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400,分27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灼艾
腑脏
火铃
客邪
人像
伤痕
雕青
浊气
百节
耳门
带下
花绣
针刺
游灵
气海
《漢語大詞典》:灼艾
中医疗法之一。燃烧艾绒熏灸人体一定的穴位。宋史·太祖纪三:“ 太宗 尝病亟,帝往视之,亲为灼艾。 太宗 觉痛,帝亦取艾自灸。”
《國語辭典》:腑脏(腑臟)  拼音:fǔ zàng
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三国演义》第四三回:「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
《漢語大詞典》:火铃(火鈴)
(1).道士所用的法器。 唐 皮日休 《入林屋洞》诗:“腰下佩金兽,手中持火铃。”
(2).道教亦借指人体中胆边的肉珠。黄庭内景经·胆部:“雷电八振扬玉旌,龙旂横天掷火铃。”
《漢語大詞典》:客邪
指人体外致人疾病的各种因素。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今有人焉陷於酒色,湛溺而不自知,元气日耗蚀于内,客邪日衝击于外。” 元 吴莱 《问五脏》诗:“元气日啙败,客邪作艰屯。” 明 唐顺之 《告病疏》:“臣尝究医家之説,大率言人身惟精气神为主,心动极则神驰,神驰则精摇,精摇则气耗损,廼至客邪干隙而入之,百病作矣。”
《國語辭典》:人像  拼音:rén xiàng
刻划人的形体或相貌的作品。如:「人像摄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对。」
《國語辭典》:伤痕(傷痕)  拼音:shāng hén
皮肤受伤后,所留下的痕迹。《初刻拍案惊奇》卷五:「众养娘将软褥辅衬,抱他睡在床上,解看衣服,尽被树林荆棘抓破,且喜身体毫无伤痕。」
《國語辭典》:雕青  拼音:diāo qīng
在身上刺花并涂以青色。《新五代史。卷七○。十国世家。东汉》:「太祖见旻使者,具道所以立赟之意,因自指其颈以示使者曰:『自古岂有雕青天子?』」《大宋宣和遗事。元集》:「行至中途,遇著一个大汉,身材迭料,遍体雕青。」
《國語辭典》:浊气(濁氣)  拼音:zhuó qì
混浊不清之气。《西游记》第三九回:「原来猪八戒自幼儿伤生作孽吃人,是一口浊气。」
《漢語大詞典》:百节(百節)
(1).指人体各个关节。吕氏春秋·开春:“饮食居处适,则九窍百节千脉皆通利矣。”《淮南子·原道训》:“而百节可曲伸,察能分白黑视丑美,而知能别同异明是非者何也?气为之充而神为之使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熔裁:“夫百节成体,共资荣卫。”
(2).指事物的多层次。 南朝 梁 江淹 《井赋》:“穿重壤之千仞兮,搆玉甃之百节。”
(3).马陆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四·马陆
《國語辭典》:耳门(耳門)  拼音:ěr mén
1.即耳孔。
2.正门两旁的小门。也称为「耳门子」。
《漢語大詞典》:带下(帶下)
(1).古代称妇科疾病。中医学以为带脉环绕人体腰部一周,犹如腰带。凡带脉以下,名曰“带下”,故妇科病统称之为“带下”。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症并治:“妇人之病……此皆带下,非鬼神。” 尤在泾 纂注:“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
(2).特指妇女阴道中流出黏腻液体的病症。因颜色不同,而有白带、赤带、赤白带、黄带、青带、黑带、五色带之别。多由阴道炎、宫颈糜烂、宫颈炎或盆腔炎引起。
《國語辭典》:花绣(花繡)  拼音:huā xiù
身上雕刺的花纹。《水浒传》第六一回:「不则一身好花绣,那人更兼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道字、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
《漢語大詞典》:针刺(針刺)
(1). 中国 传统医术的一种。以针刺入人体一定的穴位来达到治病的目的。 汉 枚乘 《七发》:“今太子之病,可无药石针刺灸疗而已。”
(2).喻尖锐抨击。 阿英 《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著》:“《猪八戒》是针刺 吴稚晖 《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而作的。”
《漢語大詞典》:游灵(遊靈)
迷信指离开人体浮散游荡的灵魂。 晋 张华 《章怀皇后诔》:“眇眇游灵,将焉所之?”
《國語辭典》:气海(氣海)  拼音:qì hǎi
1.人体经穴之一,在脐下一寸五分。按摩或针灸本穴,主治月经不调、带下、遗尿、虚弱等症。也称为「脖胦」。
2.中医学上称积于胸中的气为宗气,而宗气在胸中积聚的处所就是气海,可调节呼吸,贯通心脉。《旧唐书。卷一六五。柳公绰传》:「公度善摄生,年八十馀,步履轻便。或祈其术,曰:『吾初无术,但未尝以元气佐喜怒,气海常温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