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大门中(大門中)
对人称已故的祖父和父亲。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祖、父﹞若没,言须及者,则敛容肃坐,称大门中,世父、叔父则称从兄弟门中,兄弟则称亡者子某门中,各以其尊卑轻重为容色之节,皆变於常。”
《漢語大詞典》:曲江会(曲江會)
唐 时考中的进士,放榜后大宴于 曲江亭 ,谓之 曲江 会。 宋 人称为闻喜宴。参阅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國語辭典》:家大人  拼音:jiā dà rén
称谓。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清。阮葵生《茶馀客话》卷二:「今年归里,质之家大人,云:于故籍亦无可徵。」
《國語辭典》:有口皆碑  拼音:yǒu kǒu jiē bēi
众人的嘴,都如记载功德的石碑。比喻人人称赞、颂扬。《老残游记》第三回:「老残道:『宫保的政声,有口皆碑,那是没有得说的了。』」
《漢語大詞典》:鹧鸪名(鷓鴣名)
晚 唐 诗人 郑谷 ,以《鹧鸪》诗出名,人称为 郑鹧鸪 。后以“鷓鴣名”借指诗名。 清 赵执信 《晚春有感》诗:“大梦暗随蝴蝶化,小诗轻掷鷓鴣名。”
《漢語大詞典》:周礼库(周禮庫)
唐 李涪 博学,尤精通礼、乐旧典,时人称之为“周礼库”。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九:“﹝ 李涪 ﹞好著述,朝廷重其博学,礼乐之事諮禀之,时人号为‘周礼库’,盖籍於旧典也。”
《漢語大詞典》:外江话(外江話)
广东 、 福建 等地人称 长江 左近及以北数省的人说的话。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一章:“‘唔,怎么不走啦?’这是 季交恕 打湖南腔的普通话。可是车夫听不懂,只是伸出手去接车钱。幸亏那位会说点外江话的女挑夫在后面代答一声。”按, 季 当时在 广州 。
《漢語大詞典》:屠耆王
匈奴 官名。单于下的最高官职。 冒顿单于 自领中部,另设左、右屠耆王,分领东西二部。由单于子弟担任。 匈奴 尚左,左屠耆王常以太子为之。 汉 人称左、右屠耆王为左、右贤王。参见“ 屠耆 ”。
《漢語大詞典》:屠耆
匈奴 语译音。义译为贤。史记·匈奴列传:“ 匈奴 谓贤曰‘屠耆’,故常以太子为左屠耆王。” 裴駰 集解引 徐广 曰:“屠,一作诸。”
《漢語大詞典》:太老爷(太老爺)
(1).旧时仆人称主人的父亲。 清 李渔 《奈何天·调美》:“看那姓 袁 的乡宦,是那一科举人,那一科进士?谁想不前不后,刚刚是太老爷同年。我家相公竟是他的年侄。”
(2).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二七回:“你们太老爷在家好么?”
(3).旧时对县官的尊称。儒林外史第五回:“这样含冤负屈的事,求太老爷做主!”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前面不远有所古庙,就请太老爷的驾到那里将就座落罢。”
《漢語大詞典》:丝国(絲國)
古代 希腊 和 罗马 人称 中国 为“丝国”。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八章第四节:“ 中国 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蚕丝的国家, 中国 丝织品在那时已经享有国际盛誉,特别是在 罗马帝国 ,人们把 中国 丝织品当作极珍贵的物品,对于东方‘丝国’充满着憧憬和向往。他们知道‘丝国’是个大国;他们赞扬丝国的人民诚实、聪明和友好可亲。”
《國語辭典》:旋风装(旋風裝)  拼音:xuàn fēng zhuāng
一种图书装订的方法。把长卷折叠成册,外加封面,使首页和末页相连缀,翻阅时,循环不断,状如旋风。
《國語辭典》:衣冠盛事  拼音:yī guān shèng shì
记载将相功勋的盛事。旧时贵族世家一门之内世代相承,皆享荣华富贵之事。宋。欧阳修〈供备库副使王道卿可西京左藏库副使制〉:「唐将相之后,能以勋名继其家者,亦众秉笔者记之号称衣冠盛事。」
《漢語大詞典》:歇工戏(歇工戲)
戏曲艺人称唱念做工不多的戏。 马三立 等《黄鹤楼》:“[乙]我说,你来个‘诸葛亮’行吗?……[甲]哎,对对。[乙]歇工戏,歇工戏。”
《国语辞典》:那个耗子不偷油(那个耗子不偷油)  拼音:nǎ ge hào zi bù tōu yóu
北方及四川人称老鼠为「耗子」。「那个耗子不偷油」比喻本性难改。《红楼梦》第九一回:「奶奶想,那个耗子不偷不油呢?他也不过怕事情不密,大家闹出乱子来不好看。」
《国语辞典》: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拼音:liàng xiǎo fēi jūn zǐ,wú dú bù zhàng fū
(谚语)肚量小的人称不上君子,做事不够狠毒就不算是大丈夫。形容做事要狠毒澈底。常为做坏事的藉口。如:「所谓『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我们不如趁势让其他公司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