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03,分134页显示  上一页  3  4  5  6  7  9  10  11  12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山主
道主
故主
主文
易主
二主
客主
贵主
主人翁
主器
盟主
郎主
悟主
主公
主鬯
《漢語大詞典》:山主
(1).寺院的住持。景德传灯录·金陵牛头山威禅师:“﹝ 牛头山 慧忠禪师 ﹞受业於 庄严寺 。闻 威禪师 出世,乃往謁之。 威 纔见,曰:‘山主来也。’” 元 王恽 《灵岩寺二十六韵》:“山主留昏宿,官程畏众碞。”
(2).书院的山长。 清 梁章钜 称谓录·书院掌教:“ 台州 守 王华甫 建上蔡书院, 杨楝 为山主。”参见“ 山长 ”。
(3).古代称瑶族首领。参见“ 山王 ”。
(4).占有山地的人。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萧希贤》:“ 希贤 深信不疑,即与山主议价,以百金得之。” 张天翼 《万仞约》:“ 闵贵林 巴结上那些财主们,撺掇着 闵九爷 出面来邀集 万仞冲 一带的山主们,成立了一个‘万仞约’--经理就是 闵贵林 。”
(5).山寨之主。《三侠五义》第九八回:“守汛僂儸听真:俺 欧阳春 前来解围,快快报与你家山主知道。”
《國語辭典》:山长(山長)  拼音:shān zhǎng
1.唐代、五代时对山居讲学的人的敬称。至宋、元时书院设山长,讲学兼领院务。《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三回:「历城县请他做历城书院的山长。」《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本是郎中放的知府,因为办军装的事挂误了,制台为他学问好,请他做个书院的山长。」
2.指隐居的人。宋。陆游 遣兴诗二首之二:「退归自合称山长,变化犹应侍帝晨。」
《漢語大詞典》:山王
(1). 晋 山涛 和 王戎 的并称。 南朝 宋 颜延之 作《五君咏》,述竹林七贤,以 山涛 、 王戎 显贵而不予列入。见《宋书·颜延之传》。 唐 李德裕 《仆射相公偶话旧唱和诗凄然怀旧辄献此诗》:“ 延年 如有作,应不用 山 王 。” 宋 梅尧臣 《依韵四和正仲》:“ 嵇 阮 当时无俗虑, 山 王 虽贵亦能陪。” 元 熊与和 《木平饲龙亭次韵方巨山》:“由来清调须吾辈,幸不 山 王 愧五君。”
(2).旧指瑶族头领。 元 无名氏 《招捕总录》:“ 延祐 三年三月, 德庆路 猺 蛮叛,既而令山主 五世禄 、山王 李伯达 招降 圆麻山 猺 人 盘郎梗 、 盘古缀 、 王穷肠 等出官。”
(3).指老虎。《小五义》第六一回:“ 卢珍 説:‘急速找树,不然山王一到,就没处躲避了。’……正説话间,就见那只猛兽走动,蹿山跳涧,直奔前来了。”
(4).指山神。五灯会元·临济宗·护圣居静禅师:“颯颯清风来入室,山王土地暗中忙。” 明 屠隆 《綵毫记·汾阳报恩》:“[外扮山神上]……土地何在?[末扮土地上]禀上山王,有何分付?”
(5).佛教语。最高的山。佛说无量寿经卷五:“智慧如大海,三昧如山王。” 唐 李华 《东都圣禅寺无畏三藏碑》:“灌顶在昔,声闻现今,山王高妙,海月圆深。”
《漢語大詞典》:道主
道教的创始者;道教的始祖。 晋 葛洪 神仙传·老子:“夫人受命,自有神通远见者,稟气是常人不同,应为道主,故能为天神所济,众仙所从。”
《國語辭典》:故主  拼音:gù zhǔ
1.旧日的君主。《史记。卷七。项羽本纪》:「逐其故主赵王,乃北居代,馀以为不可。」
2.已死的君主。如:「故主尸骨未寒,你竟敢谋夺军权!」
3.旧日的主人。如:「故主待我不薄,小人绝不忘恩负义!」
分類:主人
《國語辭典》:主文  拼音:zhǔ wén
法律上判决文的第一段,记载判决结果与适用的法律。
《國語辭典》:主文谲谏(主文譎諫)  拼音:zhǔ wén jué jiàn
假借对事物的形容以寄寓规谏的意思。语本《诗经。大序》:「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国语辞典》:易主  拼音:yì zhǔ
改换主人。亦指朝代改换。如:「由于隋炀帝荒淫无道,立国不到四十年的江山就易主了。」
《骈字类编》:二主
魏晋 卢谌 览古诗 爰在渑池会,二主克交欢。
分类:二主
《漢語大詞典》:客主
(1).客人与主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孙安国 往 殷中军 许共论,往反精苦,客主无间,左右进食,冷而復煗者数四。” 唐 李翱 《论故度支李尚书事状》:“ 翱 於 李尚书 ,初受顾惠,及其去选也,客主之义,亦不得如初懽矣。”
(2).指主人。谓行待客之礼。三国志·魏志·吕布传:“ 汜 曰:‘昔遭乱过 下邳 ,见 元龙 。 元龙 无客主之意。久不相与语,自上大牀卧,使客卧下牀。’”
(3).战争中的双方,敌方与我方。《孙膑兵法·十问》:“交和而舍,粱食钧足,人兵适衡,客主两惧。”旧题 汉 李陵 《答苏武书》:“ 匈奴 既败,举国兴归,更练精兵,强踰十万,单于临阵,亲自合围。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絶。”
