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94,分93页显示  上一页  1  3  4  5  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后会
嘉会
都会
良会
不会
会得
际会
照会
理会
会同
会计
幸会
附会
相会
会昌
《漢語大詞典》:后会(後會)
(1).日后相会。孔丛子·儒服:“彼有恋恋之心,未知后会何期。” 唐 朱放 《江上送别》诗:“惆悵空知思后会,艰难不敢料前期。” 清 吴伟业 《送何省斋》诗:“后会良可希,尺书到犹未。”
(2).会合时迟到。汉书·彭越传:“与期旦日日出时,后会者斩,旦日日出,十餘人后,后者至日中。”
《國語辭典》:嘉会(嘉會)  拼音:jiā huì
1.盛大的宴集。《晋书。卷二二。乐志上》:「嘉会置酒,嘉宾充庭。」
2.难得的机会。《文选。李陵。与苏武诗三首之二》:「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
《國語辭典》:都会(都會)  拼音:dū huì
人和货物聚集的地方,多用以称大都市。如:「在这个都会里,人们的步伐都很快。」《史记。卷一二九。货殖列传》:「然邯郸亦漳、河之间一都会也。」唐。柳宗元 封建论:「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
《漢語大詞典》:良会(良會)
(1).美好的聚会。 三国 魏 曹植 《洛神赋》:“悼良会之永絶兮,哀一逝而异乡。” 唐 杜甫 《送高司直寻封阆州》诗:“良会苦短促,溪行水奔注。” 明 叶宪祖 《鸾鎞记·圆成》:“今何夕,是吉期,称良会。”《老残游记》第九回:“ 申先生 困不困?如其不困,今夜良会,可以不必早睡。”
(2).良机。南齐书·崔祖思传:“北閒起义者众,深恐良会不再至,卿善奬 沛 中人,若能一时攘袂,当遣一佳将直入也。”梁书·郑绍叔传:“朝廷遣卿见图,今日闲宴,是见取良会也。”
分類:美好聚会
《國語辭典》:不会(不會)  拼音:bù huì
1.不至于。《三国演义》第六○回:「汝川中不会谄佞,吾中原岂有谄佞者乎?」
2.不见,不会面。《红楼梦》第五三回:「所有贺节来的亲友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李婶二人说话取便。」
3.不能。如:「这孩子到现还不会说话,真令人担心。」
4.不愿。如:「我绝不会透露他的去处。」
《國語辭典》:会得(會得)  拼音:huì de
1.能够。《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也会得使人喜,也会得使人怒。」
2.能理会、懂得。唐。元稹 嘉陵驿诗二首之二:「无人会得此时意,一夜独眠西畔廊。」
《國語辭典》:际会(際會)  拼音:jì huì
遇合、适逢其时。《汉书。卷九九。王莽传上》:「安汉公莽辅政三世,比遭际会,安光汉室,遂同殊风。」唐。杜甫〈古柏行〉:「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國語辭典》:照会(照會)  拼音:zhào huì
1.通知、知会。《儒林外史》第一九回:「匡超人递个眼色与他,那童生是照会定了的,使不归号,悄悄站在黑影里。」
2.核对审察。《宋史。卷九三。河渠志三》:「访闻先朝水官孙民先,元祐六年水官贾种民各有河议,乞取索照会。」
3.执照、凭證。《恨海》第七回:「你这里有甚么贵重东西?要到那里去?你说了,兵头给你照会,送你出境。」
4.察照知会。指外交部对外国使节,或是各省长官对外国领事所递交的一种外交文书。亦即一国政府将彼此相关的某一事件的意见通知另一国政府。也称为「通牒」、「外交照会」。
《國語辭典》:理会(理會)  拼音:lǐ huì
1.道理相合,见解一致。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识鉴》:「时人以谓山涛不学孙、吴,而闇与之理会。」唐。韦应物〈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诗:「理会是非遣,性达形迹忘。」
2.评理、理论。《水浒传》第四九回:「两个便拔步出门,指著庄上骂道:『你赖我大虫,和你官司里去理会。』」《醒世恒言。卷二七。李玉英狱中讼冤》:「那焦氏也不起身,反骂道:『这贱人!你把死来诈我么?且到明日与你理会。』」
