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夏税
(1).田赋名称。 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
(2). 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 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 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 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 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漢語大詞典》:薇垣
(1). 唐 开元 元年改称中书省为紫微省。简称微垣。 元 代称行中书省为薇垣。 明 洪武 九年改 元 代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司,亦沿称为薇省或薇垣。 清 初也称布政司曰薇垣或薇署。故 明 清 时常以薇垣称相当于中书省的中枢机构或布政司。 明 吴承恩 《贺思翁受封障词》:“昔年兰省,已颁锦轴之荣;今日薇垣,又捧纶音之盛。” 清 赵翼 《戏为迭字体寄邵耐亭》诗:“忆昔与君初结交,儤值薇垣情最密。”
(2).紫微垣的省称。 明 王猷定 《军山看日出》诗:“长鲸鼓浪吼天门,北斗薇垣辨不得。” 清 吴伟业 《思陵长公主挽诗》:“婺宿明河澹,薇垣太白芒。”
《國語辭典》:嵩呼  拼音:sōng hū
古时对天子的祝颂辞。参见「山呼」条。《儒林外史》第三五回:「宫女们持了宫扇,簇拥著天子升了宝座,一个个嵩呼舞蹈。」《红楼梦》第六三回:「此旨一下,不但贾府中人谢恩,连朝中所有大臣,皆嵩呼称颂不绝。」
《國語辭典》:登极(登極)  拼音:dēng jí
皇帝即位。《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自僖宗登极后,关东连年旱乾,田禾不熟,百姓饥饿,流徙四散。」明。陆世廉《西台记》第二出:「登极于德祐去国之后,不可谓篡。」也作「登基」。
《國語辭典》:石经(石經)  拼音:shí jīng
石刻的经书。始于汉平帝元始元年(西元1),此后历代都有石经,如熹平石经、正始石经、开成石经等。今可考见其文字者,以熹平石经为最早。
《國語辭典》:龙潜(龍潛)  拼音:lóng qián
天子尚未即位的时候。《南史。卷五七。范云传。论曰》:「范云恩结龙潜,沈约情深惟旧。」唐。窦巩 陕府宾堂览房杜二公仁寿年中题纪手迹诗:「当时憔悴题名曰,汉祖龙潜未上天。」
《漢語大詞典》:继明(繼明)
(1).持续不断的光明。 唐 刘禹锡 《武陵书怀五十韵》:“继明悬日月,出震统乾坤。”
(2).借指皇帝即位。 唐 韩愈 《皇帝即位降赦贺观察使状》:“圣上以继明之初,垂惟新之泽。” 宋 司马光 《论西夏札子》:“自是正旦生辰,乃至陛下继明,皆不遣使入贺,其不臣大矣。”
《國語辭典》:践阼(踐阼)  拼音:jiàn zuò
践,履踏。阼,阼阶、主阶。践阼指即帝位。《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也作「践祚」。
《國語辭典》:纪元(紀元)  拼音:jì yuán
1.年岁的始元。如中国古代皆以新君即位的次年为元年,我国以民国成立之年为元年,欧美各国多以耶稣降生之年为元年。如汉武帝建元元年、唐太宗贞观元年。
2.新时代的开始。如:「由于多项产品的研发成功,使本公司的对外贸易迈向新纪元。」
《漢語大詞典》:元二
(1).元年二年。 汉 王充 论衡·恢国:“ 孝明 天崩,今上嗣位,元二之间,嘉德流布,三年 零陵 生芝草五本,四年甘露降五县,五年芝復生,六年黄龙现。大小凡八。”
(2).古代术数语。谓一元之中,有天地二厄,即阳九与百六。后因以指灾年,厄运。《金石萃编·汉司隶校尉杨孟文颂》:“中遭元二,西 夷 虐残,桥梁断絶。” 清 梁章钜 归田琐记·丙午丁未:“按阳九、百六,元二之説,自 汉 以来即有之。而丙午丁未,为国家厄会,则其説实创自 宋 人。”
《國語辭典》:帝师(帝師)  拼音:dì shī
1.帝王的老师。《汉书。卷六七。朱云传》:「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
2.元制,皇帝即位初,按例从梵僧受佛戒,故历朝皆尊一僧为帝师。帝师兼领宣政院,管理金国佛教和藏族地区政教事务。《元史。卷四。世祖纪》:「以梵僧八合思八为帝师,授以玉印,统释教。」
《漢語大詞典》:宣圣(宣聖)
汉平帝 元始 元年谥 孔子 为 褒成宣公 。此后历代王朝皆尊 孔子 为圣人,诗文中多称为“宣圣”。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中:“ 绍兴 幸学,亦製赞曰:‘大哉 宣圣 ,斯文在兹。帝王之式,古今之师。’”《剪灯馀话·月夜弹琴记》:“影在 孔子 礼殿,托得其所,今必取之,未免随以风雷,惊骇 宣圣 ,非所以重道尊儒也。” 清 赵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传祀韩昌黎》诗:“抗疏几碎佛氏骨,从祀不惭 宣圣 廡。” 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六章第二节:“ 大理国 进奉使 李紫琮 等来朝,路过 鼎州 ,到学宫拜 宣圣 像,与诸生相见。”
《國語辭典》:潜邸(潛邸)  拼音:qián dǐ
称天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三。纪艺》:「太宗在潜邸,多访求名艺,文进遂往依焉。」《元史。卷一五八。姚枢传》:「世祖在潜邸,遣赵璧召枢至。」
《國語辭典》:鸿都(鴻都)  拼音:hóng dū
汉代藏书的地方。唐。韩愈〈石鼓歌〉:「观经鸿都尚填咽,坐见举国来奔波。」
《漢語大詞典》:鸿都客(鴻都客)
神仙中人。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临邛 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清 洪升 《长生殿·传概》:“鸿都客引会 广寒宫 ,织女星盟証 长生殿 。” 徐朔方 校注:“鸿都客,神仙中人……鸿都,仙府。”
分類:朔方
《漢語大詞典》:萧关(蕭關)
(1).古关名。故址在今 宁夏 固原 东南,为自 关中 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汉书·武帝纪:“﹝ 元封 四年冬十月﹞通 回中 道,遂北出 萧关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匈奴传》:‘入 朝郍 萧关 ’, 萧关 在 安定 朝郍县 也。” 唐 卢照邻 《上之回》诗:“ 回中 道路险, 萧关 烽候多。”
(2).指 北宋 崇宁 四年为防御 西夏 而筑的 萧关 ,故址在今 固原 北二百馀里。
(3).古县名。 唐 神龙 元年(公元705年)置。治所在今 固原 北一百八十里。 至德 后地入 吐蕃 , 大中 间收复,置 武州 治此,旋废。
(4).古县名。 唐 中和 四年(公元884年)侨置于 潘原县 (今 甘肃省 平凉市 东),仍为 武州 治所。 五代 周 显德 中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