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收录约1万典故,50万词汇、2万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处分类按人物分类
典故
相关人物
王良


《春秋左传·哀公二年》
「邮无恤御简子,卫太子为右,登铁上,望见郑师,卫太子自投车下,即此处也。」晋·杜预注:「邮无恤,王良也。」
《孟子注疏》卷六上〈滕文公章句下〉~07~
陈代曰:「不见诸侯,宜若小然。今一见之,大则以王,小则以霸。且《志》曰:『枉尺而直寻。』宜若可为也。」孟子曰:「昔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孔子奚取焉?取非其招不往也。如不待其招而往,何哉?且夫枉尺而直寻者,以利言也。如以利,则枉寻直尺而利,亦可为与?昔者赵简子使王良与嬖奚乘,终日而不获一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贱工也。』或以告王良,良曰:『请复之。』强而后可,一朝而获十禽。嬖奚反命曰:『天下之良工也。』简子曰:『我使掌与女乘。』谓王良。良不可,曰:『吾为之范,我驰驱,终日不获一;为之诡遇,一朝而获十。《诗》云:「不失其驰,舍矢如破。」我不贯与小人乘,请辞。』御者且羞与射者比。比而得禽兽,虽若丘陵,弗为也。如枉道而从彼,何也?且子过矣,枉己者,未有能直人者也。」
《太平御览》卷三百五十九〈兵部九十·鞭〉~783~
《淮南子》曰:「昔者王良造父御也。投足调均,劳逸若一,安劳乐进,驰骛若灭,左右若鞭,周旋若环,世皆以为巧,然未见其贵也。若夫钳具太丙之御也,除辔舍衔去鞭,弃策军车莫动而自举马莫使而自走。」东汉·高诱注:「王良,晋大夫邮无恤子良也,所谓御良也。一名孙无政,为赵简子御,死而托精于天驷星,天文有王良星是也。」

例句

车无轮扁斲,辔无王良把。虽有万骏来,谁是敢骑者。 元稹 八骏图诗

王良若许相抬策,千里追风也不难。 曹唐 病马五首呈郑校书章三吴十五先辈

如今岂无騕袅与骅骝,时无王良伯乐死即休。 杜甫 天育骠骑歌

莫恨伏辕身未老,会将筋力是王良。 窦庠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王良执其辔,造父挟其辀。 韩愈 驽骥

师旷应律调黄钟,王良运策调时龙。 鲍防 元日早朝行

典故

《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六〈百卉部三·萱〉~4540~
《说文》:「萱,忘忧草也。」崔豹《古今注》:「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一名忘忧草也。」任昉《述异记》:「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
典故
忘忧芳草


《昭明文选》卷五十三〈论三·养生论〉~2289~
夫田种者,一亩十斛,谓之良田,此天下之通称也。不知区种可百馀斛。田种一也,至于树养不同,则功收相悬。谓商无十倍之价,农无百斛之望,此守常而不变者也。且豆令人重,榆令人瞑,合欢蠲忿,萱草忘忧,愚智所共知也。薰辛害目,豚鱼不养,常世所识也。
《太平御览》卷九百九十六〈百卉部三·萱〉~4540~
《说文》曰:「萱,忘忧草也。」崔豹《古今注》曰:「欲忘人之忧则赠以丹棘,一名忘忧草也。」任昉《述异记》曰:「萱草,一名紫萱,又名忘忧草。吴中书生谓之疗愁。」

《世说新语》下卷上《巧蓺》
弹棋始自魏宫内,用妆奁戏。
《太平御览》卷七五五
晋·徐广《弹棋经后序》曰:自后汉冲质巳后,此艺中绝。至献帝建安中,曹公执政,禁阑幽密,至于博弈之具,皆不得妄寘宫中,宫人因以金钗玉梳戏于妆奁之上,即取类于弹棋也。及魏文帝受禅,宫人所为,更习弹棋焉,当时朝臣名士无不争。

例句

修门象棋不复贵,魏宫妆奁世所弃。 柳宗元 龟背戏

典故

《太平御览》卷六十二〈地部二十七·洛〉~425~2~
《易乾凿度》:「王者盛德之应,洛水先温,九日乃寒。五日变为五色。」
《文心雕龙·正纬赞》
荣河温洛,是孕图纬。
典故

