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佛 → 髴佛”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佛七  拼音:fó qī
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修行方法。一群修行净土法门的佛教徒,于七日之中专心念佛、拜佛,以愿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目的的修行法。或称「打念佛七」、「打净七」。
《漢語大詞典》:趺莲(趺蓮)
即莲座。佛教徒打坐修行的座子四周缀有莲花,故名。借指修行。 明 汤显祖 《读四十二章经》诗:“都拚刼尽趺莲里,直是中华遇佛难。”
《漢語大詞典》:破狱(破獄)
(1).打开地狱,拯救亡灵。佛教徒做的一种法事。红楼梦第十四回:“这日乃五七正五日上,那应佛僧正开方破狱,传灯照亡,参 阎君 ,拘都鬼,延请 地藏王 ,开金桥,引幢旛。”
(2).谓囚犯越狱脱逃。
《漢語大詞典》:尼师坛(尼師壇)
亦作“ 尼师但那 ”。 梵语音译。佛教徒所说六物之一。即随坐衣。衣上所附布料可作坐具或卧具。 唐 张希复 《咏宣律和尚袈裟》:“共覆三衣中夜寒,披时不镇尼师坛。”翻译名义集·沙门服相:“尼师坛,或尼师但那,此名坐具。或云随坐衣。”
《国语辞典》:八无暇(八无暇)  拼音:bā wú xiá
佛教用语。指佛教徒八种难以入道的状况。参见「八难」条。
《漢語大詞典》:焚顶(焚頂)
(1).焚香顶礼。镜花缘第四五回:“倘脱火坑,情愿身入空门,一世焚顶。”
(2).佛教徒焚灼头顶。表示虔诚奉佛。 唐 韩愈 《论佛骨表》:“焚顶烧指,百十为羣。”
《漢語大詞典》:法祀
佛教徒举行的祭祀仪式。 唐 道宣 《〈福田论〉后记》:“明日,设大斋法祀。”
《漢語大詞典》:关戒(關戒)
谓佛教徒坐关守戒。借指佛教的戒律。 唐 范摅 云溪友议卷三:“又於 曹溪 探 择氏 关戒,遂披僧服焉。”
《國語辭典》:讲经文(講經文)  拼音:jiǎng jīng wén
唐代俗讲的话本,大抵分散文和韵语二部分。内容多以敷演全经为主,摘述一段故事的较少。末尾总以「某某某某唱将来」的格式结尾。是俗讲话本的正宗。
《國語辭典》:灼背烧顶(灼背燒頂)  拼音:zhuó bèi shāo dǐng
以香烧炙背脊、头顶。《宋史。卷四五六。孝义传。朱寿昌传》:「用浮屠法灼背烧顶,刺血书佛经,力所可致,无不为者。」
《漢語大詞典》:灼臂落发(灼臂落髮)
烧炙手臂,剃去头发。佛教徒表示自我忏悔的一种方式。宋史·蔡襄传:“ 开寳 浮图灾,下有旧瘞佛舍利,詔取以入,宫人多灼臂落髮者。”
《漢語大詞典》:胁不沾席(脅不沾席)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 波栗湿缚尊者 ( 胁尊者 )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 明 宋濂 《桐江大师行业碑铭》:“师益加奋励,胁不沾席者数载,朝叩夕咨,所以悟疑辩惑者,无一髮遗憾。”
《国语辞典》:念佛三昧  拼音:niàn fó sān mèi
佛教徒经由专心念佛所产生的一种定境。在此定境中,可见到佛现在其前。
《国语辞典》:面壁坐禅(面壁坐禅)  拼音:miàn bì zuò chán
佛教徒每天在一定时间面壁静坐,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恬静自在,修禅悟道的情形。
《国语辞典》:舍身求法(舍身求法)  拼音:shě shēn qiú fǎ
本指佛教徒牺牲己身求取佛法。后泛指为追求真理,不惜付出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