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751,分117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5  6  7  8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东宫
东野
东平
东壁
东头
东朝
出东
淮东
东溟
东道
东汉
复东
东游
东注
东之
《國語辭典》:东宫(東宮)  拼音:dōng gōng
1.古代太子所居住的地方。亦借指太子。《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也称为「青宫」、「春宫」。
2.复姓。如春秋时齐有大夫东宫得臣。
《國語辭典》:四象  拼音:sì xiàng
1.金、木、水、火。《易经。系辞上》:「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唐。孔颖达。正义:「两仪生四象者,谓金、木、水、火。」
2.春、夏、秋、冬。体现于卦象则为少阳、老阳、少阴、老阴。《朱子语类。卷一三七。战国汉唐诸子》:「易中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
3.易卦四象:实象、假象、义象、用象。
4.日、月、星、辰。《西游记》第一回:「日、月、星、辰,谓之四象。」
《漢語大詞典》:东野(東野)
(1).东郊。泛指乡野。晋书·庾峻传:“知足如 疏广 ,虽去列位而居东野,与人父言,依於慈;与人子言,依於孝……是故先王许之,而圣人贵之。”
(2).“齐东野人”的缩语。指道听途说之人。世说新语·言语“ 潁川 太守髡 陈仲弓 ” 南朝 梁 刘孝标 注:“按 寔 ( 陈仲弓 之名)之在乡里,州郡有疑狱不能决者,皆将诣 寔 ……岂有盛德感人若斯之甚而不自卫,反招刑辟,殆不然乎!此所谓东野之言耳。”参阅孟子·万章上
(3).古地名。 春秋 鲁 季孙氏 的采邑。左传·定公五年:“ 季平子 行 东野 。” 杜预 注:“ 东野 , 季氏 邑。”
(4).复姓。 春秋 时有 东野稷 。见庄子·达生
(5).犹东序。文选·王俭〈褚渊碑文〉:“仰《南风》之高咏,餐东野之秘寳。” 李善 注:“《典引》曰:‘御东序之秘寳。’然野当为杼,古序字也。”
《漢語大詞典》:东平(東平)
(1).地名。在今 山东省 。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今之文人, 鲁国 孔融 文举 …… 东平 刘楨 公干 。”《文选·谢灵运〈拟魏太子“邺中集”诗·刘桢〉》:“贫居晏里閈,少小长 东平 。” 李善 注:“汉书: 泰山郡 有 东平县 。”
(2).指 汉 刘苍 。因其封 东平王 ,故称。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昔 沛献 访对於 云臺 , 东平 齐声於 杨 史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东平 擅其懿文, 沛王 振其《通论》。”参见“ 东平献颂 ”。
《漢語大詞典》:东平献颂(東平獻頌)
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 汉 明帝 永平 ﹞十五年春行幸 东平 ……帝以所作《光武本纪》示 苍 , 苍 因上《光武受命中兴颂》,帝甚善之。”后因以“东平献颂”为宗室歌颂帝德的典实。《三国志·魏志·中山恭王袞传》:“昔 唐叔 归禾, 东平 献颂,斯皆骨肉赞美,以彰懿亲。”
《國語辭典》:东壁(東壁)  拼音:dōng bì
1.东侧的墙壁。《文选。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唐。李白 寄上吴王诗三首之二:「去时无一物,东壁挂胡床。」
2.星官名。壁宿的别名。《晋书。卷一一。天文志上》:「东壁二星,主文章,天下图书之秘府也。」后世遂多用为图书之典故,如「东壁图书府」之类。参见「壁」条。
《漢語大詞典》:东头(東頭)
东边。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蔡司徒 在 洛 ,见 陆机 兄弟住参佐廨中,三间瓦屋, 士龙 住东头, 士衡 住西头。” 唐 李绅 《悲善才》诗:“东头弟子 曹善才 ,琵琶请进新翻曲。” 茅盾 《子夜》三九:“ 朱桂英 的目的地却在那草棚的东头。”