《太平御览》卷七百七〈服用部九·枕〉~3279~
《东观汉记》:「黄香事亲,暑则扇枕,寒则以身温席。」
《太平御览》卷七百九〈服用部十一·荐席〉~3290~
《东观汉记》曰:「黄香家贫,躬执勤苦,尽心供养,暑则扇床枕,寒则自温席。」

简释

温席:咏孝养父母。唐孟浩然《送洗然弟进士举》:“昏定须温席,寒多未授衣。”

典故
相关人物
裴庭裕


《太平御览》卷六〈天部六·星中〉~58~2~
文昌六星在北斗魁前,如匡形。故史迁曰:「斗魁戴匡其第六星名曰司禄此天之府计集所会也。」
《东观奏记》卷下〈考官漏泄考题被罚〉~53~
吏部侍郎,兼判尚书铨事裴谂左授国子祭酒,吏部郎中周敬复罚二月俸,监察御史冯颛左授秘书省著作佐郎;考院所送博学宏词科赵秬等十人,并宜覆落,不在施行之限。初,裴谂兼上铨,主试宏、拔两科。其年,争名者众,应宏词选,前进士苗台符、杨岩、薛䜣、李询、古敬翊已下一十五人就试。谂宽豫仁厚,有赋题不密之说。前进士柳翰、京兆尹柳?之子也。故事,宏词科只三人,翰在选中。不中选者言翰于谂处先得赋题,托词人温庭筠为之。翰既中选,其声聒不止,事彻宸听。杜德公时为中书舍人,言于执政曰:「某两为考官,未试宏词,先锁考官,然后考●●●●●●●●文书。若自先得赋题者必佳,糊名考文书得佳者,考官乃公。当罪上铨为宜,考官不合坐。」宏词赵秬,丞相令狐绹故人子也,同列将以此事嫁患于令狐丞相,丞相遂逐之,尽覆去。初,日官奏:「文星暗,科场当有事。」沈询为礼部侍郎,闻而忧焉。至是,三科尽覆,日官之言方验。

例句

何事文星与酒星,一时钟在李先生。 郑谷 读李白集

典故
乌轮难系

参考典故
长绳系日


《淮南子》卷七〈精神训〉~28~
古未有天地之时,惟像无形,窈窈冥冥,芒芠漠闵,澒濛鸿洞,莫知其门。有二神混生,经天营地,孔乎莫知其所终极,滔乎莫知其所止息,于是乃别为阴阳,离为八极,刚柔相成,万物乃形,烦气为虫,精气为人。是故精神,天之有也;而骨骸者,地之有也。精神入其门,而骨骸反其根,我尚何存?是故圣人法天顺情,不拘于俗,不诱于人,以天为父,以地为母,阴阳为纲,四时为纪。天静以清,地定以宁,万物失之者死,法之者生。夫静漠者,神明之宅也;虚无者,道之所居也。是故或求之于外者,失之于内;有守之于内者,失之于外。譬犹本与末也,从本引之,千枝万叶莫不随也。夫精神者,所受于天也;而形体者,所禀于地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背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故曰一月而膏,二月而胅,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十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藏乃形,是故肺主目,肾主鼻,胆主口,肝主耳。外为表而内为里,开闭张歙,各有经纪。故头之圆也象天,足之方也象地。天有四时、五行、九解、三百六十六日,人亦有四支、五藏、九窍、三百六十六节。天有风雨寒暑,人亦有取与喜怒。故胆为云,肺为气,肝为风,肾为雨,脾为雷,以与天地相参也,而心为之主。是故耳目者日月也,血气者风雨也。日中有踆乌,而月中有蟾蜍。日月失其行,薄蚀无光;风雨非其时,毁折生灾;五星失其行,州国受殃。汉·高诱注:「踆,犹蹲也,谓三足乌。」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晋诗》卷一〈九曲歌〉~567~
岁莫景迈群光绝,安得长绳系白日。
《太平御览》卷七百六十六〈杂物部一·绳〉~3533~
傅玄《九曲诗》曰:「岁暮景迈时光绝,安得长绳系日月。」
典故
仙家杏
 
