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为考虑容错,系统已按“事 → 叓事”转换方式进行查询。
《国语辞典》:叙述句(叙述句)  拼音:xù shù jù
叙说一件完整事件的句子。这种句子叙说部分有动词为其中心成分。如:「猫捕鼠」。也称为「叙事句」。
《漢語大詞典》:宫廷政变(宫廷政變)
原指帝王宫廷内发生的簒位事件。现在一般用来指某个国家统治集团中的少数人从内部采取某种方式夺取国家政权。
《漢語大詞典》:公车上书(公車上書)
(1). 汉 制,吏民上书言事,均由公车令接待。上书人多有因此而被大用者。史记·滑稽列传:“ 朔 初入 长安 ,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牘。公车令两人共持举其书,仅然能胜之。”
(2).指 清 末一历史事件。公元1895年( 清 光绪 二一年)4月, 清 政府在 中 日 甲午战争中失败,派 李鸿章 赴 日 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引起全国人民的反对。是年, 康有为 在京会试,他号召各省举人一千三百余人联名上万言书,提出拒签和约、迁都抗战、变法图强三项主张,震撼全国。史称“公车上书”。 吴玉章 《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一:“当时正在 北京 会试的各省举子也纷纷集会、请愿, 康有为 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馀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图强。”
《漢語大詞典》:对立事件
又称“逆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但其中必有一个发生的两个随机事件。如“抽验到次品数不超过5”与“抽验到次品数超过5”就是对立事件。
《漢語大詞典》:二二六事件
日本法西斯军人的武装政变事件。1936年2月26日,日本军队中一批“少壮派”军官在东京发动兵变,杀死多名政府大臣,企图建立法西斯军阀政府。由于军阀集团的内讧,政变于29日被平息。此后上台的广田弘毅内阁,加紧实行全面军国主义化,使日本迅速走上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國語辭典》:独幕剧(獨幕劇)  拼音:dú mù jù
一种戏剧作品形式。全剧事件在独立一幕中完成,时间、空间便受到严格控制,因此情节结构比较精简紧凑。如:「这出独幕剧剧情简单,但寓意深刻。」
《漢語大詞典》:记录片(記録片)
为了具体而真实地报道某一现实问题或历史事件,以现场实拍材料为主要依据,参以历史图片和表解等而制成的影片。
《漢語大詞典》:纪录影片(紀録影片)
纪录真人真事的影片。系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生活或历史事件作系统的、完整的真实记录,不容许任何夸张与虚构。按照题材及表现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时事报导纪录片、文献纪录片和传记纪录片等。
《國語辭典》:纪念馆(紀念館)  拼音:jì niàn guǎn
为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著名历史人物而设置的建筑物。如:「国父纪念馆」、「胡适纪念馆」。
《漢語大詞典》:纪念号(紀念號)
为纪念某一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编辑出版的刊物专号。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现在正在弄《托尔斯泰纪念号》,不暇吃饭也。”
《漢語大詞典》:纪事本末(紀事本末)
(1).史书体裁之一。以历史事件为纲,将重要史实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顺序编写。创始于 南宋 袁枢 的通鉴纪事本末《四库全书总目·史部五·纪事本末类》:“至 宋 袁枢 以《通鑑》旧文,每事为篇,各排比其次第,而详叙其始终,命曰纪事本末,史遂又有此一体。”
(2).借指对某事的完整记述。 瞿秋白 《乱弹·〈铁流〉在巴黎》:“任何故意宣传鼓动的小说诗歌,都没有这种真实的平心静气的纪事本末来得响亮,来得雄壮--这是革命的凯旋歌。”
《國語辭典》:回忆录(回憶錄)  拼音:huí yì lù
个人将所经历过的生活或历史事件,用自传的方式真实叙述。
《國語辭典》:祸不单行(禍不單行)  拼音:huò bù dān xíng
比喻不幸的事接二连三的发生。《水浒传》第三七回:「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明。高明《琵琶记》第二○出:「福无双至犹难信,祸不单行却是真。」
《漢語大詞典》:波士顿惨案
英军屠杀北美殖民地波士顿居民的事件。1770年3月5日,驻波士顿的英军侮辱当地学徒,激起该城人民的愤怒,与英军发生冲突,遭到英军开枪屠杀,造成惨案。次日,全城居民集会抗议,迫使英军从城里撤走。
《漢語大詞典》:波士顿倾茶事件
北美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英斗争事件。为反对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茶叶贸易,1773年12月16日夜间,数名波士顿人化装成印第安人,潜入东印度公司的三艘运茶船,将船上装的茶叶倒入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