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00,分34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南海
天南
南宫
南渡
南极
南朝
楚天
南征
祝融
正气
离宫
南人
竹马
百蛮
白门
《國語辭典》:南海  拼音:nán hǎi
1.泛指南方海域。《文选。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诗》:「振鳞南海,濯翼清流。」
2.海洋名。自台湾海峡经大陆地区福建南端至广东之雷州半岛、海南岛一带的海面。
3.北京三海之一。参见「三海」条。
4.县名。位于大陆地区广东省番禺县西北,广州市西南。
《漢語大詞典》:天南
指岭南。亦泛指南方。 唐 白居易 《得潮州杨相公继之书并诗以此寄之》诗:“诗情书意两殷勤,来自天南瘴海滨。” 唐 周繇 《送杨环校书归广汉》诗:“天南行李半波涛,滩树枝枝拂戏猱。” 唐 戴叔伦 《屯田词》:“艰辛歷尽谁得知,望断天南泪如雨。” 宋 杨万里 《潮阳海岸望海》诗:“身行岛北新春后,眼到天南最尽头。”
分類:岭南南方
《國語辭典》:南宫(南宮)  拼音:nán gōng
1.星座名。指朱鸟星座。《史记。卷二七。天官书》:「南宫朱鸟,权、衡。」唐。李频 感怀献门下相公诗:「日望南宫看列宿,迢迢婺女与乡比。」
2.汉时的宫殿,位于河南省洛阳县东。
3.礼部的别称。职掌会试。《儒林外史》第七回:「贤契绩学有素,虽然耽迟几年,这次南宫一定入选。」
4.地名。位于河北省境东南,钜鹿县东北。
5.复姓。如周代有南宫适,宋代有南宫靖一。
《國語辭典》:南渡  拼音:nán dù
1.渡水而南。《史记。卷三○。晋世家》:「还,自河南渡,侵曹,伐卫。」《楚辞。屈原。九章。哀郢》:「当陵阳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
2.晋五胡乱华,晋室渡江,自洛阳迁都建业,称为「南渡」。《晋书。卷五九。汝南王亮传》:「永嘉末,以寇贼充斥,遂南渡江。」唐。李白 金陵诗:「晋家南渡日,此地旧长安。」
3.宋徽、钦二宗,为金人所执,宋室自汴梁,迁都临安,称为「南渡」。《宋史。卷三五。孝宗本纪。赞曰》:「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择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贤,聪明英毅,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高宗南渡称帝,改号建炎。」
《國語辭典》:南极(南極)  拼音:nán jí
1.地球的最南端,南纬九十度上。
2.罗盘上磁针所指的一端,约离地球上的南极有二千五百公里。
3.南方穷极边远之地。《文选。郭璞。江赋》:「竭南极,穷东荒。」
4.星名。指老人星。
《漢語大詞典》:南极老人(南極老人)
星名,即南极星。旧时以为此星主寿,故常用于祝寿时称颂主人。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不见,兵起。” 张守节 正义:“老人一星,在弧南,一曰南极,为人主占寿命延长之应。常以秋分之曙见於景,春分之夕见於丁。见,国长命,故谓之寿昌,天下安寧;不见,人主忧也。” 唐 李白 《与诸公送陈郎将归衡阳》诗:“ 衡山 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水浒传》第一回:“披髮仗剑, 北方真武 踏龟蛇;趿履顶冠,南极老人伏龙虎。”亦省作“ 南极老 ”。 明 张伯纯 《仙吕点绛唇·寿康对山太史》套曲:“雨过庭除,爽生紈苧。祥光騖,奏瑟吹竽,南极老迎初度。”
《國語辭典》:南朝  拼音:nán cháo
(西元420~589)东晋以后,汉族先后于长江以南建立了宋、齐、梁、陈四朝,均建都于建康(今江苏南京),史称「南朝」。后为隋文帝所灭。
《國語辭典》:南北朝  拼音:nán běi cháo
(西元420~589)东晋以后,宋、齐、梁、陈四朝先后于南方建立政权,是为南朝。后汉、东西魏、北齐、北周于北方建立政权,是为北朝。南北分裂百馀年,至隋篡周灭陈,方告统一。
《國語辭典》:楚天  拼音:chǔ tiān
南天。古时楚国位居南方,故以楚天泛称南方天空。宋。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词:「念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清。厉鹗〈忆旧游。溯溪流云去〉词:「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
