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61,分111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典故(续上)
兰亭会
兰亭修禊(又作:兰亭序饮)
兰舟
澧阳兰芷
楼兰飞馘(又作:楼兰驰志)
香兰如笑
门兰相种
木兰征戍女
木兰徵戍女
纫秋兰(又作:纫兰为佩)
佩兰(又作:纫兰佩)
僧老木兰非
畹兰
握兰
猗兰
典故
永和
 
兰亭会

相关人物
王羲之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传》
「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例句

为报会稽亭上客,永和应不胜元和。 刘言史 上巳日陪襄阳李尚书宴光风亭

不及兰亭会,空吟祓禊诗。 孟浩然 江上寄山阴崔少府国辅

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李商隐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竹林七子去道赊,兰亭雄笔安足誇。 李白 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时久病初起作)

人逢毂阳望,春似永和年。 李端 晚春过夏侯校书值其沉醉戏赠

兰亭旧趾虽曾见,柯笛遗音更不传。 李縠 浙东罢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陵秀才

从今留胜会,谁肯画兰亭。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一作张文新诗)

流觞想兰亭,捧剑传金人。 李适 三日书怀因示百僚

地殊兰亭会,人似山阴归。 权德舆 和九华观见怀贡院八韵

兰亭应驻楫,今古共风光。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马之明州

兰亭旧都讲,今日意如何。 温庭筠 赠越僧岳云(一作雪)二首

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阳宴集作

壶觞须就陶彭泽,时俗犹传晋永和。 皇甫冉 三月三日义兴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刘长卿诗)

典故
兰亭修禊
 
兰亭序饮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98~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许询、支遁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典故

《太平御览》卷九百五十八〈木部七·木兰〉~4386~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曰:「木兰川在寻阳江中,多木兰树。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搆宫殿。」又曰:「七里洲中有鲁班刻木兰为舟,至今在洲中。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
典故
澧阳兰芷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40~
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为此萧艾也。岂其有他故兮,莫好脩之害也。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委厥美以从俗兮,苟得列乎众芳。椒专佞以慢慆兮,榝又欲充夫佩帏。既干进而务入兮,又何芳之能祗。固时俗之流从兮,又孰能无变化。览椒兰其若玆兮,又况揭车与江离。惟玆佩之可贵兮,委厥美而历玆。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
《楚辞补注》卷二〈九歌·湘夫人〉~64~
沅有兮醴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汉·王逸注:「言沅水之中有盛茂之,澧水之内有芬芳之兰,异于众草。」
典故
楼兰飞馘
 
楼兰驰志


《汉书》卷九十六上〈西域传上·鄯善国〉~3875~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扜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初,武帝感张骞之言,甘心欲通大宛诸国,使者相望于道,一岁中多至十馀辈。楼兰、姑师当道,苦之,攻劫汉使王恢等,又数为匈奴耳目,令其兵遮汉使。汉使多言其国有城邑,兵弱易击。于是武帝遣从票侯赵破奴将属国骑及郡兵数万击姑师。王恢数为楼兰所苦,上令恢佐破奴将兵。破奴与轻骑七百人先至,虏楼兰王,遂破姑师,因暴兵威以动乌孙、大宛之属。还,封破奴为浞野侯,恢为浩侯。于是汉列亭障至玉门矣。楼兰既降服贡献,匈奴闻,发兵击之。于是楼兰遣一子质匈奴,一子质汉。后贰师军击大宛,匈奴欲遮之,贰师兵盛不敢当,即遣骑因楼兰候汉使后过者,欲绝勿通。时汉军正任文将兵屯玉门关,为贰师后距,捕得生口,知状以闻。上诏文便道引兵捕楼兰王。将诣阙,簿责王,对曰:「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愿徙国入居汉地。」上直其言,遣归国,亦因使候司匈奴。匈奴自是不甚亲信楼兰。……后复为匈奴反间,数遮杀汉使。……元凤四年,大将军霍光白遣平乐监傅介子往刺其王。介子轻将勇敢士,赍金币,扬言以赐外国为名。既至楼兰,诈其王欲赐之,王喜,与介子饮,醉,将其王屏语,壮士二人从后刺杀之,贵人左右皆散走。介子告谕以「王负汉罪,天子遣我诛王,当更立王弟尉屠耆在汉者。汉兵方至,毋敢动,自令灭国矣!」介子遂斩王尝归首,驰传诣阙,县首北阙下。封介子为义阳侯。乃立尉屠耆为王,更名其国为鄯善。
典故 
露脚斜飞
 