仙杏


《太平广记》卷十二〈神仙十二·董奉〉~83~
董奉者,字君异,候官人也。吴先主时,有少年为奉本县长,见奉年四十馀,不知其道。罢官去,后五十馀年,复为他职,得经候官,诸故吏人皆老,而奉颜貌一如往日。问言「君得道邪?吾昔见君如此,吾今已皓首,而君转少,何也?」奉曰:「偶然耳。」又杜燮为交州刺史,得毒病死,死已三日,奉时在彼,乃往,与药三丸,内在口中,以水灌之,使人捧举其头,摇而消之,须臾,手足似动,颜色渐还,半日乃能坐起,后四日乃能语。云:「死时奄忽如梦,见有十数乌衣人来,收燮上车去,入大赤门,径以付狱中。狱各一户,户才容一人,以燮内一户中,乃以土从外封塞之,不复见外光。忽闻户外人言云:‘太乙遣使来召杜燮’,又闻除其户土,良久引出。见有车马赤盖,三人共坐车上,一个持节,呼燮上车。将还至门而觉,燮遂活。」因起谢曰:「甚蒙大恩,何以报效?」乃为奉起楼于庭中。奉不食他物,唯啖脯枣,饮少酒,燮一日三度设之。奉每来饮食,或如飞鸟,腾空来坐,食了飞去,人每不觉。如是一年馀,辞燮去。燮涕泣留之不住,燮问欲何所之,莫要大船否。奉曰:「不用船,唯要一棺器耳。」燮即为具之,至明日日中时,奉死,燮以其棺殡埋之。七日后,有人从容昌来,奉见嘱云:「为谢燮,好自爱理。」燮闻之,乃启殡发棺视之,唯存一帛。一面画作人形,一面丹书作符。后还豫章庐山下居,有一人中有疠疾,垂死,载以诣奉,叩头求哀之。奉使病人坐一房中,以五重布巾盖之,使勿动。病者云:「初闻一物来舐身,痛不可忍,无处不匝。量此舌广一尺许,气息如牛,不知何物也。良久物去。」奉乃往池中(明钞本池中作除巾),以水浴之,遣去,告云:「不久当愈,勿当风。」十数日,病者身赤无皮,甚痛,得水浴,痛即止。二十日,皮生即愈,身如凝脂。后忽大旱,县令丁士彦议曰:「闻董君有道,当能致雨。」乃自继酒脯见奉,陈大旱之意。奉曰:「雨易得耳。」因视屋曰:「贫道屋皆见天,恐雨至何堪。」令解其意,曰:「先生但致雨,当为立架好屋。」明日,士彦自将人吏百馀辈,运竹木,起屋立成。方聚土作泥,拟数里取水。奉曰:「不须尔,暮当大雨。」乃止。至暮即大雨,高下皆平,方民大悦。奉居山不种田,日为人治病,亦不取钱。重病瘉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如此数年,计得十万余株,郁然成林。乃使山中百禽群兽,游戏其下。卒不生草,常如芸治也。后杏子大熟,于林中作一草仓,示时人曰:「欲买杏者,不须报奉,但将谷一器置仓中,即自往取一器杏去。」常有人置谷来少,而取杏去多者,林中群虎出吼逐之,大怖,急挈杏走,路傍倾覆,至家量杏,一如谷多少。或有人偷杏者,虎逐之到家,啮至死。家人知其偷杏,乃送还奉,叩头谢过,乃却使活。奉每年货杏得谷,旋以赈救贫乏,供给行旅不逮者,岁二万馀斛。县令有女,为精邪所魅,医疗不效,乃投奉治之,若得女愈,当以侍巾栉。奉然之,即召得一白鼍,长数丈,陆行诣病者门,奉使侍者斩之,女病即愈。奉遂纳女为妻,久无儿息。奉每出行,妻不能独住,乃乞一女养之。年十馀岁,奉一日竦身入云中去。妻与女犹存其宅,卖杏取给,有欺之者,虎还逐之。奉在人间三百馀年乃去,颜状如三十时人也。
《艺文类聚》卷八十七〈果部下·杏〉~487~
《述异记》曰:「杏园洲在南海中,多杏,云仙人种杏处。汉时尝有人舟行遇风,泊此洲五六月,日食杏,故免死。又云洲中有冬杏。」
《太平御览》卷九百六十八〈果部五·杏〉~4424~2~
《南岳夫人传》曰:「仙人有三玄紫杏。」
典故
相牛翁


