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漢語大詞典》:宝林(寶林)
(1).佛教语。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七宝树林的简称。《敦煌变文集·降魔变文》:“宝林之上,喜见叶而争开。” 许地山 《空山灵雨·七宝池上的乡思》诗:“你岂忘了这里是天堂?你岂不爱这里底宝林成行?”
(2).古代宫中女官名。隋书·后妃传序:“宝林二十四员,品正第五;御女二十四员,品正第六;采女三十七员,品正第七,是为女御。”新唐书·车服志:“礼衣者,六尚、宝林、御女、采女,女官七品以上大事之服也。”
《漢語大詞典》:红闺(紅閨)
(1).犹红楼。指少女所居之处。 唐 王諲 《后庭怨》诗:“君不见红闺少女端正时,夭夭桃李仙容姿。” 清 黄燮清 《长水竹枝词》之二七:“蚕眠桑老红闺静,灯火三更作茧圆。”
(2).指闺中女子。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五:“ 山尊 果以是科通籍入翰林。虽大魁让人,犹未满红闺期望。”
《漢語大詞典》:司言
(1).谓担任中书舍人。 唐 之中书舍人掌管诏令、侍从、宣旨、接纳上奏文表等事,故云。 唐 刘禹锡 《代裴相祭李司空文》:“ 度 忝司言,公持化权。” 唐 钱起 《和范郎中宿直中书晓玩清池赠南省同僚两垣遗补》诗:“司言兼逸趣,鼓兴接知音。”
(2).宫中女官名。负责传宣圣旨。 宋 周密 武林旧事·册皇后仪:“内命妇各就位,皇后首饰褘衣,内侍引司言,司言引尚宫,尚宫引皇后出閤。”明史·职官志三:“女官。六局。尚宫局,领司四:司记、司言、司簿、司闈。”原注:“凡令节外命妇朝贺中宫,司言传旨。”
《漢語大詞典》:内司
(1). 北朝 魏孝文帝 所置宫中女官名。北史·后妃传序:“ 孝文 改定内官……后置女职,以典内事:内司视尚书令、僕;作司、大监、女侍中三官视二品。”
(2). 宋 代内侍省所属内东门司、合同凭由司、军头引见司等的统称。 宋 吴自牧 梦粱录·内司官:“内侍省:知省、都知……御輦马、御马院兼提举、诸内司、库藏司所等处。”参阅宋史·职官志六
(3).诸王府的属官。 清 易本烺 《云杜故事》:“ 元统 间,革去羣王内司,併入艺文监。”
《國語辭典》:嫔嫱(嬪嬙)  拼音:pín qiáng
古代宫中的女官。《左传。昭公三年》:「君若不弃敝邑,而辱使董振择之,以备嫔嫱,寡人之望也。」晋。杜预。注:「嫔、嫱,妇官。」《三国志。卷六一。吴书。潘浚陆凯传。陆凯》:「今中宫万数,不备嫔嫱,外多鳏夫,女吟于中。」
《漢語大詞典》:宫官
(1).太子属官。犹言宫僚。旧唐书·隐太子建成传:“﹝ 高祖 ﹞又遣礼部尚书 李纲 、民部尚书 郑善果 俱为宫官,与参谋议。”宋史·燕懿王德昭传:“宫官 吴申 为御史,荐其学行,命试学士院,累詔不赴。” 明 陈耀文 天中记·赞善:“先谏官言 白居易 初授左赞善大夫,盗杀宰相 武元衡 , 居易 首上疏论其寃,急请捕贼,以雪国耻。宰相以宫官非諫职,不当先諫官言事。”
(2).宫中女官。新唐书·高宗纪:“﹝ 上元 二年八月﹞丁酉,詔妇人为宫官者岁一见其亲。”
(3).宦官,太监。 唐 韩愈 《丰陵行》:“羣臣杂沓驰后先,宫官穰穰来不已。” 孙汝听 注:“宫官,宦侍也。” 唐 王涯 《宫词》之九:“永巷重门渐半开,宫官著锁隔门回。” 前蜀 韦庄 《洛阳吟》:“宫官试马游三市,舞女乘舟上九天。”
《國語辭典》:贤妃(賢妃)  拼音:xián fēi
1.贤德的后妃。《诗经。齐风。鸡鸣。序》:「鸡鸣,思贤妃也。」《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序》:「若夫贤妃助国君之政,哲妇隆家人之道。」
2.唐代一种女官的名称。《新唐书。卷四七。百官志二。自注》:「唐因隋志,有贵妃、淑妃、德妃、贤妃,各一人,为夫人,正一品。」宋。高承《事物纪原。卷一。帝王后妃部。贤妃》:「唐百官志,内官有贤妃正一品,……续事始曰:『隋炀帝置德妃、贤妃。』」
《國語辭典》:女家  拼音:nǚ jiā
