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567,分38页显示  上一页  4  5  6  7  8  10  11  12  13 下一页
分类词汇(续上)
书囊
书阁
监修
灵文
文籍
挟书
居今
副本
买书
书城
出相
真本
谱牒
焚书
腹笥
《漢語大詞典》:书囊(書囊)
盛书籍的袋子。 唐 岑参 《送李别将摄伊吾令》诗:“词赋满书囊,胡为在战场。”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三:“收拾琴剑背书囊。” 郑振铎 《集外诗·云与月》:“当你提了书囊出门时,我便要随了你。”
《漢語大詞典》:书阁(書閣,書閤)
收藏书籍的地方。 唐 杜审言 《和韦承庆过义阳公主山池》之一:“海燕巢书阁,山鸡舞画楼。”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一:“初 霖 夜坐书阁,草定建请利便。” 清 杜岕 《警鼠》诗:“灯煤杂砚池,遗矢在书阁。”
書閤:同“ 书阁 ”。 收藏书籍的地方。 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及帝崩, 继恩 白后至中书召 端 ,议所立。 端 前知其谋,即紿 继恩 ,使入书閤检 太宗 先赐墨詔,遂锁之,亟入宫。”
《國語辭典》:监修(監修)  拼音:jiān xiū
1.监督编修。《旧唐书。卷四三。职官志二》:「监修国史,修撰直馆。」
2.监督编修史册、书籍的官吏。《宋史。卷二六六。钱若水传》:「吕端虽为监修,以不莅局,不得署名,至抉其事以为专美。」
《漢語大詞典》:灵文(靈文)
(1).指宗教经文。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南朝 梁简文帝 《东宫上掘得慈觉寺钟启》:“启彝钟於殊里,记灵文於福地。”云笈七籤卷三:“ 玄元大圣皇帝 以理国理家,灵文真诀,大布人间。” 明 袁宏道 《万寿寺观文皇旧钟》诗:“光如寒涧腻如肌,贝叶灵文满胸腹。”
(2).指古代遗传下来的稀少而珍奇的书籍或文字。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竹简韦编,既非易致,灵文祕检,又率难窥。”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六二:“古人製字鬼夜泣,后人识字百忧集。我不畏鬼復不忧,灵文夜补秋灯碧。”自注:“尝恨 许叔重 见古文少,据 商 周 彝器祕文,説其形义,补説文一百四十七字,戊戌四月书成。”
《國語辭典》:文籍  拼音:wén jí
文字、书籍。《文选。孔安国。尚书序》:「古者伏曦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伏羲画八卦而文籍生,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
《漢語大詞典》:挟书(挾書)
(1).私藏书籍。《汉书·董仲舒传》:“ 秦 继其后,独不能改,又益甚之,重禁文学,不得挟书。” 清 夏燮 中西纪事·原叙:“珍此享帚之藏,窃怀挟书之惧。” 明 汪道昆 《明故提督信阳何先生墓碑》:“ 汉 承挟书,而得 贾 董 。”参见“ 挟书律 ”。
(2).专指应科举考试时夹带时文书籍。 宋 洪迈 《夷坚甲志·沉持要登科》:“时挟书假手之禁甚严。”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科场三·会场搜捡:“至乙丑南宫,上微闻挟书之弊,始命添设御史二员,专司搜捡。”
《國語辭典》:挟书律(挾書律)  拼音:xié shū lǜ
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禁止儒生以古非今,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而私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的法令。《汉书。卷二。惠帝纪》:「三月甲子,皇帝冠,赦天下。省法令妨吏民者,除挟书律。」唐。颜师古。注:「张晏曰:『秦律敢有挟书者族。』」也作「挟书令」。
《分类字锦》:居今
