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中年作恶
 
中年别
 
中年怕踏长亭路
 
中年怀抱
 
中年丝竹
 
作数日恶
 
儿辈知此乐
 
儿辈莫教知
 
哀感中年
 
好怀中年减
 
未必能陶写
 
东山丝竹
 
歌管陶写
 
正赖丝与竹
 
畏逢亲友别
  
丝竹东山
 
丝竹陶写
 
羲之常恐儿曹觉
 
莫遗儿辈觉
 
越山丝竹
 
陶写中年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言语〉~2~
谢太傅语王右军曰:「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晋书》卷八十〈王羲之列传〉~20~
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朝廷以其誓苦,亦不复徵之。
典故
安石
    
谢安
 
谢安石
 
东山太傅

相关人物
谢安

参考典故
东山起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传》
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太常卿。安年四岁时,谯郡桓彝见而叹曰:「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及总角,神识沈敏,风宇条畅,善行书。弱冠,诣王濛清言良久,既去,濛子修曰:「向客何如大人?」濛曰:「此客亹亹,为来逼人。」王导亦深器之。由是少有重名。……征西大将军桓温请为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送,中丞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谢安字安石,尚从弟也。父裒高崧戏之曰:「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安甚有愧色。既到,温甚喜,言生平,欢笑竟日。既出,温问左右:「颇尝见我有如此客不?」温后诣安,值其理发。安性迟缓,久而方罢,使取帻。温见,留之曰:「令司马著帽进。」其见重如此。 温当北征,会万病卒,安投笺求归。寻除吴兴太守。……时帝始亲万机,进安中书监,骠骑将军、录尚书事,固让军号。……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寻薨,时年六十六。帝三日临于朝堂,赐东园秘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百万、布千匹、蜡五百斤,赠太傅,谥曰文靖。

例句

南阳葛亮为友朋,东山谢安作邻里。 任华 寄杜抬遗

自是谢公心近得,登楼望月思依依。 刘沧 从郑郎中高州游东潭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谢公难避苍生意,自古风流必上台。 吴融 和座主尚书春日郊居

戎府多秀异,谢公期相携。 孟郊 寄院中诸公

谢公领兹郡,山水无尘泥。 孟郊 献襄阳于大夫

谢安近日违朝旨,傅说当时允帝求。 张祜 寄献萧相公

马卿聊应召,谢傅已登山。 李商隐 南潭上亭宴集以疾后至因而抒情

谢傅门庭旧末行,今朝歌管属檀郎。 李商隐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予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雅望归安石,深知在叔牙。 李嘉祐 奉和杜相公长兴新宅即事呈元相公

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李白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之二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平。 李白 秋夜独坐怀故山

