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共1347,分90页显示   2  3  4  5 下一页
典故
坝陵原上柳
抱恨湘流
宋玉伤怀
平原十日饮(又作:平原张宴 ...)
邴原不醉
屈原醒
值渔父
屈贾
屈原沉
三人一龙
初度
初服
楚臣伤江枫
招魂
屈原
典故
坝陵原上柳


《全唐诗》卷八百九十〈忆秦娥【秦月楼】【碧云深】【双荷叶】〉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典故
抱恨湘流
 
楚大夫行吟泽畔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2486~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引〈离骚序〉曰:「三闾之职,掌王族三姓,曰昭、屈、景,序其谱属,率其贤良,以厉国士。」
典故
宋玉伤怀
 
宋玉含凄
 
宋玉怨
 
宋玉悲
 
宋玉悲秋
 
宋玉登山
 
悲同楚大夫
 
相关人物
宋玉
 
屈原


《楚辞》卷八《九辩》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憭慄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靓杪秋之遥夜兮,心缭悷而有哀。

例句

贵来君却少,秋至老偏悲。 崔峒 寄上礼部李侍郎

我有新秋泪,非关宋玉悲。 畅当 别卢纶

宋玉怨三秋,张衡复四愁。 李嘉祐 暮秋迁客增思寄京华

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 李白 赠易秀才

马卿兼病老,宋玉对秋悲。 李端 赠岐山姜明府

江风正摇落,宋玉莫登山。 李端 送司空文明归江上旧居

年年羞见菊花开,十度悲秋上楚台。 李群玉 九日

行云永绝襄王梦,野水偏伤宋玉怀。 李群玉 九日

高梧一叶坠凉天,宋玉悲秋泪洒然。 李郢 早秋书怀

犹念悲秋更分赐,夹溪红蓼映风蒲。 杜牧 歙州卢中丞见惠名酝

江南为客正悲秋,更送吾师古渡头。 杜牧 江南送左师

城角为秋悲更远,护霜云破海天遥。 杜牧 闻角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杜甫 九日蓝田崔氏庄

垂白冯唐老,清秋宋玉悲。 杜甫 垂白

悲秋宋玉宅,失路武陵源。 杜甫 奉汉中王手札

凛凛悲秋意,非君谁与论。 杜甫 送裴五赴东川

直觉巫山暮,兼催宋玉悲。 杜甫

宋玉本悲秋,今朝更上楼。 杨巨源 登宁州城楼

梁王旧客皆能赋,今日因何独怨秋。 杨巨源 秋日登亭赠薛侍御

骑省潘郎思,衡闱宋玉愁。 武元衡 酬严维秋夜见寄

含嚬不语坐持颐,天远楼高宋玉悲。 温庭筠 寄岳州李外郎远

宋玉登高怨,张衡望远愁。 王维 赋得秋日悬清光

清秋来几时,宋玉已先知。 卢纶 和太常李主簿秋中山下别墅即事

遥仰凭轩夕,惟应喜宋生。 卢纶 和太常王卿立秋日即事

只闻斥逐张公子,不觉悲同楚大夫。 罗隐 杜陵秋思

振卧淮阳病,悲秋宋玉文。 羊士谔 暇日适值澄霁江亭

宋玉高吟思万重,澄澄寰宇振金风。 翁洮

宋玉含悽梦亦惊,芙蓉山响一猿声。 许浑 早秋韶阳夜雨

秋悲怜宋玉,夜舞笑刘琨。 许浑 闻两河用兵因贻友人

宁歌还夜苦,宋赋更秋悲。 许浑 送李文明下第鄜州觐兄

帝子去永久,楚词尚悲秋。 贾至 巴陵早秋寄荆州崔司马吏部阎功曹舍人

宋玉逢秋正高卧,一篇吟尽奈情何。 赵嘏 寄裴澜

宋玉逢秋空雪涕,净名无地可容床。 赵嘏 题崇圣寺简云端僧录

共是悲秋客,那知此路分。 郎士元 盩厔县郑礒宅送钱大

宋玉正秋悲,那堪更别离。 郑史 永州送侄归宜春

新秋宋玉能为赋,永夕袁安好共吟。 郑史 秋日零陵与幕下诸宾游河夜饮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颜粲 白露为霜

经秋宋玉已悲伤,况报胎禽昨夜亡。 魏朴 和皮日休悼鹤

典故  
平原十日饮
 
平原张宴
 
平原期
 
平原燕浃旬
 
平原酒
 
平原饮
 
极欢留十日
 
宾客平原

相关人物
秦昭王
 
赵胜(平原君)


