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語辭典》:照会(照會)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國語辭典》:理会(理會)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唐。韦应物 〈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國語辭典》:会计(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记录与衡量政府或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的职务。《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國語辭典》:附会(附會) 拼音:fù huì
1.随从、追随。《汉书。卷四三。郦陆朱刘叔孙传。叔孙通》:「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唐。张九龄 〈上封事书〉:「或因势附会,遂忝高班。」
2.依附,附和。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八。王章妻女》:「成帝舅大将军王凤秉政专权,章虽为凤所举,意不肯附会。」清。叶燮《原诗。卷二。内篇下》:「所谓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语,不过影响于耳,含糊于心,附会于口,发而为诗。」
3.使文章之布置首尾一贯,文意严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
4.牵强凑合。「附」文献异文作「傅」。《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爰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宋。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2.依附,附和。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八。王章妻女》:「成帝舅大将军王凤秉政专权,章虽为凤所举,意不肯附会。」清。叶燮《原诗。卷二。内篇下》:「所谓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语,不过影响于耳,含糊于心,附会于口,发而为诗。」
3.使文章之布置首尾一贯,文意严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
4.牵强凑合。「附」文献异文作「傅」。《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爰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宋。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漢語大詞典》:会昌(會昌)
谓会当兴盛隆昌。《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蜀 有 汶阜 之山, 江 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文选·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饗而兴作。” 李逵 注:“昌,庆也。言天帝於此会庆建福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璽运会昌,龙图受命。”《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精感耀魄,时膺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