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621,分109页显示  上一页  1  2  3  4  5  7  8  9  10 下一页
词典(续上)
七子
七万
七言
七世
七分
七政
七庙
七弦
七篇
七国
七襄
五七
七叶
七贤
七德
《漢語大詞典》:七子
(1).指 春秋 郑国 七大夫。左传·襄公二十七年:“ 郑伯 享 赵孟 於 垂陇 , 子展 、 伯有 、 子西 、 子产 、 子大叔 、二 子石 从。 赵孟 曰:‘七子从君以宠 武 也,请皆赋以卒君貺, 武 亦以观七子之志。’”
(2).指 周褒姒 的七个亲党。《后汉书·左雄传》:“及 幽 厉 昏乱,不自为政, 褒 艳 用权,七子党进,贤愚错绪,深谷为陵。” 李贤 注:“七子皆 襃姒 之亲党,谓 皇甫 为卿士 仲允 为膳夫, 家伯 为宰, 番 为司徒, 蹶 为趣马, 棸子 为内史。 楀 为师氏也。 厉 王淫於色,七子皆用,言妻党盛也。”
(3).指 汉景帝 时同时起兵的 吴 楚 等七诸侯国之王。文选·陆机〈五等论〉:“是以诸侯阻其国家之富,凭其士民之力,势足者反疾,土狭者逆遟,六臣犯其弱纲,七子衝其漏网。” 李善 注:“汉书曰:‘ 景帝 即位, 朝错 説上,令削 吴 。及书至, 吴王 起兵诛 汉 吏二千石以下, 胶西 胶东 淄川 济南 楚 赵 亦皆反也。’”
(4).指 汉 末 建安 时期作家 孔融 、 陈琳 、 王粲 、 徐干 、 阮瑀 、 应瑒 、 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 七子。见 三国 魏 曹丕 《典论·论文》。 唐 罗隐 《寄酬邺王罗令公》之一:“书札二 王 争巧拙,篇章七子避风流。” 胡蕴玉 《中国文学史序》:“其时三祖叶其高论,七子分其丽则,《翰林》总其菁华,《典论》详其藻绚。”
(5). 明 代 弘治 、 正德 年间 李梦阳 、 何景明 、 徐祯卿 、 边贡 、 康海 、 王九思 、 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 、 隆庆 时期 李攀龙 、 谢榛 、 梁有誉 、 宗臣 、 王世贞 、 徐中行 、 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6). 汉 代宫中女官名。汉书·外戚传序:“又有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之号焉……七子视八百石,比右庶长。”
《骈字类编》:七万(七万)
唐 贯休 再游东林寺作五首 其一 莫疑远去无消息,七万馀年始半年。
《國語辭典》:七言  拼音:qī yán
1.七个字的诗句。南朝梁。刘协《文心雕龙。章句》:「六言七言,杂出诗骚。」
2.七言诗。《陈书。卷二七。江总传》:「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骈字类编》:七世
书咸有一德七世之庙可以观德衰诗邶鄘卫谱七世至顷侯当周夷王时卫国政 变风始作疏卫世家云康叔卒子康伯立卒子孝伯立卒子嗣伯立卒子建伯立卒子靖伯立卒子贞伯立卒子顷侯立除顷侯故七世也公春秋经传集解第一疏隐公名息姑伯禽七世孙惠 弗皇子声子所生 史记五帝纪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上又礼书有天下者事七世 汉书金日磾传赞勒功 将传国后嗣世名忠孝七世内侍何其盛也家宋书陶潜传济北汜稚春晋时操行人也七世同财 人无怨色 宋史度宗纪咸淳五年高邮县夏世贤七世义居诏署其门张又裘承询传麟州杨荣隰州赵友开封李居正颖州 可象卫州张圭沧州崔谅七世同居杨维桢忧释赋见三叶下
分类:七世
《骈字类编》:七分
宋 杨万里 三月十日 已是七分春去了,何须鸟语苦相催。
《漢語大詞典》:七政
