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宣徽院
官署名。 唐肃宗 以后设宣徽南北院使,以宦官担任,总领宫中诸司及三班内侍的名籍和郊祀朝会宴饗供帐等事宜。后宦官势力渐大,位职亦尊。 五代 和 宋 以大臣充当,常以枢密院官兼任。 宋 南渡后废。 辽 、 金 、 元 亦置。 明 初改并其职掌于光禄寺。参阅文献通考·职官十二续文献通考·职官六
《国语辞典》:纵走(纵走)  拼音:zōng zǒu
南北走向。如:「这条山脉呈现南北纵走的形势。」
《漢語大詞典》:阿里山
在台湾省本岛西部、玉山以西。南北走向,长百余千米。主峰大塔山,海拔2663米。森林茂密,有三千年古红桧树,号称“神木”。风景以大塔山断崖、塔山云海、祝山观日最为有名。还有三代木、姐妹潭、慈云寺、高山博物馆等胜迹。为台湾游览胜地。
《國語辭典》:大洋洲  拼音:dà yáng zhōu
世界五大洲之一。散布于太平洋内大小岛屿的总称。包括澳洲大陆、纽西兰、密克罗尼西亚群岛、美拉尼西亚群岛、玻里尼西亚群岛等地。也称为「海洋洲」。
《漢語大詞典》:十三省
明 代,全国除直属京师的南北两 直隶 外,共分十三省。后用以代指全国。《陕北民歌选·蓝花花》:“五谷子,田苗子,数上高粱高;一十三省的女儿,数上 蓝花花 好。”
《漢語大詞典》:九阡
泛指南北方向的道路。 三国 魏 曹植 《吁嗟篇》:“东西经七陌,南北越九阡。”
《国语辞典》:諴夏  拼音:xián xià
乐曲名。南北朝时期的祭祀雅乐之一,于郊庙祭神时所奏。《隋书。卷一五。音乐志下》:「皇帝初献,奏諴夏之乐。」
《漢語大詞典》:径轮(徑輪)
谓南北之间的长度。文选·张衡〈西京赋〉:“於是量径轮,考广袤。” 薛综 注:“南北为径。” 李善 注:“周礼·大司徒‘掌九州之地,广轮之数。’ 郑玄 曰:‘轮,纵也。’”
分類:南北长度
《漢語大詞典》: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温和湿润,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c以上,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2°c以下,年降水量在750~1000毫米左右。主要出现在欧洲西部以及北美洲西北部太平洋沿岸、南美洲智利南部等地。
《漢語大詞典》:通南彻北(通南徹北)
谓贯穿南北。 赵树理 《三里湾·站得高看得遍》:“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
分類:贯穿南北
《国语辞典》:南北战争(南北战争)  拼音:nán běi zhàn zhēng
十九世纪发生于美国的内战。美国因南北经济结构的差异,故对黑奴的主张不同。西元一八六一年,美国总统林肯下令释放黑奴,南部诸州不服,遂退出联邦,自组美利坚邦联,南北因此分裂,发生内战,历时四年。一八六五年,南方投降,美国终告统一。
《国语辞典》:太平真君  拼音:tài píng zhēn jūn
南北朝北魏太武皇帝的年号(西元440~450)。
《国语辞典》:菲律宾海沟(菲律宾海沟)  拼音:fēi lǜ bīn hǎi gōu
菲律宾群岛东侧,大致呈南北向的海沟。北起吕宋岛的东北方,向南延至印尼的摩鹿加群岛北部。全长约一千二百公里,水深多在七、八千公尺以上,最深处可达一万馀公尺。
《国语辞典》:西部滨海快速公路(西部滨海快速公路)  拼音:xī bù bīn hǎi kuài sù gōng lù
台湾西部走廊南北走向的公路。北起关渡桥淡水端,南迄高雄市之北界桥,工程方式是将原有西部滨海公路以及中正机场、香山二连络道,加以拓宽或新辟外环线、新建高架桥等。此路可与中山高速公路、第二高速公路构成三条南北运输之快速公路走廊。
《国语辞典》: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十年河东,十年河西)  拼音:shí nián hé dōng,shí nián hé xī
(谚语)东、西,指河的南北岸。因黄河常改道,故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