《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范雎列传〉~245~
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雎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
《新校本汉书》卷五十七下《司马相如传》
尝从上至长杨猎。是时天子方好自击熊豕,驰逐众兽,相如因上疏谏。

简释

十日欢:指朋友相见而饮酒尽欢。唐李白《寻鲁城北范居士失道落苍耳中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近作十曰欢,远为千载期。”


例句

愿学平原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骊驹。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

典故
邴原不醉

相关人物
邴原


《三国志》卷十一《魏书·邴原传》
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邴原别传》:「原旧能饮酒,自行之后,八九年间,酒不向口。单步负笈,苦身持力,至陈留则师韩子助,颍川则宗陈仲弓,汝南则交范孟博,涿郡则亲卢子干。临别,师友以原不饮酒,会米肉送原。原曰:『本能饮酒,但以荒思废业,故断之耳。今当远别,因见贶饯,可一饮宴。」于是共坐饮酒,终日不醉。』」

例句

邴原虽不无端醉,也爱临风从鹿车。 郑璧 和袭美索友人酒

典故
大夫醒
 
孤醒
 
屈原醒
 
楚老独醒
   
独醒屈子
 
异醒醉
 
众客醉
 
众醉独醒
 
醒人
 
灵均不醉
 
灵均独醒

相关人物
屈原

参考典故
濯缨
 
餔啜糟醨


《楚辞》卷七〈渔父〉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遂去,不复与言。

例句

忽逢幽隐处,如见独醒人。 于武陵 山上树

从来不爱三闾死,今日凭君莫独醒。 刘得仁 赠从弟谷

众听喜巴唱,独醒愁楚颜。 孟郊 退居

未必独醒人,便是不饮者。 曹邺 对酒

孤醒立众醉,古道何由昌。 李群玉 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而笑独醒者,临流多苦辛。 李颀 渔父歌

自说孤舟寒水畔,不曾逢著独醒人。 杜牧 赠渔父

侏儒应共饱,渔父忌偏醒。 杜甫 秦州见敕目薛三璩授司议郎毕四曜除监察与二子有故远喜迁官兼述索居凡三十韵

独醒时所嫉,群小谤能深。 杜甫 赠裴南部闻袁判官自来欲有按问

酒尽沙头双玉瓶,众宾皆醉我独醒。 杜甫 醉歌行

无限居人送独醒,可怜寂寞到长亭。 柳宗元 离觞不醉至驿却寄相送诸公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白居易 和思归乐

樵子逗烟墅,渔翁宿沙汀。主人非楚客,莫谩讥独醒。 皎然 奉酬李中丞洪湖州西亭即事见寄兼呈吴冯处士时中丞量移湖州长史

如逢渔父问,未是独醒人。 钱珝 江行无题一百题

煌煌东方星,奈此众客醉。 韩愈 醉后

鄱阳中酒地,楚老独醒年。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

典故
值渔父
 
尘缨欲濯
 
孺子歌
 
思濯缨
 
净濯兰缨
 
渔父笑
  
沧浪未濯
  
渔父足
 
濯冠巾
 
濯尘缨
 
濯我缨
 
濯楚臣缨
 
濯沧浪
 
濯沧浪缨
   
濯发沧浪
 
缨濯
 
沧浪濯缨
 
解尘缨
 
论浊清
 
逢渔父
 
鼓枻歌
 
鼓枻翁

相关人物
屈原

参考典故
独醒人
 
餔啜糟醨


《楚辞补注》卷七〈渔父〉~80~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怪屈原也。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酾?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孟子注疏》卷七上〈离娄章句上〉~28~
孟子曰:「不仁者可与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

简释

沧浪:指归隐。唐贾岛《重酬姚少府》:“沧浪余将还,知音激所习。”


