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大詞典》:热风(熱風)
(1).夏季风;炎热的风。 南朝 梁 江淹 《翡翠赋》:“热风翕而起涛,丹气赫而为暑。”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瞿萨旦那国》:“乏水草,多热风,风起则人畜惛迷,因以成病。”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兽一·驼》:“流沙夏多热风,行旅遇之即死。风将至,驼必聚鸣,埋口鼻于沙中,人以为验也。” 瞿秋白 《乱弹·菲洲鬼话》:“沙漠里吹来的热风还在波动着蒸闷的空气。”
(2).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热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为邻,尝有客求医,误造 云逵 ,诊曰:‘热风。’客又请药方, 云逵 曰:‘药方即不如东家 王供奉 。’客惊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为热风。”
(2).中医病症名。由风邪挟热所致的一种病。《云笈七籤》卷七一:“右五味搅和,令调以枣肉,和为丸,如大麻子许。每食后一丸,去心忪热风。”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二》:“ 郑云逵 与 王彦伯 为邻,尝有客求医,误造 云逵 ,诊曰:‘热风。’客又请药方, 云逵 曰:‘药方即不如东家 王供奉 。’客惊而去。自是京城目乖宜者为热风。”
《漢語大詞典》:血枯
中医病名。《素问·腹中论》:“有病胷脇支满者,妨於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 岐伯 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絶,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主治二·妇人经水》:“经闭:有血滞,血枯。”
《漢語大詞典》:克伐(剋伐)
(1).攻打,讨伐。《后汉书·章帝纪》:“克伐 鬼方 ,开道 西域 。威灵广被,无思不服。”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
(2).损害。《镜花缘》第六一回:“可惜这两宗美品,世人不知,视为弃物;反用无益之苦茗,听其克伐。”
(3).中医学名词。指使用性峻伤元的攻破消导药物。《医宗金鉴·内治杂证法·胁肋胀痛》:“若行克伐,则虚者益虚,滞者益滞,祸不旋踵矣。”
(1).征服;克服。 晋 王嘉 《拾遗记·周》:“ 武王 资圣智而剋伐,观天命以行诛。”
(2).中医采用的驱除、攻逐等治疗方法,稍过即伤元气,因有“剋伐”之称。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四》:“譬如有人病积痞者,无不剂而救之之理,即使骤畏剋伐,亦必渐次破除其垒块,盪涤其肠胃,而后徐养之以和平。”
《漢語大詞典》:强中
亦作“彊中”。 中医病名。出自《诸病源候论·强中候》。又名内消。指阴茎勃起坚硬,久久不痿而精液自泄之症。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上·强中》:“强中:有肝火盛强,有金石性发。其证茎盛不衰,精出不止,多发消渴痈疽。”
亦作“彊中”。 强为作媒。谓逼嫁。中,居间之媒介。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贞絜寡妇……遭值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娉币,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彊中欺嫁,处迫胁遣送,人有自縊房中,饮药车上,絶命丧躯,孤捐童孩。此犹迫胁人命自杀也。” 汪继培 笺:“ 桓 九年 纪季姜 归於京师,《穀梁传》云:‘为之中者归之也。’ 范宁 注:‘中,谓关与婚事。’”
亦作“彊中”。 强为作媒。谓逼嫁。中,居间之媒介。 汉 王符 《潜夫论·断讼》:“贞絜寡妇……遭值不仁世叔,无义兄弟,或利其娉币,或贪其财贿,或私其儿子,则彊中欺嫁,处迫胁遣送,人有自縊房中,饮药车上,絶命丧躯,孤捐童孩。此犹迫胁人命自杀也。” 汪继培 笺:“ 桓 九年 纪季姜 归於京师,《穀梁传》云:‘为之中者归之也。’ 范宁 注:‘中,谓关与婚事。’”
《漢語大詞典》:包络(包絡)
(1).包围环绕。 宋 苏轼 《表忠观碑》:“大城其居,包络山川,左江右湖,控制岛峦。” 宋 赵希鹄 《洞天清录·古砚辨》:“ 端溪 中巖旧坑,石色紫,如新嫩肝,细润如玉……外有黄臕包络,扣之无甚声,磨墨亦无声。”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八》:“其内水两重,皆西转而北去,其外大水逆兜,独南流而东绕,此诸流包络之分也。” 清 赵翼 《蛛网》诗:“区区设罻罗,包络能几尺。”
(2).犹包括。 元 柳贯 《尊经堂》诗:“贞明配日月,广大侔天地,简牘之所资,包络无巨细。”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杜 诗别於诸家,在包络一切,其时露缺处,正是无所不有处。”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凡云文者,包络一切箸於竹帛者而为言。”
(3).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主部位》:“包络之络联藏府,三焦之气应无方。”注:“至於包络,乃周身脂膜之络,联属百骸藏府者也。”
(2).犹包括。 元 柳贯 《尊经堂》诗:“贞明配日月,广大侔天地,简牘之所资,包络无巨细。” 清 沈德潜 《说诗晬语》卷下:“ 杜 诗别於诸家,在包络一切,其时露缺处,正是无所不有处。” 章炳麟 《国故论衡·文学总略》:“凡云文者,包络一切箸於竹帛者而为言。”
(3).中医谓联属百骸脏腑的周身脉络。《医宗金鉴·痘疹心法要诀·痘主部位》:“包络之络联藏府,三焦之气应无方。”注:“至於包络,乃周身脂膜之络,联属百骸藏府者也。”
《漢語大詞典》:逆气(逆氣)
(1).违逆不顺之气。《管子·七臣七主》:“人不足则逆气生,逆气生则令不行。” 三国 蜀 诸葛亮 《便宜十六策·治国》:“故天失其常,则有逆气。” 清 蒲松龄 《为花神讨封姨檄》:“恃贪狼之逆气,漫云 河伯 为尊。”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3).指怨恨之气。《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阿依得的故事》:“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恨恨地说:‘哼!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
(2).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素问·逆调论》:“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皆何藏使然?愿闻其故。” 三国 魏 曹操 《内诫令》:“孤有逆气病,常储水卧头,以铜器盛臭恶。” 宋 沈括 《梦溪补笔谈·药议》:“除胸胁痰癖,逐停水,破结实,消胀满、心下急痞痛、逆气,皆是枳实之功。”
(3).指怨恨之气。《云南民族文学资料·阿依得的故事》:“ 木老爷 恨得咽了两口逆气,恨恨地说:‘哼! 阿依得 这家伙实在可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