分類:南方
《國語辭典》:南征  拼音:nán zhēng
1.征伐南方。《书经。仲虺之诰》:「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左传。僖公四年》:「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南行。《楚辞。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就重华而陈辞。」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一七首之一○:「鸣雁飞南征,鶗鳺发哀音。」
《國語辭典》:祝融  拼音:zhù róng
1.火神。《吕氏春秋。孟夏纪。孟夏》:「其神祝融。」汉。高诱。注:「祝融,颛顼氏后,老童之子,吴回也,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官之神。」后用以指火或火灾。如:「因祝融肆虐,这些人顿时无家可归。」
2.南方之神或南海之神。《管子。五行》:「得奢龙而辩于东方,得祝融而辩于南方。」唐。韩愈 南海神庙碑:「考于传记,而南海神次最贵,在北东西三神河伯之上,号为祝融。」
《國語辭典》:正气(正氣)  拼音:zhèng qì
1.天地间至大至刚之气。《汉书。卷九。元帝纪》:「是以氛邪岁增,侵犯太阳,正气湛掩,日久夺光。」宋。文天祥〈正气歌。序〉:「况浩然者,乃天地之正气也,作正气歌一首。」
2.正直的气概。《淮南子。诠言》:「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儒林外史》第九回:「先年东家因他为人正气,所以托他管总,后来听见这些呆事,本东自己下店,把帐一盘,却亏空了七百多银子。」
《國語辭典》:离宫(離宮)  拼音:lí gōng
1.古代帝王出巡时的行宫。汉。班固〈西都赋〉:「离宫别馆,三十六所。」元。萨都剌 百字令。石头城上词:「寂寞避暑离宫,东风辇路,芳草年年发。」
2.星官名。由六颗星组成,属室宿。《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离宫六星,天子之别宫,主隐藏休息之所。」
《漢語大詞典》:离南(離南)
(1).南方。 宋 苏轼 《辨道歌》:“离南为室坎为家,先凝白雪生黄芽。” 查慎行 注引《参同契》注:“子居北,北乃坎之正位。午居南,南乃离之正位。”
(2).草名。又名通脱木,俗称通草。尔雅·释草:“离南,活莌。” 郭璞 注:“草生南方,高丈许,似荷叶,茎中有瓤正白。”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通脱木﹝释名﹞引 苏颂 曰:“尔雅:‘离南,活莌。’即通草也。”
《國語辭典》:南人  拼音:nán rén
1.南方人。《论语。子路》:「南人有言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三国演义》第九一回:「前者马岱引蜀兵千馀,皆死于水中;更兼杀死南人,尽弃此处。」
2.金、元时,蒙古人称宋人为「南人」。《金史。卷四三。舆服志。衣服通制》:「初,女直人不得改为汉姓及学南人装束,违者杖八十,编为永制。」
《國語辭典》:竹马(竹馬)  拼音:zhú mǎ
1.一种童玩。多以竹竿制成,充作马骑。《后汉书。卷三一。郭伋传》:「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
2.一种戏剧道具。以小竹竿象徵马。《宋元戏文辑佚。耿文选》:「士女竹马儿使军器,十人斋郎甚脸嘴。」
《國語辭典》:百蛮(百蠻)  拼音:bǎi mán
中国南方蛮族的总称。《诗经。小雅。韩奕》:「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昔武王克商,通道九夷百蛮。」
《國語辭典》:白门(白門)  拼音:bái mén
1.白色的门。
2.南京的别称。参见「南京」条。
《國語辭典》:白莲教(白蓮教)  拼音:bái lián jiào
一种民间宗教信仰。旁附佛教以招揽信众,元代后搀入大量他教成分,教义更趋复杂,以致派别林立,超过百种。信徒众多,分布很广,元、明、清曾发动政治反抗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