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北海  拼音:běi hǎi
1.神话、小说中想像的北方大海。《西游记》第二回:「凡腾云之辈,早辰起自北海,游过东海、西海、南海,复转苍梧。」
2.泛指北方最远之地。《左传。僖公四年》:「君处北海,寡人处南海,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
3.海洋名:(1)在欧洲西北与不列颠岛之间,是世界著名渔场,盛产石油和天然气,是英国主要油田所在。(2)渤海的别名。参见「渤海」条。
4.贝加尔湖的别名。参见「贝加尔湖」条。
5.北京三海之一。参见「三海」条。
《漢語大詞典》:少海
(1).指 渤海 。也称 幼海 。山海经·东山经“南望 幼海 ” 晋 郭璞 注:“即 少海 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齐景公 游 少海 。”《淮南子·墬形训》:“东方曰 大渚 ,曰 少海 。” 高诱 注:“东方多水,故曰 少海 ,亦泽名也。” 唐 骆宾王 《秋日饯陆道士陈文林序》:“加以山接 太行 ,耸 羊肠 而飞盖。河通 少海 ,疏 马颊 以开澜。”
(2).比喻太子。 唐 杜甫 《壮游》诗:“ 崆峒 杀气黑,少海旌旗黄。” 宋 叶廷圭 海录碎事·帝王:“天子比大海,太子比少海。” 明 夏完淳 《大哀赋》:“及夫星明少海,天浮大潢。”
(3).经穴名。属手少阴心经。位于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漢語大詞典》:辽碣(遼碣)
辽 东和 碣石 都临近 渤海 ,故并称。《宋书·索虏传》:“圣朝承王业之资,奋神武之略,远定 三秦 ,西及 葱岭 ,东平 辽 碣 ,海隅服从。” 唐太宗 《辽城望月》诗:“玄兔月初明,澄辉照 辽 碣 。” 明 陈子龙 《吊卢司马》诗:“雄风振云沙,愤气视 辽 碣 。”
《漢語大詞典》:渠展
古代 齐国 地名。管子·地数:“夫 楚 有 汝汉 之金, 齐 有 渠展 之盐。”又《轻重甲》:“今 齐 有 渠展 之盐。” 尹知章 注:“ 渠展 , 齐 地。 沛水 所流入海之处,可煮盐之所也,故曰‘ 渠展 之盐’。”一说,为 渤海 的别名。见管子·地数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张佩纶 说。
《漢語大詞典》:辽掖(遼掖)
辽 地和 掖 地(在 山东 东部)同在东部,且都临近 渤海 ,故并称之。 明 汤显祖 《感宦籍赋》:“其地界也,东绵 辽 掖 ,西折 凉 雋 ,北隃 代 蓟 ,南极 滇 黎 。”
《漢語大詞典》:辽海(遼海)
(1). 辽 东。泛指 辽河 以东沿海地区。 晋 桓温 《荐谯元彦表》:“虽 园綺 之栖 商洛 , 管寧 之默 辽 海,方之於 秀 ( 譙秀 ),殆无以过。”魏书·库莫奚传:“及开 辽 海,置戍 和龙 ,诸夷震惧,各献方物。” 唐 贾至 《燕歌行》:“ 隋 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黷武征 辽海 。” 明 陈宗之 《汉道》诗:“ 管寧 栖 辽 海, 田畴 隐 无终 。”
(2).指 渤海 辽东湾 。 唐 杜甫 《后出塞》诗之四:“云帆转 辽 海,稉稻来 东吴 。” 仇兆鳌 注:“北史·来护儿传:‘ 辽 东之役, 护儿 率楼船指沧海,入自 浿水 。’时 护儿 从 江都 进兵,则当出 成山 大洋,转 登莱 ,向 辽海 也。” 明 冯梦龙 《女丈夫·登楼沥酒》:“ 辽海 风涛,一片壮心回首,把前程缴付封侯。”
《國語辭典》:上京  拼音:shàng jīng
1.京师、首都。《陈书。卷四。废帝本纪》:「张安国蕞尔凶狡,穷为小盗,仍遣使人蒋裕钩出上京,即置行台,分选凶党。」《文选。曹植。与杨德祖书》:「德琏发迹于此魏,足下高视于上京。」