蜀主思孔明,晋家望安石。 李白 赠友人三首之三

岑公相门子,雅望归安石。 李白 送岑徵君归鸣皋山

谁问南飞长绕树,官微同在谢公门。 李益 奉酬崔员外副使携琴宿使院见示

江上萧疏雨,何人对谢公。 李益 述怀寄衡州令狐相公

安石还须起,泉明不得归。 李端 冬夜集张尹后阁

宜与谢公松下戴,净簪云发翠微间。 李群玉 寄友人鹿胎冠子

朝宴华堂暮未休,几人偏得谢公留。 李群玉 将欲南行陪崔八宴海榴亭

谢公留赏山公唤,知入笙歌阿那朋。 李郢 上元日寄湖杭二从事

若去上元怀古去,谢安坟下与沉吟。 杜牧 送杜顗赴润州幕

谢傅秋凉阅管弦,徒教贱子侍华筵。 杜牧 醉后呈崔大夫

江总外家养,谢安乘兴长。 杜甫 入衡州

从来谢太傅,丘壑道难忘。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画图十韵

谢安不倦登临费,阮籍焉知礼法疏。 杜甫 奉酬严公寄题野亭之作

孔明多故事,安石竟崇班。 杜甫 承闻故房相公灵榇自阆州启殡归葬东都有作二首之一

安石名高晋,昭王客赴燕。 杜甫 秋日夔府咏怀奉寄郑监李宾客一百韵

谢傅旌旗控上游,卢郎樽俎借前筹。 杨巨源 酬卢员外

剑逐惊波玉委尘,谢安门下更何人。 温庭筠 经故翰林袁学士居

一抛兰棹逐燕鸿,曾向江湖识谢公。 温庭筠 赠郑徵君家匡山首春与丞相赞公游止

谢傅林亭暑气微,山丘零落閟音徽。 温庭筠 题裴晋公林亭

谢傅隙过驹,萧娘风过烛。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

谢公忆高卧,徒御欲东还。 皇甫曾 奉陪韦中丞使君游鹤林寺

向风舒霁景,如伴谢公游。 卢栯 和于中丞登越王楼作

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卢顺之 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

只觉惘然悲谢傅,未知何以报文翁。 罗隐 所思

世危肯使依刘表,山好犹能忆谢公。 罗隐 金陵寄窦尚书

谢公亲校武,草碧露漫漫。 耿湋 和王怀州观西营秋射

谢公为楚郡,坐客是瑶林。 耿湋 陪宴湖州公堂

重九思嘉节,追欢从谢公。 裴夷直 奉和大梁相公同张员外重九日宴集

陶公缘绿醑,谢傅为苍生。 裴夷直 奉和大梁相公重九日军中宴会之什

罢酒惭陶令,题诗答谢公。 许浑 南海使院对菊怀丁卯别墅

暖溪寒井碧岩前,谢傅宾朋盛绮筵。 许浑 和河南杨少尹奉陪薛司空石笋诗

朝宴华堂暮未休,几人偏得谢公留。 许浑 将为南行陪尚书崔公宴海榴堂

琴酒曾将风月须,谢公名迹满江湖。 赵嘏 十无诗寄桂府杨中丞

谢公待醉消离恨,莫惜临川酒一杯。 赵嘏 同州南亭陪刘侍郎送刘先辈

尊前谁伴谢公游,莲岳晴来翠满楼。 赵嘏 叙事献同州侍御三首之三

安石风流事,须归问省郎。 钱起 奉陪郭常侍宴浐川山池

谢安无个事,忽起为苍生。 陈孙 移取溪旧居呈陈元初校书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谢公诗酒人。 陆畅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之二

安石本怀经济意,何妨一起为苍生。 韩偓 有瞩

雅论承安石,新诗与惠连。 韩翃 家兄自山南罢归献诗叙事

仆射临戎谢安石,大夫持宪杜延年。 韩翃 寄上田仆射

由来谢安石,不解饮灵泉。 顾况 山居即事

典故
安石妓
  
谢公携妓
  
谢家妓
 
谢郎妓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识鉴〉~403~
谢公在东山畜妓,简文曰:「安石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纵心事外,疏略常节,每畜女妓,携持游肆也。」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2~
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并以疾辞。寓居会稽,与王羲之及高阳许询、桑门支遁游处,出则渔弋山水,入则言咏属文,无处世意。扬州刺史庾冰以安有重名,必欲致之,累下郡县敦逼,不得已赴召,月馀告归。复除尚书郎、琅邪王友,并不起。吏部尚书范汪举安为吏部郎,安以书距绝之。有司奏安被召,历年不至,禁锢终身,遂栖迟东土。尝往临安山中,坐石室,临浚谷,悠然叹曰:「此去伯夷何远!」尝与孙绰等汎海,风起浪涌,诸人并惧,安吟啸自若。舟人以安为悦,犹去不止。风转急,安徐曰:「如此将何归邪?」舟人承言即回。众咸服其雅量。安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既累辟不就,简文帝时为相,曰:「安石既与人同乐,必不得不与人同忧,召之必至。」时安弟万为西中郎将,总藩任之重。安虽处衡门,其名犹出万之右,自然有公辅之望,处家常以仪范训子弟。安妻,刘惔妹也,既见家门富贵,而安独静退,乃谓曰:「丈夫不如此也?」安掩鼻曰:「恐不免耳。」及万黜废,安始有仕进志,时年已四十馀矣。

