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6,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外科
红汗
阴毒
血海
卧蚕
中焦
脉经
外关
粘连
脾泄
温中
元阴
医理
四虚
阴水
《國語辭典》:外科  拼音:wài kē
临床医学的一大分支。主要处理身体的急性损伤,以及一些非手术治疗不可的慢性疾病。相对于内科而言。
《漢語大詞典》:红汗(紅汗)
(1).妇女的汗。因妇女面上施胭脂,流汗则与之俱下,其色红,故曰红汗。 唐 李端 《胡腾儿》诗:“扬眉动目踏花毡,红汗交流珠帽偏。”按,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红汗谓 杨贵妃 夏日畏热,每有汗出,红腻而多香。
(2).中医学症候名。外感热病过程中见鼻衄,其热随衄而解,犹汗出而热解,故称红汗。
《國語辭典》:阴毒(陰毒)  拼音:yīn dú
1.阴险且毒辣。如:「他可是个阴毒小人,你多多提防!」
2.中医上泛指无热象的炎症、脓疡。
《國語辭典》:血海  拼音:xiě hǎi
1.形容重大。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大块黄金任意挝,血海王条全不怕。」《水浒传》第一八回:「亏杀这个兄弟,担著血海也似干系来报与我们。」
2.中医上指位在大腿内侧的经穴。亦指冲脉。
3.中医上指冲脉。因它是十二经所归,诸络之海,藏血最多,故称为「血海」。
《國語辭典》:血海尸山(血海屍山)  拼音:xiě hǎi shī shān
血流成海,尸堆如山。形容伤亡十分惨重。元。无名氏《五马破曹》第二折:「杀的他血海尸山人马亡,似败叶狂风荡。」
《漢語大詞典》:卧蚕(卧蠶)
(1).指形如卧蚕的眉毛。又旧时相术者称眼眶下皱纹为卧蚕。 宋 王十朋 《喻叔奇采坡诗一联酬以四十韵》诗:“愁儹卧蚕眉,痛澈伏犀脑。”《三国演义》第一回:“ 玄德 看其人;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余儿时尚见此轴,貌修伟而秀削……目光如醉,卧蚕以上赭色薄晕如微肿。”
(2).中医学名词。指患者眼下微肿。 汉 张仲景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夫水病人,目下有卧蚕,而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
(3).兽医学名词。指骡、马舌下的两个肉阜,其形如蚕。临诊时观察其色泽以助诊断。参阅 明 喻本元 喻本亨 《元亨疗马牛驼经集·色脉论》
《國語辭典》:中焦  拼音:zhōng jiāo
中医上指膈下、脐部以上的部位。内有脾、胃等脏腑。主要功能为脾胃的消化转输,并为血液营养生化的来源。
《國語辭典》:三焦  拼音:sān jiāo
中医上指食道、胃、肠等部分。分上、中、下三焦,属于六腑。
《国语辞典》:脉经(脉经)  拼音:mài jīng
书名。晋王熙著,十卷。搜罗后汉以前的医学著作,阐述人体经脉脏腑的位置和机能,并论述病證、治则、预后等。
《漢語大詞典》:外关(外關)
中医学名词。位于腕后二寸,前臂背侧尺桡两骨间,属手少阳三焦经。
《國語辭典》:粘连(粘連)  拼音:nián lián
1.粘在一起。《福惠全书。卷六。钱谷部。催徵》:「将认保互各结,粘连成卷,用印存案。」
2.人体内的黏膜因发炎等病变而黏结在一起。
《漢語大詞典》:脾泄
中医学病名。由于脾脏关系所致的腹泻。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三·肉豆蔻﹝附方﹞:“脾泄气痢。”《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一○三回:“恰好 多老爷 得了个脾泄的病,做儿媳妇的,别的都好伺候,惟有这搀扶便溺,替换小衣,是办不到的。” 周作人 《三礼赞》三:“至于失恋以至反目,事属寻常,正如酒徒呕吐,烟客脾泄,不足为病。”
《漢語大詞典》:温中
中医学名词。温暖脾胃的一种疗法。适应于脾胃受寒,而致腹中冷痛,大便稀薄等症。儒林外史第二一回:“请了医生来看,有説是着了气,气裹了痰的,也有説该发散的,也有説该用温中的。”
《漢語大詞典》:元阴(元陰)
(1).中医学名词。亦称“ 真阴 ”、“ 真水 ”。与“元阳”相互依存为用,同为生命的本元,故名。
(2).即玄阴。谓冬天阴霾之气。 明 杨慎 《至后雪》:“白雪晃元阴,清都带玉岑。” 清 姚鼐 《感冬》诗:“元阴蔽朝日,坚冰嗣微霜。”
《國語辭典》:医理(醫理)  拼音:yī lǐ
医治疾病的学理,泛指医学上的各种理论知识。元。吴澄〈抚州重修三皇庙记〉:「《本草》之辨药性,《内经》之究医理,今世所传虽不无托附,而大率必尊归于圣人。」明。杨士奇〈赠周用珍诗序〉:「其言依于礼,其才盖适于用,尤善说医理,娓娓有造诣。」
《國語辭典》:四虚(四虛)  拼音:sì xū
四方、天地。《庄子。天运》:「傥然立于四虚之道。」唐。陈鸿《长恨传》:「旁求四虚上下,东极天海,跨蓬壶。」
《漢語大詞典》:阴水(陰水)
中医学名词。水肿病两大类型之一。多属虚证。因脾肺虚弱或肾经亏损等所致。《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五·桂苓甘朮汤》“治心下有痰饮”:“风水,阳水也;石水,阴水也。阳水多实,阴水多虚。阳水在上,故多喘;阴水在下,故多满。所以治阳水用散用攻,治阴水用温用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