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中事
(1).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 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
(2).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
(3).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 ( 赵高 )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
(4).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
《國語辭典》:中土  拼音:zhōng tǔ
1.中原地区。《淮南子。地形》:「正中冀州曰中土。」《汉书。卷七七。毋将隆传》:「哀帝崩,莽秉政,使大司徒孔光奏隆前为冀州牧治中山冯太后狱冤陷无辜,不宜处位在中土。」
2.中国。《后汉书。卷八八。西域传。论曰》:「余闻之后说也,其国则殷乎中土。」《南史。卷三三。范泰传》:「并被珍于外国,无取于中土。」
《國語辭典》:中节(中節)  拼音:zhòng jié
1.通常古人用于指音乐合于适当的法度、规范及道德要求,比喻为适中节度。《礼记。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2.中的、确著。《金瓶梅》第二回:「老娘也不消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中节。」
《漢語大詞典》:中下
(1).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六等。书·禹贡:“﹝ 兗州 ﹞厥田惟中下。” 孔 传:“田第六。”书·禹贡:“﹝ 雍州 ﹞厥赋中下。” 孔 传:“赋第六。”
(2).中等里的下等。 宋 何薳 墨经·松:“明不足而黄者,曰黄明松,品惟中下。”
(3).指中策和下策。后汉书·乌桓鲜卑传论:“然制御上略,歷世无闻; 周 汉 之策,仅得中下。” 明 袁宏道 《感事》诗:“边防自古无中下,朝论於今有是非。”
《漢語大詞典》:中第
(1).中等的等第。通典·选举一:“ 桓帝 建和 初,詔诸学生,年十六以上,比郡国明经试,次第上名,高第十五人,上第十六人为中郎,中第十七人为太子舍人,下第十七人为王家郎。”北齐书·儒林传·马敬德:“ 敬德 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至京,依秀才策问,唯得中第。”新唐书·百官志三:“博士教之,功多者为上第,功少者为中第,不勤者为下第。”
(2).中等门第。《魏书·高允传》:“学生取郡中清望,人行修谨,堪循名教者,先尽高门,次及中第。”
《漢語大詞典》:下中
下等中的中等。即第八等。书·禹贡:“厥土惟涂泥,厥田惟下中。”史记·李将军列传:“ 蔡 为人在下中,名声出 广 下甚远,然 广 不得爵邑,官不过九卿,而 蔡 为列侯,位至三公。” 司马贞 索隐:“以九品而论,在下之中,当第八。”
分類:下等中等
《漢語大詞典》:上中
上等中的中等,也就是第二等。书·禹贡:“海 岱 及 淮 惟 徐州 ……厥田惟上中,厥赋中中。” 孔 传:“田第二,赋第五。” 宋 晁贯之 墨经·松:“根榦肥大,脂出若珠者曰脂松、品惟上中。”
《漢語大詞典》:中制
(1).中等规格。周礼·考工记·弓人:“弓长六尺有六寸,谓之上制,上士服之;弓长六尺有三寸,谓之中制,中士服之;弓长六尺,谓之下制,下士服之。” 郑玄 注:“人各以其形貌大小服其弓。” 贾公彦 疏:“此以弓有长短三等,人亦有长短三等而言,取其弓与人相称之事。”
(2).合乎中庸之道的典章、制度。《汉书·董仲舒传》:“ 孔子 曰:‘奢则不逊,俭则固。’俭非圣人之中制也。”新唐书·儒学传中·王元感:“故先王立其中制,使情文两称,是以祥则縞带素紕,禫则无不佩。” 宋 苏辙 《辞户部侍郎札子》:“方欲酌今昔之中制,采吏民之公言。” 清 恽敬 《三代因革论一》:“圣人治天下……必将有以合乎人情之所宜。是故中制者,圣人之法也。”
(3).谓从中干预。宋史·岳飞传:“帝答曰:‘有臣如此,顾復何忧,进止之机,朕不中制。’” 明 张居正 《答郭华溪》:“一切剿处事宜,公所画俱当,惟公自裁,便宜行之,不敢中制。”
《漢語大詞典》:中田
(1).田中。《诗·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庐,疆埸有瓜。” 郑玄 笺:“中田,田中也。” 三国 魏 曹植 《豫章行》之一:“ 虞舜 不逢 尧 ,耕耘处中田。” 唐 韩愈 《和李相公摄事南郊》:“村树黄復緑,中田稼何饶!”
(2).中等田地。《汉书·食货志上》:“民受田,上田夫百畮,中田夫二百畮,下田夫三百畮。”
《國語辭典》:中士  拼音:zhōng shì
1.中等的人。《老子》第四一章:「中士闻道,若存若亡。」
2.职官名。禄位在上士之下,下士之上。《孟子。万章下》:「上士倍中士,中士倍下士,下士与庶人在官者同禄。」
3.现行军士阶级之一。位次高于下士,低于上士。
4.佛教用语。三士之一。指追求个人解脱的小乘人。
《國語辭典》:閒田  拼音:xián tián
1.古代君王于分封后所剩馀的田地。「閒」文献异文作「间」。《礼记。王制》唐。孔颖达。正义:「若封人附于大国,谓之附庸;若未封人谓之閒田。」
2.无人耕种的田地。《孔子家语。卷二。好生》:「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西伯仁也,盍往质之?』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远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閒田也。」
《國語辭典》:中寿(中壽)  拼音:zhōng shòu
中等的岁数。古时将人的寿命分为上、中、下三段。中寿,或谓一百岁,或谓九十岁,或谓八十岁,或谓七十岁,或谓六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句下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岁,中寿百,下寿八十。」《左传。昭公三年》:「公聚朽蠹,而三老冻馁。」句下晋。杜预。注:「三老谓上寿、中寿、下寿,皆八十已上。」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年以上,中寿九十以上,下寿八十以上。」《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吕氏春秋。孟冬纪。安死》:「人之寿,久之不过百,中寿不过六十。」《淮南子。原道》:「凡人中寿七十岁。」
《國語辭典》:上寿(上壽)  拼音:shàng shòu
1.古称长寿之尤者为上寿。其说有三:一百二十岁、一百岁、九十岁。《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尔何知中寿。」唐。孔颖达。正义:「上寿百二十,中寿百,下寿八十。」《庄子。盗蹠》:「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汉。王充《论衡。正说》:「上寿九十,中寿八十,下寿七十。」
2.祝寿。汉。司马迁 报任少卿书:「陵未没时,使有来报,汉公卿王侯,皆奉觞上寿。」汉。扬雄甘泉赋〉:「想西王母欣然而上寿兮,屏玉女而却宓妃。」
《國語辭典》:中上  拼音:zhōng shàng
1.中等里较优秀的。《魏书。卷九。肃宗纪》:「癸亥,初听秀才对策,第居中上已上,叙之。」宋。晁贯之《墨经。松》:「明不足而紫者,曰紫松,品惟中上。」
2.中午。《儒林外史》第一六回:「早半日做生意,夜晚伴父亲,念文章,辛苦已极;中上得閒,还溜到门首同邻居们下象棋。」
《漢語大詞典》:中通
中等,普通。 鲁迅 《彷徨·肥皂》:“我一气看了六七样,都要四角多,没有买;看一角一块的,又太坏,没有什么香。我想不如中通的好,便挑定了那绿的一块,两角四分。”
《國語辭典》:中地  拼音:zhōng dì
经济地理上指提供周边居民所需商品和服务的地点,通常成为该地区经济活动及交通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