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331,分23页显示  上一页  1  2  4  5  6  7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斜倚
三舍
分野
位于
地位
下手
正殿
无位
得位
定位
北至
一舍
星象
退舍
虚左
《漢語大詞典》:斜倚
轻轻地从直立位置移到倾斜的位置。例如:他真地斜倚过去把头靠在她的肩上。
向后靠或向后倾斜
《國語辭典》:三舍  拼音:sān shè
1.九十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2.三座星宿的位置。《吕氏春秋。季夏纪。制乐》:「君有至德之言,天必三赏君,今昔荧惑,其徙三舍。」《文选。郭璞。游仙诗七首之四》:「愧无鲁阳德,回日向三舍。」
3.宋代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合称「三舍」。依一定年限跟条件,由外舍升内舍,再由内舍升上舍。见《宋史。卷一五七。选举志三》。
《漢語大詞典》:三舍生
宋 代行三舍法时,太学置外舍生二千人,内舍生三百人,上舍生一百人。合称“三舍生”。宋史·选举志三:“三舍生皆繇升贡,遂罢国子监补试。”
《國語辭典》:分野  拼音:fēn yě
1.古代占星家为了藉星象来观察地面州国的吉凶,所以将天上的星宿分别指配于地上的州国,使其互相对应,即云某星宿为某州国的分野或某地是某星宿的分野。《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承明堂于少阳,昭列显于奎之分野。」《三国演义》第七回:「以分野度之,当应在孙坚。」
2.分界、界限。如:「黄河的这一段,是陕西、河南两省的分野。」
《漢語大詞典》:分星
与地上分野相对应的星次。周礼·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 陆德明 释文:“分,扶问反。”汉书·地理志:“而保章氏掌天文,以星土辩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视吉凶。” 明 张凤翼 《红拂记·同调相怜》:“且是那 太原 呵,祥光绕,紫气昭,分星耀,个中定有连城寳。”
《國語辭典》:位于(位於)  拼音:wèi yú
位置处在。如:「鹿谷乡位于南投县,以生产冻顶乌龙茶闻名。」
分類:个位位置
《國語辭典》:地位  拼音:dì wèi
1.人或团体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南齐书。卷二二。豫章文献王传》:「自以地位隆重,深怀退素,北宅旧有园田之美,乃盛脩理之。」《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后来果然中了孝廉,只做到一个知州地位。」
2.地步、处境。《红楼梦》第三四回:「我的娘!怎么下这般的狠手!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得到这步地位。」
《國語辭典》:下手  拼音:xià shǒu
1.动手做。唐。曹唐 小游仙诗九八首之五一:「玉皇欲著红龙衮,亲唤金妃下手裁。」《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若去劫他时,不消贤弟下手。」
2.下方或后面的位置。《京本通俗小说。西山一窟鬼》:「见一所林子里走出两个人来,上手的是陈乾娘,下手的是王婆。」《红楼梦》第四七回:「一时,鸳鸯来了,便坐在贾母下手。」也作「下首」。
3.知识浅陋或技能低劣的人。清。恽敬〈与李爱堂书〉:「今敬表春麓先生,自谓举一羽而知凤,睹一毛而知麟,世间下手,存买菜之见者,仁弟必能斥其不然。」
4.游戏、赌博或行酒令时,下一个轮到的人。也称为「下家」。
《國語辭典》:正殿  拼音:zhèng diàn
宫殿或庙宇等建筑,位置在中间的主要殿堂。《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正殿块以造天兮,郁并起而穹崇。」《红楼梦》第一七、一八回:「这是正殿了。只是太富丽了些。」
《漢語大詞典》:无位(無位)
(1).没有界限或位置。 晋 郗超 《奉法要》:“夫罪福之於逆顺,固必应而无差者也。苟昧斯道,则邪正无位,寄心无準矣。” 晋 王谧 《答桓太尉书》:“况佛教喻一生於弹指,期要终於永刼,语灵异之无位,设报应於未兆,取之能信,不亦难乎!”
