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829,分56页显示  上一页  2  3  4  5  6  8  9  10  11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义心
发怒
木屑
观感
冲气
起信
嫌隙
龙虎气
弊端
兴趣
病源
母线
弊源
情感
随感
《漢語大詞典》:义心(義心)
(1).节义或道义之心。 南朝 宋 颜延之 《秋胡诗》:“南金岂不重,聊自意所轻。义心多苦调,密比金玉声。” 前蜀 韦庄 《和薛先辈初秋寓怀》:“义心孤剑直,学海怒涛深。”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杰归真》:“今本军师辅真圣主,得蒙上帝眷顾,以有当日之义心,乃有今日之义举,无非为上帝基督争体面,为上帝基督争纲常也。”
(2).佛教语。因迷于事或迷于理而产生的疑惑不决之心。 唐 王维 《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诗:“欲问义心义,遥知空病空。”
《國語辭典》:发怒(發怒)  拼音:fā nù
生气动怒。《史记。卷一二九。货殖传》:「其俗剽轻,易发怒。地薄,寡于积聚。」《文明小史》第二五回:「他见先生发怒,也只得罢手。」
《国语辞典》:木屑  拼音:mù xiè
砍伐或锯木头所产生的屑末。
《國語辭典》:观感(觀感)  拼音:guān gǎn
观察人或事物后所得感想。如:「这次所举办的最新资讯展览,大家的观感都不错。」
《漢語大詞典》:冲气(衝氣)
(1).指阴阳两气互相激荡。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2).指阴阳二气互相冲击而产生的中和之气。 晋 支遁 《咏怀》之四:“曖曖烦情故,零零冲气新。” 明 唐顺之 《书河图洛书》:“冲气也者,所谓人受天地之中以生者也。”
五行之气相冲克者互为“衝气”。汉书·五行志中之上:“凡貌伤者病木气,木气病则金沴之。衝气相通也。”参见“ 衝剋 ”。
《國語辭典》:冲剋(沖剋)  拼音:chōng kè
術數用語。指日辰、生肖或八字不合而互相抵觸剋制。互為沖剋的人易生衝突,日辰沖剋則易生凶災。《福惠全書。卷一。筮仕部。上任吉期》:「干支喜與本命行年相生,忌相沖剋。」
《漢語大詞典》:起信
(1).兴信。起而申说。《书·盘庚上》:“今汝聒聒,起信险肤,予弗知乃所讼。” 孙星衍 疏:“起者, 高诱 注吕氏春秋云:‘兴也。’……言羣臣讙言拒善,而兴信邪险肤传之语。” 周秉钧 易解:“起,兴起;信,古伸字……言汝拒善自用,起而伸説危害肤浅之言。”
(2).佛教语。谓产生相信正法之心。 唐 柳宗元 《永州龙兴寺修净土院记》:“呜呼!有能求无生之生者,知舟筏之存乎是,遂以《天台十疑论》书于墻宇,使观者起信焉。” 周作人 《知堂回想录·五年间的回顾》:“十二月初九日,至 延龄巷 ‘金陵刻经处’买得佛经两本,记得一本是《投身饲饿虎经》,还有一本是《经指示说》,初学最好看这个,乃是《起信论》的纂注。其实我根本是个‘少信’的人,无从起信,所以看了始终‘不入’。”
(3).泛指产生信仰或信任。 许地山 《危巢坠简·东野先生》:“所以你第一步的预备便是号召同志,使人起信,是不是?”
(4).佛书大乘起信论的省称。 唐 李邕 《大照禅师塔铭》:“遂听《法华经》《唯识》《起信》等论。”
(5).犹起汛,潮汛始发。 明 田汝成 西湖游览志·浙江胜迹:“一月之间,生明、生魄,潮亦再盛焉。生明之潮,则自前月二十六长水,谓之起信,歷晦、朔至月三日,谓之大信。”
《國語辭典》:嫌隙  拼音:xián xì
因猜疑或不满而产生仇怨。《三国志。卷五八。吴书。陆逊传》:「得报恳恻,知与休久结嫌隙,势不两存,欲来归附。」《红楼梦》第七一回:「邢夫人总是铁心铜胆的人,妇女家终不免生些嫌隙之心,近日因此著实恶绝凤姐。」
《漢語大詞典》:龙虎气(龍虎氣)
(1).王气;天子气。语本《史记·项羽本纪》。 宋 陈与义 《和尹潜感怀》:“共説 金陵 龙虎气,放臣迷路感烟津。”参见“ 龙虎 ”。
(2).兵气;兵戎之气。 唐 杜甫 《喜闻盗贼总退口号》之一:“北极转愁龙虎气,西戎休纵犬羊羣。”按,此指龙虎军之气。 元 王逢 《无题》诗之三:“ 滦水 天迴龙虎气, 榆林 风逐马驼声。”
(3).丹气。炼丹时产生的气。 元 叶广居 《题西泠隐居》诗:“丹井夜交龙虎气,碧霄春躡凤凰翎。”
《國語辭典》:龙虎(龍虎)  拼音:lóng hǔ
1.比喻杰出的人物。魏。应璩〈与尚书诸郎书〉:「以龙虎之姿,遭风云之会。」
2.道家称水火为「龙虎」。《真龙虎九仙经》:「凡修道造金丹,须凭龙虎,水火也。」
3.术数用语。指墓旁左右的二砂。左为青龙,右为白虎。明。缪希雍《葬经翼。四兽砂水篇七》:「贴身左右二砂,名之曰龙虎者,以其护卫区穴,不使风吹。」
《國語辭典》:弊端  拼音:bì duān
产生弊害的漏洞。《福惠全书。卷九。编审部。严饰里胥》:「如前种种弊端,牢不可破。」也作「弊窦」。
《國語辭典》:兴趣(興趣)  拼音:xìng qù
1.欣悦而乐于从事。唐。杜甫〈西枝村寻置草堂夜宿赞公土室〉诗二首之二:「从来支许游,兴趣江湖迥。」
2.乐于学习、注意的事。如:「他的兴趣是蒐集邮票。」
《國語辭典》:病源  拼音:bìng yuán
病发的原因。《旧唐书。卷一九一。方伎传。许胤宗传》:「今人不能别脉,莫识病源,以情臆度,多安药味。」也作「病原」。
《漢語大詞典》:母线
亦称“汇流条”,裸露的导电部件,安装在绝缘物上,从电源汇集电流,再配送电流到输出馈线
蓄电池组中联接电极板的铅板条
依一定条件运动而产生面的直线
《漢語大詞典》:弊源
弊病产生的根源。 清 夏燮 中西纪事·长江设关:“庶可杜絶弊源。”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出堂规》:“惟孜孜以培养凋残、釐剔奸骫为务,欲求清絶弊源。”
《國語辭典》:情感  拼音:qíng gǎn
内心有所触发,而产生喜、怒、哀、乐等的心理反应。晋。陆云 与陆典书书:「且念亲各尔分析,情感复结,悲叹而已。」唐。白居易〈庭槐〉诗:「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
《漢語大詞典》:随感(隨感)
(1).随时产生的一些感受。 冰心 《漫谈散文》:“我自己不善于写长文章,而往往又有些随感,不吐不快,这时拿起笔来,把涌溢的情思,自由地挥洒倾泻在纸上,就往往写成一篇不拘于格律声韵的短小散文。”
(2).称反映这些感受的文章的体裁。 阿英 《小品文谈》:“这一期的小品,是以‘随感’为主的, 鲁迅 的《热风》可作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