文心雕龙开辟草昧岁纪绵邈居今识古其载籍乎
分类:书籍
《國語辭典》:副本  拼音:fù běn
依照书籍或文件的正本誊录或影印出来的复制本。在公文书上,副本效力视同正本。
《国语辞典》:买书(买书)  拼音:mǎi shū
购买书籍。《文明小史》第一七回:「一走走到棋盘街文萃书坊,刚刚跨进店门,正碰著一个人也在那里买书。」
分类:购买书籍
《國語辭典》:书城(書城)  拼音:shū chéng
1.积书环列如城。形容书籍很多。明。陈继儒《太平清话》卷二:「宋政和时,都下李德茂环积坟籍,名曰书城。」
2.售卖书籍的场所。
《漢語大詞典》:出相
(1).产生宰相。 南朝 梁 虞羲 《敬赠萧咨议》诗之三:“相门出相,德门有德。” 唐 李商隐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参见“ 出将 ”。
(2).出任为宰相。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十一:“一日出相天下,则功被社稷,泽及生灵。”
(3).出丑的样子。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何不配与他了,也完了一件事,省得他做出许多馋劳喉急出相。”参见“ 出洋相 ”。
(4).有的书籍,书页上面是插图,下面是文字,谓之“出相”。 鲁迅 《且介亭杂文·连环图画琐谈》:“ 宋 元 小说,有的是每页上图下说,却至今还有存留,就是所谓‘出相’; 明 清 以来,有卷头只画书中人物的,称为‘绣像’。”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死魂灵百图〉小引》:“知道和 中国 向来的‘出相’或‘绣像’有怎样的不同,或者能有可以取法之处。”
(5).旧时买妾买婢,由媒人带给买主看看,谓之“出相”。
《漢語大詞典》:出将(出將)
出外为统兵的将帅。 唐 杜甫 《奉和严中丞西城晚眺十韵》:“ 汲黯 匡君切, 廉颇 出将频。直词才不世,雄略动如神。” 唐 戎昱 《观卫尚书九日对中使射破的》诗:“出将三朝贵,弯弓五善齐。腕迴金鏃满,的破緑弦低。” 宋 陆游 《徐稚山给事庆八十乐语》:“出将使指之荣,入奉色难之养。”
《國語辭典》:出洋相  拼音:chū yáng xiàng
出丑、闹笑话。如:「他好表现,却不自量力,结果出洋相、栽跟头。」
分類:出丑
《漢語大詞典》:真本
(1).书籍的手稿或原刻。南史·萧琛传:“三辅旧老相传,以为 班固 真本。”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高宗 得此书真本,大爱之,日置御案。”
(2).字画的真迹;碑帖的原拓。 唐 刘餗 《隋唐嘉话》卷下:“ 王右军 《告誓文》,今之所传,即其藁草,不具年月日朔;其真本云:维 永和 十年三月癸卯朔,九月辛亥。” 宋 郭若虚 图画见闻志·贯休:“尝覩所画水墨罗汉,云是 休公 入定观罗汉真容后写之……其真本在 豫章 西山 云堂院 供养。” 王西彦 《古屋》第五部二:“他这位老同窗的书法,深得 鲁公 ( 颜真卿 )真髓……而且还保有《麻姑仙坛记》秘传真本,所以能够不同凡响。”
《國語辭典》:谱牒(譜牒)  拼音:pǔ dié
记述氏族世系的书。《史记。卷一三○。太史公自序》:「维三代尚矣,年纪不可考,盖取之谱牒旧闻。」也称为「谱第」。
《國語辭典》:焚书(焚書)  拼音:fén shū
烧燬书籍。《史记。卷一二一。儒林传。伏生传》:「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
《國語辭典》:焚书坑儒(焚書坑儒)  拼音:fén shū kēng rú
秦始皇三十四年,丞相李斯上言儒生是古非今,反对批评朝政、法令,因此建议除了秦记、医药、卜筮、种树等书外,一律烧毁,及谈论诗书或以古非今者皆诛戮。次年,方士、儒生卢生等为始皇求不到仙药,之后,卢生、侯生不满始皇刚愎暴戾而逃亡,始皇大怒,于咸阳坑杀四百六十馀名儒生。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國語辭典》:腹笥  拼音:fù sì
肚子所记的书籍,有如书箱的藏书。宋。陈造 次韵张丞诗二首之一:「夫君腹笥尽奇谋,每叩谈锋听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