2.中国。《后汉书。卷八五。东夷传。序》:「百有馀岁,武帝灭之,于是东夷始通上京。」《文选。潘岳。为贾谧作赠陆机诗》:「况乃海隅,播名上京,爰应旌招,抚翼宰庭。」
3.到京城。如:「上京赶考」。
《國語辭典》:溟渤  拼音:míng bó
溟海和渤海,泛指大海。唐。杜甫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胡为慕大鲸?辄拟偃溟渤,以兹悟生理,独耻事干谒。」
《國語辭典》:海岱  拼音:hǎi dài
地名。《书经。禹贡》称青、徐二州之地为「海岱」。约今东海与泰山之间。
《漢語大詞典》:渤澥
即 渤海 。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浮 渤澥 ,游 孟诸 。” 李善 注引 应劭 曰:“ 渤澥 ,海别支也。” 南朝 梁 沈约 《和谢宣城》:“将随 渤澥 去,刷羽汎清源。” 清 曹贞吉 《文殊院观铺海歌》:“鼇身一抹映天黑,鲸波万里连 渤澥 。”参见“ 渤海 ”。
分類:渤海应劭
《國語辭典》:渤海  拼音:bó hǎi
1.海洋名。在大陆地区东北方,以山东、辽东两半岛环抱而成,其外为黄海。辽宁、河北两省及山东省北部都濒临此海。也称为「北海」。
2.郡名。汉代设置,在今河北境内,并及山东境。
3.国名。参见「渤海国」条。
《國語辭典》:扁鹊(扁鵲)  拼音:biǎn què
春秋战国时名医。姓秦,名越人。唯《史记》所载扁鹊故事,则非一人,而以扁鹊为良医的代称。因居于卢国,故也称为「卢医」。《列子。汤问》:「鲁公扈、赵齐婴二人有疾,同请扁鹊求治。」《文选。枚乘。七发》:「虽令扁鹊治内,巫咸治外,尚何及哉!」
《漢語大詞典》:连鳌(連鼇)
亦作“ 连鰲 ”。
1.相传 渤海 之东,有一深壑,中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于海,随波而动。天帝遂命巨鳌十五,分作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 之国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事见列子·汤问。后因以“连鼇”作善钓之典。 唐 李商隐 《异俗》诗之二:“点对连鰲饵,搜求缚虎符。” 明 杨基 《天平山十四题·钓鱼矶》诗:“谁操百尺竿,重试连鰲手。”亦为称人富有才干、可成大事之典。 唐 李白 《赠临洺县令皓弟》诗:“钓水路非远,连鼇意何深。” 宋 刘攽 《次韵酬李推官》:“倾盖强君留一醉,相看前路钓连鼇。” 宋 王圭 《送汪叔志赴平江州同知》诗序:“ 叔志 连鼇 桂苑 ,展驥 巴陵 ,良为欣抃。”
2.形容岿然屹立的样子。
《國語辭典》:鳌戴(鼇戴)  拼音:áo dài
古代有上帝命十五巨鳌用头负举大山的传说,故后用为比喻恩德深重的感戴之词。《楚辞。屈原。天问》:「鳌戴山抃,何以安之?」
《漢語大詞典》:勃海
即 渤海 。参见“ 勃 ”。
分類:渤海
《漢語大詞典》:连六鳌(連六鼇)
亦作“ 连六鰲 ”。 相传 渤海 之东有神仙所居之五山。然山浮海而动,天帝命巨鳌十五,分三批轮流负山,五山始屹立不动。“而 龙伯之国 有大人,举足不盈数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钓而连六鼇,合负而趣归其国,灼其骨以数焉。”见列子·汤问。后因以为善钓之典实。 宋 刘攽 《和罗著作渔翁》:“ 龙伯国 人连六鰲,二山漂流不能止。” 清 李调元 《金鳌岭》诗:“我闻 龙伯 人,巨钓连六鰲。”亦省作“ 连六 ”。 唐 张友正 《钓鳌赋》:“谓优游以无穷,何瞬息而连六。” 明 杨基 《钓鳌海客歌》:“重施 龙伯国 人技,一展丝纶连六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