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佩牛
 
铸农器
 
犊佩
   
刀买犊
 
销兵铸农器
 
刀换犊
 
渤海卖刀剑
 
腰下牛闲
 
戴牛佩犊
 
卖腰间剑
 
卖剑渤海
 
卖刀收茧栗
 
买牛捐宝剑
 
龙泉候买牛
 
持刀买黄犊
 
卖刀耕陇上
 
劝买耕牛
 
黄犊无人佩
 
佩剑博牛羊
 
佩刀买犊
 
卖剑买牲
 
腰无犊
 
锄犁化刀剑
 
令人买牛
 
买牛捐三尺
 
解剑换牛
 
腰剑不换牛
 
易牛以剑
 
凭剑换牛
 
带牛
 
刀剑化耕蚕
   
龚牛

相关人物
龚遂


《汉书》卷八十九〈循吏列传·龚遂传〉~3639~
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馀,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中耳。今欲使臣胜之邪,将安之也?」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曰:「臣闻治乱民犹治乱绳,不可急也;唯缓之,然后可治。臣愿丞相御史且无拘臣以文法,得一切便宜从事。」上许焉,加赐黄金,赠遣乘传。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盗贼亦皆罢。渤海又多劫略相随,闻遂教令,即时解散,弃其兵弩而持钩锄。盗贼于是悉平,民安土乐业。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尉安牧养焉。遂见齐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民务农桑,令口种一树榆、百本薤、五十本、一畦韭,家二母彘、五鸡。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益蓄困实菱芡。劳来循行,郡中皆有畜积,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简释

佩犊:喻弃官务农。宋苏轼《张作诗送砚反剑乃和其诗卒以剑归之》:“斩蛟刺虎老无力,带牛佩犊吏所诃。”

卖剑买牛:喻重本务农。宋苏轼《常润道中有怀钱塘五首》之五:“卖剑买牛吾欲老,杀鸡为黍子来无?”

犊佩:指佩带刀剑,或指弃农背本。来苏轼《次韵聪上人见寄》:“归心忘犊佩,生术寄羊鞭”

