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国语辞典》:不立  拼音:bù lì
不成立、不建立或无建树。三国吴。韦曜〈博弈论〉:「君子耻当年而功不立,疾没世而名不称。」《三国演义》第五二回:「天下女子不少,但恐名誉不立,何患无妻子乎?」
《国语辞典》:矜功不立  拼音:jīn gōng bù lì
自以为能立大功则功必不成。《战国策。齐策四》:「矜功不立,虚愿不至。此皆幸乐其名,华而无其实德者也。」
《国语辞典》:无信不立(无信不立)  拼音:wú xìn bù lì
原指人民对政府缺乏信心,国家是站不起来的。语出《论语。颜渊》:「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后泛指人没有信用就无法立身。《三国演义》第一一回:「自古皆有死,人无信不立。」
《国语辞典》:不立崖岸  拼音:bù lì yá àn
崖岸,指严肃端庄、矜庄孤高。「不立崖岸」形容人天性和乐。《幼学琼林。卷三。人事类》:「不立崖岸,谓人天性和乐。」
《分类字锦》:妇不立乘(妇不立乘)
礼记妇人不立乘注异于男子
分类:
《漢語大詞典》:不破不立
谓旧的不破除,新的就不能建立起来。 毛泽东 《新民主主义论》一一:“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分類:破除建立
《國語辭典》:不立文字  拼音:bù lì wén zì
中国禅宗认为禅法不是经由语言概念来传授的,不以著述立说为事。所以一般把不立文字看作该宗的特色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