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主使  拼音:zhǔ shǐ
1.主谋、指使。《史记。卷四五。韩世家》:「是可以为公之主使乎?」
2.主谋并指使他人行事的人。《精忠岳传》第二五回:「臣闻岳飞武职之官,潜进京师,欲害我主,必有主使。」
《漢語大詞典》:客兵
(1).由外地流寓于本地的人组成的军队。后汉书·公孙述传:“ 述 然 邯 言,欲悉发北军屯士及 山东 客兵,使 延岑 、 田戎 分出两道,与 汉中 诸将合兵并埶。” 王先谦 集解:“ 山 东之人,侨居于 蜀 者, 述 以为兵,故曰‘客兵’。”
(2).由外地调来的军队。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所在将帅,以其客兵难处使,先不存优恤。” 明 王问 《团兵行》诗:“客兵贪悍不可制,纠集乡勇团结营。” 清 孔尚任 《桃花扇·争位》:“我们都是客兵。”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塾议第二十五》:“荣人之生而不録人之死,不如合客兵。”
(3).指战争中从外地来主动进攻的一方。后汉书·王霸传:“ 苏茂 客兵远来,粮食不足,故数挑战,以儌一切之胜。”
《國語辭典》:被动(被動)  拼音:bèi dòng
受外力影响才发生行动。如:「凡事要主动些,不可处处被动!」
《國語辭典》:积极(積極)  拼音:jī jí
1.主动力图进取。如:「同学们正积极准备考试。」
2.正面的、肯定的。如:「希望这件事能带给大家积极的影响。」
《國語辭典》:引火烧身(引火燒身)  拼音:yǐn huǒ shāo shēn
1.引燃火焰烧自己身体。如:「大庭广众前,他为了表达不满,竟然引火烧身,这种行为实在不可取。」
2.比喻自我毁灭或引祸上身。如:「目前情势很复杂,最好不要介入纷争,以免引火烧身。」
3.比喻显露自己缺点,争取别人的同情。如:「他每次都引火烧身,以为把自己说得如此不堪,大夥就不好意思再落井下石。」
《國語辭典》:以攻为守(以攻為守)  拼音:yǐ gōng wéi shǒu
以主动攻击做为积极防禦的手段。《宋史。卷四○二。安丙传》:「时方议和,丙独戒饬将士,恫疑虚喝,以攻为守,威声甚著。」
《漢語大詞典》:知情不报
知道情况而不报告,特指没有犯罪的人主动地或被动地对检察当局隐匿别人的叛逆罪或重罪的行为。例如:对叛逆罪的知情不报者。
《漢語大詞典》:送货上门(送貨上門)
(1).把货物送到顾客家里,以方便用户。《新华月报》1965年第2期:“在送货上门、送货下乡工作中,很多单位实行了三固定,就是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
(2).比喻女子主动接近男子。多用于贬义。 老鬼 《血色黄昏》五九:“团部学校一女教师看上了他,常往连里跑,送货上门。”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二部十九:“这些小玩艺,放在一个碰也没有碰过一下女人的四十六岁的跑腿子的炕上,引得他整宿没有睡…… 侯长腿 骂起来了:‘操她小妈的,送上门来了,什么玩艺?’”《中篇小说选刊》1988年第2期:“好呀,你这破货!原来你早跟 秋寡公 勾搭,一起害 牯苟 。骚到家了!送上门了。”
《国语辞典》:挂冠而去(挂冠而去)  拼音:guà guān ér qù
主动辞去职务。如:「他因为与上级的理念不合,决定挂冠而去。」
《国语辞典》:反客作主  拼音:fǎn kè zuò zhǔ
客人反倒成了主人。比喻变被动的为主动的或变次要的为主要的。《隋唐演义》第五八回:「自己坐在洛阳,无可奈何,只得赍了金珠,著长孙安世去求夏王窦建德,落得秦王以逸待劳,反客作主。」也作「反客为主」。
《国语辞典》:攻势作战(攻势作战)  拼音:gōng shì zuò zhàn
大军主动迫敌决战的积极行动。
《国语辞典》:开方便门(开方便门)  拼音:kāi fāng biàn mén
1.方便门,指佛教引导众生信佛的门径。开方便门引申为给人方便。如:「如果不碍事,不妨开开方便门,岂不皆大欢喜?」
2.女人主动开门招引男人。《醒世恒言。卷一五。赫大卿遗恨鸳鸯绦》:「他也是个广开方便门的善知识,正勾搭万法寺小和尚去非做了光头夫妻。」
《国语辞典》:自动自发(自动自发)  拼音:zì dòng zì fā
不藉他力而由自己主动作为。如:「他总会自动自发地做好分内之事,从不需别人催促。」
《国语辞典》:投怀送抱(投怀送抱)  拼音:tóu huái sòng bào
主动向对方表达爱意。如:「相传古代柳下惠,纵有美女投怀送抱,也能正襟不乱。」
《国语辞典》:预防注射(预防注射)  拼音:yù fáng zhù shè
将疫苗注射进入健康的人体中,藉由体内之主动免疫反应产生对于特定或类似病原的抗体,以达到增强对该疾病之抵抗力或预防感染的目的。也称为「预防接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