(4).指辩论中问难与答辩的双方。 晋 皇甫谧 《〈三都赋〉序》:“二国之士,各沐浴所闻,家自以为我土乐,人自以为我民良,皆非通方之论也。作者又因客主之辞,正之以 魏 都,折之以王道,其物土所出,可得披图而校。”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文学:“ 弼 便作难,一坐人便以为屈,於是 弼 自为客主数番,皆一坐所不及。”南史·隐逸传下·马枢:“王欲极观优劣,乃谓众曰:‘与 马学士 论议,必使屈服,不得空立客主。’於是数家学者,各起问端。”《敦煌变文集·佛说阿弥陀经讲经文》:“客主也合相饶,不合望外折挫。”
《國語辭典》:贵主(貴主)  拼音:guì zhǔ
1.公主的别称。唐。陈鸿《东城老父传》:「诸王子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以偿鸡直。」
2.尊称对方的主人。《晋书。卷一二一。李雄载记》:「雄大悦,谓淳曰:『贵主英名盖世,土险兵强,何不自称帝一方?』」
《國語辭典》:主人翁  拼音:zhǔ rén wēng
1.主人。如:「儿童是国家未来的主人翁。」《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二:「奴家姓陶,名幼芳,就是昨日主人翁之女。」也作「主人公」。
2.主要人物。如:「这部小说中的主人翁是年迈的老人和他的小孙女。」
《國語辭典》: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拥有主权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儒林外史》第五回:「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妇、丫鬟、使女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2.东家,相对于宾客而言。《文选。潘岳。笙赋》:「酒酣徒扰,乐阙日移,疏客始阑,主人微疲。」《儒林外史》第二回:「金有馀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夥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著。」
《國語辭典》:主器  拼音:zhǔ qì
器,祭器。主器指主管宗庙祭器的人。《易经。序卦》:「主器者莫若长子。」后以主器为长子的代称。《东周列国志》第九回:「古者,国君年十五而生子。今君内主尚虚,异日主器何望?非所以重宗庙也。」
《漢語大詞典》:主鬯
(1).主掌宗庙祭祀。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下:“逮余主鬯之日,实乃秉钧之秋。”
(2).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孔颖达 疏:“震卦施之於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於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於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鬯”。 唐 柳宗元 《贺践祚表》:“主鬯彰孝恭之美,抚军著神武之功。”旧唐书·玄宗纪上:“ 平王 有圣德,定天下,又闻 成器 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羣心。”
《國語辭典》:盟主  拼音:méng zhǔ
同盟的领袖。《晋书。卷一一二。苻洪载记》:「宗人蒲光、蒲突遂推洪为盟主。」《三国演义》第五回:「今奉大义,必立盟主,众听约束,然后进兵。」
《國語辭典》:郎主  拼音:láng zhǔ
古时边疆民族对其君王的称呼。《喻世明言。卷四○。沈小霞相会出师表》:「郎主若不信,可要萧芹试其术法。」也作「狼主」。
《漢語大詞典》:悟主
使主上觉悟。 晋 陆机 《汉高祖功臣颂》:“宣力王室,匪惟厥武。揔干 鸿门 ,披闥帝宇;耸颜誚 项 ,掩泪悟主。”新唐书·房琯传赞:“ 琯 以忠谊自奋,片言悟主而取宰相,必有以过人者。”
《國語辭典》:主公  拼音:zhǔ gōng
臣仆对国君或主人的尊称。宋。洪迈《夷坚丙志。卷一三。蓝姐》:「主家凡物皆在我手,诸君欲之,非敢惜;但主公、主母方熟睡,愿勿相惊恐。」《三国演义》第三回:「主公欲取天下,何惜一马?」
《漢語大詞典》:主鬯
(1).主掌宗庙祭祀。鬯,古代祭祀用的一种香酒。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三》:“付尔以承祧之重,励尔以主鬯之勤。” 宋 庄绰 鸡肋编卷下:“逮余主鬯之日,实乃秉钧之秋。”
(2).易·震“震惊百里,不丧匕鬯” 孔颖达 疏:“震卦施之於人,又为长子。长子则正体於上,将所传重,出则抚军,守则监国,威震惊於百里,可以奉承宗庙彝器粢盛,守而不失也。”后因称太子为“主鬯”。 唐 柳宗元 《贺践祚表》:“主鬯彰孝恭之美,抚军著神武之功。”旧唐书·玄宗纪上:“ 平王 有圣德,定天下,又闻 成器 已下咸有推让,宜膺主鬯,以副羣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