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諴雅  拼音:xián yǎ
乐曲名。南北朝时期的祭祀雅乐之一,用于郊庙祭祀的降神及迎送神。《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降神及迎送,宋元徽三年仪注奏昭夏,齐及梁初亦同。至是改为諴雅,取尚书『至諴感神』也。」
《国语辞典》:旱天雷  拼音:hàn tiān léi
乐曲名。广东音乐,最早见于西元一九二一年丘鹤俦所编《弦歌必读》,是扬琴家严老烈根据广东戏曲的过场曲〈三宝佛〉中的其中一段〈三汲浪〉改编而成。原曲〈三汲浪〉的曲调平稳、低沉,改编成〈旱天雷〉后的乐曲变为活泼、欢快。本曲表达了天逢久旱,人们看到乌云,听到雷声时所表现的喜悦心情。
《漢語大詞典》:族盐(族鹽)
古代乐曲的一种。 唐 张鷟 朝野佥载卷一:“ 麟德 已来,百姓饮酒唱歌,曲终而不尽者,号为族盐。”
分類:乐曲
《国语辞典》:奏鸣曲(奏鸣曲)  拼音:zòu míng qǔ
器乐曲的一种类型。早期有单乐章,十八世纪发展成复合曲式,通常为三到四乐章。为英语sonata的意译。古典时期以后的奏鸣曲,第一个乐章多为奏鸣曲式,中间乐章为歌谣体的慢板、小步舞曲或诙谐曲,终乐章通常为轮旋曲。由钢琴独奏或搭配一件管、弦乐器合奏,例如钢琴奏鸣曲、小提琴奏鸣曲、长笛奏鸣曲。
《国语辞典》:乐式(乐式)  拼音:yuè shì
乐曲构成的种种形式。
《国语辞典》:曲式  拼音:qǔ shì
乐曲的构成方式。
《国语辞典》:百鸟朝凤(百鸟朝凤)  拼音:bǎi niǎo cháo fèng
乐曲名,为传统唢呐名曲,取各种禽鸟来朝见凤凰之意,流传于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特色为模仿各种禽鸟的鸣叫声,象徵百鸟朝见凤凰之和鸣,节奏热烈、欢快。
《国语辞典》:札板儿(札板儿)  拼音:zhá bǎn ér
乐器名,打击乐器。以硬木组成,用以调节乐曲的节奏。
《国语辞典》:音乐家(音乐家)  拼音:yīn yuè jiā
对音乐有专长的人。通常指演奏或制作乐曲而有成就的人。如:「贝多芬是西洋音乐史上著名的音乐家。」
《国语辞典》:爱妾换马(爱妾换马)  拼音:ài qiè huàn mǎ
乐曲名。本后魏曹彰以美妾换骏马的故事。或以为淮南王刘安所作古辞,今已不传。
《国语辞典》:大协奏曲(大协奏曲)  拼音:dà xié zòu qǔ
巴洛克时期的一种乐曲形式,由小型编制的独奏群,和乐器数量较多的协奏群,两部分轮流演奏,形成对比、呼应。为英语concerto grosso的意译。著名的作曲家为柯雷里(A.Corelli)。
《国语辞典》:弥赛亚(弥赛亚)  拼音:mí sài yà
1.救世主。为英语Messiah的音译。指负荷神命降世救民的人。在基督教里指耶稣基督。
2.乐曲名。为韩德尔的杰作,世人最熟悉的圣诞音乐。全剧分为三部,其中以〈哈利路亚〉合唱曲最出名。
《国语辞典》:拍节机(拍节机)  拼音:pāi jié jī
发出滴答之声,是记乐曲进行速度的器具。
《国语辞典》:浪漫曲  拼音:làng màn qǔ
一种无固定形式的抒情小曲(器乐曲)或歌曲。流行于十八世纪后期至十九世纪中期,曲调较为细致,情感亦较丰富。如贝多芬的〈F大调浪漫曲〉、〈G大调浪漫曲〉。
《国语辞典》:室内乐(室内乐)  拼音:shì nèi yuè
chamber music
1.广义的是指在小型厅堂中演奏的音乐,从独唱、独奏到十多人编制的乐曲。
2.狭义的是指十八世纪以来,多在欧洲贵族宫廷中演奏的小型器乐曲,一般是二到八人的编制,每样乐器担任一个声部,通常不含独奏,例如小提琴奏鸣曲、钢琴三重奏、弦乐四重奏、木管五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