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148,分144页显示  上一页  6  7  8  9  10  12  13  14  15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六郎
六五
六亲
六里
六幕
六宗
六分
六祖
六部
六如
六之
六寸
六贼
九六
六逸
《漢語大詞典》:六郎
(1).旧唐书·杨再思传:“ 易之 之弟 昌宗 以姿貌见宠倖, 再思 又諛之曰:‘人言 六郎 面似莲花; 再思 以为莲花似 六郎 ,非 六郎 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张昌宗 行六,故云。后用为咏莲之典实。 宋 陆游 《荷花》诗:“犹嫌翠盖红妆句,何况人言似 六郎 。” 明 徐渭 《红佛桑》诗之一:“都争茜颊堪千鎰,谁问莲花似 六郎 。” 鲁迅 《秋夜有感》诗:“何来酪果供千佛,难得莲花似 六郎 。”
(2). 宋 杨继业 之六子 杨延昭 英勇善战,在边防二十馀年,屡挫 契丹 兵将,人称 杨六郎 。详见宋史本传。
《漢語大詞典》:六五
(1).卦爻位名。六,谓阴爻;五,第五爻。六五指卦象自下而上的第五爻为阴爻。易·明夷:“六五, 箕子 之明夷,利贞。”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事类:“《既济》九三,远引 高宗 之伐;《明夷》六五,近书 箕子 之贞。”
(2).谓六王( 夏启 、 商汤 、 周武王 、 周成王 、 周康王 、 周穆王 )和五帝( 黄帝 、 颛顼 、 帝喾 、 帝尧 、 帝舜 )。 唐太宗 《帝京篇》之十:“六五诚难继,四三非易仰。”
《國語辭典》:六亲(六親)  拼音:liù qīn
1.六种亲属:(1)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娅。《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为父子……以象天明。」晋。杜预。注:「六亲和睦,以事严父。」(2)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从母之子、女之子。《史记。卷六二。管晏列传。管仲》:「上服度则六亲固。」唐。张守节。正义:「六亲谓外祖父母一,……女之子六也。」(3)父、母、兄、弟、妻、子。《管子。牧民》:「上服度,则六亲固。」(4)父、子、兄、弟、夫、妇。《后汉书。卷七六。循吏列传。秦彭》:「乃为人设四诫,以定六亲长幼之礼。」
2.近亲。南朝宋。鲍照〈松柏篇〉:「昔日平居时,晨夕对六亲。」唐。韩愈〈楚国夫人墓志铭〉:「皇姑以夫人能尽妇道,称之六亲。」
《骈字类编》:六里
唐 崔道融 楚怀王 六里江山天下笑,张仪容易去还来。
唐 罗隐 四皓庙 楚王谩费闲心力,六里青山尽属君。
宋 王禹偁 道服 濯缨未识三湘水,漉酒空经六里春。
《韵府拾遗 纸韵》:管子始取夫三大夫之家方六里而一乘二十七人而奉一乘
分类:六里
《漢語大詞典》:六幕
指天地四方。《汉书·礼乐志》:“专精厉意逝九阂,纷云六幕浮大海。” 颜师古 注:“六幕,犹言六合也。” 唐 王初 《自和书秋》诗:“ 汉 宫夜结双茎露,閶闔凉生六幕风。” 宋 王琪 《秋日白鹭亭向夕风晦有作》诗:“是时天宇旷,六幕无纤靄。” 章炳麟 《訄书·定版籍》:“方土者,自然者也。自然者,非材力,席六幕之餘壤,而富斗絶於类丑。”
《漢語大詞典》:六宗
(1).古所尊祀的六神。《书·舜典》:“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望于山川,徧于群神。”六宗为何神, 汉 以来诸说不一:(1) 汉 伏胜 、 马融 谓天、地、春、夏、秋、冬。(2) 汉 欧阳 、 大小夏侯 、 王充 谓位于天地四方之间,助阴阳变化者。(3) 汉 孔光 、 刘歆 谓乾坤六子:水、火、雷、风、山、泽。(4) 汉 贾逵 谓天宗三:日、月、星;地宗三:河、海、岱。(5) 汉 郑玄 谓星、辰、司中、司命、风师、雨师。(6) 三国 魏 刘劭 谓太极冲和之气,为六气之宗。(7) 晋 王肃 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8) 晋 张髦 谓祖考三昭三穆。(9) 晋 司马彪 谓天宗、地宗及四方之宗。(10) 北魏 孝文帝 谓皇天大帝与五帝。参阅书·舜典 唐 孔颖达 疏、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虞书六宗义
(2).谓 汉 文帝 、 武帝 、 宣帝 、 元帝 、 明帝 、 章帝 。后汉书·安帝纪:“癸巳,告祀二祖、六宗。” 李贤 注:“六宗,谓 孝文 曰 太宗 , 孝武 曰 代(世)宗 , 孝宣 曰 中宗 , 孝元 曰 高宗 , 孝明 曰 显宗 , 孝章 曰 肃宗 。”
(3).佛教以三论、法相、华严、律、成实、俱舍为六宗。其中,成实、俱舍二宗为小乘;其馀四宗另加天台、真言二宗,称大乘六宗。
