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优学(優學)
(1).丰富的学识。《陈书·儒林传·沈不害》:“故能擢秀雄州,扬庭观国,入仕登朝,资优学以自辅;莅官从政,有经业以治身。”
(2).谓学业优异。 宋 欧阳修 《勉刘申》诗:“有司精考覈,中第为公卿。本基在积习,优学登荣名。”
《漢語大詞典》:造秀
成绩优异。 宋 曾巩 《新及第授官制》:“朕立学以养天下之材,设科以进其造秀之士。”
《國語辭典》:高功  拼音:gāo gōng
熟悉道经,主持斋坛仪式的道士。《金瓶梅》第六五回:「斋一般还是他受,只教他请黄真人做高功就是了。」《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礼请任道元为高功,主持坛事。」
《漢語大詞典》:新特
(1).新的配偶。《诗·小雅·我行其野》:“不思旧姻,求尔新特。” 朱熹 集传:“特,匹也。”
(2).新奇特别。 宋 叶适 《〈纪年备遗〉序》:“不以华为辩,不以意为觉,无偏駮之説,无新特之论。” 明 李维桢 《〈雷起部诗选〉序》:“新特者失於穿凿,平易者失於庸俚。”
(3).新近的优异者。 宋 叶适 《谢除华文阁待制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表》:“姓名已没於朽陈,命赐忽超於新特。”
《国语辞典》:国俊(国俊)  拼音:guó jùn
一国的才智优异之士。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
《漢語大詞典》:优殊(優殊)
优异,特别好。 宋 欧阳修 《谢致仕表》:“宠命优殊,特加于常品。”宋史·选举志六:“凡改秩迁资,必视举任有无,以为应否;至其职任优殊,则又随事立目,往往特詔公卿、部刺史……扬其才识而任其能否。”
分類:优异特别
《漢語大詞典》:英博
才智优异而学识广博。《晋书·孙楚传》:“天才英博,亮拔不羣。” 北齐 魏收 《祭荆州刺史阴道方文》:“器则清赏,才惟英博。” 清 侯方域 《吴伯裔伯胤传》:“ 伯裔 为人沉练英博,慷慨负大志。”
《漢語大詞典》:荆蓝(荆藍)
(1). 荆山 、 蓝田山 的并称。 荆山 在今 湖北省 南漳县 西部,相传 春秋 时 楚国 人 卞和 得玉璞于此山; 蓝田山 在今 陕西省 蓝田县 境内,出产闻名古今中外的蓝田玉。晋书·华谭传:“明珠文贝,生於 江 鬱 ;夜光之璞,出乎 荆 蓝 之下。” 唐 杨炯 《少室山少姨庙碑》:“下 陇 蜀 之名材,致 荆 蓝 之宝玉。”
(2).指美玉,用以比喻优异人才。 唐 杨炯 《益州新都县学先圣庙堂碑》:“ 荆 蓝 灼烁, 邓 杞 扶疏。”
《國語辭典》:议叙(議敘)  拼音:yì xù
清代官吏有功而交吏部核议奖励,称为「议叙」。
《漢語大詞典》:乡祀(鄉祀)
明 清 时,乡里中德行优异者死后由乡人公举,请准祭祀于乡贤祠,谓之“乡祀”。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戮子:“ 嘉靖 末年, 新郑 故都御史 高捷 ,有子不才,屡戒不悛,因手刃之。中丞殁后,其后公举乡贤,物论僉谓无忝此典,独 河南 提学副使 杨本菴 力持之,则专指杀子一事,极詆其忍薄,乡祀事遂终不行。”
《漢語大詞典》:谋选(謀選)
优异的谋士。《文选·谢朓〈和伏武昌登孙权故城诗〉》:“衿带穷巖险,帷帟尽谋选。” 吕向 注:“ 吴国 以巖险为衿带,帷幄谋人尽其妙选。”
分類:优异谋士
《漢語大詞典》:秀业(秀業)
优异的学业。 南朝 梁 沈约 《为晋安王谢南兖州章》:“臣以莱孱,幼无秀业。” 清 周亮工 《哭陈盘生》诗:“砚耕多秀业,锦字重 三吴 。”
分類:优异学业
《国语辞典》:资优(资优)  拼音:zī yōu
资质优异。如:「唯有配合完善的学习环境,才能使资优学童充分发展既有的潜力。」
分类:资质优异
《漢語大詞典》:俊上
优异,上乘。《梁书·钟嵘传》:“ 郭景纯 用俊上之才,创变其体; 刘越石 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分類:优异上乘
《漢語大詞典》:精秀
完美优异。 三国 魏 刘劭 人物志·英雄:“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二:“ 易安 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独絶,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分類:完美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