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共1534,分103页显示  上一页  8  9  10  11  12  14  15  16  1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百亿
慧业
心灰
好相
无学
六度
应真
鹿车
大觉
毗耶
定力
胜缘
心田
妙法
圆觉
《漢語大詞典》:百亿(百億)
(1).极言数目之多。 三国 蜀 诸葛亮 《答李严书》:“吾本东方下士,误用於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传贵质於竹素,晦深声於百亿。”
(2).佛教语。指世界及众生。 南朝 梁 萧统 《谢敕赉制旨〈大涅槃经〉讲疏启》:“道洽大千,化均百亿。”
《國語辭典》:慧业(慧業)  拼音:huì yè
佛教用语。本指智慧的业缘,后多指对经典义理的研读。《维摩诘所说经。卷上》:「知一切法,不取不舍,入一相门,起于慧业。」清。侯方域〈与槁木大师书〉:「夫慧业之与贪业虽稍不同,其为业一也。」清。龚自珍〈人月圆〉:「三生慧业,万古才华。」
《國語辭典》:心灰  拼音:xīn huī
心若死灰。比喻失望到了极点。唐。白居易 冬至夜诗:「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
《漢語大詞典》:好相
(1).迷信者认为主好运的一种相貌。晋书·羊祜传:“﹝ 祜 ﹞遇父老谓之曰:‘孺子有好相,年未六十,必建大功於天下。’”
(2).佛教语。指佛陀所具有的三十二种“相”(不同凡俗的显著特征)和八十种“好”(不同凡俗的细微特征)。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玩真》:“诸般好相能停妥。他真身在 补陀 ,咱 海南 人遇他。” 清 黄遵宪 《锡兰岛卧佛》诗:“就中白毫光,普照世大千,八十种好相,一一功德圆。”参见“ 三十二相 ”、“ 八十种好 ”。
《漢語大詞典》:无学(無學)
(1).没有学问或学识。史记·汲郑列传:“人果不可以无学,观 黯 之言也日益甚。”北史·齐上党王涣传:“人不可无学,但要不为博士耳。”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刑部·乙卯闯宫:“此皆比时大老及两衙门无学无识,以致张皇如此。” 鲁迅 《书信集·致曹白》:“我并不觉得你浅薄和无学。”
(2).佛教语。小乘四果的最后一果,即阿罗汉果。谓学道圆满,不需再行修学。 唐 窥基 《法华玄赞》卷一:“进趣圆满,止息修习,名为无学。”
《國語辭典》:六度  拼音:liù dù
佛教的六种修行德目。参见「六波罗蜜」条。
《漢語大詞典》:应真(應真)
谓方是真话。 唐 韩偓 《无题》诗之二:“明言终未实,暗祝始应真。”
佛教语。罗汉的意译。意谓得真道的人。文选·孙绰〈游天台山赋〉:“ 王乔 控鹤以冲天,应真飞锡以躡虚。” 李善 注:“应真,谓罗汉也。” 李周翰 注:“应真,得真道之人。” 唐 王昌龄 《诸官游招隐寺》诗:“应真坐松柏,锡杖挂窗户。” 宋 惠洪 冷斋夜话·罗汉第五尊失队:“予往 临川 景德寺 ,与 谢无逸 辈升阁,得 禪月 所画十八应真像,甚奇,而失第五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二·记观宋子昭画:“丙辰二月二十一日,过 商丘 宋子昭 户部观画, 李伯时 白描十八应真,最为奇妙。”
《國語辭典》:鹿车(鹿車)  拼音:lù jū
1.鹿拉的车。《南史。卷七九。夷貊传下。东夷传》:「有马车、牛车、鹿车。国人养鹿如中国畜牛,以乳为酪。」
2.比喻空间狭小的车。《后汉书。卷二六。赵憙传》:「载以鹿车,身自推之。」