例句

濯缨易为水,何必泛沧浪。 于濆 感怀

青枫江上沧浪吟,白月宫中鹦鹉林。 储光羲 酬李壶关奉使行县忆诸公

鱼竿今尚在,行此掉沧浪。 刘商 合肥至日愁中寄郑明府

自怜生计事悠悠,浩渺沧浪一钓舟。 刘沧 罢华原尉上座主尚书

自喜他年接巾舄,沧浪地近虎溪头。 刘沧 与重幽上人话旧

知君济世有长策,莫问沧浪隐钓矶。 刘沧 赠颛顼山人

栖迟惯得沧浪思,云阁还应梦钓矶。 刘沧 题王校书山斋

既怜沧浪水,复爱沧浪曲。 刘长卿 江中晚钓寄荆南一二相识

莫使沧浪叟,长歌笑尔容。 刘长卿 洞庭驿逢郴州使还寄李汤司马

君问渔人意,沧浪自有歌。 刘长卿 长沙早春雪后临湘水呈同游诸子

澄流可濯缨,严子但垂纶。 刘驾 钓台怀古

可以濯吾缨,斯言诚所慕。 司马扎 沧浪峡

我殊惺惺者,犹得沧浪趣。 司马扎 沧浪峡

因知帝城下,有路向沧浪。 司马扎 漾陂晚望

空怜濯缨处,阶下水潺潺。 司马扎 题清上人

御猎思投钓,渔歌好濯缨。 吕牧 泾渭扬清烛

玄成知必大,宁是泛沧浪。 严维 送李秘书往儋州

重以观鱼乐,因之鼓枻歌。 孟浩然 寻梅道士

洗帻岂独古,濯缨良在兹。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

清浊俱莫追,何须骂沧浪。 孟郊 吊卢殷

晓碧流视听,夕清濯衣袍。 孟郊 立德新居

愿奉濯缨心,长谣反招隐。 孙逖 和登会稽山

君子满天朝,老夫忆沧浪。 岑参 上嘉州表衣山中峰题惠净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

何必濯沧浪,不能钓严滩。 岑参 太一石鳖崖口潭旧庐招王学士

无由谒天阶,却欲归沧浪。 岑参 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

扣船应渔父,因唱沧浪吟。 常建 晦日马镫曲稍次中流作

试歌沧浪清,遂觉乾坤细。 常建 湖中晚霁

别家投钓翁,今世沧浪情。 常建 渔浦

扁舟沧浪意,澹澹花影没。 常建 白龙窟泛舟寄天台学道者

津途别有趣,况乃濯吾缨。 张九龄 自豫章南还江上作

渔父置词相借问,郎官能赋许依投。 张南史 酬张二仓曹杨子闲居见寄兼呈韩郎中左补阙皇甫冉

濯缨何处去,鉴物自堪妍。 张聿 圆灵水镜

沧浪者谁子,一曲醉中听。 戴叔伦 偶成

荷衣尘不染,何用濯沧浪。 戴叔伦 春江独钓

淮源之水清,可以濯君缨。 李乂 钱唐州高使君赴任

缨尘徒自满,欲濯待清波。 李咸用 自愧

永日歌濯缨,超然谢尘滓。 李德裕 思平泉树石杂咏一十首舴艋舟

兰桡思无限,为感濯缨歌。 李德裕 春暮思平泉杂咏二十首东溪

濯缨闲更入,漱齿渴仍吞。 李敬方 题黄山汤院

沧浪有钓叟,吾与尔同归。 李白 沐浴子

君不见沧浪老人歌一曲,还道沧浪濯吾足。 李白 笑歌行

涉雪搴紫芳,濯缨想清波。 李白 答长安崔少府叔封游终南翠微寺太宗皇帝金沙泉见寄

沧浪吾有曲,寄入棹歌声。 李白 送储邕之武昌

举身憩蓬壶,濯足弄沧海。 李白 酬崔五郎中

未知斯水上,可以濯吾缨。 李群玉 大云池泛舟

鹏鴳喻中消日月,沧浪歌里放心神。 李群玉 送人隐居

濯足岂长往,一樽聊可依。 李颀 东京寄万楚

逍遥每尽日,谁识爱沧浪。 李频 陕州题河上亭

白发沧浪上,全忘是与非。 杜牧 渔父

门外长溪水,怜君又濯缨。 杜牧 贻迁客

之推避赏从,渔父濯沧浪。 杜甫 北游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 杜甫 同元使君舂陵行

遂性同渔父,成名异鲁连。 杜甫 回棹

卿到朝廷说老翁,漂零已是沧浪客。 杜甫 惜别行送向卿进奉端午御衣之上都

独当省署开文苑,兼泛沧浪学钓翁。 杜甫 解闷十二首

敢违渔父问,从此更南征。 杜甫 陪裴使君登岳阳楼

时应念衰疾,书疏及沧浪。 杜甫 魏十四侍御就弊庐相别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柳宗元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哲士务缨弁,鄙夫恋蓬藜。终当税尘驾,盥濯依春溪。 权德舆 晓发武阳馆即事书情

