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455,分31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佛子
佛国
佛书
仙佛
佛殿
念佛
绣佛
礼佛
佛经
佛心
佛像
佛力
佛火
佛说
佛教
《國語辭典》:佛子  拼音:fó zǐ
1.菩萨的通称。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一折:「只除佛子神仙才可到,怎许游人容易得攀摩。」
2.受戒的佛门弟子。《西游记》第一二回:「长老遂将袈裟抖开,披在身上,手持锡杖,侍立阶前。君臣个个欣然,诚为如来佛子。」
3.引申指具佛性的慈惠之人。《宋史。卷三七三。列传。洪皓》:「人感之切骨,号『洪佛子』。」
《國語辭典》:佛国(佛國)  拼音:fó guó
1.佛度化的世界。《大宝积经》卷一九:「复次,舍利弗,彼佛世界功德庄严,无量佛国悉无与等。」
2.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家。
《漢語大詞典》:佛书(佛書)
佛典。 唐 严维 《赠别至弘上人》诗:“年老从僧律,生知解佛书。”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一:“‘无相无作’,虽出佛书,然 荆公 《字説》尝引之,恐亦可用。” 明 张萱 疑耀·佛书入中国:“世但知佛书自 汉明帝 时始入中国,不知 秦 之先,中国已有其书。” 清 叶矫然 《龙性堂诗话初集》:“ 杜公 诗出入变化佛书,絶无痕跡。”
分類:佛书佛典
《漢語大詞典》:仙佛
指道教与佛教。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江南某生神游兜率天宫:“窃观苍苍者,实係清虚之气,而仙佛诸家皆有天宫之説,何也?”
《漢語大詞典》:佛殿
寺院供奉佛像的大殿。 唐 张读 宣室志卷二:“ 丰乐里 开业寺 有神人足跡甚长,自寺外门至佛殿。”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 红娘 ,俺去佛殿上耍去来。”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范祠鸟:“ 长白山 醴泉寺 ,即 范文正公 读书处,祠在佛殿东偏。” 郑振铎 《西行书简·云岗》:“第一窟通称为大佛殿。”
《國語辭典》:念佛  拼音:niàn fó
一种忆念佛陀名号、形相、功德的修行方法。为六念之一。后发展成三种方式:一、称名念佛(用口诵念佛陀名号)。二、观想念佛(专心忆念佛的相貌及所居佛土)。三、实相念佛(观佛法身非空非有中道实相)。在中国,因净土宗的盛行,念佛成为最普遍的修行法门之一。而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为主,亦有称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一○。十二月》:「初八日,街巷中有僧尼三五人,作队念佛。」《初刻拍案惊奇》卷六:「到内定念佛,看经体格,终须是妇女,交搭更便。」
《國語辭典》:绣佛(繡佛)  拼音:xiù fó
用五彩丝线绣成的佛像。唐。杜甫〈饮中八仙歌〉:「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漢語大詞典》:礼佛(禮佛)
顶礼于佛;拜佛。南史·张畅传:“百姓有罪,使礼佛赎愆。”新唐书·傅奕传:“至有身陷恶逆,狱中礼佛,口诵梵言,以图偷免。” 明 李贽 《豫约》:“除挑水、舂米作务照常外,其餘非礼佛即静坐也。” 张怀奇 《颐和园词》:“年高礼佛爱山庄,春老役灵移海市。”
《國語辭典》:佛经(佛經)  拼音:fó jīng
佛教的经典,包括经、律、论等,统称为「佛经」。《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斋祠跪拜,各成法道,有三元九府、百二十官,一切诸神,咸所统摄,又称劫数,颇类佛经经。」《二刻拍案惊奇》卷一:「既是值钱的佛经,我们也该看一看;一缘一会,也是难得见的。」
《漢語大詞典》:佛心
佛教语。谓佛的大慈大悲之心。《观无量寿经》:“诸佛心者,大慈悲是。” 唐 王维 《为舜阇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冀成宝器,仁王为琢玉之因;广运佛心,圣主受恆沙之祐。” 唐 司空图 《山中》诗:“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
《國語辭典》:佛像  拼音:fó xiàng
1.佛陀的造像。《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有师子国胡沙门邪奢遗多、浮陀难提等五人,奉佛像三,到京都。」
2.泛指佛、菩萨、罗汉、明王等的造像。造像的方式包括雕塑、铸、绘画、刺绣。《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诏诛长安沙门,焚破佛像,敕留台下四方令,一依长安行事。」
《漢語大詞典》:佛力
佛教徒认为佛法有救济众生的功力,谓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诏》:“宜承佛力,弘兹宽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报恩寺》诗:“始知佛力宏,能使地灵现。” 明 李贽 《史纲评要·南宋纪·高宗》:“ 潜善 这等有福,佛力耶?”
《漢語大詞典》:佛火
指供佛的油灯香烛之火。 唐 孟郊 《溧阳唐兴寺观蔷薇花》诗:“忽惊红琉璃,千艳万艳开。佛火不烧物,浄香空徘徊。” 清 陈维嵩 《多丽·初夏游南岳小憇枫隐寺》词:“画廊欹,半龕佛火。雕栏换一抹寒田。” 清 黄景仁 《僧斋夜咏》:“经鱼敲落月,佛火引深宵。”
《漢語大詞典》:佛说(佛説)
谓佛所宣扬的教义。 南朝 梁武帝 《断酒肉文》之一:“凡出家人,所以异於外道者,正以信因信果,信经所明,信是佛説。”新五代史·周世宗纪赞:“吾闻佛説以身世为妄,而以利人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犹欲割截,况此铜像,岂其所惜哉?” 苏曼殊 《寄调筝人》诗之一:“禪心一任蛾眉妒,佛説原来怨是亲。”
《國語辭典》:佛教  拼音:fó jiào
1.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为释迦牟尼佛所创。主张一切都是不圆满的,凡是缘起的现象都是无常的,只有息灭贪、瞋、痴,證得圆满智慧,才能得究竟解脱。佛教流传至今,主要的教学系统:一、上座部佛教,盛行于斯里兰卡、泰国、缅甸等。二、大乘佛教,包括中国佛教及西藏佛教以及日本、韩国佛教。佛教信徒分布世界各地,但主要以亚洲为主。
2.佛陀的教法。《西游记》第八回:「那大圣见性明心归佛教,这菩萨留情在意访神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