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2003,分134页显示  上一页  7  8  9  10  11  13  14  15  16 下一页
词典(续上)
军主
本主
施主
观主
兴主
庸主
主人公
法主
主相
主掌
爱主
城主
下主
庙主
阳主
《漢語大詞典》:军主(軍主)
一军的主将。三国志·魏志·张郃传:“今日事急,非 张将军 不能安也。遂推 郃 为军主。”北齐书·厍狄干传:“﹝ 厙狄干 ﹞以军主随 荣 入 洛 。” 明 陈与郊 《义犬》第三出:“下官将军 靡旃 者是也,奉军主 戴僧静 将令,搜戮 袁氏 小儿。”
《國語辭典》:本主  拼音:běn zhǔ
1.拥有事物所有权的人。《书经。费誓》「祗复之,我商赉尔」句下唐。孔颖达。正义:「其有得逸马牛,逃臣妾,皆敬还复之,归于本主。」《隋书。卷七七。隐逸传。李士谦传》:「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
2.本人。自己的自称。
《國語辭典》:施主  拼音:shī zhǔ
供养财物、饮食给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一折:「今朝无甚事,施主人家化些道粮走一遭去。」《红楼梦》第一五回:「那时有个施主姓张,是大财主。」
《國語辭典》:檀越  拼音:tán yuè
施主。译自胡语。指以财物、饮食供养出家人或寺院的俗家信徒。平时出家人也用来尊称一般的在家人。《儒林外史》第二一回:「像你小檀越偷钱买书念,这是极上进的事。」也译作「檀樾」。
《国语辞典》:观主(观主)  拼音:guàn zhǔ
掌理道观事务的人。如:「清风道长是白云观的观主。」
《漢語大詞典》:兴主(興主)
犹兴王。吕氏春秋·禁塞:“世有兴主仁士,深意念此,亦可以痛心矣!” 三国 魏 李康 《运命论》:“岂惟兴主,乱亡者亦如之焉。”
《漢語大詞典》:庸主
(1).平庸的君主。韩非子·守道:“立法非所以备 曾 、 史 也,所以使庸主能止 盗跖 也。” 汉 贾谊 《过秦论下》:“藉使 子婴 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 山 东虽乱, 三秦 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絶也。” 清 侯方域 《宦官论》:“弊酿於庸主易返,而偏中於英主者难回也。”
(2).指昏庸的君主。《汉鼓吹铙歌十八曲·芳树曲》“妒人之子愁杀人,君有它心,乐不可禁” 清 陈祚明 注:“夫被妒者深愁,而庸主与奸邪,且相得极欢,悲夫!”
《國語辭典》:主人公  拼音:zhǔ rén gōng
1.对主人的尊称。唐。韩愈 咏灯花同侯十一诗:「更烦将喜事,来报主人公。」也称为「主人翁」。
2.小说戏剧中的主要人物。
《國語辭典》:主人  拼音:zhǔ rén
1.拥有主权的人。《三国演义》第五六回:「今日皇叔做了东吴女婿,便是鲁肃主人,如何敢坐?」《儒林外史》第五回:「便是管事的管家、家人、媳妇、丫鬟、使女黑压压的几十个人,都来磕了主人、主母的头。」
2.东家,相对于宾客而言。《文选。潘岳。笙赋》:「酒酣徒扰,乐阙日移,疏客始阑,主人微疲。」《儒林外史》第二回:「金有馀只得用了几个小钱,一夥客人都也同了去看,又央及行主人领著。」
《漢語大詞典》:法主
佛教语。称佛。意为佛法之主。《华严经·十地品》:“圣王为大法王,具足七宝。”亦指古代僧官名。一般只管某一寺院事务。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传·义解二·释道猷:“及 孝武 升位,尤相叹重,乃敕住 新安 为镇寺法主。”参阅《僧史略》卷中。
《漢語大詞典》:主相
(1).君主和相。荀子·强国:“夫主相者,胜人以埶也。”荀子·富国:“伐其本,竭其源,而并之其末,然而主相不知恶也,则其倾覆灭亡可立而待也。”
(2).犹宰相。晋书·石勒载记下:“ 勒 令其太子省可尚书奏事,使中常侍 严震 参综可否,征伐刑断大事乃呈之。目是 震 威权之盛过于主相矣。”
《國語辭典》:主掌  拼音:zhǔ zhǎng
主持掌理。如:「公司在总经理主掌之下,业务蒸蒸日上。」《旧唐书。卷四六。经籍志上》:「内库皆是太宗、高宗先代旧书,常令官人主掌。」
分類:主掌主管
《骈字类编》:爱主(爱主)
唐 宋之问 宴安乐公主宅得空字 英藩筑外馆,爱主出王宫。
《漢語大詞典》:城主
一城之主。六韬·兵徵:“城之气出而復入,城主逃北。”《后汉书·邳彤传》:“明公既西,则 邯郸 城民,不肯捐父母,背城主,而千里送公。”周书·梁椿传:“别攻 阎韩镇 ,斩其镇城 徐卫 。城主 卜贵洛 率军士千人降。”
分類:一城
《骈字类编》:下主
汉书谷永传见上主下
《國語辭典》:庙主(廟主)  拼音:miào zhǔ
1.庙神、庙里的木主。《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下》:「迁吕太后庙主于园,四时上祭。」
2.总管全庙事务的人。《醒世恒言。卷一三。勘皮靴单證二郎神》:「到了庙中,庙主自然出来迎接。那时掷盏为号,即便捉了。」
《漢語大詞典》:阳主(陽主)
神名。古代主宰宇宙的八神之一。史记·封禅书:“五曰 阳主 ,祠 之罘 。”参见“ 八神 ”。
《國語辭典》:八神  拼音:bā shén
1.古代齐国所祭祀的神。八神分别为:一、天主,祠天齐;二、地主,祠泰山梁父;三、兵主,祠蚩尤;四、阴主,祠三山;五、阳主,祠之罘;六、月主,祠之莱山;七、日主,祠成山;八、四时主,祠琅邪。见《史记。卷二八。封禅书》。
2.八方之神。《汉书。卷六。武帝纪》:「朕以眇身承至尊,兢兢焉惟德菲薄,不明于礼乐,故用事八神。」东汉。文颖。注:「武帝祭太一,并祭名山于太坛西南,开除八通鬼道,故言用事八神也。一曰八方之神。」《文选。扬雄。甘泉赋》:「八神奔而警跸兮,振殷辚而军装。」
3.帝喾妃所生之八子。晋。王嘉《拾遗记》卷一:「妃常梦吞日,则生一子,凡经八梦,则生八子。世谓为八神。」也作「八力」、「八翌」、「八英」。
4.周代田事所祭拜的神。参见「八蜡」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