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266,分85页显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州铁
六羽
六双
六色
六枚
六两
六瑚
六辅
六螭
六尊
六溪
六帖
六属
六沴
六骥
《漢語大詞典》:六州铁(六州鐵)
资治通鉴·唐昭宣帝天祐三年载, 罗绍威 为 天雄 节度使,辖 魏 博 六州四十三县。 罗 以 魏 博 自 田承嗣 时所置牙军五千人,挟持军帅,骄横难制,乃阴借 朱全忠 军十万入 魏 博 ,尽杀牙兵。半年中 罗绍威 供应军需,耗费不赀;虽剪除骄兵,但亦自此衰弱。“ 绍威 悔之,谓人曰:‘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后以“六州铁”为铸成大错之典。
《漢語大詞典》:六羽
(1).古代诸侯的乐舞。有六列,每列六人,持羽而舞,故名。《春秋·隐公五年》:“九月,考 仲子 之宫,初献六羽。” 孔颖达 疏:“六羽,谓六行之人秉羽舞也。”参见“ 六佾 ”。
(2).即六翮。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鵠卵未孚,指掌之所靡,及其乘衝飈而燎巨野,奋六羽以凌朝霞,则虽智勇不能制也。”参见“ 六翮 ”。
《漢語大詞典》:六佾
(1). 周 诸侯所用乐舞之格局:六列,每列六人,共三十六人;或云,每列八人,六列共四十八人。左传·隐公五年:“公问羽数於 众仲 ,对曰:‘天子用八,诸侯用六……’公从之,於是初献六羽,始用六佾也。” 杜预 注:“六六三十六人。” 孔颖达 疏:“ 何休 説如此, 服虔 以用六为六八四十八人。”《公羊传·隐公五年》《穀梁传·隐公五年》皆谓“天子八佾,诸公六佾,诸侯四佾。”说与左传不同。后世遂以为公爵重臣的乐舞格局。 汉 潘勗 《册魏公九锡文》:“是用锡君轩悬之乐,六佾之舞。”北史·宇文护传:“五年,詔赐 护 轩悬之乐,六佾之舞。”
(2). 夏 代天子之乐舞格局。《淮南子·齐俗训》:“ 夏后氏 其社用松、祀户,葬墙置翣,其乐夏籥九成、六佾六列、《六英》。”
《國語辭典》:六翮  拼音:liù hé
1.鸟的两翼。《战国策。楚策四》:「奋其六翮而凌清风,飘摇乎高翔。」宋。苏轼与胡祠部游法华山〉诗:「君犹鸾鹤偶飘堕,六翮如云岂长铩。」
2.鸟的代称。唐。高适 别董大诗二首之二:「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一:「六翮飞身,争投栖于树杪;五花画舫,尽返棹于湖边。」
《骈字类编》:六双(六双)
史记楚世家见鸟六双以王何取王何不以圣人为弓以勇士为缴时张而射之此六双者可得而囊载也注索隐曰以喻下文秦赵等十二国故云六双
《漢語大詞典》:六色
谓青、白、赤、黑、玄、黄六色。周礼·考工记·画繢:“画繢之事,杂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青与白相次也,赤与黑相次也,玄与黄相次也。” 郑玄 注:“此言画繢六色,所象及布,采之第次,繢以为衣。”仪礼·觐礼:“方明者,木也,方四尺,设六色:东方青,南方赤,西方白,北方黑,上玄,下黄。”
分類:六色
《骈字类编》:六枚
晋书安帝纪义熙十一年夏五月己酉霍山崩出铜钟六枚 宋书礼志吴无刻玉工以金为玺孙皓造金玺六枚是也又有麟凤龟龙玺驼马鸭头杂印今代则阙也
分类:六枚
《骈字类编》:六两(六两)
汉书萧望之传注锾重十一铢二十五分铢之十三一曰重六两 元史王玉汝传宪宗即位有旨令常赋外岁出银六两谓之色垛银玉汝曰民力不支矣纠率诸路管民官愬之阙下得减三分之一 云笈七签九品传经录元都上品第八篇曰灵飞六甲白素六十尺金环六双青丝六两
分类:六两
《漢語大詞典》:六瑚
商 代盛黍稷的六祭器。瑚,祭器名。礼记·明堂位:“ 有虞氏 之两敦, 夏后氏 之四连, 殷 之六瑚, 周 之八簋。” 郑玄 注:“皆黍稷器,制之异同未闻。”宋书·乐志二:“四县既序,簫管既举。堂献六瑚,庭舞八羽。” 唐 褚亮 《祈穀乐章·雍和》:“八簋盈和,六瑚登御。”
《漢語大詞典》:六辅(六輔)
谓 西汉 的畿辅六郡。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六辅殊风,五方异俗。” 李善 注引 韦昭 曰:“六辅,谓 京兆 、 冯翊 、 扶风 、 河东 、 河南 、 河内 。” 南朝 陈 徐陵 《报尹义尚书》:“ 三秦 世胄, 六辅 良家,文武兼能,志怀开远。” 唐 杨炯 《后周青州刺史齐贞公宇文公神道碑》:“ 三秦 六辅 之奥区,五岳四瀆之襟带。”
《骈字类编》:六螭
徐显卿日方升赋夐九霄之寥廓兮控六螭而天行
《漢語大詞典》:六尊
六种注酒器。周礼·春官·小宗伯:“辨六尊之名物,以待祭祀宾客。” 郑玄 注引 郑司农 曰:“六尊,献尊、象尊、壶尊、著尊、大尊、山尊。”
分類:六种酒器
《骈字类编》:六溪
水经注江水又东南径剡县江边有查浦浦里有六里有五百家并夹浦居列门向水甚有良田有清溪馀洪溪大发溪小发溪江上有溪六溪列溉散入江
《國語辭典》:六帖  拼音:liù tiè
1.唐代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能中六帖的,即算通过帖经试,故称为「六帖」。见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选举三。历代制下》。
2.书名。古来用六帖作书名的很多,如《白氏六帖》,即为后人托唐朝白居易之名,取凡书精语可备词赋采用者,各以门目类聚。又如宋朝孔传有《孔氏六帖》,与白氏六帖合称为「白孔六帖」。其他又有《前汉六帖》、《周易六帖》等。
《漢語大詞典》:六属(六屬)
上古谓天、地、春、夏、秋、冬六官的属官。参阅周礼·天官·小宰
分類:六官属官
《漢語大詞典》:六沴
谓六气不和。气不和而相伤为沴。尚书大传卷三:“维时洪祀,六沴用咎于下,是用知不畏而神之怒。”汉书·孔光传:“其传曰:‘时则有日月乱行’……又曰:‘六沴之作’,岁之朝曰三朝,其应至重。” 颜师古 注:“沴,恶气也。” 晋 陆机 《愍怀太子诔》:“精感六沴,咎徵紫房。” 宋 苏轼 《御试制科策》:“夫五行之相沴,本不至於六,六沴者,起於诸儒欲以六极分配五行,於是始以皇极附益而为六。”
分類:六气不和
《國語辭典》:六骥(六驥)  拼音:liù jì
1.驾车的六匹骏马。《荀子。修身》:「一进一退,一左一右,六骥不致。」《晋书。卷三一。后妃传上。武元杨皇后传》:「千乘动轸,六骥踌躇。」
2.六龙。相传羲和为日神驾六龙,故比喻日光。《史记。卷八七。李斯传》:「夫人生居世閒也,譬犹驰六骥过决隙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