例句

闻道今年寒食日,东山旧路独行迟。 刘禹锡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谢公兼出处,携妓玩林泉。 崔泰之 奉酬韦嗣立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之作

南省恩深宾馆在,东山事往妓楼空。 李商隐 赠赵协律皙

安石东山三十春,傲然携妓出风尘。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一

南国新丰酒,东山小妓歌。 李白 出妓金陵子呈卢六四首之二

君携东山妓,我咏北门诗。 李白 宣城送刘副使入秦

我今携谢妓,长啸绝人群。 李白 忆东山二首之二

谢公自有东山妓,金屏笑坐如花人。 李白 携妓登梁王栖霞山孟氏桃园中

尝高谢太傅,携妓东山门。暂因苍生起,谈笑安黎元。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携妓东土山,怅然悲谢安。 李白 东山吟(土山去江宁城二十五里。晋谢安携妓之所。○一作醉过谢安东山作东山吟。)

谢公正要东山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李白 示金陵子(一作金陵子词)

携妓东山去,春光半道催。 李白 送侄良携二妓赴会稽戏有此赠

东山妓逐飞花散,北海尊随逝水空。 李群玉 哭郴州王使君

泉尊陶宰酒,月眉谢郎妓。 李贺 昌谷诗

谢家青妓邃重关,谁省春风见玉颜。 李郢 张郎中宅戏赠二首之二

杳杳东山携汉妓,泠泠修竹待王归。 杜甫 戏作寄上汉中王二首(原注。王新诞明珠。)

旧府东山馀妓在,重将歌舞送君归。 武元衡 重送卢三十一起居

不知明日休官后,逐我东山去是谁。 白居易 醉戏诸妓

时议名齐谢太傅,更看携妓似东山。 皎然 观李中丞洪二美人唱歌轧筝歌(时量移湘州长史)

黄菊陶潜酒,青山谢公妓。 皮日休 奉献致政裴秘监

为问东山谢丞相,可能诸妓胜红儿。 罗虬 比红儿诗

几醉东山妓,长悬北阙心。 羊士谔 乾元初严黄门自京兆少尹贬牧巴郡之东山山侧精舍有盘石细泉{★}为浮杯之胜苔深树老苍然遗躅士谔谬因出守得继兹赏乃赋诗十四韵刻于石壁

至今犹有东山妓,长使歌诗被管弦。 羊士谔 客有自渠州来说常谏议使君故事怅然成咏

未奏东山妓,先倾北海尊。 萧颖士 山庄月夜作

安石重携妓,子房空谢病。 魏万 金陵酬李翰林谪仙子

典故  
为苍生
 
苍生望
 
谢公起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下卷下《排调》
谢公在东山,朝命屡降而不动。后出为桓宣武司马,将发新亭,朝士咸出瞻送。高灵时为中丞,亦往相祖。先时,多少饮酒,因倚如醉,戏曰:「卿屡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今亦苍生将如卿何?」谢笑而不答。

简释

东山起:指失势后重新得势、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礼率尔遣兴寄近呈苏涣侍御》:“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例句

白屋藩魏主,苍生期谢公。 宋之问 伤王七秘书监

每劳苍生念,不以黄屋尊。 张九龄 奉和圣制赐诸州刺史以题座右

闻道谢安掩口笑,知君不免为苍生。 李欣 送刘十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李白 梁园吟

谢公终一起,相与济苍生。 李白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之二

汉主追韩信,苍生起谢安。 杜甫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之一

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东山起。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近(一作递)呈苏涣侍御

