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道气(道氣)
(1).僧道修行的功夫。 唐 白居易 《予与故刑部李侍郎早结道友》诗:“从哭 李 来伤道气,自亡 元 后减诗情。” 宋 惠洪 《食菜羹示何道士》诗:“鲜肥增恶欲,腥膻耗道气。”《西游补》第一回:“ 行者 暗笑道:‘老和尚平日有些道气,再不如此昏倦。’”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二三:“你的道气不浅,盼你别把自己耽误了。”
(2).超凡脱俗的气质。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法师萧然道气,卓矣僊才。” 唐 杜甫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诗:“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鹦鹉事相同》:“ 武后 所放鸚鵡有道气, 高宗 所放鸚鵡有义气。”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往河南学者幕》诗之二:“文字真詮近,鬚眉道气浓。”
摄气运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西王母传》:“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
(2).超凡脱俗的气质。 南朝 陈 徐陵 《天台山馆徐则法师碑》:“法师萧然道气,卓矣僊才。” 唐 杜甫 《过南邻朱山人水亭》诗:“看君多道气,从此数追随。” 明 李诩《戒庵老人漫笔·鹦鹉事相同》:“ 武后 所放鸚鵡有道气, 高宗 所放鸚鵡有义气。” 清 吴伟业 《送周子俶往河南学者幕》诗之二:“文字真詮近,鬚眉道气浓。”
摄气运息。古代的一种养生术。《西王母传》:“在昔道气凝寂,湛体无为,将欲启迪玄功,化生万物。”
《漢語大詞典》:内视(内視)
(1).以心为眼。谓凭主观想象来认识事物。《庄子·列御寇》:“贼莫大乎德有心而心有睫,及其有睫也而内视,内视而败矣。” 俞樾 《诸子平议·庄子三》:“心有睫,谓以心为睫也……然则心有睫,正内视之谓。内视者,非谓收视返听也,谓不以目视而以心视也。后世儒者,执一理以断天下事,近乎心有睫矣。”
(2).内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内视而自反,故人不小觉,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章书的大旨,讲的是凡人外质虽美,内视自惭,终不免于恶。”
(3).闭目不视外物,专心一意,气沉丹田。古代养生术之一。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之一。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纳,含景内视,熊经鸟伸者,长生之术也。”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性为欲汨则乱,心为物动则争。是以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臟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参阅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2).内心反省。《文子·上德》:“夫道者内视而自反,故人不小觉,不大迷,不小慧,不大愚。”《史记·商君列传》:“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彊。”《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这章书的大旨,讲的是凡人外质虽美,内视自惭,终不免于恶。”
(3).闭目不视外物,专心一意,气沉丹田。古代养生术之一。亦为道家修炼内丹功夫之一。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譬存玄胎息,呼吸吐纳,含景内视,熊经鸟伸者,长生之术也。” 明 刘基 《拟连珠》之五四:“性为欲汨则乱,心为物动则争。是以絶外交则可以守淡泊,专内视则可以全淳精。” 明 陈继儒 《珍珠船》卷一:“经曰:坐常欲闭目内视,存见五臟肠胃,久行之,自得分明了了。”参阅 唐 孙思邈 《备急千金要方·道林养性》。
《漢語大詞典》:含景
分類:剑名
《漢語大詞典》:呼噏
亦作“ 呼翕 ”。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
(1).呼气和吸气。 南朝 宋 周朗 《报羊希书》:“呼噏以补其气,缮嚼以辅其生。”
(2).吸入,摄取。《三国志·吴志·楼玄传》:“﹝陛下﹞勤心好道……呼翕清淳,与天同极。” 晋 陆机 《列仙赋》:“列仙玄妙……呼翕九阳,抱一含元。”
(3).道家导引吐纳的养生术。后用指长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诗之三十:“乘云招 松 乔 ,呼噏永矣哉。”
(4).一息之间,形容顷刻之间。《晋书·忠义传·王豹》:“密祸潜起,輒在呼噏。”
(5).犹吞吐。形容气盛势大。《后汉书·朱穆传》:“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运赏则使饿隶富於 季孙 ,呼噏则令 伊 颜 化为 桀 跖 。” 明 宋濂 《跋三官祠记》:“公执文章政柄,呼噏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