香兰如笑


《全唐诗》卷三百九十〈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白凝云颓不流【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鍊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坤山教神妪【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典故
门兰相种


《史记》卷四十〈楚世家〉~723~
十六年,秦欲伐齐,而楚与齐从亲,秦惠王患之,乃宣言张仪免相,使张仪南见楚王,谓楚王曰:「敝邑之王所甚说者无先大王,虽仪之所甚愿为门阑之厮者亦无先大王。敝邑之王所甚憎者无先齐王,虽仪之所甚憎者亦无先齐王。而大王和之,是以敝邑之王不得事王,而令仪亦不得为门阑之厮也。王为仪闭关而绝齐,今使使者从仪西取故秦所分楚商于之地方六百里,如是则齐弱矣。是北弱齐,西德于秦,私商于以为富,此一计而三利俱至也。」怀王大悦,乃置相玺于张仪,日与置酒,宣言「吾复得吾商于之地」。群臣皆贺,而陈轸独吊。怀王曰:「何故?」陈轸对曰:「秦之所为重王者,以王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交先绝,是楚孤也。夫秦又何重孤国哉,必轻楚矣。且先出地而后绝齐,则秦计不为。先绝齐而后责地,则必见欺于张仪。见欺于张仪,则王必怨之。怨之,是西起秦患,北绝齐交。西起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之兵必至。臣故吊。」楚王弗听,因使一将军西受封地。
典故
木兰征戍女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十二首·木兰诗二首〉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典故
木兰徵戍女

相关人物
木兰


《乐府诗集》卷二十五《梁鼓角横吹曲·木兰诗》古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彊。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例句

见说木兰征戍女,不知那作酒边花。 徐凝 和白使君木兰花

典故
佩关
 
纫秋兰
 
纫兰为佩


《昭明文选》卷三十二〈骚上·离骚经〉~488~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纽秋兰以为佩。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
典故 
纫兰佩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卷一《离骚》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东汉·王逸注:「纫,索也。兰,香草也,秋而芳。佩,饰也,所以象德。故行清洁者佩芳,德仁明者佩玉,能解结者佩觿,能决疑者佩玦,故孔子无所不佩也。言己脩身清洁,乃取江离、辟芷,以为衣被;纫索秋兰,以为佩饰。」

例句

自甘逐客纫兰佩,不料平民著战衣。 徐铉 避难东归依韵和黄秀才见寄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 韩愈 猗兰操

典故
僧老木兰非


《全唐诗》卷四百六十六〈题木兰院二首〉
〈题木兰院二首〉其一:「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
典故
畹兰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0~
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埃时乎吾将刈。虽萎绝其亦何伤兮,哀众众芳之芜秽。众皆竞进以贪婪兮,凭不厌乎求索。羌内恕己以量人兮,各兴心而嫉妒。忽驰骛以追逐兮,非余心之所急。老冉冉其将至兮,恐脩名之不立。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虽不周于今之人兮,愿依彭咸之遗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脩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怨灵脩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汉·王逸注:「滋,莳也。十二亩曰畹,或曰田之长为畹也。」宋·洪兴祖补注:「田三十亩曰畹。」
典故

《汉官仪》
尚书郎怀香握兰,趋走丹墀。(据《汉学堂丛》本)

例句

北省谏书藏旧草,南宫郎署握新兰。 李群玉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南省兰先握,东堂桂早攀。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十六韵献居守相国崔公兼呈工部刘公

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权德舆 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

