〉:「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5.男风、男色。《金瓶梅》第四九回:「他南人的营生,好的是南风,你每休要扭手扭脚的。」
《漢語大詞典》:熏弦
同“薰弦”。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熏弦"指《南风歌》。
分類:弦之南风
《漢語大詞典》:薰弦
《孔子家语·辩乐》:“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后以“薰弦”指《南风歌》。 唐 许浑 《登尉佗楼》诗:“ 越 人未必知 虞舜 ,一奏薰弦万古风。” 五代 齐己 《贺行军太傅得白氏东林集》诗:“仰贺斯文归朗鉴,永资声政入薰弦。”
《國語辭典》:熏风(熏風)  拼音:xūn fēng
东南风。亦指和暖的风。《吕氏春秋。有始览。有始》:「何谓八风?……东南曰熏风。」南朝陈。徐陵陈文帝哀策文〉:「若水传帝,熏风御民;重光所集,世载于陈。」《石门文字禅。卷二。寄巽中》:「熏风度南枝,馀芳委红绿。」
《漢語大詞典》:舜琴
五弦琴。相传为 舜 为创,故云。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絃之琴,以歌《南风》。” 南朝 梁 沈约 《梁鞞舞歌》:“ 舜 琴中已絶, 尧 衣今復垂。” 前蜀 韦庄 《悼亡姬》诗:“ 湘江 水阔 苍梧 远,何处相思弄 舜 琴。”
《國語辭典》:薰风(薰風)  拼音:xūn fēng
和风,特指夏天由南向北吹的风。唐。白居易〈首夏南池独酌〉诗:「薰风自南来,吹我池上林。」宋。王沂孙〈齐天乐。一襟馀恨宫魂断〉词:「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也称为「南风」、「凯风」。
《漢語大詞典》:虞弦
语本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后因以“虞絃”指琴。 明 高明 《琵琶记·琴诉荷池》:“强对南薰奏 虞 絃,只觉指下餘音不似前。” 明 何景明 《题严内翰赐扇》诗:“象轂银鐶倍光宠,好扬薰风助 虞 絃。” 清 何世麟 《感赋》:“苗顽几费南熏格,一曲 虞 絃响至今。”
《國語辭典》:解愠(解慍)  拼音:jiě yùn
消除怒气。《初刻拍案惊奇》卷一六:「一则可以玩景舒怀,二则众同袍剧谈竟日,可以解愠,岂可为无益之悲?误了终身大事。」
分類:消除怨怒
《漢語大詞典》:伯鸾(伯鸞)
(1). 汉 梁鸿 的字。 鸿 家贫好学,不求仕进。与妻 孟光 共入 霸陵山 中,以耕织为业。夫妇相敬有礼。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因以“ 伯鸾 ”借指隐逸不仕之人。 唐 孟郊 《下第东南行》诗:“试逐 伯鸞 去,还作 灵均 行。” 宋 苏轼 《哭王子立次儿子迨韵》之二:“非无 伯鸞 志,独有 子云 悲。” 王十朋 集注:“‘非无 伯鸞 志’,以言 王子立 有与妻共隐之意。”
(2).作为贤丈夫的代称。 唐 刘长卿 《送子壻崔真父归长城》诗:“送君卮酒不成欢,幼女辞家事 伯鸞 。” 明许自昌《水浒记·联姻》:“念伊少年,影形弔处,相依有 伯鸞 。”
《國語辭典》:孟光  拼音:mèng guāng
人名。生卒年不详,字德曜,平陵(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人,东汉贤女,梁鸿的妻子。貌丑而黑,举案齐眉以事夫,夫妇因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贤妻。
《漢語大詞典》:梁叟
吕氏春秋·疑似载, 梁 北 黎丘 有奇鬼,善效人之子姪昆弟状。一人之市醉归,鬼效其子,扶而道苦之。归家酒醒,责其子不敬,子泣辩,乃悟为奇鬼所为。明旦又之市而醉,其真子恐父不能返,往迎之,其人望见,误奇鬼又来,拔剑刺死其子。后以“梁叟”为不察疑似之迹而铸成大错的典型人物。 唐 骆宾王 《畴昔篇》:“登高北望嗤 梁 叟,凭軾西征想 潘 掾。”
《國語辭典》:梁孟  拼音:liáng mèng
原指东汉梁鸿与孟光夫妻二人守贫高义,相敬如宾。见《后汉书。卷八三。逸民列传。梁鸿》。今用为称美人夫妇之词。如:「他们夫妇二人感情之笃,梁孟无以过之。」唐。李商隐 重祭外舅司徒文:「纻衣缟带,雅贶或比于侨、吴;荆钗布裙,高义每符于梁孟。」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漢語大詞典》:梁氏夫妻
