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
综合
诗话
词话
古籍检索
类书集成
查询
诗词
典故词汇
对仗词汇
词谱
曲谱
诗词地图
登录
韵典
平水韵
词林正韵
中原音韵
中华通韵
校注
律诗校验
词格校验
曲格校验
对联校验
自动笺注
课堂
律绝创作
填词入门
公开课
学习指南
其它
简繁转换
诗社
诗词书店
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处分类
按人物分类
检索结果:
全部
141
词典
9
分类词汇
132
共132,分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6
7
8
9
下一页
分类词汇
(续上)
触抵
议故
评刑
他杀
甫刑
折杖
铸刑书
刑事
加法
播刑
训刑
参辟
议贵
刑鼎
汤刑
《漢語大詞典》:
触抵(觸觝)
见“ 触抵 ”。
《漢語大詞典》:
议故(議故)
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皇帝的故交旧友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周礼·秋官·小司寇
》
:“以八辟丽邦灋,附刑罚……二曰议故之辟。” 郑玄 注:“故谓旧知也。 郑司农 云:‘故旧不遗,则民不偷。’”
《
汉书·刑法志
》
:“八议:一曰议亲,二曰议故……八曰议宾。” 颜师古 注:“王之故旧也。”参见“ 八辟 ”、“ 八议 ”。
分類:
刑法
八议
故交
交旧
旧友
特别
审议
减免
刑罚
帝王
《漢語大詞典》:
评刑(評刑)
(1).批评刑法。
《商君书·赏刑》
:“所谓壹教者,博闻、辩慧、信廉、礼乐、修行、羣党、任誉、清浊,不可以富贵,不可以评刑,不可独立私议以陈其上。”
(2).判案,量刑。 唐
白居易
《薛元赏可华原县令制》
:“以 元赏 前为廷尉丞,察狱评刑,颇闻敬慎。”
分類:
批评
判案
刑法
量刑
《國語辭典》:
他杀(他殺)
拼音:
tā shā
为他人所杀。相对于自杀而言。如:「根据死者身上多处的刀伤,法医认为这桩命案有他杀的嫌疑。」
分類:
刑法
杀死
《漢語大詞典》:
甫刑
(1).即
《
尚书·吕刑
》
。 周穆王 时有关刑罚的文告,由 吕侯 请命而颁,后因 吕侯 后代改封 甫侯 ,故
《吕刑》
又称
《甫刑》
。
《
礼记·缁衣
》
:“
《甫刑》
曰:‘ 苗 民匪用命,制以刑。’” 孔颖达 疏:“ 甫侯 为 穆王 説刑,故称
《甫刑》
。”
《
孝经·天子
》
:“
《甫刑》
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唐玄宗 注:“
《甫刑》
,即
《
尚书·吕刑
》
也。” 汉 桓宽
《
盐铁论·诏圣
》
:“
《
春秋
》
原罪,
《甫刑》
制狱。”
(2).借指 周 代刑法。 汉
扬雄
《解嘲》
:“甫刑靡敝, 秦 法酷烈,圣 汉 权制,而 萧何 造律,宜也。”
分類:
刑法
周穆王
刑罚
文告
《漢語大詞典》:
折杖
刑法名。 宋 初定折杖制,规定各等流刑、徒刑、杖刑、笞刑责杖数,以及杖、笞的尺寸。参阅 宋 高承
《
事物纪原·律令刑罚·折杖
》
、
《
宋史·刑法志一
》
。
分類:
刑法
法名
初定
规定
等流
流刑
徒刑
杖刑
笞刑
刑责
《漢語大詞典》:
铸刑书(鑄刑書)
(1). 春秋 时代 郑 晋 等国实行法治,把刑法条文铸刻在鼎上,因称。
《
左传·昭公六年
》
:“三月, 郑 人铸刑书。” 杜预 注:“铸刑书於鼎,以为国之常法。”
(2).借指公开颁布重刑。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归山》