《國語辭典》:大觉(大覺)  拼音:dà jué
澈底觉悟。《庄子。齐物论》:「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淮南子。俶真》:「今将有大觉,然后知今此之为大梦也。」
《漢語大詞典》:毗耶
亦作“ 毗邪 ”。亦作“毘耶”。
(1).佛教语。梵语的译音。又译作“毗耶离”、“毘舍离”、“吠舍离”。古 印度 城名。《维摩经》说, 维摩诘 (意译 净名 )居士住 毗耶城 (在今 印度 比哈尔邦 南部)。 释迦牟尼 于该地说法时, 维摩诘 称病不去。 释迦 派 文殊师利 前往问疾。 文殊师利 问 维摩诘 :“何等是菩萨入不二法门?” 维摩诘 默然不对。 文殊师利 叹曰:“乃至无有文字语言,是真入不二法门”。古代诗文中,多以此佛教传说故事为杜口不言而深得妙谛的典故。 南朝 齐 王屮《头陀寺碑文》:“掩室 摩竭 ,用启息言之津;杜口 毗邪 ,以通得意之路。” 唐 陆龟蒙 《奉酬裘美早春病中书事》诗:“欲入 毘耶 问,无人敌 浄名 。” 宋 张孝祥 《踏莎行》词:“故人相见尤堪喜, 山阴 乘兴不须回。 毗耶 问疾难为对。”
(2).指 维摩诘菩萨 。诗文中常用以比喻精通佛法、善说佛理之人。 唐 贾岛 《和孟逸人林下道情》:“陋巷贫无闷, 毗耶 疾未调。” 清 钱谦益 《赠胡泌水》诗:“谈天欲杜 毘耶 口,午夜燃灯礼 浄名 。” 清 姚鼐 《硕士约过舍久俟不至》诗:“巵言聊一放,闭口终 毘耶 。”
(3).指《维摩经》。 宋 王安石 《北窗》诗:“北窗枕上春风暖,谩读 毗耶 数卷书。”
《國語辭典》:定力  拼音:dìng lì
禅定的能力。引申为不为外物动摇的意志力。《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办事情也没有定力,像这样虎头蛇尾,将来决计不能成功大事业的。」
《漢語大詞典》:胜缘(勝緣)
佛教语。善缘。 南朝 梁武帝 《游锺山大爱敬寺》诗:“驾言追善友,迴舆寻胜缘。” 唐 王维 《为舜闍黎谢御题大通大照和尚塔额表》:“时若不加兵而贼破,不扰物以人和,緇侣胜缘,苍生厚幸。” 宋 秦观 《法云寺长老然香会疏文》:“肆求善友,同结胜缘。”《醒世恒言·独孤生归途闹梦》:“两个都到 遐叔 处贺喜,见此胜缘,各各布施。”
分類:佛教语
《國語辭典》:心田  拼音:xīn tián
内心。南朝梁。简文帝 上大法颂表:「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唐。白居易〈狂吟七言十四韵〉:「性海澄渟平少浪,心田洒扫净无尘。」
《國語辭典》:妙法  拼音:miào fǎ
1.奥妙的佛法。南朝梁。刘孝绰 栖隐寺碑:「自妙法东注,宝化西渐,公卿贵士,贤哲伟人,莫不严事招提,归仰慧觉,欲使法灯永传,胜因长久。」《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列传。神秀》:「昔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
2.妙计。《三国演义》第一○二回:「自古及今,未闻有『木牛』『流马』之事。不知丞相有何妙法,造此奇物?」《文明小史》第一三回:「也罢!你们几个暂且在我衙门里等一会儿,我此刻去见两司,大家商议一个妙法。」
《漢語大詞典》:圆觉(圓覺)
佛教语。指佛家修成圆满正果的灵觉之道。 南朝 梁元帝 《扬州梁安寺碑序》:“旃檀散馥,无復圆觉之风。” 宋 曾慥 类说·佛书杂说·无漏法门:“人弗为恶,通乎昼夜之道,而即所谓圆觉也。”红楼梦第一二○回:“方知 石兄 下凡一次,磨出光明,修成圆觉,也可谓无復遗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