分類:东边
《國語辭典》:东朝(東朝)  拼音:dōng cháo
1.汉代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之东,太后常居此,因故转称太后为「东朝」。《汉书。卷五二。灌夫传》:「上然之,赐婴食,曰:『东朝廷辩之。』」明。朱有燉 元宫词:「包髻团衫别样妆,东朝谒罢出宫墙。」
2.太子。晋。陆机〈答贾长渊诗〉:「东朝既建,淑问峨峨。」《新唐书。卷一一四。列传。崔融》:「累补宫门丞、崇文馆学士。中宗为太子时,选侍读,典东朝章疏。」也称为「东储」。
《漢語大詞典》:东内(東内)
(1). 唐 大明宫 (后改 蓬莱宫 )的别称。旧唐书·地理志一:“ 东内 曰 大明宫 ,在 西内 之东北。 高宗 龙朔 二年置…… 高宗 以后,天子常居 东内 ,别殿、亭、观三十餘所。”
(2).泛指宫内东面的宫。 前蜀 花蕊夫人 《宫词》之四:“东内斜将紫禁通,龙池凤苑夹城中。”
《韵府拾遗 东韵》:出东(出东)
礼记日出于东月生于西汉书天文志太白当期而出其国昌出东为东方入为北方出西为西方入为南方
分类:出东
《骈字类编》:淮东(淮东)
后汉书祭祀志中岳在未四岳各有在方孟辰之地中营内海在东四渎河西济北淮东江南他山川各如其方皆在外营内广元史地理志扬州路唐初改南兖州又改䢴州又改 陵郡又复为扬州宋为淮东路元至元十三年初建大都督府置江淮等处行中书省十四年改为扬州路总管府十五年置淮东道宣慰司本路属焉
又又百官志见湖北下身系年录山阳要地屏蔽淮东
又庾信萧太墓志铭托 淄右莅政淮东
《漢語大詞典》:东溟(東溟)
(1).东海。 南朝 宋 颜延之 《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诗:“ 元天 高北列, 日观 临东溟。” 唐 李白 《古风》之十一:“ 黄河 走东溟,白日落西海。” 明 郎瑛 七修类稿·天地一·潮汐:“若言岸势逼,则东溟自 定海 吞 餘姚 、 奉化 二江,侔之 浙江 ,尤甚狭迫。” 毛泽东 《清平乐·会昌》词:“ 会昌 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2).犹东洋。指 日本 。 陈三立 《辛丑七月登焦山作》诗:“二客东溟秀,谐戏俯急湍。”自注:“谓 日本 结城琢 、 中村兼善 。”
分類:东海日本
《國語辭典》:东道(東道)  拼音:dōng dào
本为设宴待客之意,后指请客的主人。参见「东道主」条。《通俗编。交际》:「世俗谓主人曰东家,具觞款客曰作东道。」
《國語辭典》:东道主(東道主)  拼音:dōng dào zhǔ
春秋时郑大夫烛之武见秦穆公,要求秦军停止进攻郑国,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语出《左传。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后借以泛称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唐。李白 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君为东道主,于此卧云松。」也作「东道」、「东道主人」。
《國語辭典》:东汉(東漢)  拼音:dōng hàn
朝代名。(西元25~220)光武帝至献帝都于洛阳,因洛阳在西汉首都长安的东边,故称为「东汉」。又因建于刘邦所建的西汉之后,并承续其国脉,故也称为「后汉」。
《韵府拾遗 东韵》:复东(复东)
史记陈丞相世家陈平夜出女子二千人荥阳城东门楚因击之陈平乃与汉王从城西门夜出去遂入关收散兵复东
《骈字类编》:东游(东游)
唐 杜甫 严氏溪放歌行 东游西还力实倦,从此将身更何许。
唐 刘长卿 送皇甫曾赴上都 东游久与故人违,西去荒凉旧路微。
唐 鲍溶 玉清坛 西信无因得,东游奈乐何。
唐 胡曾 咏史诗 高阳 最怜伏轼东游日,下尽齐王七十城。
分类:东游
《骈字类编》:东注(东注)
唐 孟浩然 晚春卧病寄张八 遥情每东注,奔晷复西驰。
唐 杜甫 得舍弟消息 犹有泪成河,经天复东注。
宋 苏轼 凤翔八观,并叙 其七 李氏园 东注入深林,林深窗户绿。
《骈字类编》:东之(东之)
清 田步蟾 挽张之洞联 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仰若斗山,与唐韩昌黎各千古;
分类: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