犹有九华知己在,羡君高卧早回头。 杜荀鹤 献钱塘县罗著作判官

东山终为苍生起,南浦虚言白首归。 温庭筠 题裴晋公林亭

毕世唯高卧,无人说是非。 王贞白 忆张处士

既郁苍生望,明时岂陆沉。 蔡希寂 同家兄题渭南王公别业

不遂苍生望,空留封禅文。 钱起 哭常徵君

奈何苍生望,卒为黄绶欺。 陈子昂 同宋参军之问梦赵六赠卢陈二子之作

不将高卧邀刘主,自吐清谈护汉储。 韦庄 寄从兄遵

苍生谢安石,天子富平侯。 高适 古乐府飞龙曲留上陈左相

借问景阳台下客,谢家谁更卧东山。 储嗣宗 春怀寄秣陵知友

天下苍生望不休,东山虽有但时游。 刘禹锡 奉和裴令公夜宴

莫学东山卧,参差老谢安。 李白 送梁四归东平

一卧东山三十春,岂知书剑老风尘。 高适 人日寄杜二拾遗

典故
东山
   
东山芳意
 
东山趣
 
东山捷径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下卷下《排调》
「初,谢安在东山居,布衣,时兄弟已有富贵者。」又「谢公始有东山之志,后严命屡臻,势不获已,始就桓公司马。」
晋·孙盛《晋阳秋》
安家于会稽上虞县,优游山林,六七年间,徵召不至。

简释

东山:指隐居。唐王维《戏赠张五弟湮三首》之一:“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例句

东山有谢安,枉道降鸣銮。 刘宪 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从此东山非昔游,长嗟人与弦俱绝。 刘禹锡 伤秦姝行

恩华辞北第,潇洒爱东山。 刘禹锡 和李相公以平泉新墅获方外之名因为诗以报洛中士君子兼见寄之什

功成名遂会归老,请问东山为近邻。 刘禹锡 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刘禹锡 庙庭偃松诗并序

诏书徵拜脱荷裳,身去东山闭草堂。 刘长卿 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

雅望期三入,东山未可寻。 包佶 奉和柳相公中书言怀

东山谒居士,了我生死道。 孟云卿 放歌行

清辉在昏旦,岂异东山游。 崔公信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圣朝须助理,绝莫爱东山。 张谓 送青龙一公

东山有归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张尚书(一作相公)山亭书怀

所愿归东山,寸心于此足。 李白 春滞沅湘有怀山中

东山春酒绿,归隐谢浮名。 李白 留别西河刘少府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李白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安石在东山,无心济天下。一起振横流,功成复潇洒。 李白 赠常侍御

绿萝长不厌,却欲还东山。 李白 送赵判官赴黔府中丞叔幕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李白 题元丹丘山居

东山夜宴酒成河,银烛荧煌照绮罗。 李群玉 长沙陪裴大夫夜宴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 李郢 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

何时可为乐,梦里东山人。 李颀 寄镜湖朱处士

生事东山远,田园芳岁阑。 李颀 崔五宅送刘跂入京

常辞小县宰,一往东山东。 李颀 赠苏明府

莫辞倒载吟归去,看欲东山又吐茵。 段成式 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一作和徐相公贺襄阳徐副使加章服)

莺里花前选孟光,东山逋客酒初狂。 段成式 嘲元中丞(一作襄阳中堂赏花。为宪与妓人戏。语嘲之)

吾弟东山时,心尚一何远。 王维 戏赠张五弟諲三首之一(时在常乐东园。走笔成。)

遁迹东山下,因家沧海隅。 王维 济上四贤咏(三首。济州官舍作。)之崔录事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王维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一作送别)

东山期已定,相许便抽簪。 薛能 赠歌人

悔下东山石,贫于南阮家。 陆翱 閒居即事

徒令惭所问,想望东山岑。 韦应物 答冯鲁秀才

未真南宫拜,聊偃东山居。 韦应物 赠丘员外二首

东山足松桂,归去结茅茨。 高适 使青夷军入居庸三首

兹焉得高趣,高步谢东山。 高铢 和太原张相公山亭怀古

迹是东山恋,心惟北阙悬。 魏奉古 奉酬韦祭酒偶游龙门北溪忽怀骊山别业因以言志示弟淑奉呈诸大僚之作

沈吟东山意,欲去芳岁晚。 贾至 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琴

东山宿昔意,北征非我心。 陈子昂 登蓟丘楼送贾兵曹入都

闻君东山意,宿昔紫芝荣。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

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独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阳宴集作