指恩爱夫妻。 唐 刘禹锡 《赴苏州酬别乐天》诗:“‘二南’风化承遗爱,‘八咏’声名躡后尘。” 梁 氏夫妻为奇客, 陆 家兄弟是州民。参见“ 梁鸿案 ”。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梁鸿(梁鴻)  拼音:liáng hóng
人名。字伯鸾,扶风平陵人(今陕西省咸阳县西北)。生卒年不详。东汉隐士。家贫,好学,耿介有节操。以世道混乱,不愿事权贵,与妻子孟光隐居霸陵山。后改姓运期,改名耀,字侯光,居齐、鲁间,为人佣工舂米,卒于吴。
《漢語大詞典》:梁鸿案(梁鴻案)
东汉 梁鸿 家贫好学,不仕,与妻 孟光 隐居 霸陵 山中,以耕织为业。后避祸去 吴 。居人庑下,为人舂米,归家, 孟光 为之备食,举案齐眉。世传为嘉话。见后汉书·逸民传·梁鸿。后以“梁鸿案”概叙其事,寓夫妻恩爱之义。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他人行别样亲,俺根前取次看,更做到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 明 梅鼎祚 《玉合记·参成》:“我虽惭 司马 之琴,愿举 梁鸿 之案。”红楼梦第四九回:“那‘闹简’上有一句説的最好,‘是几时 孟光 接了 梁鸿 案?’这五个字不过是现成的典,难为他‘是几时’三个虚字问的有趣。”
《國語辭典》:举案齐眉(舉案齊眉)  拼音:jǔ àn qí méi
东汉孟光送饭食给丈夫梁鸿时,总是将木盘高举,与眉平齐,夫妻互敬互爱的故事。典出《后汉书。卷八三。逸民传。梁鸿传》。后比喻夫妻相敬如宾。《儒林外史》第一○回:「席终,归到新房里,重新摆酒,夫妻举案齐眉。」也作「孟光举案」、「齐眉举案」。
《漢語大詞典》:赁庑(賃廡)
租借房屋。亦指租借的房屋。 清 沈秉钰 《〈香畹楼忆语〉跋》:“迁寿母以同居,桥边赁廡。” 潘飞声 《移居横浜桥》诗之一:“一椽虽赁廡,岂曰非吾庐。”
分類:租借房屋
《漢語大詞典》:赁舂(賃舂)
受雇为人舂米。东观汉记·吴祐传:“ 公沙穆 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 祐 赁舂。” 宋 欧阳修 《尚书都官员外郎欧阳公墓志铭》:“县民 王明 与其同母兄 李通 争产,累岁, 明 不能自理,至贫为人赁舂。” 郁达夫 《毁家诗纪》之九:“亦欲赁舂资德曜,扊扅初谱上鯤弦。”
《漢語大詞典》:鸿妻(鴻妻)
后汉书·逸民传·梁鸿载: 梁鸿 之妻 孟光 ,有贤德, 鸿 食, 光 举案齐眉。后以“鸿妻”借指贤德之妻。文选·任昉〈刘先生夫人墓志〉:“既称 莱 妇,亦曰 鸿 妻。” 张铣 注:“ 老莱子 妇, 梁鸿 妻,并古之贤妇人也。言夫人復有善德,一与二妇人齐德也。” 唐 权德舆 《中书夜直寄赠》诗:“不堪风雨夜,转枕忆 鸿 妻。” 清 厉鹗 《声声慢·题符幼鲁风雪归舟图》词:“正 鸿 妻,相候柴门,待岁晚,酌椒花,全未是贫。”
《漢語大詞典》:南陔
诗·小雅篇名。六笙诗之一,有目无诗。《南陔》《白华》《华黍》为前三篇,是燕飨之乐。诗·小雅·南陔序:“《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白华》,孝子之絜白也;《华黍》,时和岁丰,宜黍稷也。有其义而亡其辞。”仪礼·乡饮酒礼:“笙入堂下,磬南北面立,乐《南陔》《白华》《华黍》。”后用为奉养和孝敬双亲的典实。《文选·束晳〈补亡诗〉》:“循彼南陔,言采其兰,眷恋庭闈,心不遑安。” 李善 注:“循陔以采香草者,将以供养父母。” 唐 杨炯 《幽兰赋》:“丛兰正滋,美庭幃之孝子,循南陔而采之。” 宋 苏轼 《送程建用》诗:“空餘南陔意,太息北堂冷。”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忍菴先生》:“今吾儿邀天之幸,得上公车,稍可伸北闕南陔之思矣。”
《國語辭典》:兰陔(蘭陔)  拼音:lán gāi
比喻孝子养亲之意。唐。刘禹锡〈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诗:「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漢語大詞典》:岭梅(嶺梅)
指 大庾岭 上的梅花。 大庾岭 上梅花,古来有名。因 岭 南北气候差异,梅花南枝已落,北枝方开。 唐 杜甫 《秋日荆南述怀》诗:“秋雨漫湘竹,阴风过 岭 梅。” 宋 苏轼 《定风波》词:“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时时犹带 岭 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