足垂岩顶石,缨濯洞中渠。 无可 奉和段著作山居呈诸同志三首次本韵之三

何必沧浪去,即此可濯缨。 白居易 答元八宗简同游曲江后明日见赠

因生江海兴,每羡沧浪水。 白居易 长庆二年七月自中书舍人出守杭州路次蓝溪作

澧浦饶芳草,沧浪有钓舟。 皇甫冉 归渡洛水

应非矍铄翁,或是沧浪客。 皎然 访朱放山人

莫是沧浪子,悠悠一钓船。 皎然 访陆处士羽

一旦悲欢见孟光,十年辛苦伴沧浪。 窦群 初入谏司喜家室至

予洗肠中酒,君濯缨上尘。 窦群 同王晦伯朱遐景宿慧山寺

西湖天下名,可以濯吾缨。 薛能 题汉州西湖

愿言随狎鸟,从此濯吾缨。 苏颋 题寿安王主簿池馆

如今未免风尘役,宁敢匆匆便濯缨。 褚载 南徐晚望

行吟值渔父,坐隐对樵人。 许浑 宣城赠萧兵曹

何必沧浪水,庶兹浣尘襟。 谈戭 清溪馆作

沧浪愚将还,知音激所习。 贾岛 重酬姚少府

枕席相远游,聊欲浮沧浪。 贾至 闲居秋怀寄阳翟陆赞府封丘高少府

傲然歌一曲,一醉濯缨人。 赵冬曦 答张燕公翻著葛巾见呈之作

前路逢渔父,多惭问姓名。 郑常 谪居汉阳白沙口阻雨因题驿亭

渼陂水色澄于镜,何必沧浪始濯缨。 郑谷 郊墅

沧浪之水见心清,楚客辞天泪满缨。 钱起 送毕侍御谪居

无事始然知静胜,深垂纱帐咏沧浪。 钱起 避暑纳凉

去名即栖遁,何必归沧浪。 钱起 闲居寄包何

子牟恋魏阙,渔父爱沧江。 陈子昂 群公集毕氏林亭

世随渔父醉,身效接舆狂。 韦庄 和郑拾遗秋日感怀一百韵

临川试问尧年事,犹被封人劝濯缨。 韦庄 题颖源庙

濯缨起江湖,缀佩杂兰麝。 韩愈 县斋有怀

一谢沧浪水,安知有逸人。 骆宾王 同辛簿简仰酬思玄上人林泉四首

讵假沧浪上,将濯楚臣缨。 骆宾王 夏日游目聊作

乱世难逸迹,乘流拟濯缨。 齐己 湘中感怀

浩然心自合,何必濯吾缨。 齐己 秋江

典故
相关人物
屈原
 
贾谊

参考典故
楚大夫
 
宣室
 
宣室召
 
洛阳才子
 
贾生恸
 
长沙谪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贾生〉~249~
贾生名谊,雒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后岁馀,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248~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閒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例句

试与屈贾招清魂,荒唐大树悉楠桂。 唐扶 使南海道长沙题道林岳麓寺

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 杜甫 上水遣怀

气劘屈贾垒,目短曹刘墙。 杜甫 壮游

典故
屈原沉
  
投汩
 
投湘
 
投湘浦
 
楚臣悲
 
水底魂
  
沉楚臣
 
沉湘
 
湘水魂
 
葬鱼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列传》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沈汨罗以死。

例句

莫渡汨罗水,回君忠孝肠。 于濆 戍客南归

若待清湘葬鱼了,纵然招得不堪招。 吴融 南迁途中作七首寄友人

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孟浩然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一闻怀沙事,千载尽悲凉。 张说 过怀王墓

至今汨罗水,不葬大夫骨。 曹邺 文宗陵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沈。 李涉 鹧鸪词二首

投汨笑古人,临濠得天和。 李白 书情题蔡舍人雄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李白 行路难三首之三

昔我睹云梦,穷秋经汨罗。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李群玉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贞魂误向崇山没,冤气疑从湘水回。 杜牧 闻开江相国宋下世二首之一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杜甫 天末怀李白

永负汉庭哭,遥怜湘水魂。 杜甫 建都十二韵

炯心那自是,鸣玉机全息,怀沙事不忘。 柳宗元 弘农公以硕德伟材屈于诬枉左官三岁复为大僚天监昭明人心感悦宗元窜伏湘浦拜贺末由谨献诗五十韵以毕微志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 柳宗元 汨罗遇风