东山芳意须同赏,子看囊盛几日传。 羊士谔 都城从事萧员外寄海梨花诗尽绮丽至惠然远及

典故
围棋赌墅
 
东山赌墅
 
争棋墅
 
争棋赌墅
 
羊昙赌
 
谢傅别墅
  
谢赌
 
相关人物
谢安
 
羊昙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2074~
时苻坚强盛,疆埸多虞,诸将败退相继。安遣弟石及兄子玄等应机征讨,所在克捷。拜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建昌县公。坚后率众,号百万,次于淮肥,京师震恐。加安征讨大都督。玄入问计,安夷然无惧色,答曰:「已别有旨。」既而寂然。玄不敢复言,乃令张玄重请。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安常棋劣于玄,是日玄惧,便为敌手而又不胜。安顾谓其甥羊昙曰:「以墅乞汝。」安遂游涉,至夜乃还,指授将帅,各当其任。玄等既破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其矫情镇物如此。以总统功,进拜太保。

简释

赌墅:喻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或指舅甥关系。唐孙元晏《晋·谢公赌墅》:“自从乞与羊昙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典故
使君于此不凡
 
抚筝揽须
   
揽须
 
政尔良难君臣事
 
东山老听桓筝
 
桓伊不凡
 
桓伊哀弦
 
桓伊抚筝
  
桓筝
 
泪落哀筝曲
 
闻筝
 
闻筝堕泪

相关人物
司马炎(晋武帝)
 
桓伊
 
谢安


《晋书》卷八十一〈桓宣列传·(族子)桓伊〉~28~
时谢安女婿王国宝专利无检行,安恶其为人,每抑制之。及孝武末年,嗜酒好内,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惟狎昵谄邪,于是国宝谗谀之计稍行于主相之间。而好利险诐之徒,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嫌隙遂成。帝召伊饮宴,安侍坐。帝命伊吹笛。伊神色无迕,即吹为一弄,乃放笛云:「臣于筝分乃不及笛,然自足以合歌管,请以筝歌,并请一吹笛人。」帝善其调达,乃敕御妓奏笛。伊又云:「御府人于臣必自不合,臣有一奴,善相便串。」帝弥赏其放率,乃许召之。奴既吹笛,伊便抚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安泣下沾衿,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

简释

桓伊筝:咏抚筝,或指心情悲愤。宋陆游《夜闻湖中渔歌》:“悲伤似击渐离筑,忠愤如抚桓伊筝。”


例句

谢傅何由接,桓伊定不凡。 刘禹锡 和汴州令狐相公到镇改月偶书所怀

典故
吟残拥鼻
 
掩鼻咏
   
拥鼻哦诗
 
拥鼻雒阳生
 
书生咏
 
洛下书生咏
 
洛下咏
 
洛生吟
   
谢安洛生咏
 
掩鼻出东山

相关人物
谢安


《世说新语笺疏》中卷上〈雅量〉~369~
桓公伏甲设馔,广延朝士,因此欲诛谢安、王坦之。王甚遽,问谢曰:「当作何计?」谢神意不变,谓文度曰:「晋阼存亡,在此一行。」相与俱前。王之恐状,转见于色。谢之宽容,愈表于貌。望阶趋席,方作洛生咏,讽「浩浩洪流」。桓惮其旷远,乃趣解兵。王、谢旧齐名,于此始判优劣。南朝梁·刘孝标注引宋明帝《文章志》曰:「安能作洛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学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桓温止新亭,大陈兵卫,呼安及坦之,欲于坐害之。王入失措,倒执手版,汗流沾衣。安神姿举动,不异于常。举目历温左右卫士,谓温曰:『安闻诸侯有道,守在四邻。明公何有壁间著阿堵辈?』温笑曰:『正自不能不尔。』于是矜庄之心顿尽。命部左右,促燕行觞,笑语移日。」
《世说新语笺疏》下卷下〈轻诋〉~845~
「人问顾长康:『何以不作洛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南朝梁·刘孝标注:「洛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晋书》卷七十九〈谢安列传〉
安少有盛名,时多爱慕。乡人有罢中宿县者,还诣安。安问其归资,答曰:「有蒲葵扇五万。」安乃取其中者捉之,京师士庶竞市,价增数倍。安本能为洛下书生咏,有鼻疾,故其音浊,名流爱其咏而弗能及,或手掩鼻以敩之。及至新城,筑埭于城北,后人追思之,名为召伯埭。