《漢語大詞典》:六分
(1).谓六分之一。周礼·考工记·匠人:“囷窌仓城,逆墙六分。” 郑玄 注:“逆,犹却也。筑此四者,六分其高,却一分为閷。” 贾公彦 疏:“却墙六分者,六分其高,去一以为閷,假令高丈二尺,下厚四尺,则於上去二尺为閷。”
(2).谓六分长,一寸的十分之六。汉书·律历志上:“用竹为引,高一分,广六分,长十丈,其方法矩,高广之数,阴阳之象也。”
(3).谓十分之六。《晋书·傅玄传》:“又旧兵持官牛者,官得六分,士得四分;自持私牛者,与官中分,施行来久,众心安之。”
(4).谓分为六等份。 唐 陆龟蒙 《正月十五惜春寄袭美》诗:“六分春色一分休,满眼东波尽是愁。”
分類:六等一寸
《國語辭典》:六祖  拼音:liù zǔ
佛教宗派的第六代祖师。如禅宗北宗以神秀为六祖、南宗则尊慧能为六祖。
《國語辭典》:六部  拼音:liù bù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
《國語辭典》:六如  拼音:liù rú
佛教惯用的六种譬喻。《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以梦、幻、泡、影、露、电六者来譬喻一切现象没有真实性,合称为「六如」。
分類:佛教
《骈字类编》:六之
诗素丝祝之良马六之传四马六辔笺六之者亦谓六见之也
《骈字类编》:六寸
诗疏见四尺下之礼记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钟注林钟者黄钟 所生三分去一律长六寸 周礼考工记轮人为盖达常围三寸桯围倍之六寸注郑司农云达常盖八斗柄入杠中也桯盖杠也 尔雅璧大六寸谓之宣一汉书律历志其算法用竹径一分长六寸二百七十 枚而成六觚为一握
又林钟为地统律长六寸六者所以含阳气之施楙之六合之内令刚柔有体也 宋书武帝纪高祖以晋哀帝兴宁元年岁次癸亥三月壬寅夜生及长身长七尺六寸风骨奇特家贫有大志不治廉隅 唐书吴元济传山首燕颔垂颐鼻长六寸尺宋史舆服志中兴仍旧制延以罗衣木元表朱里长 有六寸前低一寸二分四旁缘以金覆于卷武之上缫以五色丝贯五色玉前后各十二凡用二百八十玉笄充耳用黄绵纮以朱组以其一属于左笄上垂下又屈而属于右笄系之而垂其馀三又朱组双大绶四采赤白褾襈纯朱质长一丈八尺 百二十首广九寸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二玉环
又政和议礼局更上皇帝冕服之制冕版广八寸长一尺六寸前高八寸五分后高九寸五分青表朱里前后各十有二旒五采藻十有二就就间相去一寸宝十国纪年楚史高郁请铸铁钱围六寸文曰乾封泉 以一当十钱既重厚市肆以劵契指垛交易注吕氏春秋耨柄尺此其度也其耨六寸所以间稼也 刃广六寸所以入苗间地 盐铁论大夫曰子贡之废著陶朱公之三至千金岂必赖之民哉运之六寸转之息耗取之贵贱之间耳 小尔雅正方二尺正中者为之𣙗𣙗方六寸丛庾信谢赠滕王集序启甘泉宫里玉树一 元武阙前明珠六寸
《國語辭典》:六贼(六賊)  拼音:liù zéi
1.泛指危害天下的六种恶人。见《六韬。卷一。文韬。上贤》。
2.北宋末的蔡京、朱勔、王黼、李彦、童贯、梁师成。他们结党营私,危害国家,被太学生陈东等斥为「六贼」。见《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3.色、声、香、味、触、法此六种为身心所攀缘的对象。因为这六者是产生烦恼的根源,会劫夺一切善法,所以用贼来比喻。《金光明最胜王经》卷五:「当知此身如空聚,六贼依止不相知。」
《國語辭典》:六尘(六塵)  拼音:liù chén
尘,接触的对象。佛教将心和感官接触的对象分成色、声、香、味、触、法(指心所对的境)六尘。若任由眼、耳、鼻、舌、身、意追逐六尘,心就会充满著烦恼。南朝梁。武帝〈十喻〉诗五首之一:「楎睢变三有,恍惚随六尘。」也称为「六处」。
《漢語大詞典》:九六
(1).《易·乾》“初九” 唐 孔颖达 疏:“七为少阳,八为少阴,质而不变,为爻之本体;九为老阳,六为老阴,文而从变,故为爻之别名。”因以“九六”泛指阴阳及柔刚等属性。汉书·律历志上:“九六,阴阳夫妇子母之道也。” 唐 吕岩 《七言》诗之十八:“九六相交道气和,河车昼夜迸金波。”
(2).借指盛衰。 前蜀 杜光庭 《奉化宗祐侍中黄箓斋词》:“乾刚坤载,不能排九六之期;蟾魄乌轮,不能革盈亏之势。”
(3).“阳九百六”之略语。古代道家称天厄为“阳九”,地厄为“百六”。因以“九六”指灾难或厄运。 宋 李纲 《道君太上皇帝升遐慰表》:“国家钟九六之运,鑾舆有沙漠之行。”
《漢語大詞典》:六逸
指 竹溪 六逸。新唐书·文艺传中·李白:“﹝ 李白 ﹞更客 任城 ,与 孔巢父 、 韩準 、 裴政 、 张叔明 、 陶沔 居 徂来山 ,日沉饮,号‘ 竹溪 六逸’。” 金 郦权 《自鹤壁游善应洹山》诗:“同游成六逸,轰饮助高兴。” 明 无名氏 《飞丸记·发跡锄强》:“苍虬籜浮,金茎凤游,七贤六逸频呼酒。” 丁以布 《题三子游草》诗:“还应乐府歌《三妇》,六逸高风未渺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