结婚的两方,称女方为「女家」。《晋书。卷二九。五行志下》:「梁国女子许嫁,已受礼娉,寻而其夫戍长安,经年不归,女家更以适人。女不乐行,其父母逼强,不得已而去,寻得病亡。」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五。娶妇》:「遇节序,即以节物、头面、羊酒之类追女家,随家丰俭。」
《國語辭典》:九嫔(九嬪)  拼音:jiǔ pín
1.古代帝王的妃子。历代均有此制,然名称不尽相同。如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2.职官名。周制宫中的女官,掌妇学之法。见《周礼。天官冢宰。九嫔》。
《漢語大詞典》:御正
(1).控驭使不偏斜。管子·戒:“是故圣人齐滋味而时动静,御正六气之变,禁止声色之淫,邪行亡乎体,违言不存口。”
(2).官名。 北周 所置。周书·申徽传:“ 明帝 以御正任总丝纶,更崇其术为上大夫,员四人,号大御正,又以 徽 为之。” 北周 庾信 《周太子太保步陆逞神道碑》:“御正以官触父名,不拜。”资治通鉴·陈文帝天嘉二年:“六月,乙酉, 周 使御正 殷不害 来聘。” 胡三省 注:“周书·申徽传曰:‘御正,任专丝纶’,盖中书舍人之职也。北史·卢辩传:‘ 武成 元年,增置御正四人,位上大夫。’考之唐六典则曰:‘ 后周 依《周官》,春官府置内史中大夫,掌王言,盖比中书监、令之任,后又增为上大夫……’然则为御正者,亦代言之职,在帝左右,又亲密於中书。 杜佑 通典:‘御正属天官府。’”
(3).官名。 五代 宫中女官。新五代史·唐庄宗神闵敬皇后刘氏传:“至 庄宗 时,后宫之数尤多,有昭容,昭仪,昭媛,出使、御正……其餘名号,不可胜纪。”
《漢語大詞典》:九御
(1).即九嫔。国语·周语中:“内官不过九御,外官不过九品。” 韦昭 注:“九御,九嬪也。”详“ 九嬪 ”。
(2).即女御。宫中女官,掌女工及侍御之事。共八十一人,分九组轮流侍御,故称。周礼·天官·内宰:“以阴礼教九嬪,以妇职之法教九御。” 郑玄 注:“九御,女御也。九九而御於王,因以号焉。” 贾公彦 疏:“女御八十一人,九人为一属。属犹聚也。九人同时御,又同为丝枲之事。” 孙诒让 正义:“九九而御於王,即《九嬪》注所谓女御八十一人当九夕是也。” 宋 苏轼 《内中御侍以下贺皇太后年节词语》:“仪型九御,恭俭闻于遐邇。”
《國語辭典》:九嫔(九嬪)  拼音:jiǔ pín
1.古代帝王的妃子。历代均有此制,然名称不尽相同。如唐以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为九嫔。
2.职官名。周制宫中的女官,掌妇学之法。见《周礼。天官冢宰。九嫔》。
《國語辭典》:内亲(內親)  拼音:nèi qīn
1.宗族,同姓的亲属。《礼记。文王世子》:「公族朝于内朝,内亲也。」《红楼梦》第一一一回:「只说这晚人客来往不绝,幸得几个内亲照应。」
2.母亲。《敦煌变文集新书。卷八。搜神记》:「昔有樊寮至孝,内亲早亡,继事后母。」
3.妻子的亲戚统称,如内兄弟、连襟等。《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却说姚家有个极密的内亲,叫做周少溪。」
4.内心亲近。《汉书。卷五九。张汤传》:「天子甚尊惮大将军,然内亲安世,心密于光焉。」
《國語辭典》:世妇(世婦)  拼音:shì fù
宫中的女官。《礼记。曲礼下》:「天子有后,有夫人,有世妇,有嫔,有妻,有妾。」《周礼。春官。世妇》:「世妇掌女宫之宿戒,及祭祀,比其具。」
《國語辭典》:女御  拼音:nǚ yù
1.宫中女官名。《周礼。天官。女御》:「女御掌御叙于王之燕寝,以岁时献功事。凡祭祀赞世妇,大丧掌沐浴。」
2.帝王的宫人。《后汉书。卷一○。皇后纪上。序》:「周礼王者立后、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以备内职焉。」
《漢語大詞典》:管彤
赤管笔,古制宫中女史用以记书嫔妃夫人的功过,因有史笔之义。后汉书·列女传赞:“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区明风烈,昭我管彤。” 李贤 注:“管彤,赤管笔。” 清 钱谦益 《李孝贞传序》:“ 孝贞 之事,古管彤所书,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