良时真可惜,乱世何足钦。乃知汨罗恨,未抵长沙深。 白居易 读史五首

幸免投湘浦,那辞近汝坟。 耿湋 赴许州留别洛中亲故

汨罗有翻浪,恐是嫌屈原。 蒋冽 经埋轮地

一章何罪死何名,投水惟君与屈平。 裴澈 吊孟昌图

雅尚骚人文,怀沙何迫促。 赵冬曦 奉和张燕公早霁南楼

屈原若不贤,焉得沉湘水。 邵谒 放歌行

折槛未为切,沉湘何足悲。 郑谷 蜀江有吊

追思南渡时,鱼腹甘所葬。 韩愈 岳阳楼别窦司直

二女竹上泪,孤臣水底魂。 韩愈 晚泊江口

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 韩愈 湘中

斑竹啼舜妇,清湘沉楚臣。 韩愈 送惠师

静思屈原沉,远忆贾谊贬。 韩愈 陪杜侍御游湘西两寺独宿有题一首因献杨常侍

可怜千古怀沙处,还有鱼龙弄白波。 齐己 怀潇湘即事寄友人

君不见楚灵均,千古沉冤湘水滨。 齐己 行路难

典故 
交朋不成龙
 
成龙让邴
 
华歆
 
高名合作龙
  
相关人物
管宁
 
华歆
 
邴原


《三国志》卷十三〈魏书·华歆传〉~402~
「歆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阖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歆与北海邴原、管宁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
《世说新语笺疏》上卷上〈德行〉~2~
南朝梁·刘孝标注引《魏志华歆传》曰:「臣松之以为邴根矩之徽猷懿望,不必有愧华公;管幼安含德高蹈,又恐弗当为尾。魏略此言未可以定其先后也。」又引洪亮吉《四史发伏》九曰:「案时人号三人为一龙,其头腹尾盖以齿之长幼而定。考歆卒于太和五年。魏书云年七十五。宁卒于正始二年,年八十四。是歆长宁一年。邴原之年虽无可考,以时人之称谓及宁传中三人次序度之,原当幼于歆,长于宁也。时人以三人相善而齐名,不当即分优劣,故以年之前后为定。松之乃云原不应后歆,宁复勿当为尾,误矣。」

例句

往还谁是龙头人,公主遣秉鱼须笏。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班资冠鸡舌,人品压龙头。 罗隐 寄礼部郑员外

华表柱头还有鹤,华歆名下别无龙。 黄滔 寄杨赞图学士(学士与元昆俱以龙脑登选)

典故
相关人物
屈原

参考典故
灵均


《楚辞补注》卷一〈离骚经·王逸序〉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脩能。汉·王逸注:「肇,始也。锡,赐也。嘉,善也。言父伯庸观我始生年时,度其日月,皆合天地之正中,故赐我以美善之名也。」
典故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卷一《离骚》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东汉·王逸注:「言己诚欲遂进,竭其忠诚,君不肯纳,恐重遇祸,故将复去,脩吾初始清洁之服也。」

例句

初服已惊玄发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刘禹锡 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典故
楚臣伤江枫
 
魂来枫叶青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卷九《招魂》
「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东汉·王逸注:「言湛湛江水,浸润枫木,使之茂盛。伤己不蒙君惠,而身放弃,曾不若树木得其所也。」

例句

楚臣伤江枫,谢客拾海月。 李白 同友人舟行游台越作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 杜甫 梦李白二首之一

典故 
楚辞招
 
魂招

相关人物
屈原


《楚辞补注》卷九〈招魂〉
东汉·王逸《序》:「〈招魂〉者,宋玉之所作也。招者,召也。以手曰招,以言曰召。魂者,身之精也。宋玉怜哀屈原,忠而斥弃,愁懑山泽,魂魄放佚,厥命将落。故作〈招魂〉,欲以复其精神,延其年寿,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以讽谏怀王,冀其觉悟而还之也。」

例句

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 李贺 致酒行

呜呼五歌兮歌正长,魂招不来归故乡。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

易下杨朱泪,难招楚客魂。 杜甫 冬深

楚隔乾坤远,难招病客魂。 杜甫 寄高适

不知临老日,招得几人魂。 杜甫 得弟消息二首

老魂招不得,归路恐长迷。 杜甫 散愁二首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杜甫 归梦

至今残破胆,应有未招魂。 杜甫 至德二载甫自京金光门出问道归凤翔乾元初从左拾遗移华州掾与亲故别因出此门有悲往事

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 杜甫 返照

长笛谁能乱愁思,昭州词翰与招魂。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

典故  
屈大夫
 
屈平
  
相关人物
屈原


《史记》卷八十四〈屈原贾生列传·屈原〉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彊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閒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泄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楚辞》卷一《离骚》
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例句

