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毁不灭性(毀不滅性)  拼音:huǐ bù miè xìng
居丧固应哀伤,但不应因此而伤及自己的身体。《孝经。丧亲章》:「三日而食,教民无以死伤生、毁不灭性,此圣人之政也。」《梁书。卷八。昭明太子传》:「毁不灭性,圣人之制。礼,不胜丧比于不孝。有我在,那得自毁如此!可即强进饮食。」
《漢語大詞典》:贵王贱霸(貴王賤霸)
儒家的一个重要主张。即崇尚王道,贱视霸道。源于 孟子 。 唐 韩愈 《与孟尚书书》:“ 孟子 虽圣贤,不得位,空言无施,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学者尚知宗 孔氏 ,崇仁义,贵王贱霸而已。” 元 黄溍 《丞相冀宁文忠王祠堂记》:“ 文忠 用贵王贱霸之术,佐今天子於重熙累洽之餘,以亲附百姓、镇抚四夷为己任。” 元 黄溍 《敕赐康里氏先茔碑》:“ 尧 舜 其君,贵王贱霸,咨询故老,延登逸民。”
《國語辭典》:河图洛书(河圖洛書)  拼音:hé tú luò shū
相传伏羲氏见龙马负图出于黄河,而据以演画八卦,称为「河图」。又相传夏禹时有神龟出于洛水,背上有九组不同点数组成的图画,禹因排列其次第,而成治理天下的九种大法。后世将河图洛书都视为圣王治世的祥瑞徵兆。《三国志。卷二。魏书文帝纪》裴松之注引《献帝传》:「河图洛书,天命瑞应。」简称为「图书」。
《國語辭典》:安贫乐道(安貧樂道)  拼音:ān pín lè dào
以信守道义为乐,而能安于贫困的处境。《后汉书。卷二六。韦彪传》:「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慕仰之。」《晋书。卷九一。儒林传。刘兆传》:「安贫乐道,潜心著述,不出门庭数十年。」也作「乐道安贫」、「安贫守道」。
《國語辭典》:哀而不伤(哀而不傷)  拼音:āi ér bù shāng
1.虽然悲伤但不过分。《论语。八佾》:「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2.适中而无过与不及。《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一:「王爵与王惠哭做了一团,四个妇人也陪出了哀而不伤的眼泪。」
《漢語大詞典》:道儒释(道儒釋)
道家、儒家和佛家的合称。 唐 郑仁表 《左拾遗鲁国孔府君墓志铭》序:“云:‘积善之家必有餘庆。’善之教必阐於道儒释,释固无嗣,皇家公家,道儒之餘庆也。”
《漢語大詞典》:东鲁书(東魯書)
指儒家的经书。 元 汤式《离亭宴煞·送杨景言回杭州》套曲:“一襟 东鲁 书,两胁《西厢传》。”参见“ 东鲁 ”。
分類:儒家经书
《漢語大詞典》:东鲁(東魯)
(1).原指 春秋 鲁国 。后以指 鲁 地(相当今 山东省 )。文选·孔稚珪〈北山移文〉:“世有 周子 ,雋俗之士,既文且博,亦玄亦史。然而学遁 东鲁 ,习隐 南郭 。” 李善 注引庄子:“ 鲁 君闻 颜闔 得道人也,使人以币先焉…… 颜闔 对曰:‘恐听谬而遗使者罪,不若审之。’使者反审之,復来求之,则不得矣。” 唐 李白 《赠武十七谔》诗:“爱子隔 东鲁 ,空悲断肠猿。”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七:“二公表章经籍,篤古崇儒,至求淑相攸,必属之 东鲁 圣人之裔,诚不愧儒雅风流矣。” 黎元洪 《檄山东文》:“ 东鲁 开化最早,文明独先。”
(2).指 孔子 。 孔子 为 春秋 鲁 人,故称。陈书·周弘正传:“ 东鲁 絶编之思, 西伯 幽忧之作。”
《漢語大詞典》:尺籍短书(尺籍短書)
指儒家经籍之外的书籍。 汉 王充 论衡·谢短:“二尺四寸,圣人文语,朝夕讲习,义类所及,故可务知。 汉 事未载於经,名为尺籍短书,比於小道,其能知,非儒者之贵也。”参见“ 尺书 ”。
《國語辭典》:尺书(尺書)  拼音:chǐ shū
1.书信。唐。杜甫 逢唐兴刘主簿弟诗:「分手开元末,连年绝尺书。」《太平广记。卷四一九。柳毅》:「尺书远达兮,以解君忧。」
2.简册。汉。王充《论衡。书解》:「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
《漢語大詞典》:存心养性(存心養性)
保存本心,养育正性。儒家 思 孟 学派认为,人性本善,保持并培养这种本性,即可事天。《孟子·尽心上》:“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赵岐 注:“能存其心,养育其正性,可谓仁人。天道好生,仁人亦好生,天道无亲,惟仁是与。行与天合,故曰‘所以事天’。” 宋 张载 《西铭》:“存心养性,君子之所以事天也。”后来 宋 代理学家 朱熹 等提倡“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方法,即本于此。
《國語辭典》:诗礼传家(詩禮傳家)  拼音:shī lǐ chuán jiā
以读诗习礼代代相传。明。朱权《荆钗记》第二出:「诗礼传家忝儒裔,先君不幸早倾逝。」
《漢語大詞典》:术籍(術籍)
(1).有关方术的书籍。后汉书·五行志二:“夫 云臺 者,乃 周 家之所造也。图书、术籍、珍玩、寳怪皆所藏也。”
(2).有关儒家的书籍。 汉 应劭 《风俗通·穷通·孙况》:“是时七国交争,尚於权诈,而 孙卿 守礼义,贵术籍。虽见穷摈,而犹不黜其志。”
《漢語大詞典》:疏不破注
谓对于儒家经典的疏通阐发不突破原注的界说。 黄侃 《礼学略说》:“ 清 世礼家辈出……至于篤守专家,按文究例,守 唐 人疏不破注之法者,亦鲜见其人也。”
《漢語大詞典》:儒教徒
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吴虞 《儒家主张阶级制度之害》:“是 少正卯 之诛,儒教徒亦不敢竟以为是。”
《漢語大詞典》:儒家经书
中国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范围随历代王朝的增设而不断扩大。由最初的《》、《》、《》、《乐》、《》、《春秋》“六经”和《周礼》、《仪礼》、《礼记》“三礼”,发展为宋代的十三经,即《》、《》、《》、《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和《孟子
《漢語大詞典》:洒扫应对(灑掃應對)
洒水扫地,酬答宾客。封建时代儒家教育、学习的基本内容之一。 宋 朱熹 《〈大学章句〉序》:“人生八岁,则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学,而教之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礼乐射御书数之文。”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一:“ 朱氏 之学则主於下学上达,必由洒扫应对而驯至於精义入神。” 明 王廷相 慎言·作圣:“圣人之道,贯彻上下,自洒扫应对,以至均平天下,其事理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