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公尺  拼音:gōng chǐ
量词。表示长度的单位。为法制单位「米」的俗称。参见「米」条。
《国语辞典》:文公尺  拼音:wén gōng chǐ
习俗上用以丈量门窗宽度是吉是凶的度量衡。长约四十二点七六公分,分为八个刻度,代表财、病、离、义、官、劫、害、本八个吉凶,每个刻度可再细分四个,共计有三十二个意义。
《国语辞典》:常山  拼音:cháng shān
植物名:(1)芸香科臭常山属,落叶灌木。高可达三公尺。单叶互生,具黄色半透明腺点,发恶臭,菱状卵形或卵状椭圆形。花黄绿色,单性,雌雄异株,总状花序,萼片、花瓣、雄蕊均为四枚。蒴果裂开为四枚分果片,种子黑色,近球形,有胚乳。根茎及果入药,味辛、有小毒。原产韩国及日本。(2)虎耳草科常山属,灌木。高一至二公尺。单叶,对生,倒卵形、椭圆形至披针形。伞房状圆锥花序,花瓣五枚,蓝色或白色。浆果黑熟。根入药。分布东亚、东南亚及印度。
《国语辞典》:兰草(兰草)  拼音:lán cǎo
植物名。菊科泽兰属,多年生草本。茎高一公尺半,叶对生,三中裂或全裂,中裂片较大,长椭圆形至披针形,平滑,叶缘有锯齿,全株有香气。生于山野、河畔等地,夏、秋日开花,头状花序于茎顶及枝端排成复伞房状,花色淡紫。瘦果平滑,具冠毛。可供观赏。也称为「香草」、「佩兰」。
《國語辭典》:公分  拼音:gōng fēn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公分等于百分之一公尺。
《國語辭典》:桫椤(桫欏)  拼音:suō luó
植物名:(1)桫椤科桫椤属,常绿木本。干高数公尺至十馀公尺,下方密被交缠不定根。三回羽状裂叶,长一至二公尺,丛生干顶,叶总柄有细刺,小裂片背生孢子囊群。多生于湿暖的地方。(2)山茶科紫茎属,落叶乔木。干高六至七公尺,树皮平滑,赤褐色,叶互生,椭圆形,细锯齿缘。夏季叶腋开白花,瓣五片,形似山茶,蒴果广卵形。木料坚实。也称为「夏椿」、「沙罗」。
《国语辞典》:死海  拼音:sǐ hǎi
Dead Lake
湖泊名。位于亚洲西部的巴勒斯坦。低于地中海水平面三百九十二公尺,面积约九百五十八平方公里。因湖中含盐分极高,植物及鱼类无法生存,故称为「死海」。也称为「咸湖」。
《国语辞典》:榆树(榆树)  拼音:yú shù
植物名。榆科榆属,落叶乔木。高十五至二十五公尺。皮色深褐,叶椭圆形,基部略歪斜,锯齿缘。春季开花,花色淡绿而带紫,簇生叶腋。翅果扁圆,木材坚实,可制器具或作建材。
《国语辞典》:台地(台地)  拼音:tái dì
边缘为陡坡的广阔平坦的高地。地势高度在数百公尺以下。
《国语辞典》:公丈  拼音:gōng zhàng
量词。计算长度的单位。公制一公丈等于十公尺。
《国语辞典》:九孔  拼音:jiǔ kǒng
动物名。软体动物腹足纲。栖息于乾潮线至数公尺深的岩礁。形似椭圆形耳状,有六至九个吸水开孔。多养殖以供食用。可分为浅海及鱼池养殖两种。台湾的九孔养殖业集中于东北角及花莲县、台东县和澎湖县岩岸地区。
《国语辞典》:海台(海台)  拼音:hǎi tái
海底隆起的高地。高约二百公尺以上,两侧较陡,顶部宽广平坦,类似于陆地的高原。
《漢語大詞典》:半米
(1).半粒米。谓极少。 唐 皮日休 《重台莲花》诗:“敧红婑媠力难任,每叶头边半米金。” 元 无名氏 《货郎旦》第四折:“便写与生时年纪,不曾道差了半米。”《水浒传》第六二回:“但有半米儿差错……打破城池,尽皆斩首。”
(2).半公尺。
分類:公尺
《国语辞典》:柏木  拼音:bó mù
植物名。柏科柏木属,常绿乔木。高约三十公尺,干细长而枝密生垂下。叶呈鳞片状,灰绿色。毬花黄色。毬果球形,由四对楯状果鳞构成,为暗褐色。可供建筑、造船、制造家具等,亦可供观赏用。也称为「吊柏树」。
《国语辞典》:紫珠  拼音:zǐ zhū
植物名。马鞭科紫珠属,落叶木。茎高二至三公尺,小枝圆形。叶有柄、对生,两面具红色腺点,背面被星状绒毛。复聚伞花序腋出或腋上生,四至五歧分枝,花冠漏斗形,淡紫色。核果近球形,熟时紫色。分布于台湾、大陆地区东北、北部、韩国、日本等处的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