简释

洛生咏:美称他人吟咏诵读。唐李白《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例句

方同洛下书生咏,又见军前大将旗。 刘禹锡 和陈许王尚书酬白少傅侍郎长句因通简汝洛旧游之什

自解书生咏,愁猿莫夜吟。 刘长卿 寄万州崔使君

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 唐彦谦 春阴

闷为洛生咏,醉发吴越调。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

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 杜牧 折菊

蜀中夫子时开卦,洛下书生解咏诗。 王维 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

雕槃分篸何由得,空作西州拥鼻吟。 胡宿 忆荐福寺牡丹

谁敢强登徐稚榻,自怜还学谢安吟。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

拥鼻悲吟一向愁,寒更转尽未回头。 韩偓 拥鼻

拥鼻绕廊吟看雨,不知遗却竹皮冠。 韩偓 清兴

褰裳拥鼻正吟诗,日午墙头独见时。 韩偓 见花

此时高味共谁论,拥鼻吟诗空伫立。 韩偓

《漢語大詞典》:丝竹中年(絲竹中年)
晋书·王羲之传:“ 谢安 尝谓 羲之 曰:‘中年以来,伤於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 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顷正赖丝竹陶写。’”后因谓中年人以丝竹陶情排遣哀伤为“丝竹中年”。 傅尃 《避地》诗之二:“宾朋此日差相倚,丝竹中年强自宽。”
《漢語大詞典》:谢傅(謝傅)
见“ 谢太傅 ”。
《漢語大詞典》:谢太傅(謝太傅)
指 晋 谢安 。 安 卒赠太傅,故称。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尝高 谢太傅 ,携妓 东山 门。”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十韵》:“从来 谢太傅 ,丘壑道难忘。”亦省称“ 谢傅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明 何景明 《还家口号》:“闲居拟著 潘安 赋,高卧寧知 谢傅 心!”
分類:谢安太傅
《漢語大詞典》:谢公(謝公)
(1).指 晋 谢安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任诞:“ 桓子野 每闻清歌,輒唤‘奈何!’ 谢公 闻之曰:‘ 子野 可谓一往有深情。’” 唐 李白 《示金陵子》诗:“ 谢公 正要 东山 妓,携手林泉处处行。” 宋 辛弃疾 《水调歌头·送施圣与枢密帅隆兴》词:“试问 东山 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 谢公 否?”
(2).指 南朝 宋 谢灵运 。 唐 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 谢公 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唐 钱起 《送包何东游》诗:“子好 谢公 跡,常吟孤屿诗。” 明 高启 《天平山》诗:“难追 谢公 游,空发 阮生 慟。”
(3).指 南朝 齐 谢朓 。 唐 李白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谁念北楼上,临风怀 谢公 。”
(4).指 宋 谢景初 。 元 费著 《笺纸谱》:“纸以人得名者,有 谢公 ,有 薛涛 。”参见“ 谢公牋 ”。
《漢語大詞典》:谢公笺
同“谢公牋”。
一种样式的纸。为宋谢景初初创,故称。
分類:样式初创
《漢語大詞典》:谢太傅(謝太傅)
