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國語辭典》:经纶(經綸)  拼音:jīng lún
整理蚕丝。引申为规划、治理。《礼记。中庸》:「惟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论曰》:「自后经纶失方,畔服不一。」
《漢語大詞典》:绿丝(緑絲)
(1).绿色丝缕。 唐 独孤及 《官渡柳歌》:“千条万条色,一一胜緑丝。” 唐 白居易 《元九以绿丝布白轻褣见寄制成衣服以诗报知》:“緑丝文布素轻褣,珍重京华手自封。”
(2).指柳丝。 唐 徐彦伯 《饯唐州高使君赴任》诗:“香萼媚红滋,垂条縈緑丝。” 前蜀 韦庄 《丙辰年鄜州遇寒食城外醉吟》之一:“满街杨柳緑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
《漢語大詞典》:云缕(雲縷)
(1).像白云一样袅袅不绝的丝缕。 宋 高观国 《隔浦莲·七夕》词:“柔情不尽,好似冰綃云缕。”
(2).轻柔飘洒如云的织物。 宋 王安石 《与微之同赋梅花得香字》之二:“不御铅华如国色,秖裁云缕想仙装。”
(3).缭绕的烟篆。 宋 陆游 《梦游山寺焚香煮茗甚适既觉怅然》诗:“毫盏雪涛驱滞思,篆盘云缕洗尘襟。”
(4).柔美的长发。 宋 卢祖皋 《卜算子》词:“簟冷捲风漪,髻滑抛云缕。”
(5).轻柔的雨丝。 明 陈汝元 《金莲记·量移》:“细雨滴残秋,盼迢遥千里含愁,瀟瀟云缕抛红豆。”
《國語辭典》:缕细(縷細)  拼音:lǚ xì
1.形容细如缕丝。南朝陈。徐陵麈尾铭〉:「靡靡丝垂,绵绵缕细。」
2.底细、内情。《董西厢》卷二:「待觅个身亡命夭,又恐贼军不知缕细,葫芦提把寺院焚烧。」
《國語辭典》:缕析(縷析)  拼音:lǚ xī
详细分析。如:「他向客户缕析市场行情及行销策略。」
《國語辭典》:织布(織布)  拼音:zhī bù
1.以丝、麻、棉、毛等线编制成布匹。《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2.纺织品。《史记。卷一一九。循吏传。公仪休传》:「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
《漢語大詞典》:萦丝(縈絲)
(1).纠结的丝缕。 唐 张祜 《折杨柳》诗:“舞带縈丝断,娇娥向叶嚬。” 宋 周密 《木兰花慢·麴院风荷》词:“算恼人偏是縈丝露藕,连理秋房。”
(2).形容纠缠难解。 唐 元稹 《莺莺传》:“泪痕在竹,愁绪縈丝。因物达情,永以为好耳。” 宋 秦观 《一丛花》词:“佳期。谁料之参差,愁绪暗縈丝。”
《漢語大詞典》:红绒(紅絨)
刺绣用的红色丝缕。 南唐 李煜 《一斛珠》词:“绣牀斜凭娇无那,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一本作“ 红绒 ”。词苑丛谈·体制·贺黄公词筌引 明 杨孟载 《春绣》诗:“閒情正在停针处,笑嚼红绒唾碧窗。”
《漢語大詞典》:得巧
(1).谓得其巧妙。 唐 韩愈 《汴泗交流赠张仆射》诗:“发难得巧意气麤,讙声四合壮士呼。”
(2).古时农历七月七日夜,妇女在月光下以五彩丝缕穿七孔针或九尾针,先成者谓之得巧。 唐 祖咏 《七夕》诗:“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看看。”又,妇女以小蜘蛛安置盒内,次日看它结网之状,若网丝密而圆正,亦谓之得巧。参阅 五代 王仁裕 开元天宝遗事·蛛丝卜巧、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七夕。参见“ 乞巧 ”。
《國語辭典》:乞巧  拼音:qǐ qiǎo
相传阴历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二星相会之期,旧俗妇女此夕必备陈瓜果、鲜花、胭脂于庭中向天祭拜,以期拥有姣美的面貌;并对月引线穿针,以期双手灵巧,长于刺绣织布,称为「乞巧」。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七月》:「是夕,人家妇女结䌽缕,穿七孔针,或以金银鍮石为针,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也作「祈巧」。
《國語辭典》:寸缕(寸縷)  拼音:cùn lǚ
很少的布帛。比喻微薄的东西。《聊斋志异。卷一○。仇大娘》:「自是魏虽殷勤,竟不敢受其寸缕,宁厚酬之而已。」
分類:微薄丝缕
《漢語大詞典》:织花(織花)
用各种纱线、丝缕在织机上织成带有花纹的纺织品。亦谓用手工编织出带有花纹的编织物。 唐 栖蟾 《送迁客》诗:“织花蛮市布,擣月 象州 砧。”宋史·舆服志二:“皇太子妃……出入亦乘檐子。中兴简俭,惟用藤檐子,顶梁、舁杠皆饰以玄漆,四角刻兽形,素藤织花为面,如 政和 之制。”
《漢語大詞典》:纶经(綸經)
犹经纶。整理丝缕。比喻治理政事。 唐 柳宗元 《惩咎赋》:“刚柔弛张兮,出入纶经;登能抑枉兮,白黑浊清。”
《漢語大詞典》:雾缕(霧縷)
轻细的丝缕。 元 马祖常 《端午效六朝体》诗:“采丝擷雾缕,纱縠含风漪。”
分類:轻细丝缕
《漢語大詞典》:血缕(血縷)
丝缕状的血。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二:“方手举以示众,鱼忽拨剌掉尾,击中左颊,仆水中。众怪其不起,试扶之,则血缕浮出。”
分類:丝缕
《漢語大詞典》:缕堤(縷堤)
临河处所筑的小堤。因连绵不断,形如丝缕,故名“缕堤”。缕堤堤身低薄,仅可防御寻常洪水,在特大洪水时不免漫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