北风吹楚树,此地独先秋。何事屈原恨,不随湘水流。 于武陵 夜泊湘江

寒潮欲上泛萍藻,寄荐三闾情自哀。 刘沧 江行书事

已吟何逊恨,还赋屈平情。 吴融 府试雨夜帝里闻猿声

劳收贾生泪,强起屈平身。 孟郊 罗氏花下奉招陈侍御

屈原回日牵愁吟,龙宫感激致应沉。 张碧 秋日登岳阳楼晴望

岂学屈大夫,忧惭对渔叟。 戴叔伦 同兖州张秀才过王侍御参谋宅赋十韵

三闾有何罪,不向枕上死。 曹邺 放歌行

一逐楚大夫,何人为君雪。 曹邺 续幽愤

宋玉平生恨有馀,远循三楚吊三闾。 李商隐 送郑广文旧居

比干谏而死,屈平窜湘源。 李白 古风

屈原憔悴滞江潭,亭伯流离放辽海。 李白 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

汉帝不忆李将军,楚王放却屈大夫。 李白 悲歌行

灵均竟不返,怨气成微波。 李群玉 湖中古愁三首

君不见屈大夫纫兰而发谏,君不见贾太傅忌鵩而愁吟。 杜光庭 怀古今

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此路去潇湘。 杜牧 兰溪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杜牧 题武关