《太平御览》卷八百九十九〈兽部十一·牛中〉~422~
《相牛经》:「《牛经》自宁戚传百里奚。汉世河西薛公得其书以相牛千百不失。至魏世高堂生传晋高祖宣皇帝,其后王恺秘其书。」
典故
相关人物
秦穆公
 
萧史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居处部六·台下〉~998~2~
《列仙传》:「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鹄。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皆随凤飞去。秦为作凤女祠于雍宫,时有箫声焉。」

例句

萧郎不顾凤楼人,云涩回车泪脸新。 上元夫人 留别

典故
相关人物
秦穆公
 
萧史


《昭明文选》卷二十八〈诗戊·乐府下·乐府八首·升天行〉~329~
家世宅关辅,胜带宦王城。备闻十帝事,委曲两都情。倦见物兴衰,骤睹俗屯平。翩翻类回掌,恍惚似朝荣。穷涂悔短计,晚志重长生。从师入远岳,结友事仙灵。五图发金记,九籥隐丹经。风餐委松宿,云卧恣天行。冠霞登䌽阁,解玉饮椒庭。暂游越万里,近别数千龄。凤台无还驾,箫管有遗声。何时与尔曹,啄腐共吞腥。
《水经注》卷十八〈渭水二〉~528~
渭水又东,雍水注之。水出雍县雍山,……又有凤台、凤女祠。秦穆公时,有箫史者,善吹箫,能致白鹄、孔雀。穆公女弄玉好之。公为作凤台以居之。积数十年,一旦随凤去,云雍宫世有箫管之声焉。今台倾祠毁,不复然矣。
《太平御览》卷一百七十八〈居处部六·台下〉~998~2~
《列仙传》曰:「萧史者,秦穆公时人,善吹萧,能致孔雀、白鹄。穆公有女字弄玉,好之。公以妻焉,遂教弄玉作凤鸣,居数十年,吹似凤声,凤皇来止其屋。为作凤台,夫妇止其上,数年,皆随凤飞去。秦为作凤女祠于雍宫,时有箫声焉。」
典故

《太平御览》卷四十〈地部五·王屋山〉~39~
《茅君内传》:「王屋山之洞,周回万里,名曰小有清虚之天。」《太素真人王君内传》曰:「王屋山有小天,号曰小有天,周回一万里,三十六洞天之第一焉。」

例句

〈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四:「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 杜甫 秦州杂诗二十首

典故

《太平御览》卷二十九〈时序部十四·元日〉~266~
晋·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正元日五熏鍊形。」注曰:「五辛,所以发五藏气。」
典故

《太平御览》卷五十二〈地部十七·石下〉~382~
《述异记》:「镜湖,俗传轩辕氏铸镜于湖边,今有轩辕磨镜石,石上常洁,不生蔓草。」
《能改斋漫录》卷九〈地理·镜湖〉~224~
会稽鉴湖,今避庙讳,本谓镜湖耳。舆地志曰:「山阴南湖,萦带郊郭,白水翠岩,互相映发,若镜若图。」故王逸少云:「山阴路上行,如在镜中游,名始羲之耳。」李太白登半月台诗,亦云:「水色缘且静,令人思镜湖。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则知湖以如镜得名,无可疑者。而梁任昉述异记。以为镜湖。世传轩辕氏铸镜湖边,因得名。今有轩辕磨镜石尚存,石畔常洁,不生蔓草。恐不然也。或陆贽月照鉴湖赋。日光无不临,故丽天并耀。清可以鉴。因取镜表名。乃知湖以如镜得名,审矣。