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187,分80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鼠辈
忧人
赐教
遗物
恩惠
谤书
宇下
贵名
依栖
缨冠
答问
广孝
书后
出后
托名
《國語辭典》:鼠辈(鼠輩)  拼音:shǔ bèi
小人,为骂人的话。《旧唐书。卷一七六。李宗闵等传。史臣曰》:「而舍彼鸿猷,狎兹鼠辈,养虞卿而射利,抗德裕以报仇。」《三国演义》第一五回:「策大怒曰:『鼠辈安敢与吾相等!』命斩严舆。」
《漢語大詞典》:忧人(憂人)
(1).忧虑他人。
(2).心情忧伤的人。《乐府诗集·杂曲歌辞二·伤歌行》:“忧人不能寐,耿耿夜何长。” 南朝 宋 鲍照 《东门行》:“丝竹徒满坐,忧人不解颜。”
《國語辭典》:赐教(賜教)  拼音:sì jiào
请人指教的敬辞。《三国演义》第三九回:「孔明止之曰:『已有良计。』琦拜曰:『愿即赐教。』」《老残游记》第六回:「先生必有成竹在胸,何妨赐教一二呢?」
《國語辭典》:遗物(遺物)  拼音:yí wù
前人所遗留下来的东西、器物。可供考古学家研究,一为文化遗物,如器物、建筑等;一为自然遗物,如花粉、骨骸等。
《國語辭典》:恩惠  拼音:ēn huì
施予他人或接受他人的情谊、好处。《三国演义》第六一回:「广施恩惠,以收民心。」《儒林外史》第二九回:「我父子两个受太老爷多少恩惠,如今十七老爷到了,我怎敢不来问安?」
《國語辭典》:谤书(謗書)  拼音:bàng shū
1.毁谤攻讦他人的书信。《战国策。齐策二》:「魏文侯令乐羊将,攻中山,三年而拔之,乐羊反而语功,文侯示之谤书一箧。」
2.司马迁所作的《史记》。《后汉书。卷六○下。蔡邕列传》:「昔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三国演义》第九回:「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
《國語辭典》:宇下  拼音:yǔ xià
屋檐之下。比喻在他人的庇护之下。《左传。昭公十三年》:「诸侯事晋,未敢携贰,况卫在君之宇下,而敢有异志?」
《漢語大詞典》:贵名(貴名)
(1).显贵的声名。荀子·儒效:“则贵名白而天下愿也。” 杨倞 注:“贵名,谓儒名可贵。白,明显。”《韩诗外传》卷四:“ 文王 欲立贵道,欲白贵名,兼制天下,以惠中国,而不可以独,故举是人而用之。” 宋 袁燮 《上中书陈舍人》诗之二:“贵名岂不欲,名盛復难居;所以古君子,谨终如厥初。” 元 虞集 《跋〈王赞善遗事〉后》:“观其受命於 世祖 者,诚非徒加贵名以为具臣也哉。”
(2).以名为贵。管子·枢言:“名正则治,名倚则乱,无名则死,故先王贵名。” 汉 徐干 中论·考伪:“ 仲尼 之所贵者,名实之名也;贵名,乃所以贵实也。” 唐 陆龟蒙 《渔具诗·罩》:“贵得不贵名,敢论魴与鲤。”
(3).动问他人名字的敬语。警世通言·旌阳宫铁树镇妖:“茶毕,遂问:‘仙翁高姓贵名?’”
《國語辭典》:依栖(依棲)  拼音:yī qī
居住、安身。《三国演义》第三三回:「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明。沈鲸《双珠记》第三○出:「今被王嗣宗恁般欺殴,其实难忍,目下勉强依栖。」
《國語辭典》:缨冠(纓冠)  拼音:yīng guān
把帽带缠住头发。形容匆忙不及整束。《孟子。离娄下》:「被发缨冠而往救之,可也。」
《國語辭典》:答问(答問)  拼音:dá wèn
1.应答问题。《孟子。尽心上》:「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财者,有答问者,有私淑者。」
2.以一问一答体式记述的书。如清朝易本烺有《春秋楚地答问》。
《漢語大詞典》:广孝(廣孝)
谓将孝亲之心推及他人。礼记·坊记:“於父之执,可以乘其车,不可衣其衣,君子以广孝也。” 唐 元稹 《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用至於二门之童孺,莫不达广孝之深情。”
《國語辭典》:书后(書後)  拼音:shū hòu
文体名。写在书本后面,对作品有所说明或评论的文章。性质与跋相同。
《漢語大詞典》:出后(出後)
出继,过继给他人为后代。晋书·顾众传:“ 众 出后伯父,早终,事伯母以孝闻。”周书·柳庆传:“ 庆 出后第四叔,及遭父忧,议者不许为服重。”旧唐书·赵王福传:“ 赵王 福 , 太宗 第十三子也, 贞观 十三年受封,出后 隐太子 建成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现任大臣子弟登第:“ 弘治 十八年乙丑,第一甲二名 谢丕 ,又为 迁 之子,以出后其叔 选 ,不书本父 文正公 名。”
《國語辭典》:托名(託名)  拼音:tuō míng
1.依附他人高名,以提高自己的身分。如:「他深恐同学参加不踊跃,只好托名老师主办。」也作「托名」。
2.冒名。如:「他竟敢托名参加考试,真是大胆。」也作「托名」。
3.假冒之名。《三国演义》第三六回:「此人乃颍川徐庶,字元直,单福乃其托名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