:“俺正要省约法,画狱牢;那知他铸刑书,加炮烙。”
分類:
公开
颁布
重刑
实行
行法
法治
刑法
法条
条文
《國語辭典》:
刑事
拼音:
xíng shì
指称行为触犯《刑法》或依其他法律应处以刑罚的法律事件,相对于民事的法律事件而言。
分類:
刑事
刑法
三一
《國語辭典》:
加法
拼音:
jiā fǎ
合并诸数求其总合的运算方法。
分類:
加法
施加
加刑
刑法
合成
个数
计算
《漢語大詞典》:
播刑
施行刑法。
《
书·吕刑
》
:“今尔何监,非时 伯夷 播刑之迪。” 孔 传:“言当视 伯夷 布刑之道而法之。”
《
礼记·缁衣
》
:“
《甫刑》
曰:‘播形之不迪。’” 郑玄 注:“播犹施也。‘不’衍字耳……言施刑之道。” 清 牟庭
《同文尚书·甫刑之命》
:“
《
尚书
》
‘由’字多作‘迪’,而
《緇衣》
作‘播刑之不由。’
《緇衣》
注云:‘不字衍。’今据
《
书
》
义,当有‘不’字,非衍也……此为播施刑法之所不由其故,非尔所宜监视也。”
分類:
施行
行刑
刑法
《漢語大詞典》:
训刑(訓刑)
谓宣传、解释刑法。语本
《
书·吕刑序
》
:“ 吕 命 穆王 ,训 夏 赎刑,作
《吕刑》
。” 孔 传:“ 吕侯 以 穆王 命作书,训畅 夏禹 赎刑之法,更从轻以布告天下。” 唐
柳宗元
《献弘农公五十韵》
:“训刑方命 吕 ,理剧復推 张 。” 宋
陈亮
《问答》
下:“ 穆王 耄荒,而训刑以詰四方,使知刑者圣人爱民之具,而非以戕民也。”
分類:
宣传
解释
刑法
《漢語大詞典》:
参辟(參辟)
三辟。指 夏 、 商 、 周 三代的刑法。
《左传·昭公六年》
:“ 夏 有乱政,而作 禹 刑, 商 有乱政,而作 汤 刑, 周 有乱政,而作九刑。三辟之兴,皆叔世也。今吾子相 郑 国,作封洫,立谤政,制参辟,铸刑书,将以靖民,不亦难乎!” 杜预 注:“制参辟,谓用三代之末法。”
分類:
三代
刑法
《漢語大詞典》:
议贵(議貴)
古刑法八议之一。对显贵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周礼·秋官·小司寇
》
:“以八辟丽邦灋,附刑罚……六曰议贵之辟。”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若今时吏墨綬有罪,先请是也。” 贾公彦 疏:“ 先郑 推引 汉 法,墨綬为贵,若据 周 ,大夫以上皆贵也。”
《
明史·徐申传
》
:“太后春秋高, 延龄 旦暮戮,何以慰太后心?宜援议贵、议亲例请於帝。” 清
薛福成
《
庸盦笔记·史料一·咸丰季年三奸伏诛
》
:“惟国家本有议亲、议贵之条,尚可量从末减,姑於万无可宽贷之中,免其肆市。”参见“ 八辟 ”、“ 八议 ”。
分類:
刑法
八议
显贵
特别
审议
减免
刑罚
《國語辭典》:
刑鼎
拼音:
xíng dǐng
铸有刑典的鼎。《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冬晋赵鞅荀寅帅师汝滨,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
分類:
刑法
法条
条文
一编
四节
《漢語大詞典》:
汤刑(湯刑)
商汤 制定的刑法。
《
左传·昭公六年
》
:“ 夏 有乱政而作
《禹刑》
, 商 有乱政而作
《汤刑》
, 周 有乱政而作
《九刑》
。”
《
竹书纪年
》
卷上:“﹝ 祖甲 ﹞二十四年重作
《汤刑》
。”
分類:
商汤
刑法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
粤ICP备17077571号
关于本站
联系我们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