3.料理、处置。《水浒传》第二回:「如若强人自来,都是我来理会。」《元曲选。盆儿鬼。第一折》:「你且睡去,有人来投宿,我自理会。」
4.办法、主意。《水浒传》第一三回:「夫人不必挂心,世杰自有理会。」《醒世恒言。卷三六。蔡瑞虹忍辱报仇》:「瑞虹又不则声,朱源到没个理会,只得自斟自饮。」
5.理解、领会。宋。苏轼〈答张嘉父〉:「此书自有妙用,学者罕能理会。」《大宋宣和遗事。亨集》:「天子是甚般聪俊,何事不理会?」
6.关心、在意。《三国演义》第五七回:「统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红楼梦》第六七回:「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
7.理睬、答理。《西游记》第二三回:「师父!这娘子告诵你话,你怎么佯佯不睬?好道也做个理会是。」《初刻拍案惊奇》卷二:「那乌龟分毫不知一个情由,劈地价来,没做理会,口里乱嚷。」
8.知道。《红楼梦》第七一回:「鸳鸯又不曾有个作伴的,也不曾提灯笼,独自一个,脚步又轻,所以该班的人皆不理会。」
《國語辭典》:会同(會同)  拼音:huì tóng
1.古代诸侯朝见天子或互相聘问等事。《诗经。小雅。车攻》:「赤芾金舄,会同有绎。」《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2.水流的汇集。《书经。禹贡》:「九河既道,雷夏既泽,灉沮会同。」
3.联合、会合。如:「主任已会同有关部门前往出事现场了。」
《國語辭典》:会计(會計)  拼音:kuài jì
1.记录与衡量政府或企业经营绩效与财务状况的职务。《周礼。天官。司会》:「以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孟子。万章下》:「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
2.担任会计职务的人。
《國語辭典》:会稽(會稽)  拼音:guì jī
1.地名。浙江省旧县名,今与山阴县合并为绍兴县。
2.山名。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参见「会稽山」条。
《國語辭典》:幸会(幸會)  拼音:xìng huì
1.荣幸地会面。《儒林外史》第二九回:「今日幸会,一切要求指教。」
2.好时机。《魏书。卷四○。陆俟传》:「臣等邀逢幸会,生遇昌辰。」
3.幸运的遇合。唐。韩愈 答张籍书:「聆其音声,接其辞气,则有愿交之志,因缘幸会,遂得所图。」
《國語辭典》:附会(附會)  拼音:fù huì
1.随从、追随。《汉书。卷四三。郦陆朱刘叔孙传。叔孙通》:「从容平、勃之间,附会将相以彊社稷,身名俱荣,其最优乎!」唐。张九龄〈上封事书〉:「或因势附会,遂忝高班。」
2.依附,附和。汉。刘向《古列女传。卷八。王章妻女》:「成帝舅大将军王凤秉政专权,章虽为凤所举,意不肯附会。」清。叶燮《原诗。卷二。内篇下》:「所谓体裁格力、声调兴会等语,不过影响于耳,含糊于心,附会于口,发而为诗。」
3.使文章之布置首尾一贯,文意严密。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附会》:「何谓附会?谓总文理,统首尾。」
4.牵强凑合。「附」文献异文作「傅」。《汉书。卷四九。爰盎晁错传》:「爰盎虽不好学,亦善傅会。」宋。苏轼 拟进士对御试策:「附会经典,造为文书,以晓告四方之人。」
《國語辭典》:相会(相會)  拼音:xiāng huì
会面。《三国演义》第三回:「兄醉矣!先父弃世多年,安得与兄相会?」《初刻拍案惊奇》卷五:「迁官也就在彼郡,得了后,可再来相会,还有说话。」
《漢語大詞典》:会昌(會昌)
谓会当兴盛隆昌。三国志·蜀志·秦宓传:“ 蜀 有 汶阜 之山, 江 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故能沃野千里。”文选·左思〈蜀都赋〉:“天帝运期而会昌,景福肹饗而兴作。” 李逵 注:“昌,庆也。言天帝於此会庆建福也。” 北魏 杨炫之 洛阳伽蓝记·龙华寺:“璽运会昌,龙图受命。”《乐府诗集·郊庙歌辞十·唐享太庙乐章》:“精感耀魄,时膺会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