(2).指没有一定的地位。 明 刘基 《全婴堂序》:“夫济人利物,无位不能焉。”
犹失位。谓在上故贵,但无人君之德,则失其位。易·繫辞上:“贵而无位,高而无民。” 尚秉和 注:“在上故贵,失正故无位。”
《漢語大詞典》:得位
(1).谓居应有之位置。易·小畜:“柔得位而上下应之,曰《小畜》。” 孔颖达 疏:“以阴居阴,故称得位。”
(2).谓居要职。左传·襄公三年:“ 解狐 得举, 祁午 得位, 伯华 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夫。” 唐 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既退,又无相知有气力得位者推挽,故卒死於穷裔。”
(3).指得帝位。 晋 干宝 《晋纪总论》:“ 怀帝 承乱之后得位,羈於彊臣。”
《國語辭典》:定位  拼音:dìng wèi
1.确定事物名位。《韩非子。扬权》:「审名以定位,明分以辩类。」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原道》:「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2.特定的规矩或范围。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明诗》:「《诗》有恒裁,思无定位,随性适分,鲜能通圆。」清。曾国藩〈江宁府学记〉:「先王之制礼也,人人纳于轨范之中,自其弱齿,已立制防,洒扫沃盥有常仪,羹食肴胾有定位,緌缨绅佩有恒度。」
3.用仪器测量以确定位置。如:「前轮定位」。
4.经测量后所确定的位置。引申为对人物所下的论断或评价。如:「历史上的定位」。
《漢語大詞典》:北至
即夏至。因夏至日太阳位置在赤道最北面之点,其后即南移,故称。 汉 张衡 《西京赋》:“日北至而含冻,此焉清暑。” 唐 柳宗元 《天对》:“ 狂山 凝凝,冰于北至。” 清 夏炘 学礼管释·释冬夏致日春秋致月:“致,极也。测量之法须逐日为之,久乃得日、月之真度。春、秋非不测日,但日行出入於赤道,有北至、南至之殊,而以冬夏为之极。”
《漢語大詞典》:一舍
(1).古以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 围 原 ,命三日之粮。 原 不降,命去之。退一舍而 原 降。”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退三舍辟之” 晋 杜预 注:“一舍三十里。” 宋 杨万里 《阻风泊钟家村离英州已三日才行二十里》诗之二:“惭愧风师教款曲,为分一舍作三程。”
(2).泛指较远的距离。 元 关汉卿 《望江亭》第三折:“则你那金牌虎符旁边列,见官人远离一舍。”
(3).指日月星辰运行中所处的一个位置。史记·天官书:“五星皆从而聚于一舍,其下国可以礼致天下。” 汉 王充 论衡·虚变:“且言星徙三舍者何谓也,星三徙於一舍乎?一徙歷於三舍也。”
《國語辭典》:星象  拼音:xīng xiàng
星体的明、暗、薄、蚀等现象,古人往往据此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
《漢語大詞典》:退舍
(1).退却;退避。左传·僖公三十三年:“子若欲战,则吾退舍。”《韩诗外传》卷六:“ 庄王 受节,左右麾 楚 军退舍七里。” 唐 白居易 《〈因继集〉重序》:“卷末批云:‘更拣好者寄来。’盖示餘勇,磨礪以须我耳。余不敢退舍,即日又收拾新作格律诗共五十首寄去。” 王闿运 《诏建定兴鹿壮节祠碑》:“寇伏其勇,咨且退舍。”
(2).比不上;不敢与争。 宋 叶适 《题陈止斋帖》:“余尝评公不用诗家常律,及其意深义精,自成宫徵,而工诗者反皆退舍,殆过古人矣。”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五:“ 杜陵 用事之妙,絶出千古,即 子安 生 开元 间,亦当退舍。”
(3).指星辰后移位置。史记·天官书:“其(指岁星)趋舍而前曰赢,退舍曰缩。”
《國語辭典》:虚左(虛左)  拼音:xū zuǒ
古礼以左为尊位,后以虚左指留著尊位以待贤者。《史记。卷七七。魏公子传》:「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明。叶宪祖《易水寒》第二折:「他虚左下英材,论慇勤礼意休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