丧乱秦公子,悲凉楚大夫。 杜甫 地隅

灵均说尽孤高事,全与逍遥意不同。 汪遵 渔父

楚王疑忠臣,江南放屈平。晋朝轻高士,林下弃刘伶。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十六首

此时樯底水,涛起屈原通。 贾岛 寄朱锡圭

《國語辭典》:悲秋  拼音:bēi qiū
感伤秋气萧瑟悲凉。唐。杜甫 登高诗:「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警世通言。卷三五。况太守断死孩儿》:「所以才子有悲秋之辞,佳人有伤春之咏。」
《漢語大詞典》:十日欢(十日歡)
见“ 十日饮 ”。
《漢語大詞典》:十日饮(十日飲)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亦作“ 十日欢 ”。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漢語大詞典》:十日饮(十日飲)
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秦昭王 ﹞乃详为好书遗 平原君 曰:‘寡人闻君之高义,愿与君为布衣之友,君幸过寡人,寡人愿与君为十日之饮’”后因以“十日饮”比喻朋友连日欢聚。 南朝 齐 陆厥 《奉答内兄希叔》诗:“ 平原 十日饮, 中散 千里游。” 唐 韩翃 《赠兖州孟都督》诗:“愿学 平原 十日饮,此时不忍歌《驪驹》。”亦作“ 十日欢 ”。 唐 李白 《寻鲁城北见范置酒摘苍耳作》诗:“还倾四五酌,自咏《猛虎词》。近作十日欢,远为千载期。”
《國語辭典》:独醒(獨醒)  拼音:dú xǐng
独自一人清醒。《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漢語大詞典》:独醒人(獨醒人)
原指 屈原 。后亦泛指不随流俗者。 唐 杜牧 《赠渔父》诗:“自説孤舟寒水畔,不曾逢着独醒人。” 宋 余靖 《端午日寄酒庶回都官》诗:“龙舟争快 楚 江 滨,弔 屈 谁知特愴神;家酿寄君须酩酊,古今嫌见独醒人。”参见“ 独醒 ”。
分類:随流流俗
《國語辭典》:独醒(獨醒)  拼音:dú xǐng
独自一人清醒。《楚辞。屈原。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國語辭典》:沧浪(滄浪)  拼音:cāng láng
1.青色的水。晋。陆机〈塘上行〉:「发藻玉台下,垂影沧浪渊。」宋。张孝祥〈念奴娇。洞庭青草〉词:「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2.汉水。《书经。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
《國語辭典》:渔父(漁父)  拼音:yú fǔ
1.年老的渔夫。《史记。卷七九。范雎蔡泽传》:「臣闻昔者吕尚之遇文王也,身为渔父而钓于渭滨耳。」唐。罗隐 别池阳所居诗:「雨夜老农伤水旱,雪晴渔父共舟船。」
2.庄子杂篇的篇名。主旨言不宜分外求世,守真则道存。
3.《楚辞》的篇名。屈原作。原放逐江湘,忧愁叹吟,遇避世渔父,假设问答以寄意。
《國語辭典》:濯缨(濯纓)  拼音:zhuó yīng
1.洗涤帽缨。语本《孟子。离娄上》:「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2.比喻超凡脱俗,志节坚贞。南朝宋。殷景仁〈文殊师利赞〉:「体绝尘俗,故濯缨者高其迹。」唐。白居易 题喷玉泉诗:「何时此岩下,来作濯缨翁?」
《國語辭典》:濯足  拼音:zhuó zú
本指清洗脚。语出《孟子。离娄上》:「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人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后比喻除去世间尘埃,以保持高洁品格。《文选。左思。咏史诗八首之五》:「振衣千仞岗,濯足万里流。」唐。杜甫〈韩谏议注〉诗:「美人娟娟隔秋水,濯足洞庭望八荒。」
分類:清除
《漢語大詞典》:屈贾(屈賈)
战国 屈原 与 汉 贾谊 的并称。两人平生都忧谗畏讥,从容辞令,遭遇相似。 南朝 梁武帝 《设谤木肺石二函诏》:“怀 傅 吕 之术,抱 屈 贾 之叹。” 唐 杜甫 《壮游》诗:“气劘 屈 贾 垒,目短 曹 刘 墙。” 宋 欧阳修 《送赵山人归旧山》诗:“ 屈 贾 江山思不休,霜飞翠葆忽惊秋。” 明 张居正 《与吴川楼给谏书》:“假令 屈 贾 之儔,少留意於此,则 汨罗 无不返之魂, 长沙 无赋鵩之感矣。”
《國語辭典》:怀沙(懷沙)  拼音:huái shā
楚辞九章的篇名。为战国楚人屈原投江前的绝笔,述其怀沙石而投水的悲愤之情。见《史记。卷八四。屈原贾生传》。后比喻忠臣殉国。《抱朴子。外篇。名实》:「此古人之所以怀沙负石,赴流鱼葬,而不堪与之同世也已矣。」
《漢語大詞典》:汨罗(汨羅)
(1).江名。 湘江 支流。在 湖南省 东北部。上游 汨水 有东西两源:东源出 江西省 修水县 境,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县 东北境 龙璋山 。两源在 平江县 城西汇合后称 汨罗江 ,西流到 湘阴县 北注入 洞庭湖 。 战国 时 楚 诗人 屈原 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於是怀石遂自投 汨罗 以死。”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惜 师延 之浮渚兮,赴 汨罗 之长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原 在 湘 沅 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 汨罗 以死,时盖 顷襄王 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2).借指 屈原 。 清 姚康 《〈嵞山集〉序》:“谓诗文必穷而后工者,大约取证 汨罗 、 杜陵 诸君子。”
《漢語大詞典》:三人一龙(三人一龍)
