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盂兰盆会(盂兰盆会) 拼音:yú lán pén huì
佛教徒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斋僧、拜忏、放焰口等活动,以超渡祖先及饿鬼道众生的法会。参见「盂兰盆」条。
《国语辞典》:闷信(闷信) 拼音:mèn xìn
佛教徒合掌问候的礼节。《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向父母前合掌闷信拜别,转身向哥嫂也别了。」也作「问讯」。
《国语辞典》:做功课(做功课) 拼音:zuò gōng kè
1.指写作教师规定的课业。如:「小孩子经常喜欢一边做功课,一边看电视。」
2.佛教用语。指佛教徒做早晚课,或除早晚课外,自订的用功项目,如诵佛典或念佛、持咒等。
《国语辞典》:四加行 拼音:sì jiā xíng
佛教徒修行密法之前,应先修习的四种功课。即一、归依,发菩提心;二、供曼达;三、观想金刚萨埵及念诵百字明;四、上师相应法。
《漢語大詞典》:趺逝
称佛教徒去世。因其多趺坐蒲团而死,故称。 清
龚自珍 《蒙古像教志序》:“﹝喇嘛 章佳 胡图克图﹞乃取自 后汉 至 唐 各译主所译,悉以今藏语更校成,又以其国
《首楞严》已亡,借此土本四译而归;又佐 庄亲王 办理
《同文韵统》,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清
魏源 《圣武记》卷五:“晚年病目,能以手捫经卷而辨其字,於四十一年趺逝京师。”
《漢語大詞典》:佛性禅心(佛性禪心)
谓佛教徒一意修行、清静寂定之心性。《水浒传》第四五回:“那众僧都在法坛上看见了这妇人,自不觉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一时间愚迷了佛性禪心,拴不定心猿意马。”《金瓶梅词话》第八回:“那众和尚见了 武大 这个老婆,一个个都昏迷了佛性禪心。”
《漢語大詞典》:功德钱(功德錢)
(1).佛教徒替人诵经或做法事的工钱。《水浒传》第四五回:“这婆娘扯住和尚袖子道:‘师兄,明日来取功德钱时,就对爹爹説血盆愿心一事。’”
(2).泛指捐赠给僧寺尼庵的钱。《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四回:“况且初次染尘,必须大大的写笔功德钱……收在公账上应用。”
(3).称贿买衙役的钱。 清 遯庐 《童子军·探狱》:“要开地狱团圞会,须纳衙门功德钱。”
《漢語大詞典》:吉祥坐
佛教语。也叫结跏趺坐。佛教徒坐禅的一种姿势。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一曰吉祥,二曰降魔……其吉祥坐,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於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仰安跏趺之上,名为吉祥坐。”
《漢語大詞典》:阿旃陀石窟
在印度德干高原文达亚山。系印度古代佛教徒作为佛殿、僧房而开凿的。共二十九洞。约从公元前1、2世纪至公元6、7世纪,营建达七百余年。有石雕佛像、藻井图案和壁画等。现存最多的是壁画。主要表现佛的生平故事和印度古代的宫廷生活。
《國語辭典》:顶礼膜拜(頂禮膜拜) 拼音:dǐng lǐ mó bài
顶礼,五体投地,以头顶礼佛足。膜拜,举两手伏地跪拜。顶礼膜拜指崇拜到了极点。《荡寇志》第四四回:「再看时,塔顶忽全,那老僧前面,又添一个青年女子,顶礼膜拜,行状举止,彷佛慧娘。」《痛史》第二六回:「汉人不准骚扰,虽一草一木亦不准动。此令一下,合城汉人无不香花灯烛,顶礼膜拜。」
《漢語大詞典》:三白食
佛教徒食乳、酪、饭,三者均白,故称。
《十一面神咒心经》:“行者唯应食三白食,谓乳、酪、饭。”
《漢語大詞典》:沙弥尼(沙彌尼)
梵语音译的略称。初出家的女佛教徒。《新华文摘》1982年第6期:“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称沙弥尼,受具足戒的称比丘尼。”
《漢語大詞典》:结跏趺坐(結跏趺坐)
亦作“ 结加趺坐 ”。 佛教徒坐禅法,即交迭左右足背于左右股上而坐。分降魔坐与吉祥坐两种:前者先以右趾押左股,后以左趾押右股,手亦左在上,诸禅宗多传此坐;后者先以左趾押右股,后以右趾押左股,令二足掌仰放于二股之上,手亦右押左,安仰跏趺之上,相传即如来成正觉时坐法。 晋 法显
《佛国记》:“菩萨入中,西向结加趺坐,心念若我成道,当有神验。”
《警世通言·陈可常端阳仙化》:“ 可常 脱了衣裳,遍身抹浄,穿了衣服,入草舍结跏趺坐圆寂了。” 清
龚自珍 《定盦观仪》:“初观 阿弥陀佛 见小身,顶有圆光,结加趺坐,住在我顶上。”亦省作“ 结跏 ”。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景林寺》:“浄行之僧,绳坐其内,餐风服道,结跏数息。” 宋
欧阳修 :“野僧独得无生乐,终日焚香坐结跏。” 清
赵翼 诗:“白毫光满月,不是结跏人。”参阅 唐 慧琳
《一切经音义》卷八。
《漢語大詞典》:嘛呢堆
藏 传佛教徒在石块或石片上刻六字真言,置山口道旁,过路的信徒不断往上添加石块,日久成堆,故名。路人过此,顺时针方向绕转一周,以积“功德”。《泽玛姬·夏林塞和路令赛莫》:“你们三个人都到对面嘛呢堆站住,然后转过身向我这儿跑来。”
《漢語大詞典》:嘛呢旗
也称经幡。 藏 传佛教徒祈祷用的法物。用白布或彩纸制成长条状小旗,上写“六字真言”及其他经文,扎制成串,以竿揭诸屋顶,或竖立于山头及嘛呢堆上,表示祈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