《國語辭典》:佩剑(佩劍)  拼音:pèi jiàn
1.随身佩带的剑。《三国演义》第三回:「卓怒叱曰:『顺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剑欲斩丁原。」
2.将剑佩挂在腰间。《三国演义》第五回:「绍整衣佩剑,慨然而上,焚香再拜。」
分類:佩剑佩带
《漢語大詞典》:带剑(帶劍)
(1).佩剑。韩非子·入奸:“聚带剑之客,养必死之士。”史记·秦本纪:“ 简公 六年,令吏初带剑。” 唐 王维 《送从弟蕃游淮南》诗:“读书復骑射,带剑游 淮阴 。”
(2).佩带的剑。东观汉记·虞延传:“赐 延 钱及带剑佩刀。”
(3).投壶的一种招数。把箭投插入壶耳中。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投壶之礼,近世愈精。古者实以小豆,为其矢之跃也,今则唯欲其驍,益多益喜,乃有倚竿、带剑、狼壶、豹尾、龙首之名。” 王利器 集解引 司马光 《投壶格》:“倚竿,箭斜倚壶口中,带剑,贯耳不至地者。”
《漢語大詞典》:负剑(負劍)
(1).谓推剑于背。战国策·燕策三:“ 秦王 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 荆軻 ,断其左股。”史记·刺客列传“王负剑” 唐 司马贞 索隐:“ 王劭 曰:‘古者带剑上长,拔之不出室,欲王推之於背,令前短易拔,故云“王负剑”。’”
(2).佩剑;持剑。战国策·赵策一:“君其负剑而御臣以国,舍臣於庙,授吏大夫,臣试计之。” 南朝 陈 徐陵 《梁贞阳侯与王太尉僧辩书》:“况復邦家不造,至此横流,宗社无依,何所逃责,因以提戈负剑,卧泣行号,言念 荆 巫,志雪讎耻。”新五代史·吴世家论:“﹝ 杨行密 ﹞尝使从者 张洪 负剑而侍, 洪 拔剑击 行密 ,不中。”
(3).抱小孩之状。礼记·曲礼上:“负剑辟咡詔之,则掩口而对。” 郑玄 注:“负谓置之於背,剑谓挟之於旁。” 孔颖达 疏:“负剑辟咡詔之者,岂但在行须教正,在抱时亦令习也。”后因以指对孩子从小的教习。 清 钱谦益 《赵景之宫允六十寿序》:“余儿时受先宫保负剑之训,曰:‘孺子如有闻也,必以 赵先生 为师。’”
(4).谓伏剑取死。负,通“ 伏 ”。墨子·节葬下:“是故百姓冬不仞寒,夏不仞暑,作疾病死者,不可胜计也,此其为败男女之交多矣,以此求众,譬犹使人负剑而求其寿也。” 孙诒让 间诂:“负伏通。左传·襄三年:‘ 魏絳 将伏剑。’ 孔 疏云:‘谓仰剑刃,身伏其上而取死也。’”
《漢語大詞典》:服剑(服劍)
(1).佩剑。腰间佩带的剑。战国策·齐策四:“遣太傅賫黄金千斤,文车二駟,服剑一。” 鲍彪 注:“服剑,王所自佩者。”
(2).谓随身佩带剑。吕氏春秋·顺民:“孤将弃国家,释羣臣,服剑臂刃……执箕帚而臣事之。” 高诱 注:“服,带。”《淮南子·修务训》:“服剑者期於銛利,而不期於墨阳、莫邪。”
(3). 周 时一种短剑。西清古鉴·周服剑:“右身,长一尺三寸四分,腊广一寸四分。”
《漢語大詞典》:星文
(1).星象。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及星文风气,率不劳为之。” 唐 沈彬 《入塞》诗之二:“苦战沙门卧箭痕,戍楼閒上望星文。”
(2).指星神。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六:“ 苕生 答之……客路偶然携眷属,游踪未必感星文。”
(3).借指剑。 唐 刘长川 《宝剑篇》:“匣里星文动,环边月影残。”
(4).指佩剑的人。 唐 刘禹锡 《酬杨八庶子喜韩吴兴与余同迁见赠》诗:“星文辞北极,旗影度 东辽 。”
(5).星光。 明 孙默 《舟泊富春》诗:“垂钓今何在,星文照旅魂。”
《漢語大詞典》:说剑(説劍,説劒)
亦作“说劒”。 庄子《说剑》篇,写 赵文王 好剑, 庄子 往说之,云:“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劝 文王 好天子之剑。后遂以“説剑”指谈论武事。 唐 杨炯 《从甥梁錡墓志铭》:“歷诸侯而説剑,直之无前;引司马而操弓,观者如堵。” 唐 高适 《酬秘书弟兼寄幕下诸公》诗:“説剑增慷慨,论交持始终。”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词:“説剑论诗餘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
亦作“说劒”。解掉佩剑。説,通“ 脱 ”。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左传·定公十三年:“ 赵孟 怒召 午 ,而囚诸 晋阳 ,使其从者説劒而入。”
分類:佩剑文王
《漢語大詞典》:冠剑(冠劍)
古代官员戴冠佩剑,因以“冠剑”指官职或官吏。 南朝 梁 江淹 《到主簿日事诣右军建平王》:“常欲永辞冠剑,弋钓畎壑。” 宋 司马光 《楚宫行》:“满朝冠剑东方明,宫门未启君朝醒。”
《國語辭典》:奇兵  拼音:qí bīng