喻三人友善如一体。三国志·魏志·华歆传“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
《漢語大詞典》:龙身(龍身)
(1).龙的身躯。山海经·中山经:“其神状皆龙身而人面。”《淮南子·墬形训》:“其神人面龙身而无足。”亦指似龙之身,夭矫的躯干。 清 黄始 《山东四女祠记》:“碑前枯树,半无枝叶,秃而龙身。”
(2).三国志·魏志·华歆传“ 歆 为吏,休沐出府,则归家闔门。议论持平,终不毁伤人”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歆 与 北海 邴原 、 管寧 俱游学,三人相善,时人号三人为‘一龙’, 歆 为龙头, 原 为龙腹, 寧 为龙尾。”后以“龙身”形容人有声名。 清 黄遵宪 《己亥续怀人诗·浏阳欧阳瓣薑》:“编到《沅湘耆旧録》,难为君称作龙身。”
《國語辭典》:龙头(龍頭)  拼音:lóng tóu
1.龙的头。《三国志。卷五○。吴书。妃嫔传。吴主权潘夫人》:「得幸有娠,梦有以龙头授己者,己以蔽膝受之,遂生(孙)亮。」《西游记》第一○回:「魏徵谢了恩,却才撚子在手,忽听得朝门外,大呼小叫。原来是秦叔宝、徐茂功等,将著一个血淋淋的龙头,掷在帝前。」
2.科举时代称状元为「龙头」。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七。如是我闻一》:「余举中殿试后,尚未传胪。在董文恪公家,偶遇一浙士能测字,余书一墨字,浙士曰龙头竟不能属君矣。」
3.三国魏华歆、邴原、管宁三人为同窗好友,时人以一条龙比喻三人。歆为龙头,原为龙腹,宁为龙尾。见《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华歆王朗传。华歆》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国演义》第六六回:「华歆当日逞凶谋,破壁生将母后收。助虐一朝添虎翼,骂名千载笑『龙头』!」
4.领袖人物。如:「龙头老大」。《孽海花》第三回:「我们四友里头,文章学问,当然要推你做龙头,弟是婪尾。」
5.自来水管出水的管制器。也称为「水栓」、「水龙头」。
《國語辭典》:初度  拼音:chū dù
1.刚生下来的时候。《楚辞。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2.生日。《元史。卷四五。顺帝本纪八》:「朕初度之日,群臣毋贺。」《聊斋志异。卷二。莲香》:「会媪初度,因从其子婿行,往为寿。」
3.首次、第一次。如:「初度见面时,觉得你很老实可靠。」
分類:年时生日
《國語辭典》:初服  拼音:chū fú
1.开始服行教化。《书经。召诰》:「知今我初服,宅新邑肆。」
2.没有做官时所穿的服装。《楚辞。屈原。离骚》:「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脩吾初服。」《文选。潘岳。西征赋》:「甄大义以明责,反初服于私门。」也作「初衣」。
《國語辭典》:招魂  拼音:zhāo hún
1.招回生者或死者之魂。《三国演义》第七八回:「汉中王亲出南门招魂祭奠,号哭终日。」《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七:「众家铺设齐备,动起法器,免不得宣揭大概:启请、摄召、放赦、招魂,闹了一回。」
2.《楚辞》篇名。史记屈原传以为屈原所作,王逸《楚辞章句》以为宋玉所作。招魂对象有三说:屈原招楚怀王魂、宋玉招屈原魂、屈原自招其魂。
《國語辭典》:招复(招復)  拼音:zhāo fù
招魂复魄。为古代丧礼的仪式之一。《后汉书。卷三九。赵咨传》:「招复含敛之礼,殡葬宅兆之期。」
《漢語大詞典》:三闾(三閭)
指 屈原 。后汉书·孔融传:“忠非 三閭 ,智非 鼂错 ,窃位为过,免罪为幸。” 李贤 注:“即 屈原 也,掌王族三姓,曰 昭 、 屈 、 景 ,故曰‘三閭’。”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故 夷 、 皓 有安归之叹, 三閭 发已矣之哀。”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泛湘江》词:“唤起九歌忠愤,拂拭 三閭 文字,还与日争光。” 清 黄遵宪 《将应顺天试仍用前韵呈霭人樵野丈》:“辙乱旗翻屡败车,行吟憔悴比 三閭 。”
分類:屈原
《国语辞典》:屈原  拼音:qū yuán
人名。(西元前343~?)名平,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楚人。曾做左徒、三闾大夫,怀王时,遭靳尚等人毁谤,被放逐于汉北,于是作离骚表明忠贞之心;顷襄王时被召回,又遭上官大夫谮言而流放至江南,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亡,怀石自沉汨罗江而死。重要著作有〈离骚〉、〈九章〉、〈天问〉等赋,对后代文学影响极大。
《漢語大詞典》:楚大夫
指 屈原 。因其曾为 楚国 三闾大夫,故称。 唐 杜甫 《地隅》诗:“丧乱 秦公子 ,悲凉 楚大夫 。” 唐 罗隐 《杜陵秋思》诗:“只闻斥逐 张公子 ,不觉悲同 楚大夫 。” 元 无名氏 《落梅风》曲:“ 陶元亮 , 楚大夫 ,醉和醒怎生做一处?”
分類:屈原
《漢語大詞典》:灵均(靈均)
(1). 战国 楚 文学家 屈原 字。《楚辞·离骚》:“名余曰 正则 兮,字余曰 灵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诠赋:“及 灵均 唱《骚》,始广声貌。” 宋 辛弃疾 《贺新郎·和徐斯远韵》词:“兰佩芳菲无人问,叹 灵均 ,欲向 重华 诉。” 李大钊 《青春》:“ 湘水 灵均 ,兴春秋代序之感。”
(2).泛指词章之士。 唐 刘知几 史通·覈才:“但自世重文藻,词宗丽淫,於是 沮诵 失路, 灵均 当轴。” 浦起龙 通释:“此言 灵均 当轴,借言以词人当史局也。” 宋 姚述尧 《念奴娇·次刘周翰韵》词:“兴来吟咏, 灵均 谁谓今絶。”
分類:词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