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帖文
犹帖经。新唐书·选举志上:“凡明经,先帖文,然后口试,经问大义十条,答时务三道,亦为四等。”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四:“ 唐 朝初,明经取通两经。先帖文,乃案章疏,试墨策十道。”参见“ 帖经 ”。
分類:帖经
《漢語大詞典》:帖经(帖經)
唐 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方法。通典·选举三:“帖经者,以所习经,掩其两端,中间开唯一行,裁纸为帖。凡帖三字,随时增损,可否不一,或得四、得五、得六者为通·”旧唐书·文宗纪下:“其进士举宜先试帖经,并略问大义,取经义精通者放及第。”
《漢語大詞典》:帖墨
犹帖经。宋史·苏轼传:“今所欲改变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或曰专取策略而罢诗赋,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此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也。”
分類:帖经
《漢語大詞典》:贴经(貼經)
犹帖经。科举时代的一种考试方式。 宋 高承 事物纪原·学校贡举·三场:“ 天宝 十三载,举人问策外,更诗赋并杂文贴经为三场试也。”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免贴经,只试墨义二十道,皆以经中正文大义为问题。”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四编第一章第四节:“明经科考试贴经、墨义,死背词句。”参阅通典·选举三
《國語辭典》:帖括  拼音:tiè guā
唐代举子把经书里难记的句子编成歌诀,以便诵读,称为「帖括」。后来通指科举的文字。《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论余大先生的举业,虽不是时下的恶习,他要举国初帖括的排场,却也不是中和之业。」
《國語辭典》:六帖  拼音:liù tiè
1.唐代科举考试,进士、明经科都有帖经试,凡十帖中能中六帖的,即算通过帖经试,故称为「六帖」。见唐。杜佑《通典。卷一五。选举三。历代制下》。
2.书名。古来用六帖作书名的很多,如《白氏六帖》,即为后人托唐朝白居易之名,取凡书精语可备词赋采用者,各以门目类聚。又如宋朝孔传有《孔氏六帖》,与白氏六帖合称为「白孔六帖」。其他又有《前汉六帖》、《周易六帖》等。
《漢語大詞典》:帖试(帖試)
以帖经试士。新唐书·杨瑒传:“ 瑒 奏:有司帖试明经,不质大义,乃取年头、月尾、孤经、絶句。”
分類:帖经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