指 晋 谢安 。 安 卒赠太傅,故称。 唐 李白 《书情赠蔡舍人雄》诗:“尝高 谢太傅 ,携妓 东山 门。” 唐 杜甫 《奉观严郑公厅事岷山沱江图十韵》:“从来 谢太傅 ,丘壑道难忘。”亦省称“ 谢傅 ”。 唐 杨巨源 《酬卢员外》:“ 谢傅 旌旗控上游, 卢郎 罇俎借前筹。” 明 何景明 《还家口号》:“闲居拟著 潘安 赋,高卧寧知 谢傅 心!”
分類:谢安太傅
《漢語大詞典》:东山妓(東山妓)
(1).指 晋 谢安 在 东山 居住时所畜养的能歌善舞的女艺人。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识鉴:“ 谢公 在 东山 畜妓。 简文 曰:‘ 安石 必出。既与人同乐,亦不得不与人同忧。’” 明 何景明 《寄怀端虚堂》诗:“ 谢安 亦有 东山 妓, 文举 元多 北海 宾。”
(2).泛指能歌善舞的女艺人。
《漢語大詞典》:谢妓(謝妓)
指歌妓。典出晋书·谢安传:“ 安 虽放情丘壑,然每游赏,必以妓女从。” 唐 李白 《忆东山》诗之二:“我今携 谢 妓,长啸絶人羣。”
分類:歌妓
《漢語大詞典》:东山起(東山起)
同“ 东山再起 ”。 唐 杜甫 《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尔遣兴寄递呈苏涣侍御》诗:“无数将军西第成,早作丞相 东山 起。”
《國語辭典》:东山高卧(東山高臥)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晋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比喻隐居不仕。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什么谢安石东山高卧。」也作「高卧东山」。
分類:安然隐居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东山卧(東山卧)
见“ 东山高卧 ”。
《國語辭典》:东山高卧(東山高臥)  拼音:dōng shān gāo wò
晋谢安隐居东山,不肯出仕的故事。典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后用以比喻隐居不仕。元。郑廷玉《忍字记》第四折:「我赶不上庞居士海内沉舟,晋孙登苏门长啸,我可什么谢安石东山高卧。」也作「高卧东山」。
分類:安然隐居
《漢語大詞典》:东山意(東山意)
谓退隐的心愿。 唐 陈子昂 《题居延古城赠乔十二知之》诗:“闻君 东山 意,宿习紫芝荣。” 唐 贾至 《赠裴九侍御昌江草堂弹琴》诗:“沉吟 东山 意,欲去芳嵗晚。”参见“ 东山 ”。
分類:退隐心愿
《國語辭典》:东山(東山)  拼音:dōng shān
1.日观峰的别名。参见「日观峰」条。
2.《诗经。豳风》的篇名。共四章。根据〈诗序〉:「东山,周公东征也。」或亦指东征之士既归而述怀之诗。首章二句为:「我徂东山,慆慆不归。」
《漢語大詞典》:东山屐(東山屐)
晋 谢安 在 金陵 城东筑别墅,常着屐来此游憩。 谢玄 等破 苻坚 ,有驿书至, 安 方对客围棋,阅书既竟,了无喜色,棋如故。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事见《晋书·谢安传》。后因以“东山屐”为典。 明 何景明 《将游东园以风雨遂止》诗之一:“雨阻 东山 屐,天留 北海 杯。”
《漢語大詞典》:谢安棋(謝安棋)
东晋 谢安 临危不惧,强敌压境之时,仍与客从容对弈。见晋书·谢安传。后遂以“谢安棋”形容为人具有雄才大略和从容镇定的风度。亦用为咏棋之典实。 唐 温庭筠 《秘书刘尚书挽歌词》之二:“坏陵 殷浩 謫,春墅 谢安 棋。” 元 张可久 《梧叶儿·鉴湖宴集》曲:“背写 兰亭 字,熟读《秦望碑》,懒对 谢安 棋。”
《漢語大詞典》:赌墅(賭墅)
晋书·谢安传载, 苻坚 率众百万,次于 淮 淝 ,京师震恐。 晋孝武帝 加 谢安 为征讨大都督。“ 安 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与 玄 围棊赌别墅。”后遂以“赌墅”表示临危不惧的大将风度。 唐 孙元晏 《晋谢公赌墅》诗:“发遣将军欲去时,略无情挠只贪棋。自从乞与 羊曇 后,赌墅功成更有谁!” 明 张凤翼 《红拂记·棋决雌雄》:“ 费褘 笑谈而退 魏 敌, 谢安 赌墅而破 秦 军。” 清 顾炎武 《上吴侍郎旸》诗:“征虏投壶暇, 东山 赌墅优。”