仙府色饶攀桂侣,莲花光让握兰身。 王传 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

握兰将满岁,栽菊伴吟诗。 郑谷 恩门小谏雨中乞菊栽

视草即应归属望,握兰知道暂经过。 郑谷 春夕伴同年礼部赵员外省直

典故

《乐府诗集》卷五十八〈琴曲歌辞二·猗兰操〉
一曰《幽兰操》。《古今乐录》曰:「孔子自卫反鲁,见香兰而作此歌。」《琴操》曰:「《猗兰操》,孔子所作。孔子历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卫反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托辞于香兰云。」《琴集》曰:「《幽兰操》,孔子所作也。」其词曰:「习习谷风,以阴以雨。之子于归,远送于野。何彼苍天,不得其所。消遥九州,无所定处。时人闇蔽,不知贤者,年纪逝迈,一身终老。」
《國語辭典》:兰舟(蘭舟)  拼音:lán zhōu
用木兰树材造成的船只。后为一般船只的美称。唐。杜牧 陵阳送客诗:「兰舟倚行棹,桂酒掩馀樽。」清。龚自珍 浪淘沙。云外起朱楼词:「同上兰舟,镜槛与香篝,雅憺温柔。」
《漢語大詞典》:吴丝(吴絲)
吴 地产的丝。喻指精美的琴弦。 唐 李贺 《李凭箜篌引》:“ 吴 丝 蜀 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頽不流。” 王琦 注:“丝之精好者,出自 吴 地,故曰 吴 丝。”
《國語辭典》:佩兰(佩蘭)  拼音:pèi lán
植物名:(1)报春花科珍珠菜属,多年生草本。叶卵形,长四至九公分,对生,椭圆形,边缘有锯齿,绿色。花单生叶腋,黄色,芳香。蒴果球形,种子黑色。也称为「薰草」、「零陵香」。(2)「兰草」之别称,参见「兰草」条。
《漢語大詞典》:握兰(握蘭)
(1). 汉 应劭 汉官仪卷上:“﹝尚书郎﹞握兰含香,趋走丹墀奏事。”兰,香草。后以“握兰”指皇帝左右处理政务的近臣。《隋书·百官志上》:“自礼闈陵替,歷兹永久,郎署备员,无取职事。糠粃文案,贵尚虚闲,空有趋墀之名,了无握兰之实。” 唐 杨炯 《常州刺史伯父东平杨公墓志铭》:“入践郎官,含香握兰。” 宋 王禹偁 《赠礼部宋员外阁老》诗:“堪笑白头 王小諫 ,握兰犹未得相亲。”
(2).古时握兰以赠别。《文选·谢灵运〈从斤竹涧越岭溪行〉诗》:“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李善 注:“ 灵运 《南楼中望所知迟客诗》曰‘瑶华未堪折,兰苕已屡擿,路阻莫赠问,云何慰离析?’然握兰擿苕,咸以相赠问也。”
(3).喻孝养父母。 唐 刘禹锡 《送太常萧博士弃官归养赴东都》诗:“侍膳曾调鼎,循陔更握兰。”参见“ 兰陔 ”。
《國語辭典》:兰陔(蘭陔)  拼音:lán gāi
比喻孝子养亲之意。唐。刘禹锡〈和州送钱侍御自宣州幕拜官便于华州觐省送僧方及南谒柳员外〉诗:「兰陔行可采,莲府犹回瞪。」
《漢語大詞典》:猗兰(猗蘭)
(1). 汉 殿名。相传 汉武帝 诞生前,父 景帝 梦赤彘从云中而下,入 崇兰阁 ,因改阁名为 猗兰殿 。后 武帝 生于此殿。见旧题 汉 郭宪 《洞冥记》。 唐 杨炯 《幽兰赋》:“ 楚襄王 兰臺 之宫,零落无丛, 汉武帝 猗兰 之殿,荒凉几变。”借指帝业。 唐 杜甫 《冬日洛城北谒玄元皇帝庙》诗:“仙李蟠根大, 猗兰 奕叶光。” 杨伦 笺注:“汉武故事:‘帝以七月七日旦,生於 猗兰殿 。’”
(2).古琴曲《猗兰操》的省称。 明 王守仁 《龙潭夜坐》诗:“临流欲写《猗兰》意, 江 北 江 南无限情。” 明 徐霖 《绣襦记·试马调琴》:“再弹一曲《猗兰》如何?”参见“ 猗兰操 ”。
(3).喻情操高洁之士。 清 杜岕 《将之吴门述怀呈荔轩》诗:“书此誌远游,取琴重为弹。皪哉匡时略,谅弗弃猗兰。” 清 刘献廷 《感兴》诗之一:“长松萎空山,猗兰秀空谷。”
《漢語大詞典》:猗兰操(猗蘭操)
古琴曲名。多抒生不逢时、怀才不遇之情。乐府诗集·琴曲歌辞二·猗兰操 宋 郭茂倩 题解:“一曰《幽兰操》……《琴操》曰:‘《猗兰操》, 孔子 所作。 孔子 歷聘诸侯,诸侯莫能任。自 卫 反 鲁 ,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嘆曰:“兰当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乃止车,援琴鼓之,自伤不逢时,託辞於香兰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