趁敌人毫无防备,出其不意加以袭击的军队。《后汉书。卷七四上。袁绍刘表列传。袁绍上》:「外结英雄,内修农战,然后简其精锐,分为奇兵。」《三国演义》第一七回:「术兵虽众,皆乌合之师,素不亲信;我以正兵守之,出奇兵胜之,无不成功。」
《國語辭典》:击剑(擊劍)  拼音:jí jiàn
1.以剑相击刺之术。《史记。卷一一七。司马相如传》:「少时好读书,学击剑。」
2.一种剑术竞技活动。比赛时选手穿著金属制成的服装,头戴网状金属面罩,用剑互刺互劈。以击中对方身上的有效部位次数多寡定胜负。
《漢語大詞典》:脱剑(脱劍)
(1).解下佩剑。比喻弃武修文。语出礼记·乐记:“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説剑也。”説,通“ 脱 ”。《孔子家语·辩乐》作“裨冕搢笏,而虎賁之士脱剑”。 唐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诗:“忆昔皇运初,众宾俱龙驤;解巾佐幕府,脱剑升明堂。”
(2). 汉 刘向 新序·节士:“ 延陵季子 将西聘 晋 ,带寳剑以过 徐君 。 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 延陵季子 为有上国之使,未献也。然其心许之矣。致使于 晋 ,故反,则 徐君 死于 楚 ……于是 季子 以剑带 徐君 墓树而去。 徐 人嘉而歌之曰:‘ 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脱剑”用为悼念亡友之典。 唐 李白 《自溧水道哭王炎》诗之二:“悲来欲脱剑,掛向何枝好?”
《漢語大詞典》:弃剑(棄劍,棄劒)
亦作“ 弃劒 ”。
(1).投剑。吕氏春秋·知分:“ 荆 有 次非 者,得寳剑于 干遂 ,还反涉 江 ,至於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 次非 攘臂袪衣拔寳剑曰:‘此 江 中之腐肉朽骨也,弃剑以全已,余奚爱焉。’於是赴 江 刺蛟,杀之而復上船,舟中之人皆得活。”
(2).古人习惯佩剑,因以“弃剑”指弃俗、弃世而归道。 南朝 梁 江淹 《学梁王兔园赋》:“逮至山顶,丹壁四平。灵木夹道,神草列生。俯瞰 太一 ,下视流星。既投冠而弃剑,亦抗魄而盪灵。” 唐 李白 《流夜郎半道承恩放还书怀示息秀才》诗:“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
《漢語大詞典》:秀霸
汉光武帝 刘秀 所佩剑名。 南朝 梁 陶弘景 《刀剑录》:“ 后汉 光武 秀 在位三十三年,未贵时在 南阳 鄂山 得一剑,文曰‘秀霸’,小篆书,帝常服之。”
《漢語大詞典》:籯书囊剑(籯書囊劍)
负笈佩剑。 程善之 《丁未寄子实辽东》诗:“籯书囊剑踏山河,白面书生絶塞过。”
分類:负笈佩剑
《漢語大詞典》:佩犊(佩犢)
汉书·循吏传·龚遂:“ 遂 见 齐 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勤民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后因以“佩犊”喻弃官务农。《陈书·世祖纪》:“自顷寇戎,游手者众,民失分地之业,士有佩犊之讥。” 宋 曾巩 《阅武堂》诗:“柳间自诧投壶乐,桑下方安佩犊行。”
分類:务农弃官
《國語辭典》:带牛佩犊(帶牛佩犢)  拼音:dài niú pèi dú
汉宣帝时,渤海岁饥,民多沦为盗匪,龚遂受命为守,教民卖刀买犊,卖剑买牛,改业归农。典出《汉书。卷八九。龚遂传》。比喻弃武务农。如:「古代太平盛世时,英雄无用武之地,人民往往带牛佩犊,弃甲归田。」
《國語辭典》:买牛卖剑(買牛賣劍)  拼音:mǎi niú mài jiàn
比喻弃盗归农。参见「卖剑买牛」条。元。朱庭玉青杏子。紫塞冒风沙〉套:「归来好向林泉下,买牛卖剑,求田问舍,学圃耘瓜。」
《漢語大詞典》:买犁卖剑(買犁賣劍)
犹言卖剑买牛。 宋 陈亮 《贺新郎·怀辛幼安用前韵》词:“天下适安耕且老,看买犁卖剑平家铁。”一本作“ 买犂卖剑 ”。
《国语辞典》:卖刀买牛(卖刀买牛)  拼音:mài dāo mǎi niú
比喻弃械归农,改过迁善。参见「卖剑买牛」条。《幼学琼林。卷一。文臣类》:「龚遂守渤海,令民卖刀买牛」。
《國語辭典》:卖刀买犊(賣刀買犢)  拼音:mài dāo mǎi dú
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参见「卖剑买牛」条。唐。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三川顿使气象清,卖刀买犊消忧患。」
《國語辭典》:卖剑买牛(賣劍買牛)  拼音:mài jiàn mǎi niú
汉宣帝时,渤海因饥荒,居民多带持刀剑为盗,龚遂为太守后,劝民舍弃刀剑,改业归农。见《汉书。卷八九。循吏传。龚遂传》。后比喻舍弃剽掠而改行务农。宋。陆游 答吴提宫启:「卖剑买牛,念即归于农亩,乘车载笠,尚永记于交盟。」也作「买牛卖剑」、「买犁卖剑」、「卖刀买犊」、「卖刀买牛」、「卖剑渤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