《漢語大詞典》:揽桓须(攬桓須)
晋 谢安 功名盛极时,遭到构陷,见疑于 晋 孝武帝 。一天, 孝武帝 命 桓伊 吹笛, 桓伊 吹完一曲以后,又抚筝而歌怨诗:“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在座的 谢安 感动得泣下沾襟,“乃越席而就之,捋其鬚曰:‘使君於此不凡!’” 孝武帝 也面有愧色。见《晋书·桓伊传》。后用为忠而见疑的典故。 宋 苏轼 《次韵和刘贡父登黄鹤楼见寄并寄子由》之二:“不矜持 汉 节,犹喜揽 桓 须。”
《漢語大詞典》:桓伊筝
见“ 桓郎笛 ”。
《漢語大詞典》:桓郎笛
《晋书·桓伊传》载, 桓伊 为 江州 刺史,善吹笛,独擅 江 左。 谢安 位显功盛,为人所谗, 孝武帝 疑之。会帝召 伊 饮宴, 安 侍坐。帝命 伊 吹笛,吹一弄后, 伊 请弹筝,而歌《怨诗》曰:“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声节慷慨。 安 泣下沾衿,乃越席捋其须曰:“使君于此不凡!”帝甚有愧色。后因以“桓郎笛”为巧用乐曲传达心曲的典故。 宋 刘克庄 《水龙吟·徐仲晦方蒙仲各和余去岁笛字韵为寿戏答二君》词:“笑 谢公 旷达,暮年垂泪,听 桓郎 笛。” 清 赵翼 《六哀诗·阿文成公》:“敢抚 桓伊 筝,聊破弥远钻。” 清 徐夔 《闻笛有忆》诗:“谁将清夜 桓伊 笛,吹入 山阳 向秀 心。”参见“ 桓伊三弄 ”。
《國語辭典》:拥鼻(擁鼻)  拼音:yǒng bí
掩鼻。唐。杜牧 折菊诗:「雨中衣半湿,拥鼻自知心。」五代十国蜀。顾夐 更漏子。旧欢娱词:「旧欢娱,新怅望,拥鼻含嚬楼上。」
分類:后蜀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國語辭典》:拥鼻吟(擁鼻吟)  拼音:yǒng bí yín
晋代谢安有鼻疾,作洛生咏时,声音低沉而浓浊,时人喜爱,或用手掩鼻来仿效。见《晋书。卷七九。谢安传》。后泛指吟咏或朗读。唐。唐彦谦 春阴诗:「天涯已有销魂别,楼上宁无拥鼻吟。」宋。陆游 舟中感怀三绝句呈太傅相公兼简岳大用郎中诗:「梦笔亭边拥鼻吟,壮图蹭蹬老侵寻。」
分類:曼声吟咏
《漢語大詞典》:洛生咏(洛生詠)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
《漢語大詞典》:谢安吟(謝安吟)
一种音色重浊的吟咏。语本世说新语·雅量:“﹝ 桓温 ﹞欲诛 谢安 、 王坦之 …… 王 之恐状,转见於色。 谢 之寛容,愈表於貌,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斅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唐 蒋肱 《永州陪郑太守登舟夜宴席上各赋诗》:“谁敢强登 徐稚 榻,自怜还学 谢安 吟。”参见“ 洛生咏 ”。
《漢語大詞典》:洛生咏(洛生詠)
指 洛 下书生的讽咏声,音色重浊。 东晋 士大夫多中原旧族,故盛行为“洛生咏”。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雅量:“﹝ 谢安 ﹞望阶趋席,方作 洛 生咏,讽‘浩浩洪流’。” 刘孝标 注引 南朝 宋明帝 《文章志》:“ 安 能作 洛 下书生咏,而少有鼻疾,语音浊。后名流多斆其咏,弗能及,手掩鼻而吟焉。”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轻诋:“人问 顾长康 何以不作 洛 生咏。答曰:‘何至作老婢声。’” 刘孝标 注:“ 洛 下书生咏,音重浊,故云老婢声。” 唐 李白 《经乱后将避地剡中留赠崔宣城》诗:“闷为 洛 生咏,醉发 吴 越 调。” 宋 苏轼 《径山道中次韵周长官》:“缅怀 周 与 李 ,能作 洛 生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