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草间(草間)
(1).亦作“ 草閒 ”。草丛间。《国语·周语中》:“今 陈 国道路不可知,田在草閒,功成而不收,民罢於逸乐,是弃先王之法制也。” 汉 王粲 《七哀诗》:“路有飢妇人,抱子弃草间。”
(2).比喻乡野;民间。《宋书·王懿传》:“今自投草间,则同之匹夫,匹夫号令,何以威物?”《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在州不知政事,日出田猎。或乘眠舆至於草间,輒呼人从游,动至旬日。”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2).比喻乡野;民间。《宋书·王懿传》:“今自投草间,则同之匹夫,匹夫号令,何以威物?”《南史·陈新安王伯固传》:“在州不知政事,日出田猎。或乘眠舆至於草间,輒呼人从游,动至旬日。” 唐 李白 《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诗:“余亦草间人,颇怀拯物情。”
《漢語大詞典》:东野(東野)
(1).东郊。泛指乡野。《晋书·庾峻传》:“知足如 疏广 ,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於慈;与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國語辭典》:下里 拼音:xià lǐ
1.乡野,偏僻的地方。汉。刘向《说苑。卷一四。至公》:「臣窃选国俊下里之士曰孙叔敖。」《旧五代史。卷八八。晋书。景延广传》:「时延广在军,母凶问之,……,曾无戚容,下里之士亦闻而恶之。」
2.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一○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堪入耳。」
3.地下黄泉。《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2.通俗的文学艺术。多用来谦称自己的作品。参见「下里巴人」条。《文选。陆机。文赋》:「缀下里于白雪,吾亦济夫所伟。」《老残游记》第一○回:「岂敢,岂敢,只是下里之音不堪入耳。」
3.地下黄泉。《汉书。卷九○。酷吏传。田延年传》:「茂陵富人焦氏、贾氏,以数千万阴积贮炭苇诸下里物。」颜师古注引孟康曰:「死者归蒿里,葬地下,故曰下里。」
《國語辭典》:下里(下裡) 拼音:xià l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