(1).古天文术语。说法不一:(1)指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书·舜典:“在璿璣玉衡,以齐七政。” 孔 传:“七政,日月五星各异政。” 孔颖达 疏:“七政,谓日月与五星也。”《史记·五帝本纪》“以齐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郑玄 注同此说。(2)指天、地、人和四时。尚书大传卷一:“七政者,谓春、秋、冬、夏、天文、地理、人道,所以为政也。”(3)指北斗七星。以七星各主日、月、五星,故曰七政。史记·天官书:“北斗七星,所谓‘旋、璣、玉衡以齐七政’。” 裴駰 集解引 马融 注尚书云:“七政者,北斗七星,各有所主:第一曰正日;第二曰主月;第三曰命火,谓荧惑也;第四曰煞土,谓填星也;第五曰伐水,谓辰星也;第六曰危木,谓岁星也;第七曰剽金,谓太白也。日、月、五星各异,故曰七政也。”
(2).古代兵法指人、正、辞、巧、火、水、兵七者。司马法·定爵:“一曰人,二曰正,三曰辞,四曰巧,五曰火,六曰水,七曰兵,是谓七政。”
《國語辭典》:七庙(七廟)  拼音:qī miào
1.天子三昭三穆与太祖庙的总称。为帝王祀奉祖先之庙。《礼记。王制》:「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与大祖之庙而七。」《三国演义》第一一九回:「晋帝司马炎,追谥司马懿为宣帝,伯父司马师为景帝,父司马昭为文帝,立七庙以光祖宗。」
2.王朝。《文选。贾谊。过秦论》:「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漢語大詞典》:七弦(七絃)
亦作“ 七絃 ”。古琴的七根弦。亦借指七弦琴。 汉 应劭 《风俗通·声音·琴》:“今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 三国 魏 嵇康 《酒会》诗之一:“但当体七絃,寄心在知己。” 晋 陶潜 《自祭文》:“欣以素牘,和以七弦。” 清 金农 《游晋祠》诗:“更领凉堂趣,风中挥七絃。”
《漢語大詞典》:七篇
七篇文章。特指孟子。该书七篇,故称。 清 阎若璩 《孟子生卒年月考》:“按 孔子 生卒出处年月,具见史记·孔子世家,而 孟子 独略。於是説者纷紜。余尝以七篇为主,参以史记等书,然后歷歷可考。” 清 邵懿辰 《仪宋堂后记》:“经火於 秦 ,论语伏於屋壁,《大学》《中庸》汨於《戴记》,而七篇夷於诸子。”
分類:七篇文章
《國語辭典》:七国(七國)  拼音:qī guó
1.战国时之秦、楚、燕、齐、韩、赵、魏七国。
2.汉景帝时吴、楚、赵、胶西、济南、菑川、胶东七国。
《漢語大詞典》:七襄
(1).谓织女星白昼移位七次。《诗·小雅·大东》:“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 郑玄 笺:“襄,驾也。驾,谓更其肆也。从旦至莫七辰一移,因谓之七襄。”一说,“七襄,织文之数也。《诗》意谓望彼织女,终日织文至七襄之多,终不成报我之文章也。”见 明 周祈 《名义考·七襄》。 南朝 宋 颜延之 《夏夜呈从兄散骑车长沙》诗:“九逝非空思,七襄无成文。” 唐 康翊仁 《鲛人潜织》诗:“七襄牛女恨,三日大人嫌。” 清 钮琇 觚賸·石言:“美人薄醉而酡颜,天孙七襄而锦文。”
(2).指织女星。 唐 杜审言 《七夕》诗:“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明 高濂 《玉簪记·重效》:“灯辉月朗,鹊度星桥会七襄,鸞笙凤管吹悠扬。”
(3).指精美的织锦。 明 汪延讷 《广陵月》第二出:“相公,这 李大人 所言非并非虚谬,真当行,怪不得製作精工绚七襄。”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八:“ 番禺 何梦瑶 工詼谐,为催租吏所窘,戏为〈牛郎赠织女〉云:‘巧妻常为拙夫忙,多谢天孙製七襄。旧借聘钱过百万,织来云锦可能偿?’” 吴有章 《清宫词》:“花开 长乐 春光腻,早期寒恋七襄被。”
(4).谓反复推敲。 宋 范成大 《新作景亭程咏之提刑赋诗次其韵》之二:“报章迟钝吾衰矣,终日冥搜谩七襄。”
(5).指反复推敲写成的诗文。 清 龚自珍 《南歌子·自题近词卷尾》词:“七襄报我定何年?且喜南楼好梦七分圆。”
《國語辭典》:五七  拼音:wǔ qī
1.民间习俗在人死后,每七日祭祀或唪经。有头七、三七、五七等。五七指死者去世后三十五天。《红楼梦》第六八回:「亲大爷的孝才五七,侄儿娶亲,这个礼我竟不知道。」
2.约略计算的数目。《董西厢》卷一:「五七载间,家业零替,缘尚书生前守官清廉,无他蓄积之所致也。」《水浒传》第二回:「自此王进子母两个,在太公庄上服药,住了五七日,觉道母亲病患痊了,王进收拾要行。」
