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金坛(金壇)
(1).道教供奉神仙的坛。 南朝 梁 范云 《答句曲陶先生》诗:“石户栖千秘,金坛謁九仙。” 南朝 梁 沈约 《桐柏山金庭馆碑》:“啟玉笈之幽文,貽金坛之妙诀。”旧唐书·隐逸传·白履忠:“非夫得秘诀於金坛,受幽文於玉笈,其孰能与此乎!”
(2).拜将的坛。 唐 杨炯 《上骑都尉高则神道碑》:“猛将分麾,受律於金坛之下。” 唐玄宗 《钱王晙巡边》诗:“金坛申将礼,玉节授军符。”
(3). 句曲山 山洞,道书所称洞天福地之一。在 江苏省 金坛县 。云笈七籤卷二七:“第八 句曲 山洞,周迴一百五十里,名曰 金坛 华阳 之洞天。”
《國語辭典》:奉祀  拼音:fèng sì
祭祀。《汉书。卷九五。南粤传》:「乃为佗亲冢在真定置守邑,岁时奉祀。」
《漢語大詞典》:秪应(秪應)
同“ 祗应 ”。 供奉,当差。古今小说·史弘肇龙虎君臣会:“那四司六局秪应供过的人,都在堂下,甚次第。”
分類:供奉当差
《國語辭典》:影堂  拼音:yǐng táng
1.奉祀祖先遗像的地方。唐。杜光庭 题本竹观诗:「帝子影堂香漠漠,真人丹涧水潺潺。」《喻世明言。卷二四。杨思温燕山逢故人》:「门上有面牌写道:『韩国夫人影堂』。」
2.禅宗称供奉佛祖画像的地方。唐。雍陶 宿大彻禅师故院诗:「秋磬数声天欲晓,影堂斜掩一灯深。」唐。陈鸿《东城老父传》:「顺宗在东宫,舍钱三十万,为昌立大师影堂及斋舍。」
《國語辭典》:养神(養神)  拼音:yǎng shén
休养精神。《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八:「久病新愈,气虚多惊,倦视绮罗,厌闻弦管,思欲静坐养神,乃策杖徐步入后园中。」《红楼梦》第五五回:「依我说,太太不在家,姨娘安静些养神罢了,何苦只要操心。」
《國語辭典》:佛堂  拼音:fó táng
供奉佛像以供诵经膜拜的厅堂。
《國語辭典》:大殿  拼音:dà diàn
1.封建王朝举行庆典,接见大臣或使臣等的宫殿。
2.寺庙中供奉主要神佛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随班(隨班)
谓依照官位等次入朝供奉。宋史·职官志二:“初除説书二人,皆以隐逸起, 蔡崈 、 吕瓘 ,仍遂其性,詔以士服随班朝謁入侍。” 明 高明 《琵琶记·丹陛陈情》:“朝朝宿卫,早早随班。”红楼梦第五八回:“谁知上回所表的那位老太妃薨,凡誥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
《漢語大詞典》:石龛(石龕)
供奉神像或神主的小石阁。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从此南入谷七里,又届一祠,谓之‘石养父母’,石龕木主存焉。” 南朝 梁简文帝 《为人造丈八夹紵金薄像疏》:“明镜石龕,独徘徊於留影。” 唐 戴叔伦 《游少陵寺》诗:“石龕苔蘚积,香径白云深。”《宋史·外国传六·高昌》:“次歷 阿墩族 ,经 马騣山 望乡岭 ,岭上石龕有 李陵 题字处。”
《漢語大詞典》:修奉
修缮供奉。东观汉记·光武纪:“宜以时修奉 济阳 城阳县 尧帝 之冢。”晋书·礼志上:“司徒 荀组 据 汉献帝 都 许 即便立郊,自宜於此修奉。”宋史·礼志二六:“祖宗陵寝久沦异域,今 金国 既割还故地,便当遣宗室使相与臣僚前去修奉洒扫。”
分類:修缮供奉
《漢語大詞典》:宝香(寶香)
(1).供奉神佛所烧的香。《华严经·十回向品》:“阿僧祇宝香,其香普熏一切世界。”《敦煌变文集·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和尚欲得阿孃出,不如归家烧宝香。” 元 陈旅 《送李盘中真人代祀江南三名山》诗:“琮玉礼神通景气,宝香随地结晴嵐。”
(2).熏香的美称。 宋 辛弃疾 《满江红·建康史帅致道席上赋》词:“料想宝香黄阁梦,依然画舫 清溪 笛。” 清 龚自珍 《导引曲》:“无情绪,无情绪,寂寞掩重门。银蜡心多才有泪,宝香字断更无痕,梨花浸黄昏。”
《國語辭典》:神位  拼音:shén wèi
设置供祭祀的祖先神主,及一切作为祭祀的牌位。《周礼。春官。小宗伯》:「小宗伯之职,掌建国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庙。」《儒林外史》第四六回:「若是我的侄儿,我先拿他在祠堂里祖宗神位前先打几十板子才好!」也称为「神主」。
《漢語大詞典》:迎奉
谓迎接供奉。 宋 罗大经 鹤林玉露卷十一:“ 福州 启运宫 ,在 开元寺 ,有七祖御容塑像,乃西京陵寝之旧。南渡之初,迎奉于此。”
分類:迎接供奉
《漢語大詞典》:长入(長入)
指常在皇帝左右供奉的乐工。 唐 崔令钦 教坊记:“诸家散乐,呼天子为‘崖公’,以观喜为‘蜆斗’,以每日长在至尊左右为‘长入’。” 唐 王谠 唐语林·政事上:“ 崇 因长入人 许小客 求教坊判官,久之未敢奏。”
《漢語大詞典》:六尚
(1).掌宫廷供奉之官的总称。 秦 始置六尚,曰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掌诸供奉。 隋 之六尚属殿内省,曰尚食、尚药、尚衣、尚舍、尚乘、尚辇。 唐 改殿内省为殿中省,所属六尚与 隋 同。 宋 殿中省无尚乘,另设尚醖,亦为六尚。 唐 陈子昂 《为武奉御谢官表》:“伏奉某月日詔书,以臣为尚食奉御,肃恭休命,祗拜宠章……臣闻瑶庭任切,攸称六尚之荣;玉食礼尊,实总八珍之贵。” 唐 白居易 《韩萇授尚辇奉御制》:“局分六尚,职奉七輦;兹惟优秩,列在通班。”参阅通典·殿中监注引《汉仪注》宋书·百官志上新唐书·百官志二宋史·职官志四
(2). 隋 唐 始于宫中设女官六尚: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工,以掌宫掖之政。 宋 苏轼 《故尚宫赵氏可特赠郡君制》:“先朝差择女士,以辅阴教,侍御左右,罔匪淑人。矧兹六尚之选,必备四教之法,奄焉沦丧,宜极哀荣。”参阅隋书·后妃传序新唐书·百官志二
(3). 隋 以后中央机构设六部尚书,总称六尚。 隋 江总 《让吏部尚书表》:“窃以 汉 置五曹,方今六尚; 魏 隆八凯,拟古六卿。”参见“ 六部 ”。
《國語辭典》:六部  拼音:liù bù
古代官制吏、户、礼、兵、刑、工部的总称。《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车马喧阗,尽六部九卿之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