《漢語大詞典》:七叶(七葉)
(1).七世;七代。 南朝 梁 任昉 《为萧扬州荐士表》:“七叶重光,海内冠冕。”隋书·孝义传·郭儁:“家门雍睦,七叶共居。” 唐 李白 《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诗:“尔来得茂彦,七叶仕汉餘。”
(2).见“ 七叶树 ”。
分類:七世七代
《漢語大詞典》:七叶树(七葉樹)
落叶乔木。叶子对生,掌状复叶,花白色,略带红晕,蒴果黄褐色,是著名的观赏植物。木材黄白色,花纹致密,可制精致家具。 宋 梅尧臣 《邵郎中姑苏园亭》诗:“至今怪石存旧鐫,七叶树荫黄金田。”亦省作“ 七叶 ”。 唐 罗隐 逸句:“夏窗七叶连阴暗。”
《漢語大詞典》:七贤(七賢)
(1).指 魏 晋 时 嵇康 、 阮籍 、 山涛 、 向秀 、 刘伶 、 阮咸 、 王戎 七个名士。晋书·嵇康传:“所与神交者,惟 陈留 阮籍 , 河内 山涛 ,豫其流者, 河内 向秀 , 沛国 刘伶 , 籍 兄子 咸 , 琅邪 王戎 ,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唐 皇甫湜 《醉赋》:“沈湎於酒,有 晋 之七贤。” 元 沈禧 《南吕一枝花·七月六日为施以和寿作》套曲:“七贤林下客,九老会中儔。”
(2).指 东汉 袁秘 、 封观 、 陈端 、 范仲礼 、 刘伟德 、 丁子嗣 、 张仲然 七人。后汉书·袁闳传:“ 黄巾 起, 秘 从太守 赵谦 击之,军败, 秘 与功曹 封 观 等七人以身扞刃,皆死於陈, 谦 以得免。詔 秘 等门閭号曰‘七贤’。”
(3).佛教指调心顺道的七个阶次或七贤人。《仁王经·序品》:“復有十亿七贤居士,德行具足。” 吉藏 疏:“七贤有二义。一依小乘者:一、五停心观;二、别相念处;三、总相念处;四、煖法;五、顶法;六、忍法;七,世第一法。此等调心顺道,故名为贤。二依大乘:一初发心人;二名有相行人;三名无相行人;四名方便行;五名习种性;六性种性;七道种性。此七在地前调心顺道,名为七贤。” 前蜀 贯休 《闻大愿和尚顺世》诗之三:“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4).泛指七位贤人。 明孙仁孺《东郭记·与之大夫》:“进公家,不终朝七贤并拔,较吾兄应是没争差。”
《漢語大詞典》:七德
(1).指武功的七种德行。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武有七德,我无一焉,何以示子孙?”《梁书·武帝纪》:“大司马攸纵自天,体兹齐圣,文洽九功,武苞七德。” 唐 柳宗元 《柳州贺破东平表》:“五兵永戢,七德无亏。” 明 杨慎 《凤赋》:“览七德,律五音,通天祉,应地灵。”
(2).指文治的七种德行。国语·周语中:“尊贵、明贤、庸勋、长老、爱亲、礼新、亲旧……若七德离判,民乃携贰。” 韦昭 注:“七德,谓尊贵至亲旧也。”
(3).指诗歌的七种特性。 唐 皎然 诗式·诗有七德:“一识理,二高古,三典丽,四风流,五精神,六质干,七体裁。”
(4). 隋 唐 时舞名。又乐曲名。隋书·音乐志上:“帝御茶果,太常丞跪请进舞《七德》,继之《九序》。”旧唐书·音乐志一:“癸巳,奏《七德》《九功》之舞,观者见其抑扬蹈厉,莫不扼腕踊跃,凛然震竦。”旧唐书·音乐志一:“立部伎内《破阵乐》五十二遍,修入雅乐,祇有两遍,名曰《七德》。”参见“ 七德舞 ”。
《漢語大詞典》:七德舞
唐 舞名。 唐 初有《秦王破阵乐曲》,至 贞观 七年 太宗 制《破阵乐舞图》,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等改制歌词,更名《七德》之舞。“七德”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七件事。 唐 白居易 《七德舞》诗:“七德舞,七德歌,传自 武德 至 元和 。”旧唐书·音乐志一:“ 贞观 元年,宴群臣,始奏《秦王破阵》之曲……其后令 魏徵 、 虞世南 、 褚亮 、 李百药 改制歌辞,更名《七德》之舞,增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